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79.57萬人,佔總人口的22.55%。其中,90%都會選擇在家養老。
怎樣讓百萬老人在「家門口」幸福養老?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聞發布會。
會上發布了《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
這是一份乾貨滿滿的「居家養老指南」。重點是什麼?我們幫你劃出來。
小區養老用房「量身定製」
屋內屋外都要適老化改造
《實施意見》明確了居家養老服務責任、設施建設、服務供給、激勵保障以及服務監管等5大類16小項具體任務。
在設施配建方面,《實施意見》規定,除社區(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外,每個街道(鄉鎮)還應另外至少配建1處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每6000-8000戶配建1處,單處建築規模一般應達到2000-3000平方米,農村地區則因地制宜並落實好用地指標確保有地可用,一般在每個行政村或者相鄰行政村至少集中配置1處,單處建築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
同時進一步鼓勵閒置國有或者集體房產優先用於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配套設施用途調整,應優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今年,杭州共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00個,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實施,已完工158個。據統計,這批小區可新增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健身活動場地及設施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公共服務設施約7.5萬平方米。
累計為2100餘戶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一戶一策」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打造一個舒適、安全、適老的家。
在家體驗「準機構式」照護
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將惠及全市
杭州充分發揮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樞紐作用,加持助餐服務、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及康養聯合體建設、「網際網路+養老」服務等N項個性訂製服務,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齡段、一站式養老服務。
截至10月底,杭州共建成208家兼具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功能的鎮街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2800餘家社區級照料中心互為補充、錯位發展。
藉助智能設備與智慧平臺開展「準機構式」照護,杭州市累計為280餘名失能老年人家庭建立養老床位,提供24小時生命體徵監護和諮詢、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套餐定製相結合的專業化機構照護服務,並與就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綠色通道。
僅今年疫情期間,上城區為建床老人持續提供睡眠監測服務5419次、電話查房5200人次,處置夜間離床預警130人次,長期照護2180小時,在線健康諮詢服務311人次,真正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不打烊」。
杭州市民政局表示,將出臺市級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計劃兩年時間全市建成家庭養老照護床位800張以上。
一體化醫療服務「送上門」
符合規定項目可納入醫保
在杭州,65歲以上老年人籤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人數超過了101萬。今後,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籤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在養老機構內也可按醫保規定接受相關醫療護理服務。
目前,杭州市共有77家醫養結合機構。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符合「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相關準入條件的,可在業務範圍內增加巡診,為居家或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醫療護理、安寧療護等上門護理服務,相關費用則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同時鼓勵執業醫師、註冊護士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多點執業,執行與醫療機構同類人員相同政策待遇。
杭州將推動二級以上市、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醫養結合機構組成緊密醫養聯合體,深化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雙向轉診機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醫療、養老和護理服務。
「補供方」轉為「補需方」
失能失智老人住養老院有補貼
《實施意見》提出,2021年1月1日起,將對原先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運營補助」進行調整,轉為直接補助給老年人。「補供方」轉為「補需方」,逐步引導和培養老年人的新消費理念。
主城區戶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的,給予每人每月600元補助,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進行託養服務(30天以內)的,給予每人每天20元補助,其他地區結合實際確定。
創設杭州市通用的養老電子貨幣「重陽分」和電子養老卡,將養老服務補貼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可用於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今後也可帶入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用於床位費及護理費等。
目前已有13.19萬老年人開通養老服務專戶,累計發放8000多萬重陽幣,線上入駐的200餘家為老服務商,可提供助潔、助餐、助浴、代辦、康復等53項服務,累計提供養老服務140餘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