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發布「居家養老指南」,重度失能老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

2020-12-17 上觀

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79.57萬人,佔總人口的22.55%。其中,90%都會選擇在家養老。

怎樣讓百萬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聞發布會。

會上發布了《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

這是一份乾貨滿滿的「居家養老指南」。重點是什麼?我們幫你劃出來。

小區養老用房「量身定製」

屋內屋外都要適老化改造

《實施意見》明確了居家養老服務責任、設施建設、服務供給、激勵保障以及服務監管等5大類16小項具體任務。

在設施配建方面,《實施意見》規定,除社區(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外,每個街道(鄉鎮)還應另外至少配建1處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每6000-8000戶配建1處,單處建築規模一般應達到2000-3000平方米,農村地區則因地制宜並落實好用地指標確保有地可用,一般在每個行政村或者相鄰行政村至少集中配置1處,單處建築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

同時進一步鼓勵閒置國有或者集體房產優先用於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配套設施用途調整,應優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今年,杭州共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00個,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實施,已完工158個。據統計,這批小區可新增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健身活動場地及設施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公共服務設施約7.5萬平方米。

累計為2100餘戶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一戶一策」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打造一個舒適、安全、適老的家。

在家體驗「準機構式」照護

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將惠及全市

杭州充分發揮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樞紐作用,加持助餐服務、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及康養聯合體建設、「網際網路+養老」服務等N項個性訂製服務,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齡段、一站式養老服務。

截至10月底,杭州共建成208家兼具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功能的鎮街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2800餘家社區級照料中心互為補充、錯位發展。

藉助智能設備與智慧平臺開展「準機構式」照護,杭州市累計為280餘名失能老年人家庭建立養老床位,提供24小時生命體徵監護和諮詢、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套餐定製相結合的專業化機構照護服務,並與就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綠色通道。

僅今年疫情期間,上城區為建床老人持續提供睡眠監測服務5419次、電話查房5200人次,處置夜間離床預警130人次,長期照護2180小時,在線健康諮詢服務311人次,真正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不打烊」。

杭州市民政局表示,將出臺市級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計劃兩年時間全市建成家庭養老照護床位800張以上。

一體化醫療服務「送上門」

符合規定項目可納入醫保

在杭州,65歲以上老年人籤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人數超過了101萬。今後,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籤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在養老機構內也可按醫保規定接受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目前,杭州市共有77家醫養結合機構。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符合「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相關準入條件的,可在業務範圍內增加巡診,為居家或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醫療護理、安寧療護等上門護理服務,相關費用則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同時鼓勵執業醫師、註冊護士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多點執業,執行與醫療機構同類人員相同政策待遇。

杭州將推動二級以上市、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醫養結合機構組成緊密醫養聯合體,深化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雙向轉診機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醫療、養老和護理服務。

「補供方」轉為「補需方」

失能失智老人住養老院有補貼

《實施意見》提出,2021年1月1日起,將對原先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運營補助」進行調整,轉為直接補助給老年人。「補供方」轉為「補需方」,逐步引導和培養老年人的新消費理念。

主城區戶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的,給予每人每月600元補助,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進行託養服務(30天以內)的,給予每人每天20元補助,其他地區結合實際確定。

創設杭州市通用的養老電子貨幣「重陽分」和電子養老卡,將養老服務補貼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可用於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今後也可帶入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用於床位費及護理費等。

目前已有13.19萬老年人開通養老服務專戶,累計發放8000多萬重陽幣,線上入駐的200餘家為老服務商,可提供助潔、助餐、助浴、代辦、康復等53項服務,累計提供養老服務140餘萬單。

