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明珠秦嶺國家植物園
本報記者 趙俠 本報通訊員 杜扶陽 這裡有被譽為「秦嶺雙嬌」的珙桐和紅豆杉,還發現了珍稀植物水晶蘭和我國最北端野生蕙蘭種群,是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一年四季如畫,這裡是秦嶺國家植物園。
-
陝西西安:秦嶺國家植物園森林覆蓋率達95%
日前,記者獲悉,秦嶺國家植物園目前園區森林覆蓋率達到95%,珍稀瀕危植物數量逐年增加,野生動物活動範圍不斷前移,已成為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
-
一首讚美大秦嶺的歌——《大美秦嶺》
談起 創作《大美秦嶺》歌曲的初衷習總書記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而位於祖國地理中心的大秦嶺既是美麗的山水、也是富饒的財富,是中國生態家園、也是中國精神家園。近些年來,從國家到民間,一場保護大秦嶺、熱愛大秦嶺的環保熱潮正在逐步形成。
-
秦嶺國家植物園: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
秦嶺國家植物園: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 時間:2020
-
大美秦嶺丨秦嶺腳下最美金蠶小鎮
編者按: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為充分展示大美秦嶺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更多人了解秦嶺、保護秦嶺,「學習強國」陝西學習平臺與西部網、陝西頭條聯合啟動「大美秦嶺」主題徵集活動。
-
2020大秦嶺圖騰定向越野跑公開賽12日開跑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王偉偉)由陝西旅遊集團、陝西體育集團發起,秦嶺國家植物園支持的2020大秦嶺圖騰定向越野跑公開賽暨年輕人第一次越野跑挑戰賽將於2020年12月12日(周六)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行。
-
各界解讀千姿《大秦嶺》
說到此,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浩表示:《大秦嶺》既「丈量了中華文化的高度,又探察了中華文明的『脊梁』」。它以紀錄片的形式,多維立體地展示了秦嶺文化的全貌,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林壑幽奇的自然美,而且從歷史縱深處透視出秦嶺的文化積澱,詮釋出秦嶺的文化高度。
-
走進大美秦嶺|植物專家黨高弟:秦嶺每種植物都有存在的意義
他說,現有一些資料中記載秦嶺裡有近4000種植物,但以他常年在秦嶺裡工作的經驗和發現判斷,秦嶺裡應該有近5000種植物,這些植物都是國家和人民的寶貴資源。 長年勞累與潮溼的野外工作環境,黨高弟腰椎勞損嚴重。2012年病情加重,經多方醫治後只能跛行走路,但他仍半月不進山就想得慌,多次義務為遊客、孩子們當講解員。
-
陝西省準備建設「大秦嶺國家戶外運動基地」
在2011年20日閉幕的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大秦嶺」成為陝西省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如何發揮這座「東方阿爾卑斯山」資源價值?怎樣轉變方式實現秦嶺旅遊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委員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 建中英文主題網站 2010年,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推出紀錄片《大秦嶺》後,國內掀起了一股秦嶺熱,極大地激發了億萬觀眾的愛國心與自豪感。「但現代媒體視角轉化快,在無持續性宣傳手段跟進的情況下,前期秦嶺文化在公眾心目中的熱點效應正不可避免地逐漸褪色。」
-
最美秦嶺 | 徒步穿越原始森林 感受生態秦嶺魅力
在儻駱古道,穿過樹林,趟過溪澗,漫步山花叢中聆聽山澗涓涓琴韻、鳥兒啾啾脆鳴微風拂過樹叢,草地瑟瑟。7月4日,陝西日報「全媒體行動」走進大秦嶺調研採訪團來到核桃坪原始森林,進行5公裡的徒步穿越之旅,深入實地體驗秦嶺腹地的自然生態風光和人文風情。
-
培訓招募|NEAL重回中國的首場培訓,我們在西安秦嶺國家植物園等你
……來這裡,報名參加9月20-23日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舉辦的NAEL指導者培訓課程,你的所有疑問都可以到這裡找到答案!「全國體驗活動指導者認定製度」(NEAL)是由日本政府和民間的"自然體驗活動推進協議會"(CONE)合作建立的一套認證培訓系統。該培訓系統完整,實用且可以不斷進階。
-
秦嶺北麓發現大面積野生蕙蘭,數量超萬株
近日,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人員近日在園內就地保護區科考時發現,區內分布著超過萬株的野生蕙蘭,且生長情況良好,種群棲息地保護完整,面積約40畝。參與本次科考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分類學專家吳振海說,「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緯度最北端,秦嶺北麓、溫帶南緣,發現的面積最大、品相最好的野生蕙蘭種群,十分罕見,應該寫進秦嶺植物志,並重點加以保護。」
