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區,每天清晨四、五點開始便陸續有市民來到街邊的早龍餐車前購買早餐,糯米雞、壽司、飯糰,豆漿、花生湯、綠豆湯等各色早點為人們的新一天注入了能量。350多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小餐車,卻承載著保民生保就業的大情懷。
漳州早龍早餐有限公司作為漳州為民辦實事的「早餐工程」承辦企業之一,已在漳州紮根21年,已成為不少漳州市民早餐首選,整齊統一的餐車風格和服務標準也成為漳州文明城市創建的一道風景線。
鮮為人知的是,早龍早餐的大多數經營者都是弱勢群體。早在1999年工程啟動時,早龍就幫助了1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如今,則更多地吸納了經濟貧困人員及殘疾人群體,給予他們適當的關心與幫扶,為全市提供了400多個就業崗位。
漳州早龍這一塊主營是早餐。當時創辦的初衷,是為了下崗職工再就業。經過20年來的發展,現在我們公司這一塊在職人員差不多有400個左右,每年給市政府交的稅大概在50萬左右。
漳州早龍早餐銷售部經理 韓寶城
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楊水泉今年55歲,是經營早龍餐車的「新人」。原先在新華東早市擺攤賣海蠣幹的他,由於沒有穩定經營點,銷售情況和收入都不理想。薌城區城市管理局在執法過程中,通過家訪了解到了他的實際困難,幫助他聯繫早龍早餐,協調存放餐車位置。在各方共同幫助下,楊水泉於2019年7月加盟早龍餐車經營。
對於我們執法來說,我們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依照法律法規嚴格執法。當然在執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到城市的一個實際,要有溫度。在此我們也做一些探索,比如說像困難群眾,下崗職工等等這些,在政府部門比如說街道辦事處,還有像早龍這樣一些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做一些嘗試,那目前也還是有一些效果。
薌城區城管局巷口中隊中隊長 周志剛
經營早餐餐車是一項辛苦活,從事這項工作之後,老楊每天凌晨兩點就得出門。特別是今年來的疫情對餐車銷售影響很大,一上午的收入大約只能維持自身溫飽,但他始終保持樂觀,認識他的人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勤勞、樸實、肯幹,有志氣。
反正我做一行就是愛一行,就是這樣子。主要是夠我吃,養活自己就行。最近還長胖了。胖了很多哈哈哈哈!
漳州早龍早餐攤點營業員 楊水泉
除了提供崗位,早龍早餐也為攤主們提供了一系列保障,賣不完的產品公司會補貼80%的進價進行回收。年底則根據一系列考評標準對人員的評定進行獎金發放,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保障員工的利益與積極性。
早龍早餐對經營者設置的門檻是比較低的,我們也是希望這些人員能夠獲得再次就業的機會,他們也是比較迫切想證明自己並沒有喪失勞動力。不需要政府太多的幫扶,他們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能豐衣足食。作為公司這一塊我們也是秉著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能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在這裡也呼籲社會各界人士能對這些弱勢群體能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心。
漳州早龍早餐銷售部經理 韓寶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