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2020-12-20 騰訊網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創機制砂生產先河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我國建造水利水電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骨料採用的是天然砂石,即從江河的河床中採集河砂和鵝卵石,作為混凝土的骨料。

然而,天然砂石中河砂的數量是有限的,鵝卵石的大小也不規則,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組成不同比例(級配)的混凝土,限制了築壩技術的發展。我國的水利水電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西部,而西部河流的天然砂石料是極其有限,甚至有的河流就根本沒有天然砂石料。

三峽大壩最後一澆的歷史性瞬間

在這種情況下,水電八局成立了科技攻關小組,勇敢地承擔起這項攻關項目。經過科技人員的潛心研究和精心設計,上個世紀70年代初,水電八局在貴州烏江渡水電站工地建成了以石英巖為料源的我國第一座大型機制砂石骨料生產系統,首次運用槽式洗泥機解決了機制砂的含泥問題,為烏江渡水電站建設提供了優質原料,滿足了工程建設的需要,開創了國內採用機制砂拌制混凝土修建大型水電工程的先河。

建「大壩綠色糧倉」刷新砂石生產供應世界紀錄

烏江渡、漫灣、大朝山、二灘、五強溪……一路走來,水電八局機制砂生產技術從成熟走向精巧和自動化。1994年,長江三峽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開始動工興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水電八局以最優的技術方案、最合理的報價,獲得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三峽下岸溪機制砂加工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任務。

下岸溪人工砂石料場

三峽下岸溪機制砂開採加工系統位於三峽壩址左岸下遊12公裡,佔地面積165萬平方米,安裝配製各類設備1140多臺套,膠帶機76條,總長8.5公裡。系統設計處理能力每小時2400噸,砂石月生產最高強度可達45.2萬立方米。「這是三峽工程所需砂石料的主要供應基地,被稱之為『三峽大壩綠色糧倉』。」熊萬祥自豪地透露,三峽工地上75%的砂石全部由砂石分局提供的,而且砂石分局的水電砂石佔到了全國80%的份額,還三次創造和刷新砂石生產供應世界紀錄,最高達到了日供應4.2萬噸、月供應112萬噸砂石料。

質量優於國標,成本不到其1/10

熊萬祥介紹,天然砂石中含有泥沙,而且大小、繃漲係數都不一樣,機制砂則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熊萬祥自豪地表示,三峽右岸大壩無裂縫的奇蹟,少不了砂石分局的貢獻:「我們的砂石具有較強的抗壓強度,但其拉力小並易產生沁水,質量優於國標,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根據多次對下岸溪砂石料質量檢查結果,將下岸溪的砂石料定為免檢產品。」

不但質量要比天然砂石好,而且能大大降低成本。「1969年在貴州修烏江渡水電站時,曾經不得不用火車將湖南的砂石運到千裡之外的工地。」熊萬祥介紹,用機制砂,成本不到其1/10。

大壩雄偉,更應該敬佩的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後英雄

剛進三峽,職工的生活是艱苦的:砂石料場下岸溪遠離壩區,沒有水喝、沒有水用,吃水、用水都要到1000多米以外的長江河裡去打,打上來要經過一天的沉澱後才能使用;洗澡更成問題,要下長江河裡去洗,但洗完後全身粘滿了泥漿。可就在這艱苦的環境中,砂石職工僅用440天就建成了年生產能力超500萬立方米的三峽下岸溪自動化機制砂加工系統,創造了水電行業同類系統建設和安裝的新紀錄。「日本專家說,我們至少要700多天。」砂廠分局下岸溪項目部黨總支書記覃令凡說。

如今你在壩區行走,一眼就能望見下岸溪後山的砂石基地,一片綠色。從環保角度看,當時在機制砂製作過程中也難免造成汙染。但作為一個世界之最的工程,能在近距離找到大壩澆築必需的高質量的取之不竭的砂石料,真乃工程之幸!與日新月異,偉岸崛起的大壩相比,下岸溪的名字和機制砂加工系統鮮為人知。宛若戲劇舞臺,物質的大壩是工程主體,是主角;而機制砂加工系統則是隱匿在臺後的配角,是幕後英雄。人也—樣,下岸溪機制砂加工系統同樣辛勤勞作的職工們,身處偏僻一隅,少有傳媒宣傳和介紹他們;他們與一線建設大軍協同作戰,卻絕少有拋頭露臉的機會一一唯如此,則更令人敬佩。

