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上大學不是去做乞丐」1500生活費被嫌少,網友態度兩極

2020-08-31 總是幻想著i

每一年高考結束,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日子無疑是最難熬的時候。十年寒窗,不是就盼得考上理想的大學。這樣不僅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也不辜負父母辛辛苦苦的背後支持。

現在已經是八月底了,那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同學,基本都是歡歡喜喜地準備入學前準備。

但是林同學一家,卻為了去上學事宜跟家裡人吵得不可開交。


只是因為林同學上大學,想問父母一個月要1500元的費。她認為她同學基本上都是2000多元,她要的已經太少了。

但是林同學的家境不是很好,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她爸爸外出打工掙錢和家裡田地的莊稼收成。一個月收入有限,加上她每年的學費各種學雜費、交通費,根本無力承擔。

林同學父母耐心跟孩子解釋,但林同學似乎並不理解,他更是對家人放言:

「我是去上大學,不是去做乞丐。」


這樣的話,讓她父母立馬又生氣又難過,她父母兩人辛辛苦苦的努力掙無非就是讓孩子過上比自己更的日子,但孩子卻不理解父母的辛苦,誅心的話,無疑太傷父母的心了。

一、月生活費1500真的少嗎?

一說到生活費,很多學生表示自己15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都希望父母能給孩子多一點生活。

仔細算一下,一個月1500元,一天50元錢,如果不在北上廣的話差不多可以的。加上買衣服、和同學聯絡感情,逛街的話可能是不夠的。

個人認為,給多少也不夠,在給孩子多少的生活時,首先要考慮一下父母的家境。

像這位林同學,家裡收入有限,支付她的學費已經很吃力,加上生活費已經讓她的父母不堪重負了,1500已經是太多了。


如果是家境好的話,1500元是不多。

所以,生活費的多有時要按照城市地生活消費來算,但更需要按照學生家境收入來衡量,大學大學,已經是成長的開始了,學著理解父母更是一種成長吧。

二、一味付出,只會讓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我身邊的很多大學生都有在做兼職,這樣不僅可以自己掙到錢,還可以提早感受社會的事情,兼職現在已經是非常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但林同學在知道自己家境的情況下,不想著去上學後去做兼職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費,反而責罵父母給得少。

她的話隔著文字都仿佛可能聽到好父母心碎的聲音。

我以前一個同事,工資3000元,在當時的工資還可以,但因為不想讓孩子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給孩子最好的。

全身名牌,用的最好的,他的工資根本不夠,只好晚上去工地做保安,就是希望多賺點錢。

家裡父母不買新衣,不吃好吃的,孩子卻全身名牌,用最好的手機。

一次, 同事出門太急騎車被撞,因為他是逆行,只賠了一點錢,需要在家靜養。而孩子卻並沒有表現出多關心爸爸,只是天天吵著爸爸還不出去工作,最近都沒有給他買衣服了。

你花費了所有的心血,卻一點一點養出了孩子的理所當然。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父母送給最可怕的禮物」!

三、在培養孩子成長的同時,更要教會他們感恩

畢淑敏說過: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要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就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羅馬不是天建成的,白眼狼也不是一天養成的。

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每一次付出都是自己的血汗,都是因為愛,但不是理所應當的,孩子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希望父母記得:

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做了也要讓孩子明白其中的辛苦,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而不是去質疑。


