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業餘寫十幾萬字 僅有小學文化計劃寫長篇小說

2020-12-15 華商網

  他寫過的稿子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十幾萬字,還在知名雜誌《知音》上發表過7000多字的紀實文學,是《華商報》首批市民記者中的佼佼者。

  他今年33歲,僅有小學文化程度,目前在西安電子四路一家飯館「掂大勺」。

  他叫劉建濤,在煙燻火燎的灶臺前,一邊打工,一邊默默為心中的文學夢奮鬥著。

  >>他的「五個一」計劃

  刊出一篇特稿、一個小品、一篇長篇小說、一部電影劇本和一個電視劇劇本

  11月27日,在西安城南南山門村一間6平方米不到的民房裡,一張雙人床,一個放著桌上型電腦的舊桌,地上兩口箱子構成了劉建濤家的全部。為了省錢,他們兩口子一年多來就租住在這個「膠囊」大的民房中,每月只要200元房租,白天兩口子都在飯店忙活,晚上回到小屋裡,媳婦早早睡了,劉建濤就坐在床沿上看書寫文章。

  「我連電視都捨不得買,但為了寫作查資料,去年一咬牙買了臺電腦。」他說,目前自己已經完成60多篇文學作品,有人物專訪、小說、劇本等。

  「我也曾放棄過。」劉建濤還清楚地記得,1999年,曾有工友嘲諷他:「你就是個打工仔,寫那些東西有啥用,又沒人看。」工友的一番話深深地刺激了他,一氣之下,他曾將自己寫的28頁文字作品撕了,氣得手發抖,甚至再也不想寫東西了。可是過了兩天,他又不自覺地想要看書、寫東西。「我不寫東西,心裡就難受。」

  劉建濤拿過床頭一張白紙,上頭寫著他的「五個一」計劃:刊出一篇特稿、一個小品、一篇長篇小說、一部電影劇本和一個電視劇劇本。「前段時間我有篇7000多字的稿子在《知音》發表,已算完成第一個夢想了,我還會繼續。」

  >>他只有小學文化

  剛上初一輟學回家,暗下決心成為有文化的人

  老家在商洛市商州區一個偏僻村裡的劉建濤,13歲剛上初一時,就和上初三的哥哥一起輟學了。他清楚地記得,為了上學的事,劉建濤的母親曾經罵了父親一整夜,父親一氣之下砸了家裡的大鐵鍋。

  當時,他在日記中寫下決心:一定要成為有文化的人。「我很崇拜會寫東西的人。」於是便自己找來課本偷空學習。16歲那年,劉建濤來到西安,在一家飯館打工,白天上班,晚上10點下班後,繼續回家看書。「我在地攤上買了很多工具書和文學讀物。」經常看書看到凌晨兩三點,白天又繼續幹活。

  >>他為夢想奮鬥著

  打工食堂遇到大學教授,顫巍巍將稿子遞上去

  2000年,劉建濤輾轉來到長安大學學生食堂打工,當時他在《知音》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初戀的音樂盒》,覺得很感人,忍不住與親戚分享。親戚說文章的作者是長安大學文學創作研究所所長霍忠義副教授,經常來他所在的食堂吃飯。

  霍忠義果真常來吃飯,劉建濤既想和他說話,又擔心人家瞧不起自己,「我只是個打工仔,人家可是個大教授」。思想鬥爭了很長時間,終於有一次,劉建濤走到霍教授身邊說:「您寫的《初戀的音樂盒》,我特別喜歡……」很希望霍教授能指導自己,趁搭話的機會,劉建濤顫巍巍地將自己寫的稿子遞上去。「老師很細緻,從語法、修辭到框架、主題都一一指導,還鼓勵我要堅持寫作。」霍教授細緻的指導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他很勤奮、熱愛文學、善於動腦,文學水平提高得很快。」昨日我們聯繫到霍教授,他告訴我們,有一次劉建濤回商洛老家,恰好當時他在網上作文學講座,劉建濤家裡沒手機信號,為了能聽到老師的指導,劉建濤一口氣跑到對面小山坡上,高高舉著手機聽課,這讓自己很感動。

  去年,劉建濤夫婦來到電子四路這家飯館打工。劉建濤說,有時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一些報導,會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白天做麵條時靈感來了,他就匆忙將關鍵字輸進手機裡,晚上回家用電腦再寫。因為共同愛好文學,劉建濤和妻子段雪豔走在了一起,妻子每次都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讀者。