相關焦點

  • 機制砂的好壞怎麼區分?如何提高機制砂的質量?
    環保高壓,河沙限採,砂石骨料行業廣受業界人的關注,機制砂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現在建材行業中的機制砂可謂是相當的火爆,隨著我國基建行業的快速展開,以及對於天然砂開採限制的逐漸加大,現在的建材市場可以說是「一砂難求」。
  • 三峽大壩潰堤?臺灣綠色病毒假新聞
    近期,由於大陸重慶、四川等地因暴雨造成嚴重水患,又傳出三峽大壩「超過防洪限制水位」消息,好事者再次翻炒去年「大壩變形」的假新聞,煞有介事地預言「三峽 大壩將潰堤」。接著,這則謠言如同那首童謠一般登堂入室,在臺灣主流媒體、政論節目裡不斷出現相關討論,一時間蔚然成風。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三峽大壩一日遊,不虛此行
    來到宜昌旅遊,一定要去的景點就是三峽大壩旅遊區了。昨天下了飛機安排在宜昌東站附近,一大早就搭乘106路城際公交到了三峽大壩景區。遊覽三峽大壩景區分兩種。1):大壩下遊觀光車車票35/人(福建地區可以免門票)參觀的景點有,罈子嶺,185平臺,截流園。2):三峽大壩全景遊套票185/人(福建地區150一人)參觀景點有罈子嶺,185平臺,截流園,大壩迎水面,西陵峽,高峽平湖觀景區。
  • 我從屈原故裡-秭歸去大壩,暢遊三峽大壩
    屈原祠 從秭歸換乘中心(屈原故裡)入口參觀三峽大壩,還可以遊覽屈原故裡,並從上遊觀看三峽大壩全景,產品多元化,文化內涵更豐富,可以從三峽大壩
  • 我心目中的三峽大壩
    有緣親近三峽,有幸歌唱三峽,是我人生的驕傲。置身三峽熱土,既參與三峽工程建設,也追蹤庫區百萬移民。14個寒暑,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13億人民的祝福聲中順利實現了三大目標:水庫初期蓄水、船閘試通航、左岸首批機組發電。2003年6月1日,三峽大壩落閘蓄水,持續半個月後,大壩至重慶以下近600公裡範圍的狹長水庫雍成「高峽平湖」,水位漲至海撥135米高程。水庫漲水,心海漲潮。
  • 三峽大壩旅遊攻略
    三峽大壩位於宜昌市的三峽大壩,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旅遊區目前對遊客開放有三個景點:罈子嶺、185平臺(觀景點)和截流紀念園;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大半個中國陷入「砂荒」!
    2018年以來全國陸續出現「砂荒」,部分地區砂石價格漲幅近100%,沿海地區已開始進口河砂。記者調查發現,地方政府對砂石資源認識性不足、新舊動能轉換期存在原料供應缺口,加之可替代的機制砂開採加工能力不足等,共同導致了「砂石之殤」問題的出現。
  • 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告訴你三峽大壩有多堅固,核彈來了也沒轍
    自三峽大壩建成起,就有不少國家曾揚言攻擊三峽大壩。而近日連日暴雨有些地方被淹,爆發洪災,有些人又開始鼓吹三峽大壩潰堤。那麼三峽大壩的防禦究竟有多堅固,一旦受到攻擊會有怎樣嚴重的後果呢?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大壩可謂關係到整個長江中下遊的經濟命脈。就拿發電量來說,三峽水電站的日發電量達四點三億度,佔全國日發電量的百分之五。
  • 宜昌三峽人家、大壩旅遊路線_三峽美食附近酒店推薦
    宜昌一直是我想去的城市,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很快制定了行程表,開始了三峽之旅,首站選擇了重慶,從重慶做遊輪順勢而下,經過三峽、最後到達宜昌,三峽大壩被譽為世界工程的奇蹟,成為宜昌一張響噹噹的名片…給我四天時間,我帶你領略宜昌的魅力!
  • 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3月30日起恢復開放
    春暖花開,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奼紫嫣紅、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三峽大壩旅遊區將從3月30日開始限制性恢復開放,安全有序迎接八方遊客。為確保遊客安全,在限制性開放期內,三峽大壩景區將實施限流管控,只對持有全國通用健康碼或各省市區健康碼人員開放,日接待遊客不超過5000人。參觀遊客可通過手機端「三峽大壩旅遊」「三峽小微」微信公眾號或電腦端三峽大壩預約平臺等任一方式進行實名制預約免費門票和購買交通票,景區開園時間為每天8:30—16:30。
