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2020-12-17 福州新聞網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

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現狀:遭遇「凜冬」

營業額斷崖式下滑

已過驚蟄,氣溫漸升,但對於福州大多數的實體書店來說,依然經歷著「凜冬」的陣痛。

「還得再觀望一段時間,現在開業上座率、銷售額也不會高。」3月12日,位於三坊七巷的麒麟書局店主孫其琪告訴記者,春節這段時間本是書店人流量最大、銷售額最高的消費旺季,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店內收入陡降,再加上每月高昂的租金、水電物業以及員工工資等支出,壓得她有些喘不過氣。眼下,孫其琪的書店勉強維持運轉。

閉店歇業,現金斷流,一度也讓鹿森書店陷入困境,開春後的運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兩家門店每月運營成本近40萬元,現在每天營收還不到1000元,照此下去我最多也只能撐3個月。」店主何鵬坦言,這是自己從業三年以來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機。

受疫情影響的遠不止民營書店,國營書店的日子同樣不好過。13日,位於鼓樓區的新華書店鰲峰坊書城,讀者依舊寥寥。

「這段時間,我們的經營壓力也很大,拋開門店租金不算,一個月其他固定成本支出也要近20萬元。」書店經理嶽志剛告訴記者,疫情之下,書店營業收入遭遇斷崖式下滑,單2月份的圖書營業額便下降了近八成。

變革:轉戰線上

多元化方式自救突圍

大夢書屋推出「你選我購」等線上活動,並助推門店銷售網絡化;鹿森書店聯合相關出版社開展「書店燃燈計劃」等線上分享活動,進一步活躍、壯大讀者群……疫情之下,困境之中,實體書店經營者紛紛自救突圍,線上成了他們寄望的新陣地。

近段時間,新華書店鰲峰坊書城品牌策劃董奇珍又多了另一重身份——女主播。打開手機直播,從起初的生澀到如今的駕輕就熟,毫無經驗的董奇珍從幕後走向前臺,成了書店的當家「花旦」。

2月19日,書店開啟首場線上直播,端坐在鏡頭前的董奇珍向網友推介起當下熱點時政、教輔等書籍,吸引了大批粉絲圍觀。首播至今,線上美術課、護眼小課堂等12場公益直播受到網友熱捧,單期最高點擊量達108萬人次,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超12萬人次,目前其帳號粉絲數超兩千人。

「公益直播為書店積累了人氣與影響力,受到讀者廣泛歡迎。」嶽志剛告訴記者,疫情期間,書店服務不停歇,除開通直播外,他們還通過熱線電話、APP預訂、到店取書等方式為讀者提供「無接觸式」售書服務。

「通過這些渠道的突破,書店單月營業額已突破10萬元。」嶽志剛介紹,目前書店已將部分重心「瞄準」線上,籌備開通淘寶門店,開拓線上售賣渠道,同時加快內部員工優化與轉型升級。

擁有複合業態優勢的麒麟書局也在「試水」線上以求突圍,在上周推出了全新品牌「柴犬食堂」,主打飲料、便當等外賣產品,上線美團、餓了嗎等平臺,並加快開發相關文創產品。

啟示:應對危機

加快經營模式轉變

面對疫情,位於大學城內的尚友書屋店主張炎琳則多了幾分淡定從容。

「這次疫情,對我們門店影響並不算太大。」張炎琳告訴記者,儘管這段時間線下門店的銷售額歸零,但線上銷售讓書店免於陷入困境。「疫情之初,受物流的影響,店內的營業額略有下滑,但隨著物流復甦,目前書店的營業額已趨於平衡,恢復正常。」

早在2009年,實體書店受到電商衝擊,張炎琳便有意識將書店運營的重心轉向線上,並堅持走分眾化經營之路,得益於此,門店積累了大量特定讀者與客群,如今書店80%營收來源於此。

「書店不能單單靠線下賣書存活,這次危機也倒逼書店自我反思,加快調整經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張炎琳透露,目前書店與一家科技公司洽談,嘗試引入新經營模式。

經此一「疫」,眼下身陷困境的實體書店正思考並探索未來可能的轉型之路。

何鵬呼籲,除了自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支持線下民營書店的發展。嶽志剛表示,應對危機,傳統書店首先要加快轉變經營模式,同時重視線上平臺與信息化建設,推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加快轉型升級。