  在本報今年8月份組建的《華商報》首支「市民記者隊伍」中,劉建濤是最活躍的一個,迄今為止,在《華商報》已發表各類稿件近十篇。

編輯:張乃千

相關焦點

  • 張 檸丨今天的長篇小說應該寫多長?
    為19世紀上半葉俄羅斯文學制定標準的大批評家別林斯基,他心目中的長篇小說,約等於「人類命運的無窮長詩」,還可能是漫長的寒冷冬季裡的「長詩」。十幾萬字就只能是中篇小說,只能是人類命運長詩中的「一個插曲」而已。因此,我們讀到俄羅斯文學中那些巨無霸式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124萬字),《靜靜的頓河》(155萬字),《古拉格群島》(141萬),一點也不奇怪。
  • 劉慈欣回應國資委微博點名:寫小說也是業餘時間
    李管地 江南老丁 環球網 劉慈欣:寫小說也是業餘時間寫,上班時間肯定寫不了。11日晚,微博網友@苔姐貼出了作家劉慈欣早前接受採訪的一段話。在@苔姐的附圖中,劉慈欣稱,像電力系統這種工作,必須按時去上班,堅守崗位。
  • 周口大一學生1年寫3部長篇小說 想休學騎遊全國
    一名大學生一年寫了3部長篇小說,為了宣傳河南他休學一年。他是怎樣創作小說的?他已經出版的小說有可讀性嗎?昨日上午,記者採訪了這名大學生。    大一學生出版27萬字長篇小說    出生於1984年的孫國輝來自周口鄲城縣農村,2005年考入江蘇省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濰坊54歲婦女白天打工晚上寫作 兩部長篇小說獲6萬獎勵
    從2010年下決心寫作開始,王梅英就給自己定下來每晚至少寫1000字的要求,如今她已經出版了《過客流年》和《大山裡的女人》兩部長篇小說,第三部長篇小說已動筆寫了近十萬字,她的目標是在60歲之前完成四部小說。      人送外號」紅薯媽「作家 5年時間創作2部長篇小說    王梅英今年54周歲,是安丘市輝渠鎮田家嶺村人。
  • 柳橋中心小學舉行「寫好中國字」硬筆書法比賽
    比賽中,同學們認真書寫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於淋凡 高夢君 濱州報導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一步促使教師重視寫字教學,重視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從小練就一手好字,引導學生把漢字寫正確、端正、整潔、美觀,全面提高學生寫字水平,結合新課標精神和學校的寫字工作計劃要求,12月24日,柳橋中心小學舉行了「寫好中國字」硬筆書法比賽。
  • 書法自學者的最愛,在家這樣自學,也能把字寫好!
    根據網友們以及生活中的朋友們向儀然反應:作為業餘自學書法,平時上班沒有時間去書法班學習。再說報名書法班學費都是很高昂!很多書法老師名號大,書法水平很差勁!面對書友們的疑惑,儀然思考了一段時間,在工作與練字之間,我們其實是可以平衡的。儀然可以教大家一個方法,既可以在家自學把毛筆字寫好,同時又能不去書法班節約一筆不少的開支。
  • 溫州湧現不少知名小作家 12歲女生寫就長篇小說
    妍朵與自己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人偶少女傳奇》  溫州網訊 12歲的樂清市育英小學六年級女生南妍朵,出版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人偶少女傳奇》,昨天在學校裡籤名售書。  作家韓寒,18歲時出版了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文學天才郭敬明,20歲時寫下著名小說《幻城》。「我從小就喜愛文學,小學二年級時,對寫小說產生濃厚興趣,常常會寫些沒有思緒的小說,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南妍朵說,她喜歡閱讀,無論是古典名著還是西方文學,都有涉獵。
  • 壯族作家蒙飛:我寫我說我行動 盼民族文化繁榮
    圖為壯族作家蒙飛 鍾欣 攝中新網南寧12月23日電 (記者 林浩)「使用母語進行文學創作,是我寫我說我行動,不存在語言和思維轉換障礙。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帶動一批壯族文學文藝人才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擴大壯族文藝影響力,促進民族文化繁榮。」壯族作家蒙飛2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廚師寫小說
    一個小說家寫食譜,與一個廚師寫小說,哪一樣更令人害怕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會以為廚師寫小說比較駭人吧,放下鍋鏟不管,跑去動筆動紙,肯定飯做不好,小說也不入流。至於一個作家要是寫寫入廚心得如臺灣的林文月教授那般,則是一件懂得美食的文人偶一為之的風雅韻事了。
  • 代課女老師批改作文寫評語,字寫得真好看
    代課女老師批改作文寫評語,字寫得真好看,網友:作秀談到自己的手寫書法字體,很多人都說受自己的老師影響很大,作為學生,平時上課看得最多的就是老師的評語和板書,時間長了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現在很多老師也都在業餘時間練習書法,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也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不僅教育孩子,更是要從細節處影響孩子。在這些教師中,有一位叫劉利懷的女老師,2015年畢業以後至今先後在多所小學任教,今年9月份才來到這所學校擔任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工作,確切地說他只是一位代課老師。
