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舒晉瑜)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面向北京市248家實體書店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新冠疫情之下的北京實體書店生存困難:56.5%的受訪書店表示處在完全歇業狀態,暫無復工時間表。23%的線下書店歇業,開展了一些線上活動。只有1/5的書店線上線下全部復工,基本正常運營。
疫情下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給實體書店帶來新變化,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例如,北京圖書大廈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提供服務電話、自有網站、第三方平臺網站、微商城等多種選書購書方式,在讀者下單選購圖書後,採取非接觸式快遞送書上門服務和團體採購專人專車送書服務等,最大限度滿足讀者購書需求。中關村圖書大廈團購部也積極應對,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通信平臺,將重點圖書信息第一時間向廣大客戶進行推送。上海多家實體書店店長化身「主播」,分享「戰疫」科普圖書和學習教材,有實體書店轉戰為線上購書,也有一部分書店在實現防疫安全前提下開門迎客。湖北新華書店通過線上平臺發起「春節在家讀好書」活動,邀請專家在線與讀者分享閱讀;上海鍾書閣通過淘寶直播發起「無人書店」活動等。
儘管不少書店在採取不同形式的自救,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實體書店作為微利服務行業,受此次疫情衝擊較為嚴重,收入下滑、功能弱化、人員流失等問題凸顯。3月1日,北京某書店店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實體書店的線上經營情況並不盡如人意。線上書店主要依託快遞配送,而北京部分快遞最近才陸續恢復。更多的讀者喜歡在線上書店購買圖書,一是低價,二是方便。圖書價格便宜主要依託於折扣,實體書店很少能達到網上書店的進貨折扣,線上銷售效果可想而知。據山東齊盛書苑經理於明介紹,書店開業一年,本就沒有盈利,原計劃今年多開展些讀書活動吸引讀者,疫情暴發後書店歇業,計劃只能暫緩。
廣州學而優書店董事長陳定方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學而優書店經歷了創業以來最嚴重的經營困難,不得不暫時關停了大部分店面。目前書店還處於重新開業後的恢復期,每天只有下午和晚上營業,總店之外的其餘分店目前仍處於停業當中。他們正準備近幾天推出一場給書店加油的民謠演唱直播,增加讀者的體驗感。恢復開業後,書店經營狀況仍不足正常情況的20%。每月的房租、水電成本,壓力很大。據悉,疫情開始後,學而優書店也在尋求通過線上經營的方式來挽回損失,書店的網絡商城承擔了最主要的經營任務,推出了一系列的線上書單供人們選購。從2月20日開始,書店啟動了「燃燈計劃」,邀請多名作家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線上分享,同時也與書店平臺進行社群、宣傳、銷售聯動。儘管目前的成果仍很單薄,但值得嘗試。
通過京東圖書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宅家讀書成為當下重要的休閒方式之一。據京東圖書文教業務部公關負責人趙明宇介紹,消磨時光和學習是當下京東購書的主要目的。僅2月份,京東名家文學作品集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25%。職場小說成交量是去年同期的8倍,經濟方面的經典著作銷量同比增幅近200%。中小學教輔書成交數量同比增長明顯,中小學工具書的銷量同比均超過200%,其中幼小銜接類圖書銷量同比超過500%。此外,考研英語圖書銷售同比增幅超過400%,考研數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類圖書銷量增幅近200%,進口原版的英語學習書銷量增幅超過100%。同時,家長還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陶冶情操。2月至今,字帖和手工遊戲類圖書的銷量同比增幅約230%;兒童科普讀物近些年銷售一直增長明顯,其銷量同比增幅超過400%。值得關注的是,預防醫學以及衛生學的相關圖書,銷量是去年同期的18倍。與此同時,京東圖書推出「安心書店保障計劃」,以四種合作方式助力線下書店發展。通過京東「物競天擇」項目合作,線下書店可在京東自營開店,客戶下單後,系統會匹配訂單位置自動分配給就近的書店,京東物流短途到書店取貨配送,保證第一時間送達客戶手中,既給線下書店做引流,也帶動了實體書店的銷售。目前,已有幾十家線下書店主動與京東圖書聯繫,希望入駐第三方平臺。
此外,有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措施對書店予以扶持。「面對疫情對實體書店造成的衝擊,北京提前啟動實體書店扶持項目的資金評審工作,分批次開展項目徵集及扶持工作,成熟一批扶持一批,力爭3月初第一批扶持資金發放到位,解決書店燃眉之急。」在3月1日舉行的新冠疫情防控第37場發布會上,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透露,北京非常關注疫情對發行行業和實體書店企業的影響,對書店由於疫情導致的成本增加,收入銳減、資金流斷裂等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針對企業的16項訴求,北京制定下發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該通知明確:北京的扶持工作重點針對書店房租成本,延續實體書店資金扶持項目啟動以來的主要功能和重點方向,繼續對書店房租給予專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