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間照料、臨時託養、上門探詢 居家養老,社區要當「老人保姆」

2020-12-24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2月28日訊 ( 錢江晚報記者 吳朝香 ) 3月1日開始,《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將正式實施,這是國內首部由省人代會通過的綜合性社會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

  《浙江省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在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高票通過,它界定了社會養老服務中,家庭、政府、社會相應的職責:在家庭成員履行贍養、撫養義務的基礎上,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社會組織提供公益性和互助性服務、企業提供市場化服務。

  昨天下午,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丁祖年和省民政廳副廳長蘇長聰對老百姓關心的一些養老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加快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

  鼓勵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養老是家庭的基本責任,在眾多的養老方式中,居家養老是老年人最自然、最習慣的選擇,也是管理成本最低的。但當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獨居老人的趨勢都在增加,家庭贍養功能在弱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條例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為老年人隨配偶或者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倡導家庭成員和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

  「通過組織開展免費培訓等形式,向家庭成員普及照料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護理知識和技能。」丁祖年說,除此之外,政府對困難老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應提供資金補助,這包括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以及有重度殘疾老年人的家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快推進坡道、電梯、公廁等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並鼓勵已建成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新建和已建住宅

  配建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用房

  所謂居家養老就是不出社區養老,這就要求社區提供必要的服務設施,在這方面,社區要提供哪些配套服務呢?

  條例規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應當創造條件,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臨時託養、上門探詢,以及就餐、保健、文化、體育活動等方面的服務。

  「今年要新建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5000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8萬張,建設護理型床位1.5萬張,實現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全覆蓋,三分之二的農村社區建有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蘇長聰說。

  「新建住宅和已建成的住宅,要根據不同的標準做好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用房配建。」丁祖年解釋。

  公辦養老機構

  託底特困老人

  在機構養老方面,經常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這個局面如何緩解?

  蘇長聰提供了一組數字:到去年年底,全省政府投資的養老機構有1044家,初步統計床位利用率在60%。

  「籠統地說一床難求,可能不夠全面,幾千人排隊的情況可能是在少數中心城市、地段硬體服務比較好、收費較低的公辦養老機構。很多排隊等候的情況,要仔細分析排隊的是哪種類型的群體。」蘇長聰說,根據條例規定,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對象有特定範圍:它應當保障的是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能力的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另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中的失能、失智、高齡、獨居、重度殘疾的老年人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獨生子女死亡或者傷病殘的家庭)老年人,申請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的,應當優先安排收住。

  「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省有4.5萬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老人都是由政府提供供養服務的,集中供養率達到了97%以上。」蘇長聰說。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要和養老服務機構相互協作

  老年人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尤其明顯,對於居家養老的老人來說,怎樣才能得到最便捷的醫療服務呢?

  條例對此也有規定,比如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與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立業務協作制度,為養老機構收住的老年人和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開展上門巡診、設立家庭病床,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和諮詢、中醫診療保健等服務。

