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衛生檢驗試題
課程代碼:01652
本試卷分A、B卷,使用2003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請做A卷,並將答題紙上卷別「A」塗黑;使用2006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請做B卷,並將答題紙上卷別「B」塗黑。不塗或全塗,均以B卷記分。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A卷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關於靈敏度和特徵濃度不正確的敘述是
A.靈敏度是標準曲線A=fC的斜率
B.特徵濃度是指產生1%吸收或吸光度為0.0044所需要待測元素的濃度或重量
C.標準曲線斜率越大,靈敏度越高
D.特徵濃度越大,靈敏度越高
2.毛細管氣象色譜系統的直接進樣
A.與不分流進樣完全不相似
B.進樣器與普通填充柱氣相色譜儀的進樣器相同
C.進樣後能對進樣器進行吹洗
D.不適用痕量分析
3.陰離子交換色譜流動相的離子選擇
A.淋洗液一般為弱鹼鹽
B.淋洗液pKa越大,在流動相中它的離子型與質子化的比值越大
C.淋洗液pKa越大,流動相的背景電導越高
D.流動相中的陰離子必須能在抑制器中與H+交換
4.生物質譜法中基質應具備的條件
A.強烈吸收入射的雷射波長
B.較高的氣化溫度
C.與供試樣品有不同的溶劑
D.在固相溶液體系中能分離和包圍被分析的大分子形成共價鍵
5.物質對光的吸收的特性是
A.物質對光的吸收不具有選擇性
B.物質只能吸收其特定波長的光
C.有色物質都是由於吸收了紫外光中的部分光
D.顯示的顏色是吸收光的色譜
6.下列不會影響螢光強度的因素是
A.溶劑的體積 B.溫度的高低
C.溶液的pH D.表面活性劑
7.水中微生物的特點是
A.種類較少 B.不同水體中微生物組成差別較小
C.革蘭陰性菌佔絕大多數 D.生長要求較高的營養條件
8.易受微生物影響的藥品是
A.點眼劑 B.50%硫酸鎂口服液
C.口服糖漿 D.口服固形藥劑
9.副溶血性弧菌屬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主要是
A.奶類 B.畜禽肉類
C.海產品 D.糧豆類
10.一個樣品需同時做多種分析時,一般應按哪類檢測次序取樣
A.化學—細菌—毒理 B.化學—毒理—細菌
C.細菌—毒理—化學 D.毒理—化學—細菌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11.某些物質吸收了紫外或波長較________的可見光後會發射出與同分子吸收波長相同或________的光,這種現象稱為光致發光。
12.具有共軛雙鍵體系的分子中的π電子非定域性越大,越________被激發,易產生螢光,因而,絕大多數能產生螢光的物質含有________。
13.原子吸收光譜的物理幹擾是樣品溶液在轉移、蒸發、和________過程中由於樣品的________特性的改變而引起的吸收值改變的效應。
14.準確度是反映該方法系統誤差和________大小的綜合指標,它決定著分析結果的________。
15.大內徑毛細管是以犧牲柱效來增加________、________以便適應代替填充柱的要求。
16.高效液相色譜對溶劑(流動相)的要求為:先將溶劑用0.2μm或0.45μm的濾膜________,通常用超聲波去除溶劑中的________。
17.水中致病菌多數非________,常為________汙染菌。
18.細菌性食物中毒根據其發病機制分為________食物中毒和________食物中毒。
19.藥品的微生物檢驗包括兩項內容即________和________。
20.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於海產品及醃製食品中,是因為它具有________特性,因此它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地理位置上好發於________地區。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1.電池電動勢
22.原子吸收光譜的電離幹擾
23.離子交換色譜法
24.生物圈
25.食品腐敗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穩定性試驗的含義及其做法。
27.簡答影響紫外-可見光光度法準確度的幾大因素。
28.簡答陽離子交換色譜流動相的離子選擇。
29.環境中微生物檢驗的意義。
30.簡述食品中微生物的來源。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1.螢光分析法在生物化學及生理學醫學方面的應用。
32.寫出肉毒毒素測定和毒素確認實驗。
B卷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關於紅細胞計數描述正確的是
A.正常情況下,白細胞數量對紅細胞計數產生較大的影響
B.血液分析儀法是利用電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C.成年男性參考值為(3.5~5.0)×1012/L
D.生理性增多是由於原發性紅細胞增多
2.血清肌紅蛋白(Mb)
A.只存在於心肌中
B.Mb是急性心肌梗死(AML)晚期診斷標誌物
C.Mb的半衰期為12小時,所以在AML發病後6~7小時血中濃度達到峰值
D.Mb是溶栓中判斷有無復發指標
3.關於白帶異常因素正確描述是
A.大量無色透明黏白帶可由雌激素藥物應用產生
B.膿性白帶是念球菌感染的表現
C.豆腐渣樣白帶可由滴蟲感染產生
D.妊娠期可見黃色水樣白帶
4.生物樣本的預處理原則是
A.分取樣品時不可振蕩混合 B.冷藏保存的樣本分取前應保持在4度溶解
C.預處理的最後一步應使被測組分富集 D.分析全過程的回收率應不小於60%
5.關於空氣樣本採集方法正確描述是
A.工作場所汙染物濃度較低時,選用直接採集法
B.被動採集法需加抽氣動力
C.真空採樣法是直接採集法的一種
D.注射器採樣法是主動採集法的一種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6.白細胞分類計數的人工計數準確性較________,但精確性________。
7.斑氏尿糖定性檢查法中含有醛基的葡萄糖在高熱及鹼性溶液中能把________色的硫酸銅(二價)還原為氧化亞銅(一價),出現________色沉澱物。
8.酶法測定血清尿酸是應用尿酸酶________尿酸生成尿囊素和________,然後再進行測定。
9.酶活性濃度測定方法所選擇的測定條件應是酶促反應的________,即指在所選溫度下能使酶促反應的催化活性達到________所需的條件。
10.人的呼吸道可將不同大小的氣溶膠粒子阻留在不同部位。大於10 μm的微粒可達________,小於2.5μm微粒可達終末支氣管、肺泡、稱為________顆粒。
11.汞在血液中最初主要分布於________,在其內被氧化成Hg2+後進入________,與蛋白成分結合。
12.生物樣品檢驗可反映不同途徑和________對物理或化學因素總的接觸量和________。
13.懸浮於空氣中直徑小於0.1μm的固體微粒稱為________,它是________氣溶膠。
14.空氣中的鉛塵、鉛煙和硫化鉛用________採集,消解後在283.3nm下,用________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鉛的含量。
15.工作場所空氣中溶劑汽油、液化石油或抽餘油濃度測定時採用________採集,直接進樣,經色譜柱分離,________檢測器檢驗,以保留時間定性,峰高或峰面積定量。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6.紅細胞沉降率(ESR)
17.總膽汁酸(TBA)
18.腎的清除率
19.生物監測評估職業接觸的正常參比值
20.二氧化碳校準氣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1.內源性凝血途徑。
22.簡述引起血清總蛋白濃度降低的原因。
23.簡述大便隱血的免疫一步檢驗法的原理。
24.簡述螢光免疫技術的原理。
25.簡述振動測量儀的一般工作原理。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鹼性磷酸酶(ALP)活力測定臨床意義。
27.選擇生物樣品檢驗指標時應參考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