  • 王克臣:一輩子寫我的家鄉
    說他不普通,是因為他在40多年的農村生活中,寫下了小說集《心曲》、《生活》,散文集《心靈的春水》、《春華秋實》,雜文集《迅風雜文》、報告文學集《潮白河兒女》6部上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創作之餘,他自辦《綠港文學》雜誌,幫助村裡成立文學社,培養文學青年。最近,他傾盡心血創作的反映潮白河兩岸人民抗戰鬥爭的80萬字的長篇小說《風雨故園》,已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 作一篇文章寫萬篇日記 日照作家宋全芸做客大眾網
    對於當下許多中小學生怕寫作文的現狀,宋全芸傳授她的寫作秘訣——「作一篇文章,寫萬篇日記」。初次接觸長篇小說,是在宋全芸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像著了魔一樣陷入故事中,並立志寫出一樣精彩的小說。成長在農村的她,從記日記開始,練習寫作。寫稿、投稿、接受退稿,宋全芸闖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寫作考驗。終於,在當時報刊媒體匱乏的環境下,她的文字刊發了。「那種興奮是無法言喻的。」
  • 腦癱女孩咬木棍寫小說,渴求愛情卻不敢袒露心聲
    11年前,「腦癱女孩」張露露一分鐘敲不出來10個字。她那時練習寫作,但囿於小學學歷,甚至無法寫一個完整的句子。然而,在她看來,寫作是唯一能跟命運搏一搏的機會。她隨打工的父母在新疆長大,只讀了小學。小學上了6年,母親劉叢敏陪讀了6年,背她上學,陪她上課,照顧她的衣食起居。直到她回到了張莊。剛回到老家的那些日子,15歲的張露露只覺得無趣和煩躁。她無法去上學,沒有夥伴,對這副身體充滿了厭倦和無力感。
  • 朱之文20萬書法5個字錯倆,好好的草根歌手,卻想著寫書法撈錢
    而大衣哥也是沒有讓人失望,果然還是維持著自己的那個沒有文化的人設。他洋洋灑灑的寫下了5個字,第一個字不太好辨認,上一個讓毛筆字寫的讓人認不出的人是一位名字叫做張旭的草書大家。萬萬沒想到朱之文這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歌手也有這個能力!不過以我多年念書的經歷,還是沒有難倒我,這五個字應該是:「立春 暖花開」。
  • 掌握好這些技巧、就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建議收藏!
    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好字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身邊的朋友總是問我練字有什麼法寶和秘訣?怎麼說呢,我感覺自己的喜歡和堅持就是寫好字的關鍵。找對方法和技巧,你也能寫得一手好字。今天我就是自己多年的寫字經驗分享給大家。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平時寫寫字,在平心靜氣之中,更能陶冶性情。
  • 寫了一萬個字,還想寫更多的字
    到昨天為止,我在網上已經寫了1萬個字。連續十多天,這樣不間斷的更新,於我就像跑馬拉松似的。吃過晚飯,我吩咐女兒認真做作業,我說我也要寫作文呢,咱們互不影響好嗎?女兒見我一副急吼吼的樣子,慨然允諾,你就抄我的吧!她上小學一年級,經常會來一段看圖寫話。她覺得這樣「寫作文」,很容易。曾經看過一個小朋友寫的文章,很活潑,他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寫文水淹土沉」。可見習醫寫字,都是多麼的不容易。沒有堅強的意志,而選擇這樣一個方向,絕對是一條畏途。
  • 重慶醫學教授寫的長篇小說出了英文版
    日前,重慶作家王雨長篇小說《填四川》英文版,由中譯出版社攜手英國查思出版社出版發行。  小說自四川荒蕪告急之際康熙頒布「填川詔」開篇,濃墨重彩地描述了移民女傑寧徙離閩萬裡填川、置業發家的艱辛。人生的百般磨難,演繹出大悲大憾的人間悲喜劇,以文學形式再現百年前百萬人遷徙的歷史畫卷。
  • 小學保安的請假條驚豔朋友圈 字寫得好飽含責任心
    「驚喜是保安師傅字寫得這麼好,文筆、措辭也很棒。感動是他請假前交待好安保工作,找人代班。這種認真負責的高素質,令人欽佩!」田校長說,辦公室的老師們都在傳閱這張請假條。除了字寫得好,還有位媽媽爆料,說這位保安師傅人也很好:「那天去班級送花草,我還沒走到大門口,保安就迎上來幫我提東西了,滿滿的感動。」
  • 視頻| 一筆一划寫「人」字 開學典禮一起寫毛筆字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寫「人」字容易,學做人卻很難。今天,上海150餘萬中小學生準時開學。
  • 寫鼠畫鼠手工鼠,傳統文化迎新春
    翰墨迎鼠年,學童展才藝,書法,國畫,剪紙,手工製作……無論社區、學校,老人、孩子,大家樂享傳統文化,為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增添了濃濃的文化韻味。 1月15日,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銀華社區,小朋友在展示創作的「鼠」題材的國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