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監控保住老人25萬養老錢

2020-12-13 新京報

昨日,體育館路派出所7x24小時蔥店社區警務室內,監控顯示屏實時呈現社區動態。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警務室內的警務人員定位系統,電子地圖顯示出警務人員位置。

警務室外消防人員和三輪迷你消防車。

新京報記者探訪「7×24小時」社區警務室,多種高科技智能設備守衛居民安全

新京報訊 (記者左燕燕)本月初,東城分局體育館路派出所「7×24小時」蔥店社區警務室通過社區監控,成功阻止了一起電信詐騙,保住了8旬老人25萬元養老錢。昨日,新京報記者探訪這個面積不足20平方米的警務室,了解「視頻通話」APP、「警力電子定位」等高科技設備為保居民安全所發揮的作用。

據介紹,體育館路派出所的「7×24小時」社區警務工作機制運行以來,轄區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8%;入室盜竊同比下降25%,8月、9月實現了入室盜竊零發案。

視頻巡控發現受騙老人

沿著天壇東門公交車站穿過馬路、走過人來人往的法華寺紅橋市場、在天雅珠寶城南側停車場內,可以看到幾間藍頂平房,醒目位置掛著「7×24小時」——這裡是蔥店社區警務室,轄區社區面積0.5平方公裡,共有平房院408個。

警務室內,設有一臺大屏顯示器,畫面顯示法華寺紅橋市場前、胡同巷子等位置的監控畫面,民警的手機與設備連接,可在手機和顯示器中同時看到周邊區域的監控,進一步調節設備,360度觀察監控畫面盡收眼底……通過這些屏幕,民警們可以隨時掌握異動,及時做出應對。

今年10月5日,正在警務室定點停靠值守的巡邏車民警老和,通過視頻巡控平臺看到,天壇東路某銀行外,一名老人在銀行門口長時間徘徊,銀行工作人員與其交談後仍未離開,「憑經驗判斷,他有可能遭遇了電信詐騙。」

民警趕到後了解到,老人今年84歲,在家中接到電話稱其外孫女要結婚,需要25萬元匯款,於是帶著自己的養老錢存摺趕到銀行。在民警提醒下,老人意識到自己被騙,並沒有將錢轉帳。

民警全天候盯守社區監控

據體育館路派出所所長譚大鵬介紹,蔥店除兩座大型商場外,住宅以胡同內平房為主,從安全角度出發,以該社區作為試點,在合適點位安裝智能攝像頭。

「移動智能攝像頭的正常運轉,需要無線網絡的支持,有了這個思路,我們就想先徵求一下胡同裡大爺大媽的想法」。體育館路派出所第三社區警務隊隊長張豫柱帶著社區民警走進社區,發現「居民們都很贊同,很樂意提供自家WiFi,畢竟增加攝像頭能更好的保障安全。」

截至目前,蔥店社區已經安裝有30餘個攝像頭,7×24小時安排有民警值班盯守。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內指揮調度大屏幕與警務室的視頻終端,均可通過胡同移動智能攝像頭實時開展治安巡控和安全防範。

■ 探訪

視頻電話 居民辦證足不出戶

在警務室內,民警辦公桌附近設有顯示屏,一位居民正通過「視頻電話」向民警諮詢居住證的辦理事項。

據了解,警務室開通了視頻電話功能,手機上免費下載的「視頻電話」APP,可運用到日常警務工作中。社區群眾沒時間或不便去派出所諮詢的問題,或者老年人行動不便足不出戶的,均可通過視頻通話,直接諮詢綜合指揮室有關戶籍辦理等專業問題。

幾天前,50多歲的社區劉女士看到社區民警在家門口巡邏,想諮詢有關女婿的戶口問題,巡邏民警擔心解答不夠準確,於是通過手機上視頻通話,幫助劉女士與派出所負責戶籍管理的內勤民警直接對話。

同時,民警在處警現場遇到問題,綜合指揮室也可通過視頻通話與民警溝通,及時掌握現場情況,讓調度更加及時和準確。

智能調度 提升警力處置能力

隨著設備的調節,在蔥店社區警務室的視頻終端上,顯示出轄區內警員們的現場位置,以及每名民警的巡邏時間和軌跡。

據體育館路派出所第三社區警務隊副隊長鄧標介紹,顯示屏中畫面,是派出所創建的「7×24小時」警力調控管理系統,涉及報備籤到;定位調度;軌跡記錄;3D地圖等功能。

這其中,報備籤到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定位調度功能,有助於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實時掌控轄區內警力信息,並在應對突發事件時,迅速調集警力,提升快速處置能力;此外,管理員可以通過軌跡記錄平臺,對路線信息及發案情況更有針對地開展防控工作。

