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聚焦疫情下的實體書店

2021-01-07 網易

2020-04-23 20:57:27 來源: 中國日報網

舉報

  

  4月20日,市民在北京前門PAGEONE書店內閱讀。(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中國日報網4月23日電(記者 鄒紅)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

  近日,圖書產業數據服務提供機構北京開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整體零售市場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實體店渠道下滑明顯,網店渠道小幅上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日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們每天接觸的媒介主體,「雲閱讀」成為更多讀者的選擇。

  此外,對於實體書店面臨的房租壓力,北京市提前啟動了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從2月26日開始組織項目資金申報工作,加大扶持資金力度,提高對實體書店房租成本補貼。同時,北京市協調電商平臺對書店免收或降低入駐費用,並給予特殊費率優惠和流量補貼。

  

  4月23日,北京大有書館門口,工作人員和讀者都佩戴了口罩。(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1日,北京稻誠及所城市書店,工作人員對圖書進行高壓蒸汽消毒。(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1日,北京稻誠及所城市書店負責人莊寧(右)在網上直播,向宅在家裡的市民推薦圖書和售賣文創產品。去年12月27日剛開業的這家書店,在成長之初就面臨著疫情的考驗。(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9日,市民在北京三裡屯PAGEONE書店內閱讀。(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9日,市民在北京三裡屯PAGEONE書店內閱讀。(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8日,北京中關村鍾書閣(融科店)內,家長帶著孩子選書。京東大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少兒圖書所佔碼洋份額高達近30%,創歷史新高。(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4月18日,市民在北京中關村鍾書閣(融科店)內選書。海澱區中關村街道向轄區群眾宣傳「全民閱讀」理念,並開展答題領書活動。(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突圍重生
    只有1/5的書店線上線下全部復工,基本正常運營。    疫情下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給實體書店帶來新變化,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例如,北京圖書大廈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提供服務電話、自有網站、第三方平臺網站、微商城等多種選書購書方式,在讀者下單選購圖書後,採取非接觸式快遞送書上門服務和團體採購專人專車送書服務等,最大限度滿足讀者購書需求。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01問卷調查及分析過程回顧1月30日,書萌通過微信公號發布了《疫情當前,書店現狀調查》的在線問卷調查後,截至2月5日早晨8:00,累計收到有效答卷1021份。與上篇分析報告《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生存艱難—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發布時相比,新增了約700份問卷。
  • 世界讀書日:賣書賣餐賣咖啡 實體書店新選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4月20日,一名老人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獨書集團旗艦書店的咖啡吧品嘗咖啡,閱讀書籍。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海德公園購物中心的獨書集團旗艦書店是南非最大的實體書店。2015年底,經過翻新的旗艦書店重新開張,書店、餐廳加咖啡吧的模式讓顧客耳目一新。整個旗艦書店共佔地1365平方米。學習工作,讀書看報,品嘗咖啡,享受美食,複合型書店為愛書之人提供了「一站式」服務。新華社記者翟健嵐攝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樣本數的大幅度增加反應出中小實體書店對此次調查的關切度和積極性。3. 首份分析報告傳播情況1月31日,分析報告《疫情之下,實體書店生存艱難》在書萌的微信公眾號上首發,閱讀量累計3.3萬,北京開卷同步轉發,閱讀量累計2.9萬,做書閱讀量1.5萬。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實體書店死於「實體」2020年1月8日,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中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且國內的圖書市場保持平穩增速運行。
  • 世界讀書日|疫情下的春天也充滿書香,世紀出版試水線上直播
    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在全球疫情的特殊形勢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各出版單位及實體書店打破傳統推廣模式,試水線上直播,嘗試跨界合作,組織策劃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4月23日下午,以「春暖花開讀新書,雲上書店雲首發」為主題的「4·23世界讀書日」2020特別活動在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舉行,現場將「雲首發」世紀出版集團的66種精品新書。
  •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新華社洛杉磯10月22日電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新華社記者高山 朱莉亞·皮爾龐特  「結束營業,數萬冊圖書清倉處理!」位於美國洛杉磯中國城的一家實體書店近日在櫥窗上貼出的告示格外醒目。  過去25年來,這家在當地華人圈小有名氣的中文書店是眾多華人書迷的「文化驛站」。
  • 疫情之下,這些實體書店做起了抖音直播和線上讀書會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對實體書店帶來巨大衝擊,在客流量和收入銳減的同時,還要支付高額的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等。如何才能破除困局?3月1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第41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聚焦文化產業疫情防控「書香滿羊城」專題。