相關焦點

  • 明年開始,杭州主城區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入住社會養老機構,每人...
    明年1月1日起,將對原先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運營補助」進行調整,轉為直接補助給老年人,即主城區戶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的,給予每人每月600元補助,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進行託養服務(30天以內)的,給予每人每天20元補助,其他地區結合實際確定,「補供方」轉為「補需方」,逐步引導和培養老年人的新消費理念。
  • 失智老人怎麼養老?
    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9.18萬人,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7%。尤其是後者,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杭州市正在醞釀出臺《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前徵求意見稿正在市政府網站(http://www.hangzhou.gov.cn)聽證,11月4日是聽證最後一天,歡迎大家出出點子、談談想法。
  • 麗水營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同等財政扶持
    發布會現場2020年1月10日,記者在《關於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麗水市政府近日發布的新養老財政政策中提出,讓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享受同等養老扶持政策。
  • 日間照料、臨時託養、上門探詢 居家養老,社區要當「老人保姆」
    丁祖年說,除此之外,政府對困難老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應提供資金補助,這包括有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以及有重度殘疾老年人的家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快推進坡道、電梯、公廁等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並鼓勵已建成的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調查地區有4.8%老年人處於日常活動能力重度失能、7%處於中度失能狀態,總失能率為11.8%。
  • 杭州首次誕生五星級養老機構
    一家好的養老機構,對老人或家屬來說,絕不是冷冰冰的一流設施。每個老人身體狀況、需求、性格都不同,他們更需要的是養老護理員如家人般的護理和個性化的服務。近日,經第三方組織預審、專家實地評審、市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委員會覆審、公示,2017年杭州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照料中心名單出爐,其中首次誕生兩家五星級養老機構,分別為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和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中心。
  • 讓失能老人享受居家溫暖 養老護理有「秘笈」
    因為種種原因,許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只能居家養老,對這類老人的護理可是一項技術活,其中有不少「秘笈」。12月16日上午,由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天貓個人護理行業、成人護理品牌愛舒樂共同發起的天貓「個護志願者」老人關愛計劃公益活動在渝北區龍塔街道辦事處舉行。
  • 發改委民政部:對養老機構的補貼按接收老人的失能情況發放
    部分地方開始探索社會力量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股權合作等方式參與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為老人提供更加優質的社區養老服務。在農村地區,「幸福院」農村互助養老等適合中國國情的居家社區養老模式也逐步發展。3、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 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多位市人大代表:希望推進「長護險」全覆蓋
    資料圖 和冠欣攝現狀「長護險」存在現實需求市人大代表、豐臺區頤養康復養老照護中心院長施穎秀說,她通過大量的走訪調研和上門入戶發現,對於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這樣的「421」家庭來說,由於子女不能經常陪伴在老人身邊,空巢、高齡、失能失智老人在居家養老過程中嚴重缺乏專業的照護,導致老人極易發生疾病加重、褥瘡、墜積性肺炎甚至猝死等風險
  • 北京重度失能老人可以拿護理補貼了
    面向全市老年人,整合多項制度、統籌建立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幫助存在經濟困難、失能、高齡等狀況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提高支付能力,既使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照顧服務,也減輕老年人個人及其家庭的養老照料負擔。其中,新增兩部分老年人的補貼津貼,包括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以及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的護理補貼。
  • 杭州最大的公辦養老機構開始接收老人返院
    15日早上8點,在所有準備措施都落實到位後,杭州最大的公辦養老機構——市第三社會福利院開始接收老人返院。首批返院隔離的老人有110位,除了市三福院的老人外,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返院老人。  自1月26日後,全省養老機構實行全封閉管理,市三福院有近170名老人在院外居家休養。目前養老機構實行封閉式管理已一月有餘,提前離院的老人無法返回養老院,日常照護出現難題,特別是失智失能老人,照護問題亟待解決。
  • 浙江:杭州2019市民心目中十佳「醫養結合」民營養老機構出爐
    8月17日,由杭州市養老促進會發起了首屆「杭州市民心目中十佳醫養結合民營養老機構」評選活動。經過前期報名、網絡投票、專家評審,最終,10家優質機構斬獲此項殊榮。
  • 中山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照護補助申請指南
    本辦法所稱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下稱「對象」),是指被評定為中、重度失能且生活困難的低保、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年人(不含由政府供養的「三無」、「五保」等特困老年人)。四、補貼內容和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對象,根據其選擇的養老服務形式,按以下標準補助:(一)入住市內養老機構的:1.中度失能,每人每月補助不高於3500元;2.重度失能,每人每月補助不高於4000元。
  • 【2020·指尖城市】智慧養老杭州觀察:當「幸福夕陽紅」觸手可及
    中新網杭州10月30日電(記者 張煜歡)在杭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數字駕駛艙大屏之上,養老機構數、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工單數、享受養老補貼的老年人數等信息一目了然。依託城市大腦,互聯互通、動態更新的城市養老「雲場景」,展現著數位技術為養老服務領域帶來的深刻變化。杭州翠苑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依託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是主流
    「因此,要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養老問題,光靠國辦和民辦養老機構是不夠的,主要是發展居家養老模式」,杭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副處長陳娜說。重度失能老人,護理人員到老人家裡實行上門包戶的服務,每人每月可享有30小時的免費服務。  社區還組建了退休黨員、鄰裡居民、低齡健康老年人的志願者服務隊,讓志願服務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有益補充。社區養老  屠桂玉老人已經82歲了,大家都叫她屠阿姨。
  • 「穗好辦」上線「養老輪候」 助廣州老年人老有所依
    大洋網訊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養老服務需求迅速增長。由於養老機構緊缺,供不應求,我市出臺了《廣州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管理辦法》,更好的保障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公平、透明輪候入住,需要機構照料的困難老人優先入住。
  • 頤享養老|足不出戶盡享居家服務
    石嘴山市居家養老服務立足於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項目,打造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社會力量服務為支撐、醫養融合發展的「1+4+N」養老服務模式,加速破解養老困局。一站服務直達家門口開展居家為老服務是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基礎工作,是居家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的重要舉措。
  • 蘭州市人大常委會養老服務工作專題詢問會召開
    居家養老服務區域逐步擴大,初步實現了城市主城區居家養老「一刻鐘」高效服務。  同時通過建立老年人資料庫,結合服務需求,將原有的11大類230餘項服務項目整合為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四大領域150餘項服務項目,重新制定了服務清單,為老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  2、如何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
  • 老人可任選國內任一網點養老,武漢連鎖養老瞄準旅居養老模式
    武漢市民政局網站公布了全市176家社會辦養老院的信息,記者查詢發現,一些養老院負責人開辦了多家養老院,有的多達6家,但並未實行連鎖化運營。成本減少老人可享旅居養老服務李奶奶住進了楠山有約唐家墩街養老連鎖網點。
  • 北京:這4種情形可直接評定為重度失能
    昨天,北京市民政局發布《關於印發<北京市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工作指引>的通知》。其中明確,評估機構不得由養老服務機構承擔;要杜絕多收費、亂收費行為;急重症狀態的老人暫不評估;長期保留胃管、尿管等管道需定期處理等4種情形可以直接評定為重度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