  • 最新遊三峽大壩全程攻略!
    11月初在朋友圈得知遊三峽大壩又添新線路了,就馬上約了幾個驢友一起來了場三峽大壩之行。在這裡將我這次從重慶出發到三峽大壩旅遊線路與所見所聞以及所感一併奉上,希望對你您有用(其他地方的朋友同樣可作參考)。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鳳凰古城|蔡英文|三峽大壩|...
    倘若三峽大壩真有垮的可能,那臺灣人齊聚靠念力來詛咒垮,可能還有點報仇意義。但事實勝於雄辯,三峽大壩根本垮不了。網絡粉絲團「澄清唬」就把相關論證整理得很清楚,三峽大壩使用的是重力壩,如果破洞只會滲流,不會整個潰堤。哪怕不可能的事情發生,真的大潰堤,洞庭湖可以容納洪水,降低下遊損失,水流到上海也要兩天,來得及撤離。
  • 三峽大壩旅遊區遊客換乘中心將逐步搬遷至紅線外
    遊客乘坐擺渡車遊覽屈原故裡 鄭家裕 攝中新網湖北秭歸9月19日電 (郭曉瑩 周華山 張海彥)「三峽大壩旅遊區秭歸遊客換乘中心」19日投入試運行,這是三峽大壩旅遊區在壩區紅線外設立的第一個遊客換乘中心。遊客有序進入景區遊覽 鄭家裕 攝據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三峽大壩旅遊區總經理譚祖柏透露,未來三峽大壩旅遊區遊客換乘中心將逐步搬遷至紅線外,以緩解壩區安保與旅遊接待壓力,發揮客流外溢效應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 是什麼機制砂?都有哪些工藝(機制砂、人工砂)?
    龍信重工前言:一、機制砂(石)生產都有哪些種類?答:目前有客戶諮詢風化巖制砂是否可以?但是不建議用在建築上,也存在有強度和用途的差別機制砂石(碎石)制砂原料通常用花崗巖、玄武巖、河卵石、鵝卵石、安山巖、流紋巖、輝綠巖、閃長巖、砂巖、石灰巖等品種。其製成的機制砂按巖石種類區分,目前後者的幾種比較常見,也是硬度比較高的。
  • 三峽大壩半日遊自駕遊攻略
    三峽大壩早上8:00從宜昌市區出發,如果是旅遊旺季,便要出發早一點,三峽大壩的客流量很大,一般只有在11月-2月非節假日期間客流量少一些。截流石另外還可以從空中俯視三峽大壩。空中俯視三峽大壩從罈子嶺的斜坡往下走左手邊是模型室,可以將三峽大壩的主體建築一覽無餘。
  • 三峽大壩景區介紹及票務信息
    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為三層,主要有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罈子嶺觀景臺等景觀,還有壯觀的噴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綠的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置身於美妙的樂園。    2、185觀景區    因海拔高程為185米而得名,與大壩壩頂等高。巍巍大壩就從這裡延伸到江南,將整個長江攔腰截斷。
  • 三峽大壩,截斷巫山雲雨,巧奪天工
    高峽出平湖,毛主席當年的願望得以實現高峽出平湖,毛主席當年的願望得以實現長江下遊大旱,在網上一片對修建三峽大壩的大聲質疑中我們來到了大壩眾所周知,三峽工程的上馬有頗多周折,甚至在人大會議上都出現了幾百張的反對和棄權票,的確是很特俗的現象。其實在國民的心中都有著這樣的夢想:長江中有三峽大壩,大海海裡有航空母艦 ,一方面圓了主席「截斷巫山雲雨」的遺願,一方面也一改甲午海戰以來海軍貧弱的局面,畢竟大家都認為這是國力強盛的象徵。
  • 立體感受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
    真正告別了「門票經濟」體現了三峽集團作為央企的社會責任感三峽大壩旅遊區如此受歡迎它的吸引點到底在哪裡?2研學旅行 傳承「三峽精神」「原來三峽大壩創造了那麼多世界之最。」宜昌市西陵區第九初級中學801班學生甘子豪興奮地說。今年10月,宜昌市教育局組織了「宜昌萬名學生紅色行」研學旅行活動,宜昌各縣市區學生分批次來到三峽大壩研學基地,感受「大國重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