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的內容來看,與2016年大綱相比,2017年考研英語(英語一)大綱非常穩定,基本沒有變化。尤其在
根據《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英語考試大綱》的內容來看,與2016年大綱相比,2017年考研英語(英語一)大綱非常穩定,基本沒有變化。尤其在閱讀部分,傳統閱讀、新題型和翻譯考試目標和試卷結構都未作明顯變動,下面談談三部分的複習備考。
傳統閱讀
就閱讀理解(PartA)而言,由於這是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題型,也連著考了十幾年,命題專家都有豐富的經驗來應對它,因此每次考試最穩定的就是四選一的閱讀理解題。就文章題材來說,近幾年越來越重視對人文科學的考查,平時要多注重閱讀一些英美經濟文化科技方面的報刊書籍,例如TheEconomist(經濟學家),Newsweek(新聞周刊),Time(時代周刊)上面的文章。在尋找材料時,要有選擇,比如說不要涉及政治方面及時事方面比較敏感的話題,如種族歧視、宗教信仰、戰爭評論等。
關於閱讀理解文章來源,根據2016大綱,文章來源依舊是英語國家原版報刊或書籍,絕大多數是評論性的文章(即除文學作品以外的其他類型的短文)。由於新聞記者慣用「引用」的方法,所以考研的文章經常也喜歡正反交替舉例的方法來闡述觀點,先說作者認同的,然後又是作者要批評的、揭露的,再是用實例來論證作者的觀點。這種語篇思維模式會給考生在閱讀理解中造成很大的障礙。但考研命題專家就非常青睞這類語篇。近兩年,這種題目每次都有,而且得分率也很低,因此需要大家平時閱讀時要多注重對於作者觀點、立足點、態度語氣的把握。
最後從語言難度來看,歷年的閱讀文章無論從詞彙方面還是從句子方面都是有一定難度的,命題側重考查推理判斷題以及細節事實題。2017年的閱讀難度依舊,文章讀起來不會很容易,選項仍然會很「刁」。生詞依然存在,但其比例仍然維持在3%左右。命題的風格、誘惑手段和解題思路也會和往年一致。
新題型
考研英語大綱中已經規定新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諸如連貫性、一致性等語段特徵以及文章結構的理解」。這就要求考生在準備這類題時,應該掌握必要的攻題技巧。該題型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和內容上的聯繫,理解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關係,對諸如連貫性、一致性等語段特徵有較強的意識和熟練的把握,並具備運用語法知識分析理解長難句的能力。2005、2006、2012年考查的是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種完形填句(段)題,而2007年則選擇了難度相對較低的第三種——選擇小標題。2008、2009年繼續選擇的是完形填句題。2010、2011年考查的是第二種排序題。不同的題型考查的重點不同,因此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尤其是對於完形填句(段)題和排序題,是對語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綜合測試,因此在要求上遠遠高於小標題選擇題和觀點例證題,考生需要足夠重視,以提高自己在這部分的應試能力。在解答新題型這類題目時,對英語文章的常見結構有所了解,這樣會幫助大家明確和提高解題思路。例如常見結構有1、描述性結構。主要介紹事物、問題或傾向的特點,對人物的描述如傳記,包括人身體特徵、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個性愛好、成就貢獻等內容進行描述、因此時間、地點往往是出題重點。2、釋義性結構。解釋某一理論、學科、事物,主要用例子比喻類比闡述。3、比較性結構。把兩個人或事物功能、特點、優缺點進行對比。4、原因性結構。這種結構主要分析事物的成因,客觀的、主觀的、直接的、間接的。5、駁斥性結構。這種結構主要是先介紹一種觀點,然後對其評論或駁斥,然後分析其優點缺點,危害性,最後闡明自己的觀點。
翻譯
考研翻譯部分的總體要求應該是「譯文準確、完整、通順」,這與翻譯的一般標準「忠實而通順」是基本一致的。「準確、完整」就是要「忠實」於原文,把原文的內容完整而準確地表達出來,不能對原文做任意的增加或刪減。「通順」,指的是譯文的語言要邏輯通順,符合漢語的語言文字規範,沒有明顯的「翻譯腔」。
縱觀往年英語(一)考研翻譯試題,我們發現命題者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或者非常明顯的趨勢和導向,就是對於比較難和複雜的句子結構和文章的考查是加大比重了。這個體現在我們各個部分的題型當中,尤其以英譯漢部分最為明顯。這個也反映出我們的命題者在考慮到各位同學在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後需要接觸大量的專業英語材料,這些材料的特點就是語言結構比較複雜,所以在考研當中考查考生對複雜語言結構和複雜長難句的理解能力就成為了最近幾年考試非常明顯的特點和趨勢。
根據2017大綱,2017年的翻譯不會有任何變化,依舊考查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按照英語語法結構拆分句子,準確、通順翻譯漢語的能力。翻譯考點不變,主要考點還是包含對定語從句、狀語從句等翻譯的考查。考生只需按照自己原有的複習計劃進行就可以,考英語(一)的考生不必為翻譯作任何複習計劃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