「從長遠來看,書店應在拓展經營業態上下『苦功夫』,不斷拓展新領域,提高盈利和抗風險能力。」大夢書屋副總經理張連旺表示,面對危機,經營者不能自亂陣腳,要在練好「內功」的同時結合自身資源優勢,走符合自身發展之路,部分中小型書店應發揮在地優勢,開拓新型業務形式,適應當前新零售與新消費需求。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突圍重生
    只有1/5的書店線上線下全部復工,基本正常運營。    疫情下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給實體書店帶來新變化,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例如,北京圖書大廈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提供服務電話、自有網站、第三方平臺網站、微商城等多種選書購書方式,在讀者下單選購圖書後,採取非接觸式快遞送書上門服務和團體採購專人專車送書服務等,最大限度滿足讀者購書需求。
  • 疫情下,鄭州書店咋樣了?
    2020年春節,一場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每一個愛書人的心。據行業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的調查顯示,87.17%的書店沒有任何收入來源,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根據鄭州發布的復工通告,書店成了負面清單的一員,沒有明確的開業通知。
  • 疫情後開業的全國最大書店如何求發展?線上+線下黏住讀者
    在這種情勢下,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開業的全國最大的實體書店」文軒BOOKS(招商店)依然逆勢而行,是出於怎樣的自信?何志勇:這次疫情給實體書店衝擊非常大。據我所知,有一些實體書店確實難以支撐。新華文軒作為大型國有企業,在實體書店整體出現艱難狀況的時候,要體現出自己的文化擔當,給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一個帶有公共文化性質的閱讀空間。
  • 疫情下獨立書店老闆們:線上直播興起,線下社群帶貨
    李蘇皖是北京「碼字人書店」的老闆,藉由微店、美團、抖音等渠道,她在疫情期間反而有了更好的成績:單憑賣書,今年2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高出幾千塊,而3月的銷售額又是2月的兩倍。但李蘇皖並沒有因此而高興許多,「轉到線上之後,就只剩下了賣書和賣文創一條路。同時直面與電商平臺的價格競爭,書要打折扣,毛利率很低。
  • 各地新華書店線上線下齊發力 打好疫情防控中閱讀服務「組合拳」
    朱丹丹 攝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打包讀者通過「浙裡有書」平臺購買的書籍。吳江 攝打造特色平臺薦好書、線上選書線下取書、店員變身主播來說書……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多以到店客戶服務為主體的新華書店,線上線下齊發力,打好疫情防控期間服務「組合拳」。
  • 轉戰線上?2021柏林電影節或因疫情做出重大調整
    轉戰線上?2021柏林電影節或因疫情做出重大調整 時間:2020.12.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茶訊頭條|疫情之後,茶企轉戰線上能否打開新銷路?
    面對困境,茶企也在積極自救,大企業從研發新品著手積極轉型升級,中小茶企掙扎著轉戰線上,然而受自身消費屬性的影響,茶葉能否打開線上銷路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茶企轉戰線上積極自救 面對「速凍」的線下市場,許多商家紛紛轉戰線上,然而線上同質化嚴重、品牌辨識度低、茶葉自身的消費屬性等因素,加之受疫情影響,除一些具有品牌效應的茶企外,銷售狀況並不太理想。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南京先鋒書店。(除特別標註,均為書店供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日恢復我們的正常業務。」「希望政府能調控線上線下書價,讓實體書店有生存的造血功能。」「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能夠對部分實體書店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予以短期調整,讓實體書店喘口氣。」……疫情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店人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 全國停課地區已過百,線下機構又要轉戰線上?一定要看完這些建議!
    近日,多地教育局、防控指揮中心等相關部門為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緊急制定了防疫措施,並下達了校外培訓機構停課指示。截至1月27日凌晨已有至少44地(包括市、縣、地區)發布相關「暫停線下學習活動與各類培訓線下課程的通知」,教培行業受到疫情影響的有101個城市。(如有新增停課地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 實體書店向線上遷徙,只能為電商引流嗎?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無論大小,紛紛遭遇困境。面對門店客流驟減的現狀,轉戰線上似乎是唯一的生存之道。3月9日,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開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視頻直播,他連線南京先鋒書店、杭州曉風書屋、重慶精典書店、廣州1200bookshop、海鹽烏託邦書店的創始人,與他們聊起書店的歷史與現狀。