  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還可以鼓勵設立內部醫療機構。

相關焦點

  • 老人臨時託管市場需求大 社區養老驛站不斷推進可提供優質服務
    「現在,很多養老社區都提供臨時託管服務了,對於兒女經常出差的家庭,特別適用。」忙活了半個月,高女士終於把年近80歲高齡,患有血壓高、腦梗、肺氣腫的老父親安頓好,可以踏踏實實地出差了。在她出差期間,她把老人臨時託管到北三環內的一家社區養老中心,在這裡,養老中心除了照料老人食宿,每天還提供量血壓、量體溫、照料吃藥等服務。10天後,她出差回來,再把老人接回家。
  • 濟南: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家裡老人可到23家養老機構臨時託養
    新華社濟南2月23日電(記者邵琨)記者從濟南市民政局獲悉,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家裡老人可到23家養老機構臨時託養。據了解,臨時託養老人範圍包括四類:1、濟南市趕赴湖北一線的醫務人員無人照料的在濟直系親屬,範圍包括父母(公婆、嶽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2、濟南市在疫情防控定點機構(以濟南市衛健委公布名單為準)一線醫護人員無人照料的在濟直系親屬,範圍包括父母(公婆、嶽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3、因照料護理人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的濟南市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
  • 台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迎來「春天」
    根據有關目標,到2021年底,全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達標率100%,實現每個鄉鎮(街道)建有一家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成一批社區嵌入式小型託老機構和「家院互融」服務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專業化運營率達到70%。完成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200戶,落實1000個助老崗位,培訓各類養老服務人員3.1萬人。
  • 民政部要求,因疫情無人照料的老人,要安排臨時照料人
    通知要求各地對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全面摸底排查,對因家人參加抗擊疫情或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要協助落實臨時照料人,及時做好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工作。通知明確,各地民政部門要動員和指導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對獨居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受疫情影響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因家人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暫時無人照料的留守(空巢)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展開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家庭疫情防控情況,贍養人、託養人履行贍養、託養義務情況,日常生活需求、健康狀況、精神狀態等情況。
  • 所巷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業
    1.5萬人,這是所巷社區所在的潮鳴街道6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約佔街道總人數的21%。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失能、半失能、失獨、失智等特殊群體,他們平時怎麼生活,怎麼養老,一直很受關注。  從所巷社區開始,這一問題正在探索解決。
  • 家家樂康:打造「V型」居家養老新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君12月15日上午9點,新東佳苑日間照料中心長者食堂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忙著摘菜、洗菜,準備午餐。「一到飯點,老人們就都過來了,每天都很熱鬧。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我們也會送餐上門。」
  • 杭州發布「居家養老指南」,重度失能老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
    其中,90%都會選擇在家養老。怎樣讓百萬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這是一份乾貨滿滿的「居家養老指南」。重點是什麼?我們幫你劃出來。
  • 老人在社區上「託管班」 成居家養老新模式
    三秦都市報 - 三秦網訊(文/圖 首席記者 姬娜 實習生 侯佳明)子女要上班,老人咋辦?老人也可以在家門口的社區上「託管班」!陝西省智慧社區服務業協會居家養老標準化試點工程,呵護老年人的「朋友圈」,成為居家養老新模式!
  • 每日健康(北京)康養團隊為社區居家養老新添夜間臨時照料服務
    每日健康(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團隊2020年走訪了北京近300個社區,這些是老年人的常見問題。您可能會聽到經常聽到的願望-「我想留在自己的家中!」 好消息是,有了正確的幫助,您也許可以做到這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留在自己的家裡被稱為「適當的老化」。本文包含一些建議,可幫助您找到繼續獨立生活所需的幫助。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整個社區超過7000人的總人口中,超過1/5是老年人,而在這些老年人裡,失智老人有26人,大多是高齡老人,女性幾乎佔了大多數,共有21人,男性則為5人。所有老人中,失智程度重或者較重的有14人,完全不能自理的則為5人。26位失智老人裡,除了兩位住進了養老院、三位被接到子女家中照料,剩下的都還住在社區內。
  • 「日間照料」「候鳥式養老」……你知道這些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嗎?
    至2018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約88萬人,佔比16%,而我市養老機構有178間(其中公辦122間,民辦56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523個,養老床位26778張。同時,我市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發展,不斷加大公辦養老機構投入,加強民辦養老機構扶持,積極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致力健全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機構充分發展、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按省要求,目前我市已在省平臺完成錄入民政對象老年人的基礎信息,搭建了梅州市居家養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為民政對象購買居家養老信息化線上基礎服務),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養老。
  • 「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讓老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近年來,鄭州市惠濟區以社區為依託,積極創辦老年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等中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服務多樣的養老服務場所。目前全區共投入運營社區日間照料中心9家,今年計劃新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6家,並以此為基礎,在全區各鎮(街道)逐步推廣發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爭取早日實現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一大早,家住彩虹社區綠洲花園22號樓的常阿姨,已經拎著環保購物袋出發了。
  • 濟南這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成了環山路社區老人的「小飯桌」
    針對人口老齡化現狀,濟南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結合「同心格」基層社會治理品牌,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網格為依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陣地、智慧健康養老為支撐的多元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釐米」。
  • 同安區新民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揭牌
    10月23日上午,同安區新民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以下簡稱「照料中心」)舉行揭牌啟動儀式。這是同安區正式投用的第七家鎮級照料中心。記者在儀式上獲悉,今年年底,同安區第八家鎮級照料中心也將建成投用。屆時,該區將實現鎮級照料中心全覆蓋。
  • 日間照料中心: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通訊員 夏孟琦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姜鴻麗 12月17日,冷風颼颼,常德市武陵區東江街道浮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卻格外熱鬧。 9時許,77歲的穆本發和老伴周新華在菜園裡忙活完,來到離家500米遠的日間照料中心。
  • 海口出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收費標準參考性意見
    (記者 李漢仁 攝)    今年以來,海口市養老體系逐步向適度普惠型轉變,目前,全市19個街道(鎮)164個社區已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在141個城區社區中,已有100餘個社區建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
  • 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鄞州建成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東郊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康復理療區「感謝家院互融平臺為我帶來這麼細緻周到的服務。」近日,家住寧波市鄞州區首南街道的87歲張大伯致電鄞州區民政局,說要為家院互融平臺的服務員馮燕點讚。之前,張大伯家需要清洗油煙機,打電話給家院融平臺,服務員馮燕上門後發現油煙機不是市面上常見型號,不知如何拆開,只能先將表面清理乾淨。回家後,馮燕特地上網查資料了解清楚後,再次前往張大伯家,把油煙機拆開重新清洗,讓張大伯很感動。
  • 蘭州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區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溫暖貼心
    說話的是晏家坪街道南院社區居民劉奶奶和李奶奶,而她們口中說的這個餐廳,就是南院社區的夕陽樂餐桌。此外,南院社區的日間照料等其他養老服務也贏得了居民的交口稱讚。  夕陽樂餐桌收到老人好評無數  提起夕陽樂餐桌,南院社區支部書記馬小麗對記者說,南院社區轄區內老人比較多,為了有效破解老人們吃飯難的問題,社區開展了夕陽樂餐桌服務。
  • 北京24家養老機構接受特殊老人臨時託養
    針對因子女、近親屬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員參與全市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以及因照料護理人被隔離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空巢(獨居)、生活不能自理且子女親屬已接受隔離治療的老年群體,全市共安排24家養老機構接受特殊老年人臨時託養。
  •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 擦亮廬陽「幸福養老」底色
    「嵌」入社區的照護讓養老「不離家」12月7日早上,91歲的萬林娣老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逍遙津街道縣橋社區為老服務中心接受日間照料。「我媽喜歡跟老年人一塊聊天、散步,這裡有專業醫護人員,菜品也不錯,我晚上接她回家。」萬林娣的女兒葉蘊榮說,這樣的「一日託養」很適合她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