綜治辦公室 「面對面」服務

社區警務室的綜治辦公室,還擔負著多項與居民「面對面」的服務和安全防範功能。

「蔥店警務站處於紅橋、天雅商圈,商戶多為外地居民,白天忙於生意,沒有時間前往派出所辦理居住證」,社區警務室民警張連義介紹說,蔥店社區警務站為此增設居住登記卡辦理點,方便商戶等部分群眾就近辦理,也方便了與群眾的溝通。

民警介紹說,由於蔥店派出所轄區內有包括紅橋在內的不少大型商市場,顧客中外國遊客也不少,對此,紅橋商場專門成立有外語服務團隊。「大概有20來人,以英語為主,包括俄語、德語等其他語種,每天會有一兩人跟隨民警去商城巡邏。」

一旦發生涉及外國友人的警情,警務站調動紅橋、天雅商場的外語、治安服務力量幫助開展警務工作,組成外語及治安警務工作志願者團隊,提升涉外糾紛等警情的處置能力。

此外,派出所以警務室為依託,全面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立社區消防車定點停靠點,並將紅橋商圈微型消防站納入警務室日常管理。民警定期對消防站內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指導開展消防檢查、消防演練工作。同時,消防站與警務室建立聯動關係,及時將各類信息與民警共享,全面提升防火、滅火能力,進一步升級警務室工作效能。