相關焦點

  • 1500生活費還嫌少?直言是去上大學,不是去當乞丐,家長:難
    「我是去上大學的,不是去當乞丐的!」我身邊就有一個案例,一個朋友對父母給的生活費十分不滿足,身邊人都是2000的生活費,就她1500,每次和室友或者朋友出去玩,花錢都畏手畏腳,怕用多了這個月就只能「吃土」。看到別人買各種各樣的化妝品、包包,自己買一件都要省著錢,於是,她向父母要求,每個月2000生活費。
  • 「我是去讀大學而不是去當乞丐」,這句話背後,更扎心的是這些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靜媽媽。專注分享育兒領域的內容。很榮幸您可以在眾多的文章中點擊進入我的話題。隨著優生優育的大力推廣,一個家庭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前期會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分享我在從備孕到寶寶成長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的個人的經驗和營養以及醫學背景的專業知識,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育兒每個領域的內容,記得每天關注我的文章哦。
  • 大學生1500生活費嫌少,怒吼是去讀書不是要飯!父母含淚打錢
    大一新生開學,看到孩子考上大學,家長們開心之餘不免感嘆,真正花錢的時候來了。在這樣殷切的盼望中,孩子提著行李,去了上海。考慮到孩子平時乖巧懂事,從不亂花錢,又是男生,家裡決定了每個月1500的生活費。誰知,三天兩頭接到要錢的電話。聽到孩子沒錢,母親當然第一時間轉過去。次數多了,王女士懷疑孩子是不是在幹壞事,怎麼每個月兩三千都收不了尾。學期末,孩子提出下學期漲生活費,父母不同意,並質問他是不是上學學壞亂用錢。
  • 錄取通知書剛到,一家人就大吵一架,考生:我上大學不是去當乞丐
    【導讀】時至八月,考生們都已經陸陸續續的收到了高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寒窗苦讀十幾載也因通知書的到手而畫上句號。然而很多考生和家長還沒歡喜太久,就有陷入了新一輪的糾結與苦惱當中——大學期間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最合適呢?
  • 錄取通知書剛到,全家人卻大吵起來,女兒:我上大學不是去當乞丐
    每一年高考填報完志願後,考生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收到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了,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上了大學自己也高興,畢竟這麼多年的付出的心血有了回報,孩子也越來越爭氣,這在父母眼裡是十分欣慰的事情。一般情況下,當孩子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家人們就會給孩子慶祝一番,不是說非要大擺筵席,哪怕是家人們坐在一起在家裡吃一頓飯,也是很開心的。
  • 「一月2000生活費你還嫌少?」大學生嫌父母給的少,父母含淚反駁
    ,將來畢業後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既不是為了攀比,也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學生就應該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消費也應該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不在自己消費能力範圍中的東西最好不要購買,如果購買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換取。
  • 大學錄取通知書剛到手,全家就開始爭吵,兒子:我不是去當乞丐的
    所以這位同學便和父母吵了起來,要求每個月給自己1500元的生活費,甚至還那其他同學作比較,說人家都拿2000多,意思自己1500元花的並不多,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1500元是父母省吃儉用多少天才能攢出來的。
  • 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1200夠不夠用?網友:給1500都算省了!
    導讀:現如今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隨著物價的上漲而逐年提高,往前幾年,一個家庭供一個大學生上學,家長給每月給1000元的生活費已經算中等水平了,到了今年也就是2020年,家長每個月給1200元或者是1500元孩子都嫌少了,這就使得許多家長感到頭疼
  • 兒子上大學了我給他每月生活費1500,兒子說不夠,大家都給多少?
    我是天津人。也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常情況下,緊緊是滿足吃,1500完全富裕。吃食堂+偶爾外賣+周末去和同學吃點別的。也足夠了。但是不能僅僅滿足吃即可。你放心,大學有一個月800都夠花的,也有一個月5000都嫌少的。你給他多少錢,他就能花成什麼樣,建議慢慢給他漲。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從1000元慢慢漲到了1600左右。補充幾點:1,個人是反對一切打工行為。
  • 大學月生活費800和1500的區別
    據說,大學生們都會有這幾種感覺:每個月總有那麼二十幾天覺得沒錢花~~我的錢都去哪兒了?我沒幹什麼!我真的沒幹什麼啊!月初賽馬雲,月末一難民。那麼800和1500的區別是什麼呢?@1500/月800根本不夠,1500又是怎麼活的?網友一:假如你是一二線的學生,又不是單身的。那就不夠了,首先,你們周末總得出去吧,玩一天,至少花個兩三百,可能都不夠,還有平時你們吃飯,在學校吃外賣,舍友之間的小聚餐什麼的,總得花錢吧?
