此次演習設置了三級指揮所,艦隊指揮所、海上聯合演習指揮所以及一、二、三聯合編隊指揮所。15分鐘後,指揮艦命令,「失事船舶火勢減弱,停止舷外支援滅火,準備離開本艦對受損艦艇進行支援。
法制晚報訊,在中國人民海軍成立65周年紀念日當天,巴基斯坦、新加坡等7個國家受邀參加「海上合作-2014」多國海上聯合演習。
中國首次主導的多國海軍多邊聯合演習昨天在青島某海域舉行。記者隨參演艦艇之一115艦出海目擊了演習過程。
演習科目19艦3海域處理海上突發
根據介紹,此次演習共有中外19艘艦船、7架直升機和部分陸戰隊員參加。其中中方參演兵力共計艦艇11艘、直升機1架、陸戰隊員30名。
兵力編成3個聯合編隊,在青島東南海域設3個演習區,分別展開編隊通信、聯合救援、聯合反劫持、輕武器射擊等科目的演練。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介紹,這次多邊軍演以海上聯合搜救為主題。演習將進一步提高各國海軍執行海上聯合搜救任務的能力,為各國海軍及時應對、處置海上突發災難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所在的第二編隊由中方538、113、115艦,866、867、北拖721船和汶萊「達魯伊山」號巡邏艦、巴基斯坦「沙姆謝爾」號護衛艦組成。主要聯合演習科目包括救援失事船舶和搜索、定位以及識別水下可疑目標等內容。演練場景設置的是,在某海域,一艘船舶突然發生失火事件,中外艦船聯合對其進行救援。
演習設置三級指揮全程英文聯絡
此次演習設置了三級指揮所,艦隊指揮所、海上聯合演習指揮所以及一、二、三聯合編隊指揮所。
115艦的指揮中心設在駕駛室,艦長是最高指揮官。牆上貼著本次演習科目示意圖,前方瞭望更在觀察海面情況。在駕駛室的中央有一排精密儀器,經緯度、航速等航海數據一目了然。操舵更、雷達更、信號更在各自更位上開展工作。艦長發布命令後,各更位人員核對口令並進行操作,口令節奏抑揚頓挫,讓沉悶的氣氛有了動感。
與我軍單獨開展演習不同,在駕駛室裡,都是用英語通信聯絡。負責通信聯絡的信號更士官說,因為是多國演習,即使是和中方艦艇聯絡也一律用英語。
駕駛室視野寬闊,前方左右兩側的海況一目了然。在實施救援過程中,中方編隊538艦、115艦以及汶萊的巡邏艦組成三角形對失事船舶進行救援。雖然天氣能見度差,但依舊能看到在小艇在538艦和失事船舶之間穿梭,對落水人員進行施救。直升機在失事船舶上空盤旋,對水面情況進行實時搜索,形成立體搜尋。
演習實錄橫隊推進15分鐘火勢減弱
「今天是中國人民海軍成立6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艦能參加海上合作-2014聯合演習很有意義。」早上8點,艦上的廣播響起來。
115艦在頭一天的下午就離港向演習區域航行,晚上的時候在某海域拋錨。早上6點半進入起錨倒計時1.5小時。甲板上兩個戰士合力將防止武器受潮的巨大帆布揭開。
7點半的時候,艦艇準備起錨出發。「三節錨鏈出水面!」身邊的指揮員將命令傳到艦長所在的駕駛室。胳膊粗的錨鏈從水裡慢慢地收上來。
上午9點,編隊指揮艦538艦發出指令,按計劃開始演習,準備組成橫隊進行搜索。
艦上指揮員告訴記者,之所以組成橫隊是為了擴大搜索麵積,每艘艦都能照顧到左右舷相應的範圍。如果是縱隊的話,搜索麵積大大減少。
9點半,115艦抵達指定方位,艦長陳治國向指揮艦報告:「我已抵達指定陣位。」
「使用消防水槍進行舷外支援滅火。」指揮艦下達命令。
陳治國發布命令,「使用消防水槍進行舷外支援滅火。」在甲板的右舷,身穿紅色救生衣的海軍戰士一字排開站在甲板上,兩人使用一支消防水槍模擬實施舷外支援滅火,巨大的水柱形成一條弧線噴出。
15分鐘後,指揮艦命令,「失事船舶火勢減弱,停止舷外支援滅火,準備離開本艦對受損艦艇進行支援。」
演習目的多國合作應對自然災害
115艦艦長陳治國對記者表示,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是各國需要攜手共同面對的,因此各國海軍的合作越來越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副艦長李高宇解釋,海軍作為國際性軍種,在陌生海域遇到突發事件時,鄰近船舶都有義務共同實施救援,這就需要多國海軍密切配合。如果國與國之間進行過演練,協同配合會更容易進行。
「演習後,雙方都會就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陳治國說,「比如這次,雙方會對更快速滅火進行探討。」
近些年,海軍艦艇參加多國聯合軍演已經成為常態,這方面115艦同樣有著輝煌的歷史。2013年,115艦曾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3」軍事演習,並擔任中方編隊的指揮艦。
陳治國說,和他國演練從通信演練保持聯絡暢通,到編隊運動協同配合,再到聯合救援,技術難度和戰術動作都在逐步提升。(郭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