相關焦點

  • 「李秘書」智慧養老服務再升級 怡錦社區老人嘗鮮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1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葉玉燕 通訊員 王婭菲)「李秘書」智慧養老服務實現智能化再升級!呼叫「小寶」可喚醒智慧機器人,再次呼叫「李秘書」即可啟動「SOS一鍵呼叫「功能!11月28日下午,在龍崗區橫崗街道怡錦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0名社區老人從工作人員手中免費領取了「李秘書AI智慧機器人」。
  • 高端養老、旅居養老……養老騙局花式掏空老人錢!(轉給爸媽)
    「我被騙了216萬」「我被騙了160萬」「我被騙了125萬」……近日,長三角某市多位老人向媒體哭訴了被一家涉養老投資公司騙光養老錢的經歷。該市警方近期破獲一起涉數千人、以養老為名義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以下簡稱「非吸案」)。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龐大的「銀髮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市場力量參與。
  • 河南一老人被18歲孫女取走28萬養老錢,孫女:到死都不會管你!
    近日,河南老人被18歲孫女取走28萬養老錢,引發關注。據了解,程大娘的兒子幾年前去世,留下10萬塊錢,加上自己這麼多年攢下的,一共有28萬存款。本想著家裡就這麼一個小孫女兒,沒了父親母親也不管她,只有自己是她唯一的親人。
  • 北京部分社區老人沒領到養老卡 但不影響補貼發放
    原標題:養老券改卡 部分社區老人沒領到   本報訊(實習記者 金葉)自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陸續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發放「北京通——養老助殘卡」,而原有的養老助殘服務券不再發放並將於今年1月底停止使用。朝陽、豐臺、東城三個城區的八十歲以上老人會第一批領取養老助殘卡。
  • 老人可任選國內任一網點養老,武漢連鎖養老瞄準旅居養老模式
    不久前,82歲的李奶奶離開住了25天的一家公辦福利院,住進楠山有約唐家墩街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武漢楠山康養、上海愛照護等企業在武漢加快布局連鎖養老院或養老網點,就像家門口的連鎖超市一樣;他們的目標均指向全國範圍內的旅居養老服務,今後,老年人可選擇在國內任一網點養老。
  • 「養老」變「享老」, 老人需要這樣的社區生活
    社區內金婚老人都可以免費拍攝,並製作精美相冊。   中心還設有護理站、康復站,老年人既享受到長護險服務,還能進行康復訓練。範悅表示,中心服務體現智能+人文,運用20餘項科技助老智能化設備,並在標識標牌、氛圍營造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營造出家的感覺,「我們希望,在這裡讓活力老人感覺被需要,高齡老人感覺不孤獨」。   三樓、四樓則是長者照護之家。
  • 智慧養老系統深度解析:無兒無女的獨居老人該如何養老?
    如今,國家養老政策出臺活躍養老市場,民政部、財政部公布了第三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全國共有36個市(區)成為試點地區,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養老事業中來。而且國家也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養老新型養老模式,以提高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效率水平,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幫助老年人智慧養老。
  • 老人在社區上「託管班」 成居家養老新模式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文/圖 首席記者 姬娜 實習生 侯佳明)子女要上班,老人咋辦?老人也可以在家門口的社區上「託管班」!陝西省智慧社區服務業協會居家養老標準化試點工程,呵護老年人的「朋友圈」,成為居家養老新模式!
  • 東方頤年:君頤東方CCRC養老社區,滿足全年齡段老人需求
    君頤東方CCRC-養老社區將於明年正式運營紫金山南麓,一棟棟建築正在井然有序地建造中。這片由9萬平方養生美宅、3萬平方江蘇省人民醫院城東分院、6萬平方CCRC養老社區、約9000平方東方會館聯合於一體的頤養綜合社區,已初現雛形。
  • 日間照料、臨時託養、上門探詢 居家養老,社區要當「老人保姆」
    新建和已建住宅  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用房  所謂居家養老就是不出社區養老,這就要求社區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在這方面,社區要提供哪些配套服務呢?  條例規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應當創造條件,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臨時託養、上門探詢,以及就餐、保健、文化、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服務。  「今年要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000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8萬張,建設護理型床位1.5萬張,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三分之二的農村社區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蘇長聰說。
  • 兒女不在身邊老人愁吃飯 南寧12個社區有養老飯堂-廣西新聞網
    兒女不在身邊,空巢老人一個人愁吃飯;兒女雖在身邊,卻沒空照顧老人,怎麼辦? 南寧12個社區有了「養老飯堂」 老人們不僅可以在那裡吃飯,還可以閱讀、運動等 記者 鄧色迎 攝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鄧色迎 實習生 韋豔芳 蔣敏  核心提示 9月25日,南寧市新竹社區12349便民服務中心的愛心廚房第一天開飯,可樂了社區居民。老人不僅可以在裡面吃飯,還可以在裡面鍛鍊身體、閱讀等。
  • 濟南這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成了環山路社區老人的「小飯桌」
    針對人口老齡化現狀,濟南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結合「同心格」基層社會治理品牌,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網格為依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陣地、智慧健康養老為支撐的多元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釐米」。
  • 復星·星堡中環養老社區
    ,將已建成的一棟商辦樓改造成養老社區。一期建築面積約7萬㎡,包含2棟標準寫字樓、1棟SOHO;二期建築面積約9萬㎡,由110幢生態獨棟組成;三期建築面積約15-16萬㎡,為5棟定製式寫字樓。
  • 疫情中3000餘位老人無一感染,養老社區「領頭羊」做對了什麼?
    養老社區,一種專為老人提供持續照料的養老機構。泰康之家養老社區養康運營事業部醫護管理部總經理陳前進介紹。  安全封閉帶來的,除了經營上的損失,暫停探望更受到了來自入住老人家屬的壓力。「我爸媽住在裡面,憑什麼不讓我看望——我們遭遇了很多這樣的質問。」紀瓊驍說。  這些壓力直接釋放給面對用戶的一線人員,更考驗著泰康之家養老社區的管理和培訓機制。
  • 空巢老人、獨居老人與日俱增,老年人如何健康養老
    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們的養老問題就成了社會的一大擔憂。社會把子女外出就業、留守故居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把喪偶、離異、長期無子女陪伴或無子女的老人稱為獨居老人。這兩類老人面臨著類似的養老困境,他們的生活水平、心理健康、衣食住行都需要關注。
  • 花園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引入專業的老人服務機構託管
    泰山區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引入社會機構管理。23日,記者在花園社區了解到,居家養老中心重裝升級,下周開放。花園社區書記劉欣介紹,社區居家養老中心重裝升級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將於下周重新對居民開放。除了新增了保健設備,居家養老中心還重新規劃了區域,新建膳食坊、洗浴中心、洗衣房等,提升了服務功能。在收費方面,居家養老中心的設施設備、服務項目充分體現公益性,採用無償、低償、有償三種方式收費,其中大部分免費對居民開放,老年營養餐、助浴、午睡床位、個案康復為低收費項目。上門服務、全託服務、旅遊等按市場價格收費。
  • 張淼保險工作室:泰康人壽養老社區,醫養結合的高端養老,讓您優享晚年
    燕園位於北京昌平新城核心區域,佔地約14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4億元。交通便利,自然生態環境優美,非常適合老人生活。根據居民不同身體狀況和需求,燕園分為獨立生活區、協助生活區、專業護理區、記憶障礙區。社區餐廳:桌椅3+1,餐椅下面都帶有輪滑,方便老人移動。
  • 養老騙局!養老社區非法集資百億,愛福家受害者長達10月維權無果
    一直以來,「老有所養」都被看作是衡量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標準,國家也陸續出臺養老優惠政策,將養老做到普惠大眾。同時,在商業領域,養老同樣也是炙手可熱的概念——養老儲蓄計劃、養老社區、養老金融產品層出不窮。
  • 「嵌入式養老」怎麼樣?老人們住在家門口,還能輻射周邊社區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專業照護,但不想離家太遠;生活尚能自理選擇居家養老,卻難免力不從心……在海澱區上地街道,新建成的養老照料中心正探索「嵌入式社區養老」,讓老人實現在「家門口」養老,在享受到專業服務的同時,不離開親情的陪伴。
  • 法院靈活執行盤活空置廠房 老人追回15萬養老錢
    封面新聞記者 鍾曉璐近日,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帶著一面寫著「不忘初心為民不辭辛勞,牢記使命高效執行楷模」的錦旗來到成都雙流法院,並親自將錦旗交與了執行幹警陳科,感謝他通過強制管理執行措施要回自己的養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