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成都大學等學校,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1000-1500元之間,還有個別學生的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
學生家長又是怎樣看待生活費的問題呢?他們能接受自己孩子一個月最多用多少錢?他們最不能忍受孩子把錢花在什麼地方?
來自四川達州的李先生,女兒今年考上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他打算給剛剛入學的孩子600元/月的生活費,「不夠用也沒辦法,只能節約。」李先生在工地上工作,一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而這筆收入要維持一家人的所有支出,「別人的孩子一個月一千多,我們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支出也就幾百元錢,我也只能擠出這麼多來給女兒了。」↑有媒體就 #大學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費# 做調查,選擇「2000元以內」「根據家庭條件」的佔比達90%同樣是在工地上打零工賺錢的谷先生選擇給兒子1000元的生活費。谷先生的兒子是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的大一新生,一個月能有4000元的收入。他在送兒子進學校前,再三叮囑他不能打遊戲,「掙錢太不容易了,他們點幾下滑鼠就用了,這太浪費了。」李秀妍在成都經營著一家箱包店,她的兒子就讀於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在送兒子進大學之前,李秀妍就大致估算過,一個月1500元的生活費是足夠的。不過李秀妍告訴記者,有一個特殊情況,她會多給兒子一些錢,「兒子談戀愛了,就會多給一點錢作為『戀愛基金』。」李秀妍說,「這是必要的支出,家長肯定要支持的。」「如果是合理的花銷,我會支持他。」肖女士的孩子就讀於西南交通大學,她每月給孩子2500元的生活費,「這在班級裡是比較高的。」肖女士說,孩子的每筆開銷都會告訴自己,不合理的花費她也會直接制止,但是如果有一些合理的額外支出,自己也會給予支持,「不過也明確告訴孩子,他每月生活開支不能超過自己收入的一半,還是要量力而行。」肖女士對於網絡熱議的4500元生活費也有自己的看法:「4500元的生活費需要說明是否有正當理由,如果是正常開銷,那麼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支持。」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觀念還是較為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學生也存在衝動消費的心理。對此,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毛老師表示:
大學生應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不建議過度超前消費,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一些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收入。每個月如果有結餘,也可以適當進行儲蓄和理財,不但能養成良好的消費觀,還可以用來應對突發支出。
敲黑板!!!
這裡要提醒各位大學生:
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消費觀念前衛,追求物質生活,但自控能力差。不良平臺就是利用了大學生的無知、不懂自我保護而進行欺詐,校園貸也會打著助學的幌子誘導金錢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不勞而獲,超前消費。有的同學不好意思向父母索要生活費,於是就求助校園貸,釀成了很多悲劇,一定要引以為戒,拒絕校園貸!其實,大學生除了靠爸媽給生活費外,可以自己利用大學裡的一些閒散的時間做兼職,一方面鍛鍊自己,一方面也能多賺零花錢,一舉兩得。但是在選擇兼職時,應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需通過正規的渠道,選擇證照齊全或有一定實力規模的兼職平臺。同時,校內的國家資助政策有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等資助措施,在不耽誤學生正常學習時間的基礎上,同學們都是可以進行了解和報名的。3.儲蓄和理財
給大學生們一個小建議,消費前可以給自己擬一個計劃,大致確定吃飯、娛樂等支出數額。不然難免會有超出預算的支出,所以還需要學會記帳,了解自己真正的花費和浪費的地方,久而久之就能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如果真有合理的支出需求,一定要學會和父母好好溝通哦!家裡人永遠是你最堅實的依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父母為你提供了不求回報的支持。
大學,是一個逐漸成長的時期,第一件要學會的事情,就是理解父母的辛勞,不無理索取父母不能承擔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