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人大常委會養老服務工作專題詢問會召開
市人大代表提問養老服務 八部門一一解答
養老機構裡老人們在服務人員引導下做活動
截至2019年底,蘭州市戶籍人口331.92萬人,其中,老年人口73.21萬人,佔人口總數的22.06%,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完善養老服務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6月16日,蘭州市人大常委會養老服務工作專題詢問會召開。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市人大代表提出多個社會各界普遍關心關注的養老服務問題,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衛健委、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醫保局8個部門相關負責人一一作答,他們直面問題,坦誠回應,乾貨滿滿。
1、居家養老能否滿足老年人?
制定150餘項服務清單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袁平:「要滿足大部分老人的服務需求,居家社區養老是今後養老服務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後我們在居家養老信息化方面是如何發展的?已服務的老人有多少?服務內容有哪些?能否滿足群眾養老需求?對服務質量有何監管措施?」
市民政局:2017年,我市投入253萬元建成了全市統一的「幸福蘭州·為老驛站」居家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並實現了與省級平臺和區縣平臺的互聯互通,建立了「一個資料庫和五大監管系統」。目前,老年人資料庫已入庫40萬老人。8個區縣分別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吸納各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企業和組織253家,年服務人數33.63萬人,年服務400萬人次。居家養老服務區域逐步擴大,初步實現了城市主城區居家養老「一刻鐘」高效服務。
同時通過建立老年人資料庫,結合服務需求,將原有的11大類230餘項服務項目整合為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援助四大領域150餘項服務項目,重新制定了服務清單,為老人提供了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
2、如何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
讓更多老年人享受醫養結合服務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麗紅:「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絕大部分是失能或半失能,護理和康復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活質量。請問,如何進一步推動醫養結合?」並追問,養老機構中不乏醫學院校畢業的護理人員,這些專業的醫護人員如何發展?
市衛健委:近年來,市衛健委著力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其中,在機構建設上,建成了以市第三人民醫院為代表的7家醫療機構舉辦的養老服務模式,成為既具有醫療服務資質、又具有養老照護能力的「院中院」醫養結合機構。在社區服務上,在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探索開展了「白天機構管、晚上家人管的醫療服務+日間託養+居家養老」複合型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初步形成機構、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無縫轉接機制。在居家服務上,一方面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另一方面做實居家失能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打通為老服務最後一公裡。近期在市第三人民醫院探索開展醫養結合工作,初步實現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精神撫慰和臨終關懷「六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5月15日已經啟動,開展一段時間後我們再總結經驗,再不斷完善。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專業、便捷、可及的醫養結合服務。
對於同時具備醫療衛生資質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養結合機構,按照《護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要求進行註冊。對於沒有醫療衛生資質的養老機構,不符合《護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護士執業註冊條件,目前國家沒有相關政策,我們也已經向省上及國家進行了反饋,爭取在政策層面上進行調整,保障護理人員能夠得到及時有效註冊。現階段情況下,建議養老機構積極申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醫務室或護理站等醫療衛生機構,這樣既有利於老年人突發情況的及時處理,又能解決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執業註冊問題。
3、家政企業、人員如何規範?
引導鼓勵家政服務誠信平臺實名註冊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宋艾芳:「90%以上的老人都選擇居家養老,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請問,蘭州市在暢通家政從業人員職業發展路徑、建立健全家政培養培訓機制等方面,有哪些具體政策?」
市商務局:今年2月,市政府印發了《蘭州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實施方案》中明確,市商務局健全和完善家政服務行業標準體系,加強行業培訓,支持家政服務企業建設誠信服務體系,提升家政服務行業的信息化水平等。自「百城萬村」家政扶貧行動啟動以來,我市重點品牌已培訓從業人員10665人,安置就業6900人。引導和鼓勵家政服務企業的員工在商務部家政服務誠信平臺實名註冊,依託共享家政企業、從業人員、消費者的基礎信息和信用信息,為此向13家家政服務企業獎勵資金共130萬元。此外,我市還鼓勵和支持家政服務企業實現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家政電商、「網際網路+家政」等新業態,建立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平臺和公共服務大數據平臺。
4、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如何規劃?
新增23處養老院 38處養護院
市人大代表張鵬:「十四五」規劃中在養老服務場所設施建設規劃方面有哪些打算?在保障養老機構用地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市自然資源局: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局編制並實施了《蘭州市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引導中心城區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劃配置。目前,共規劃有21處養老設施用地。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規模不足、空間布局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對此,市自然資源局編制了《蘭州市十五分鐘生活圈配套設施規劃研究與導則》,將蘭州市中心城區劃分為78個十五分鐘生活圈,在街道級生活圈即步行10-15分鐘生活圈中,配置養老院和養護院;在社區級生活圈,即步行5-10分鐘生活圈中,主要配置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按照各級生活圈的管控要求,中心城區範圍內共規劃新增23處養老院、現狀保留13處養老院,規劃新增老年養護院38處、現狀保留老年養護院5處。
同時,《關於蘭州市進一步優化土地供應管理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實施意見》對養老服務項目用地提供政策保障。其中,鼓勵閒置劃撥土地上的工業廠房、倉庫等用於養老行業發展,鼓勵利用城鎮現有空閒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進行改建和利用,興辦養老、健康服務行業。2018年至今,市自然資源局共審批養老設施57處,居住小區配建類養老設施56處。
5、蘭州市養老服務立法工作如何推進?