-
探索「秦嶺秘境」的美麗,找到終南山「空谷幽蘭」
走進秦嶺秘境-留壩,你似乎可以看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壯麗,走進秦嶺316國道,穿過華夏中心的東西到山脈-秦嶺,這就是中華民族龍脈秦嶺的每一寸土壤都充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秦嶺的每一片葉子都散發著歷史的韻味。
-
太白山與秦嶺山脈
太白山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199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7月,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從此太白山這位養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聘婷少女才向人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講述她傳奇的故事。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
-
位於地理中心,坐擁世界最大植物園,這才是中國人的國家中央公園
說起國家公園,我們可能最先想起的就是美國黃石,因為「國家公園」這個概念本身就來自美國,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在1832年提出:「它們可以被保護起來,只要政府通過一些保護政策設立一個國家公園,其中有人也有野獸,所有的一切都處於原生狀態,體現著自然之美」。
-
你好,秦嶺|秦嶺的前世今生
「秦嶺」一詞的文字記載出現在漢代地方志《三秦記》中,「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千)隴,東西八百裡」。「秦嶺」名稱的使用應是從秦朝或漢朝開始的,秦王朝的強盛可能使人們將「南山」改稱為「秦嶺」。秦嶺梁被稱為「中華龍脊」,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脊梁。 地質學上,將橫亙中國中部的秦嶺造山帶稱為秦嶺—大別—蘇魯構造帶,西起青海省茶卡鹽湖,與崑崙山造山帶相接,東到大別山東,被北東向的郯盧大斷裂錯動至山東半島,伸向東海。秦嶺造山帶是華北和華南兩大古板塊碰撞、拼合的結果,是亞洲大陸上一條古老的造山帶,是中國地理、地質、氣候、生態和人文景觀的南北分界,被稱為中國的「中央造山帶」。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體驗秦嶺之美踐行生態文明 ——秦嶺生態文明教育...
《樓觀臺與道文化》,張磊教授從樓觀臺的布局設置講授了道家的施法自然理論和道教天人合一思想,讓學員感受了秦嶺的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意境。樊志民教授的《秦嶺歷史文化》從歷史上的秦嶺開始,為學員們講述了大秦嶺的歷史奧秘,秦嶺物種形成的原因,秦嶺的戰略地位,結合《大秦嶺》紀錄片的觀看,讓學員們從歷史角度、戰略角度、政治角度了解了大秦嶺,更增添了大秦嶺的魅力。
-
大美秦嶺: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在距今3.75億年的加裡東運動中,秦嶺南部隆起,露出海面。 中國有許多名川大山,但以秦嶺最為獨特。秦嶺山脈東西長約1600多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不等。 秦嶺南北自然景觀各異。 陝境秦嶺是秦嶺山系的骨幹,山坡北陡南緩,由數條平行山嶺和界於其間的河谷、山間盆地等組成,一般海拔1500—3000米,高出關中盆地和漢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脈分布在山地北部,構成秦嶺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北陡南緩的山勢導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諸水源遠流長,斷切東西走向山嶺,形成許多峽谷,水力資源豐富,可謂山高水長。
-
秦嶺旅遊文化節在太平峪開啟
核心提示: 綠水青山,大美秦嶺。春暖花開的季節裡,有一個屬於你的「高配」便是徜徉在紫荊花海、瀑布勝景中,盡享藍天、白雲、碧水的美好生活。4月7日,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理念的「2017西安賞花季——太平國家森林公園第十三屆紫荊花季暨秦嶺旅遊文化節開啟。
-
【王若冰】秦嶺為何叫秦嶺?
所以在漢代以前,秦嶺和崑崙山被籠統地稱作「崑崙」。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左傳》《山海經》,又將矗立在關中平原的秦嶺主峰稱為「南山」和「終南」。直到秦以後的西漢,秦嶺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秦嶺。「蓋秦嶺天下之大阻也。」這是我們能夠尋找到的秦嶺一詞出現的最早證據。這名字的起始來自西漢時期的大史學家司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