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2020-12-19 何必WHY

2月24日,是單向街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的慶祝方式,就是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眾籌求助計劃,打出了「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煽情口號。

15年至少求救過三次

單向街創立於2005年,業主在2009年續約時加租,單向街開始了第一次求救。求救的結局是,另外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願意引入網紅書店。單向街和新業主的合作條件是,免收租金,但按照收入進行分成。

結果在2012年,業主認為扶持條件已經到期,正式希望單向街按照市場標準支付租金。單向街開始了第二次求救,這次使用了微博這種新媒體手段,一天之內眾籌到20萬,順利搬遷和裝修。

在2020年,基於疫情的原因,單向街三家門店處於暫停營業的狀態,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恢復營業。最後在2月24日發布眾籌求救,眾籌計劃包括50元到8000元不同檔次,均有不同的線上回饋和實物回饋,某程度上屬於以大促銷來自救。

作為單向街的爆款產品,《單向歷2019》的銷售量已經超過80萬冊,銷售收入估計達到8000萬。但是,作為一門生意,單向街的盈利情況支撐不了正常的業主加租,更支撐不了疫情所導致的暫停營業和客流下降。

書是精神空間,但書店已經不是

在文字時代以來,書就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產品,而作為書的銷售渠道,書店也成為了重要的精神空間。社會發展到今天,即便增加了音頻、視頻這種新媒介,書依然是重要的文化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特指紙質書,還包括其他形態的書:例如在Kindle上的電子書、在知乎上的專欄、在得到上的聽書。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依然存在。只是,作為文化產品的形態之一的紙質書,不再是唯一的形態,甚至可能不再是主流的形態。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沒有了紙質書,人類就缺少了精神空間。同樣的道理,在紙質書相對萎縮的今天,作為紙質書的銷售渠道,書店則必然面對艱辛的局面。同樣的,沒有了書店,也不意味著人類就缺少了精神空間。

2019年的圖書零售數據顯示,70%的銷售來源於網絡,則實體書店的銷售額首次下滑到不足30%。實體書店的經營者,又是否需要思考一下,為何自己被電商平臺所打敗呢?

雖然很多地方的文化部門將新派書店定義為文化場所,支付為數不少的政府補貼,而新興的商場也熱衷於引進新派書店作為網紅景點,唯獨所有消費者都會面臨一個消費決策:當網絡書店的價格比實體書店便宜,當網絡書店可以免費送貨上門,當網絡書店的種類比實體書店多,你會選擇實體書店還是網絡書店?

誠品的故事

任何一個實體書店,都必然講述自己內心的誠品故事,也必然把實體書店的轉型描述為「空間化」和「體驗化」。唯獨很少人會去思考,誠品為何非得要空間化和體驗化。

吳清友在1989年創立誠品書店,但書店連續虧損到2000年,吳清友最後認為「實體書店最終不會是未來的勝利者」,就成立了誠品流通事業部,擴大餐飲、食品、用品等銷售。並在2002年,提出了「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新經營理念,誠品書店逐步轉型成為「誠品生活」。而2013年1月30日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公司的名稱是「誠品生活股份有限公司」。

如果認真觀察43家在中國臺灣地區的「誠品生活」,實際上就是一家生活形態的百貨商店,只是用20%面積用於圖書銷售。所謂的誠品故事,不是實體書店的轉型故事,而是百貨商店的二次創業故事。