  • 線上線下齊發力 河北省實體書店相繼恢復營業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肖煜)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洗手消毒、實名登記……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自3月中旬以來,河北省各地實體書店在安全流程引導下逐步恢復正常營業。截至目前,河北省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已有141家書店恢復營業。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轉戰線上,線下機構別無選擇的希望之路2020年春季,意料之外的「黑天鵝」給教育培訓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改變。線下培訓紛紛暫停,不少此前專注於線下課程的機構一時間慌了手腳。與此同時,線上教育受益於自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性,更兼之政策的支持,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態勢。
  • 老牌書店亮出新氣象——北京外研書店探索「線上線下」融合之道
    聽到「北京外研書店」的名字,很多人還停留在國營書店的「刻板印象」上。而如今北京外研書店通過線上和線下相融合發展的模式,特別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展現出勃勃的發展新氣象。線上直播薦書、售書疫情以來,外研書店就做了多場直播帶貨的嘗試。今年6月12日,北京外研書店作為「2020北京書市」書店直播之夜的分會場,更開啟了一場特別的「帶貨直播」,在百餘家出版社、書店等機構中,再次成為一匹黑馬。
  • 疫情企業動態|雅思託福考試取消,送子留學的家長慌了神,轉戰線上...
    企業復工難,於是線下教育毫無選擇的迅速轉戰線上,但短時間爆發性內容的研發無疑將企業成本瞬間增大。招生難度增加、現金流衝擊、風口之下大企業收割市場等,讓中小型線下教育企業家如臨大敵。對留學行業而言,疫情主要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既有對於留學中介機構的影響,也有對留學家庭的影響。
  • 疫情倒逼奢侈品行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陳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們足不出戶,奢侈品實體店無人問津。近期,不少奢侈品牌紛紛轉戰線上銷售。未來,奢侈品在線上賣貨會否成為一種趨勢?線下實體店還會恢復往日的火爆銷售場面嗎?
  • 疫情之下,這些實體書店做起了抖音直播和線上讀書會
    廣州新華書店、廣州購書中心、方所、扶光書店、唐寧書店等實體書店的負責人,講述了疫情期間書店如何主動創新營銷模式,積極拓展線上服務,展開自救行動。做好「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在抗疫的特殊時期,多家書店及時快速更新和豐富線上平臺產品,將過去的線下為主調整為線上為主,做好「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廣州市新華出版發行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楊斌介紹,廣州市新華書店2月10日起開通了「書紐」線上商城。
  • 薇婭、許知遠直播保衛,線下獨立書店的向死而生
    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書店中有超過九成在疫情期間沒有正常收入,八成書店的資金儲備撐不過三個月。這篇文章讓疫情中實體書店的行業困境進入了大眾討論的視野。 當線下停滯已成定局,自救的嘗試,從線上開啟。 上海的鐘書閣首先嘗試了淘寶直播。疫情爆發後,鍾書閣所有門店暫停開放,24家連鎖店銷售總額僅為去年同期13%。
  • 「燃燈計劃」後還有「星夜聯航」,線上活動如何拉動書店銷售
    「轉戰線上」成為了許多實體書店的選擇。此前廣西師大出版社率先發起了全國書店「燃燈計劃」——邀請作者線上開講,並與各大書店社群同步共享語音內容。目前全國已有180多家書店參與其中。在「燃燈計劃」之外,又一場由書業內部發起的線上聯動活動「星夜聯航」在這個3月啟動。
  • 線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遇逆境 i2全外教少兒英語實力突圍
    線下少兒英語行業加速洗牌 i2全外教少兒英語逆境突圍疫情之下,少兒英語培訓行業線上線下呈「冰火兩重天」,停課不停學政策讓網際網路教育持續火熱,相比之下,線下市場迎來「寒冬」,面臨著轉型升級、加速洗牌的「大考」。
  • 線下生源不足,轉戰線上市場,哈爾濱校外培訓機構面臨洗牌
    複課後記者走訪哈市校外培訓機構一條街6家關了2家 其他4家沒咋招到生線下生源不足 轉戰線上市場培訓機構面臨洗牌「複課了!我家孩子可以在老師眼皮底下補課了!」「現在還在疫情防控期間,怕人員聚集有風險,還是在家上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