  • 鄭州實體書店復工後有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鄭州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不過,消費券能否有效把顧客「帶」進書店,有待進一步觀察。書店老闆自製滷味,不到兩天賣出500多單張小開怎麼也沒想到,開書店十五載,如今要「跨界」賣滷味。4月20日晚,鄭州獨立書店城市之光在微信公眾號公布了書店的自救計劃。
  • 鄭州有實體書店復工後銷售慘澹,一書店老闆卻花幾十萬購書,咋回事?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鄧萬裡/圖近一個月來,鄭州實體書店陸續復工,營業情況卻不夠理想。有書店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引發業內關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
  • 疫情下,鄭州書店咋樣了?
    人們常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2020年春節,一場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每一個愛書人的心。據行業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的調查顯示,87.17%的書店沒有任何收入來源,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
  • ——新冠肺炎疫情下鄭州部分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查
    □本報見習記者 吳明娟  經鄭州市委宣傳部協調,《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對鄭州市的一些實體書店做了線上採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的營銷受損較大,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儘管如此,受訪的實體書店仍然選擇堅守初心,祈盼政策、資金扶持的春風吹來。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時間已至小暑,可實體書店似乎還沒有踏出寒冬。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會在今年的12月31日結束營業。  5月31日,「言幾又」全國第一店成都凱德天府店關閉,6月25日,方所重慶店終止營業,6月30日,物外書店漢口店宣布關門歇業……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這還是一份未完待續的名單。
  • 扶持政策精準發力 賦能成都實體書店發展
    今年4月23日,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成都發布了「建設書香成都,發展實體書店」的三年行動計劃,要在2022年建成「中國書香第一城」。該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便包括對實體書店的財稅金融支持。在這一計劃發布後不久,新修訂的《成都市實體書店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正式出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相關政策扶持種類更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門檻也更低。
  • 再造「實體書店」
    在「後疫情時期」及今後的市場變局中,我市實體書店現狀究竟如何,正發生哪些變化?新一代書店應如何重塑核心競爭力?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多家實體書店,力圖從第三方角度勾勒出其生存現狀和發展模式「全景圖」。一場疫情,「危」中有「機」。這些實體書店重新樹立新型運營理念,自救的同時也在探索出路……悠貝親子圖書館是一家致力於親子閱讀的少兒圖書館,亮仔館長告訴記者,從疫情期間,書店就開始積極探索,建立微信群,把好的繪本每日在微信群裡分享推薦,讀者只需在群裡「下單」,便可以就近取書或享受「送書」上門服務,讓顧客有更方便的購書體驗,從而拉動書本銷售。
  • 網際網路時代新書店,十點讀書在廈門中山路開了家線下書店
    這是國內知名的文化類自媒體「十點讀書」在廈門的第二家實體書店,也是其2.0版本書店的全新探索。走進書店,感覺更像走進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最醒目的就是書店裡滿眼的綠植,以及隨處可以坐下看書的休息空間。而店裡的圖書和文創都能看得出是精心挑選,各自佔據了不小面積;書房、課堂兩個空間分別用以策展及各類線下活動,精緻而文藝。
  • 世界讀書日|探訪貴陽實體「城市書房」——光陰的故事與堅守的意義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過去近3個多月的時間裡,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許多行業,實體書店也不例外。經過疫情帶來的行業寒冬,眼下,貴陽各大實體書店已經恢復營業,建立在線下體驗基礎之上的閱讀需求正在持續釋放。當然,疫情帶來的變革也逐步顯現。雲讀書、線上分享會、線上閱讀社群,試水直播帶貨……開始刷屏朋友圈。然而,在大家共歡於平面閱讀的時代,實體書店對一個人、一座城,有著怎樣的意義?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破局 小微新勢力亮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文化從業者絞盡腦汁各出奇招。他們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如何創新抱團,化危為機,破圈出彩?天府周末特別推出「後疫情時代的文化突圍」系列調查報導,本期請看大小實體書店如何各顯神通,積極求變。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南京先鋒書店。(除特別標註,均為書店供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日恢復我們的正常業務。」「希望政府能調控線上線下書價,讓實體書店有生存的造血功能。」「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能夠對部分實體書店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予以短期調整,讓實體書店喘口氣。」……疫情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店人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各地出臺措施扶助實體書店
    早在2月17日,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官網即發布《全力支持服務上海市文化企業疫情防控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助推上海市內文化企業聚心集力,共克時艱。提出對實體書店將給予資金扶持,並通過「文金惠」「文創保」等形式提供金融貸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