  • 五百勉強夠,五千不夠花,大學生生活費兩極分化,該如何看?
    ,人們越是討論越是心驚,因為不同大學生對大學生活費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而且差別還很大。這份大學生生活費數據來自於一名普通大學生,他基本上不會在日常花銷上虧待自己,基本上不會為生活費發愁。其中有網友認為,大學生應當節儉,不應該過大手大腳的生活,因為大學生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大學生應該體諒父母。但也有網友認為,大學生不應當過分節儉,因為過分節儉可能會讓大學生活失去色彩。還有網友認為,大學生生活費本來就是不可量化的,它會根據每個大學生的需求和家境不同而不同,又何苦非要做出一個標準呢?
  • 錄取通知書剛到,全家卻大吵起來,考生:我上大學不是去當乞丐
    距離高考填志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很多準大學生已經收到了自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估計是興奮不已,終於可以和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告一段落,開始一場新的旅程,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更多的幻想,希望自己的大學生活是美好和充實的。但是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合適的生活費上,畢竟錢還是很重要的。
  • 每月1200元大學生活費,嫌少!你怎麼看?
    「我的女兒平常成績就一般,這次高考考得也不盡如人意。不過考上了杭州的樹人大學。前幾天給女兒買手機電腦提起了生活費。我不知道別家的孩子都給多少生活費,但我想了想覺得1200塊錢還是夠的。沒想到她不高興了,居然問我她是不是我親生的,1200塊要餓死她嗎?她同學的生活費是她的好幾倍。
  • 大學生活費800與1500有什麼差別呢?
    網友一:假如你是一二線的學生,又不是單身的。網友二:我是免費師範生,學校每個月會補助六百元,加上家裡給的一千元(自己只要一千元)。說實話,對於一個單身狗來說是完全夠的。而且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可能你的大學在一線城市,又有女朋友,又有高消費欲,那麼1600肯定是不夠的。我在西安一天的夥食費三十左右大概可以解決,那麼一個月900。
  • 剛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父子倆就大吵一架,兒子:我不想當乞丐
    媽媽看到兒子被北大錄取了,非常高興,做了一桌子菜,準備慶祝一下這個喜慶的時刻。爸爸也很開心,打開了自己珍藏了好幾年的酒,準備像對待大人那樣和自己即將上大學的兒子喝一個。爸爸說:「你放心,不會虧待了你,你和你堂姐一樣多,一個月1500元。」兒子一聽就不高興了,堂姐是去年考上東北的大學,那裡的消費並不是特別高,而且她是女孩子,生活費肯定會比男孩子少一些,自己是去北京上大學,消費水平高不說,自己平時吃飯的花銷肯定也會比堂姐多,一個月1500元怎麼可能夠呢?
  • 大學生活費不夠用?只要樹立正確消費觀,1500元生活費足夠了
    ​到了大學時期,不少同學的衣物就不再是由父母購買了,大家自主選擇穿著的權力也逐漸變大,可是對不少同學來說,看著周圍的人穿著名牌的衣服,而自己卻永遠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心裡常常會產生一些自卑,從而可能會透支自己的生活費去買一些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上的衣物。而接下來的後續結果也無非是一系列的網貸等等,又或者是在與身邊室友朋友之間的AA和請客上常常發生不小的矛盾。
  • 女兒準備上大學,媽媽每月給1200元生活費卻被嫌少:是不是你親生的啊?
    該網友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學著發帖,是想說說給女兒的生活費。「我的女兒平常成績就一般,這次高考考得也不盡如人意。不過考上了杭州的樹人大學。前幾天給女兒買手機電腦提起了生活費。我不知道別家的孩子都給多少生活費,但我想了想覺得1200塊錢還是夠的。
  • 西安大學生向父親索要1500生活費,爸爸:太多了,800差不多!
    近日,西安一名大學生在網上提問說:自己跟爸爸要1500元生活費,爸爸卻說800元就差不多了,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到底要多少?有網友認真算了一筆帳後回答:要1700元。這位網友認為要在大學裡健康舒適的生活一個月,生活費需要1700元左右,且這1700元還不包括買電子產品、生病、化妝品、衣服、人情往來等支出。什麼時候開始,大學生生活費變得這麼高了,我2010年上大學那會兒每個月生活費就500元,而現在1700元都不夠了,當然每個城市經濟水平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 西安大學生向父親要1500生活費,爸爸:太多了,800差不多!
    近日,西安一名大學生在網上提問說:自己跟爸爸要1500元生活費,爸爸卻說800元就差不多了,大學生一個月生活費到底要多少? 這位網友認為要在大學裡健康舒適的生活一個月,生活費需要1700元左右,且這1700元還不包括買電子產品、生病、化妝品、衣服、人情往來等支出。
  • 每月1800生活費還嫌少,女大學生列出清單告訴父母:你沒見過世面
    原來小雲是去年剛從農村考上大學的一名大一學生,五光十色的大學生活讓小雲覺得目不暇接。起初雙雙下崗的父母給小雲每個月1000元的生活費,小雲在看到周圍的許多同學都是穿名牌、吃大餐以後,果斷向父母提出要漲生活費的要求。父母考慮到小雲自己一個人在學校生活,怕小雲受委屈決定自己省吃儉用再給小雲多添800元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