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雪漫)在暑期社會實踐中,華中師範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追光實踐隊書氣香香分隊實地走訪圖書館調研活動正在進行。隊員王林苑線上線下相結合搜集家鄉的湖北省當陽市圖書館的館建信息,並於8月17日,就建黨的一百年來圖書館的建設歷程及發展水平等問題與該圖書館副館長餘松林進行了深度訪談。
採訪前期王林苑通過線上訪問當陽市圖書館官方網站,她了解到該圖書館的建館歷史、館藏數量、活動舉辦等相關資料。線下實地探查中,王林苑於7月31日來到位於環城東路的當陽市圖書館,對其整體規模,室內結構,管理部署等進行記錄考查。由於疫情防控,圖書館現只能借閱圖書,無法自習,而且須掃健康碼、登記個人信息並測量體溫後才能進入。王林苑深刻感受到圖書館對防疫工作的重視,體現了管理層為保障市民讀者衛生安全的責任心。這座2012年才新建落成的新館,建築樣式極具特色,各類功能廳室一應俱全;現已建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當陽市支中心,數字圖書資源基本實現全社會共享。初次探訪結束前,王林苑與副館長餘松林表明此次來意,約定訪談的時間。
從以前一個小小的只有幾間房的圖書室,到1986年擴建,在當陽市南正街市場附近,緊鄰當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八角樓形式成為當陽市標誌性建築,再到2012年政府投資三千萬擴建遷址,成為當時湖北省縣級市中最大的圖書館。餘松林對圖書館的一切如數家珍,緩緩道來,耐心細緻地給王林苑講述。
談到圖書館的宣傳工作,餘松林表示,如今主要的宣傳陣地已經從官方網站轉移到了微信公眾號。公眾號的便捷性和直觀性讓關注圖書館公眾號的群體正在慢慢壯大,現有粉絲8600多人,一部分是持證讀者,需要查閱圖書資源和線上電子資源,另一部分是關注公眾號獲取活動諮詢的粉絲。同時,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也給圖書館的公共宣傳帶來了很大影響。疫情期間,微信公眾號舉辦線上讀書聽書活動,使隔離在家的市民們也能接觸到圖書資源。還舉辦過節日主題線上徵文活動,保證了公眾號的積極活躍度。聽到這些,王林苑不禁為近年來當陽市圖書館微信宣傳媒體的迅速發展而感到驚嘆。從運營官方網站成功轉型到微信公眾號的發展,這是當陽市圖書館緊跟大眾文化潮流的經驗案例。
在交談中,餘松林還向王林苑介紹了館藏資源概況、1988年啟動的汽車圖書館送書服務以及圖書館的數位化發展。他指出,圖書館包含了紙質圖書的資源和大數據時代的信息資源。網際網路技術興起後,圖書傳播的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獲取知識的途徑多元化,看電子書、聽書、多媒體還有適合兒童的繪本,填詞遊戲等,都給讀者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圖書館近年來也在加速建設數位化設備和資源,線上雲資料庫完成無限擴容,更新數位化設備,讓讀者可以充分利用數位化資源。
圖書館是文化事業單位,也是建設國家文化事業的一份子。二三十年前圖書館的主要是工作就是圖書的收集、加工、處理、借閱、查詢等,始終與紙質文獻打交道;隨著時代的變化,圖書館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逐漸承擔了應用信息去開展教育活動,宣傳文化精神等的責任。餘松林表示,在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就資金支持、場館維護、設備更新、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了莫大的支持。圖書館擔負著建設社會公共文化事業的責任,也應當不辜負政府的支持,為公共文化事業做出貢獻。
訪談結束後,王林苑對此次採訪中餘松林的耐心和熱情表示感謝,也真誠表示此次訪談收穫頗豐,不僅對當陽市圖書館的變遷過往有更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圖書文化事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發展與進步和圖書館在新中國新時代公共文化事業建設上崇高的使命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