如果真的要二次創業,請先認清現實;否則,現實就會告訴你,什麼才是現實。

文/何文蔚

歡迎關注@何必,資深企業管理諮詢師何文蔚老師為你帶來最實用的職場技能和最專業的商業分析。

相關焦點

  • 僅剩一家書店營業 單向街發布眾籌計劃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伍碧怡)2月24日,本應是慶祝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書店卻在官方微信發布眾籌求助計劃。眾籌計劃中,包括有50元、200元、600元、2000元、8000元五個檔次。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 許知遠與單向街書店:揣著文人的名片籌著商業資本
    ——哈羅德·布魯姆:《如何讀,為什麼讀》許知遠選擇了在單向街書店成立15周年的2月24日發起眾籌求助計劃,求助信息一經發布便在朋友圈刷屏,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但是,一個深諳眼球經濟之道,已經過了生存期,正朝著多元化發展,大眾眼中「商業逆襲」的創業典範,在經歷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後,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就突然間滅失了嗎?
  • 許知遠低頭:每天只賣15本書 單向街書店求眾籌續命
    近日,「單向空間」的創辦人之一許知遠在「單向街書店」的微信公眾平臺發出了一封求助信,信中透露,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在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裡只有一家仍在營業,預計2月份收入將直線下滑80%。此外,電商銷售自 1 月以來也幾乎腰斬,一半以上的供應商未能開工,所有產品製作項目陷入停滯,因此,單向空間推出眾籌續命的會員計劃,發起最後的自救行動。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這次疫情對於線下實體業務的打擊都非常大,慶幸的是「單向空間」可以仰賴一直以來的品牌影響力發起眾籌,而其他書店或許就沒有這麼好運。在這樣的突如其來的打擊中,線下實體書店又該如何突圍呢?單向空間最大IP——「擰巴」的許知遠許知遠與單向空間品牌牢牢綁定。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截圖於「單向街書店」官微發布的眾籌求助信 這篇求助文章很快獲得了10萬+的閱讀量,並有大量「粉絲」捐款。一位粉絲留言說,「沒有一座書店會成為精神的孤島,拯救書店,也是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單向空間的現金流狀況還不至於在目前就已經陷入絕境,而實體書店做的是書和空間的生意,雖然文字與情懷難以分割,但從本質上說,書店需要一個合理的經營模式,太過於依賴情懷,會讓情懷成為營銷手段。01 單向街自救了嗎?
  •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做直播、賣儲值卡,呼籲大眾情懷支持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文 鄧萬裡/圖疫情之下,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有調查顯示,若疫情持續,約77.62%的實體書店堅持不到3個月。近日,知名書店品牌「單向街」的創始人許知遠發出「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眾籌求助信,實體書店的處境引發關注。鄭州的民營實體書店同樣迎來一場考驗。
  • 不能沒有「單向街」
    疫情的極端性讓這種狀態無限放大,也成為了單向街證明自身價值的表達機遇。作為「廣闊社會的一部分」,單向街試圖以自證存在意義的方式自救。而它的用戶,也在對這場自救的深度參與中,或有意或無意達成了某種自證。疫情的極端性讓這種狀態無限放大,也成為了單向街證明自身價值的表達機遇。作為「廣闊社會的一部分」,單向街試圖以自證存在意義的方式自救。熱愛這家書店的用戶,也在今天加入到這場自救的深度參與中,或有意或無意達成某種自證。01 | 「不合時宜」由疫情產生的自救,可能是單向街這次的發生僅有的合時宜的部分。
  • 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 疫情下單向街書店告急
    「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成立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發出求助信,眾籌資金以續命。《島上書店》中說,沒有誰是一座孤島。這一次,人們會拯救單向街,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麼?按單向街事業部總經理武延平所說,截止到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在2月10日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就是這唯一一家堅持營業的書店,情況也不樂觀。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2020年2月初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止2020年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實體書店「求助」。2月24日,單向空間的眾籌續命刷爆朋友圈。
  • 無錫最大的實體書店開業,也是無錫第一家眾籌書店
    無錫最大的實體書店開業,也是無錫第一家眾籌書店 2017-12-26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店店長化身淘寶主播 全國200家書店上淘寶直播「雲讀書」
    在被稱為「最美書店」的鐘書閣泰晤士小鎮店,店長陶舒婷一個人在碩大的店鋪裡,和淘寶直播間的讀者分享經典文學作品《挪威的森林》、《霍亂時期的愛情》。聊到興起時,她還跟讀者互動起來:「我發現今天跟直播間粉絲們的品味相當一致,歡迎你們以後也來看我們的直播,一起讀書。」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各地出臺措施扶助實體書店
    文化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小微文化企業壓力更大。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只能維持1到3個月。
  • 實體書店如何化危為機?
    隨著復工復市的號角吹響,近日國內多家書店相繼恢復了營業。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書店客流量仍比較低,另有不少書店發出「告急信」。面對疫情的影響,如何化危為機,成為擺在實體書店面前的重要考驗。實體書店「戴著口罩」復店口罩和消毒水雖未遠去,滬上各實體書店已在春風中相繼打開了店門。
  • 拯救書店-虎嗅網
    連續直播360小時,外賣半小時送達,書店的瘋狂自救路》四月的最後一天,白巖松穿著一件綠色T恤,出現在了抖音的直播間裡。這是他的直播首秀,主要內容是「直播帶書店」。顆粒無收、虧損嚴重,有人已經離場「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2月24日,許知遠在單向街書店微信公眾號發布求助信時,寫下了這樣的話。
  • 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困境:情懷以外,還有生活
    編者按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實體書店很是「受傷」,春節以來,很多中小微實體書店陸續關門,書萌(一家以聯合全國範圍內中小型書店,探索中小書店的生存和發展之路的聯盟組織)對全國1021家書店調查後發現,疫情期間,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 書店自救不只是短暫眾籌,還需完善會員制
    作者:好攝女這些年作者收藏的書店會員卡實體會員卡的記憶今年二月,單向空間在網絡上發起自救文章,名叫《走出孤島、保衛書店: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文章看完,我立刻下單,我想要擁有那張名叫「走出孤島船票」的書店會員卡。
  • 每月投3萬仍難解虧損,上海網紅書店呼救,周圍別墅林立房價超千萬
    繼單向街書店因收入下滑公開呼救後,上海的一家網紅書店1984也因經年累月的虧損,不得不向外界公開求助。近期,1984書店微博發出一封公開求助信,稱因經年累月的虧損,開始拋售店內包括家具、多年藏書在內的一切物品,以籌集資金繼續維持1984書店的運營。
  • 書店尋路
    在與每一位店主連線對話時,他都忍不住拋出一個相似的問題:「這是你第一次做這種事嗎?」這晚出現在許知遠直播間的所有的書店店主,或許此前都從未想過,會以這樣的方式面對鏡頭。「感覺還是蠻好的,跟顧客交流非常融洽。」先鋒書店創始錢小華如此向《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描述他的直播「首秀」。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南京先鋒書店。(除特別標註,均為書店供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日恢復我們的正常業務。」「希望政府能調控線上線下書價,讓實體書店有生存的造血功能。」「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能夠對部分實體書店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予以短期調整,讓實體書店喘口氣。」……疫情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店人發出了這樣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