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二戰日本的坦克皮薄大餡,那要看把日本的坦克放在哪個對手面前。日本坦克在美國人面前是鼠,在中國人面前是虎。現在大多數人都管二戰日本坦克叫小豆坦克。但十四年的抗戰中,由於中國軍工業的整體落後,像日本這樣資源匱乏沒有重型坦克的輕型戰車部隊,也能在中國大地上四處橫行。
小豆坦克,主要指的是94式坦克。這種只有3噸重,還沒有卡車重的鐵皮車由兩人駕駛,火力微弱。但就連這樣的小坦克,在中國也有些不俗的戰績:在一次配合日軍步兵進攻中國軍隊的陣地時,有一輛94式履帶被炸斷,日軍拋下坦克後退,中國步兵向這輛孤車發動攻擊,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反坦克裝備,反被坦克火力消滅了一個班。最後這兩坦克被修復,大搖大擺的撤退了。那時候的中國,連製造出這樣的包著鐵皮的小型拖拉機都做不到。
日本是世界最早幾個發展坦克的國家之一,早在一戰時期,日本就對坦克產生了興趣,併購買英國的輕型坦克進行仿製。在整場戰爭中,日本研製了89式,92式,95式,94式,97式戰車。雖然日本很早就意識到了坦克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但是思維卻沒有與時俱進,當德國人各種幾十噸重的坦克在歐洲各國展開閃電攻勢的時候,日本對坦克的運用還停留在「支援步兵突破陣地」這一理論。不過由於當時中國工業能力的低下,即使是面對這種低級的坦克,也沒有辦法造出合格的反坦克武器,士兵們只能依靠血肉之軀去抵擋日寇的履帶。這一來,日本的豆戰車在中國打的一帆風順。
在當美國進入太平洋地區,對日本佔領的島嶼展開作戰後,日本坦克的好日子就到頭了。裝備了76mm炮的M4坦克,甚至用高爆彈都可以把日本戰車敲個粉碎,而日本坦克上的各種火炮,需要衝到很近距離才有把握擊穿美國坦克的裝甲。美軍步兵就算沒有坦克伴隨,手裡的各種槍榴彈,火箭筒甚至迫擊炮都能讓日本人的豆坦克吃不消。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日本人開始加緊研發一些可以和美軍坦克匹敵的,真正的中型坦克。但還沒等到它們走上戰場,在日本升起的蘑菇雲,宣告了一切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