明年有望出臺蘭州市養老服務立法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工委主任張福壽:「《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即將實施,如何做好宣傳落實?關於蘭州市養老服務立法工作如何推進?」
市民政局:《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將於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市民政局通過向全市民政系統以及115個鄉鎮街道、32家養老機構發放《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900本,開設網絡學習專欄,對各區縣和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了培訓學習等舉措做好宣傳落實。今年,市民政局將開展蘭州市養老服務立法工作的調研,力爭明年出臺養老服務政策。
6、新建、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怎麼建?
確保養老服務設施落地
市人大代表周樂強:「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情況如何,交付使用情況如何?近年來,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是否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進展情況如何?」
市住建局:今年6月起,我市開展了工程領域改革工作,對新建小區應有配套設施進行全程監督,將有效解決部門之間各自為陣、協調不到位等問題,杜絕該配建的沒有配建的情況,確保養老服務設施的落地。
今年,我市計劃實施改造老舊小區416個,涉及居民7.74萬戶。改造中,將適老化改造作為一項改造內容,包括因地制宜開闢公共活動空間,增設、更換或維修小區老年人活動場所、健身設施,通過配套建設、租賃等方式配置完善養老設施、社區綜合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對小區道路、樓道出入口進行坡道改造和人行盲道建設等內容,方便老年人出行和生活。416個小區改造工程計劃6月底全面開工。此外,今年老舊住宅加裝電梯304部,已開工建設288部,9月底前全面開工。
7、失能失智老年人怎麼管?
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險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尹建敏:我省已經有開始長期護理險試點地區,蘭州市在長期照護險方面有什麼規劃?
市醫保局:長期護理險制度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險制度,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料或服務保障。
8、如何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
給予財稅優惠、稅費減免、補貼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延風: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是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很好的補充,在養老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市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有什麼支持政策?落實情況如何?」
市民政局:目前,全市各類養老機構共32家,其中15家為社會辦養老機構,佔全省社會辦養老機構的三分之一。近年來,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政策,相關部門要對符合政策的養老服務機構落實財稅優惠、稅費減免、事業性收費減免,要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享受居民價格政策。
其中,社會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貼政策方面,2016年起,對在自有用地新建養老機構的每張床位給予1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租賃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政策執行以來,已落實5家新建社會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貼600餘萬元,推動新增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1100張。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方面,2017年起,根據入住老年人能力情況,對自理老人每月給予100元護理運營補貼,對半失能(輕度、中度失能)老人每月給予200元護理運營補貼,對失能(重度失能)老人每月給予300元護理運營補貼。政策執行以來,已累計為全市社會辦養老機構落實運營補貼1200餘萬元。同時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運營補貼政策方面,給予城市3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每年2萬元運營補貼;農村機構5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每年1萬元運營補貼,已累計落實建設補貼9000多萬元,每年落實市級補貼400多萬元。
9、虛擬養老院如何在全市平衡發展?
為老年人提供低於市場價20%的服務
市人大代表楊民召:「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模式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但是,調研中我們發現虛擬養老院模式在各縣區之間發展還不夠平衡。請問,如何推動虛擬養老院模式在全市平衡發展,為更多老年人提供服務?如何實現虛擬養老院模式可持續發展?」
市民政局:城關區在2009年率先建立虛擬養老院,2012年,虛擬養老院建設列入為民興辦實事項目,8個區縣推廣虛擬養老院服務模式,初步形成了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虛擬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逐步實現了持續發展,各區縣之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也在逐步均衡發展。
今後,各區縣在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將重點保障特困、低保、高齡、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群體的養老服務,圍繞兜底老人給予政府補貼。同時,培育養老市場,為全體老年人提供低於市場價20%的基本養老服務。同時,進一步引導市場、社會、家庭和個人在老年人養老中發揮各自的責任,構建各歸其位、責任共擔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模式,應對人口老齡化。
10、如何鼓勵房地產企業建設養老機構?
24條政策促進養老服務業項目發展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陳玉萍:「市發改委有何優惠政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養老服務機構?」
市發改委:2019年,由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聯合下發《普惠養老城企聯動轉型行動實施方案》,地方政府將通過提供土地、規劃、融資、財稅、醫養結合、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企業將建設居家社區、醫養結合、學習培訓、普惠旅居等4類養老項目。我市2015年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事業的實施意見》,2017年制定了《蘭州市「十三五」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2018年出臺了《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目前,市發改委梳理政府支持24條政策。
同時,市發改委組織建立了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項目儲備庫,共儲備項目總投資33億元,擬建設床位7000張。皋蘭縣康養小鎮、頤養中心,城關區綜合福利院等項目正在推進。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昕 田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