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鄭州部分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查

2020-12-22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見習記者 吳明娟

  經鄭州市委宣傳部協調,《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對鄭州市的一些實體書店做了線上採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的營銷受損較大,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儘管如此,受訪的實體書店仍然選擇堅守初心,祈盼政策、資金扶持的春風吹來。

  收入斷崖式下降

  鄭州松社圖書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磊告訴記者,為避免人群聚集可能引發的交叉感染,松社書店持續處於停業狀態。今年1月,松社書店經營情況同比下降90%以上,收入呈現斷崖式下跌。松社書店主辦的「松社我來講」活動,是豐富鄭州文化內涵的文化品牌之一,自1月份停滯至今。松社書店2月份的營業額也慘澹收場。接下來,還要面對房租、員工工資開銷以及出版社給書店的帳期壓力,營業額大幅減少會增加付款壓力。

  「我在書店」創始人段建強說,「我在書店」於1月25日對場地消毒後關閉了所有在營門店,所有員工也自行居家隔離至今。何時復工營業,仍在等待疫情防控發展情況。

  調查中,受訪對象告訴記者,往年春節期間是實體書店運營的高峰期,不僅圖書業務能夠達到每年的第一個高峰,文創產品、文化活動和相關服務等都會達到一個高峰。按照往年的經營數據,一般春節期間的營收,可以保證第一季度基本開支的相對平衡。3月開學季的短暫回潮後,書店便會進入長達兩個月的營收平緩期,直到暑假才會有所改善。因此,春節期間的銷售,基本上可以為將近半年的書店運營提供現金流的基底。但由於疫情帶來的閉店,正常運營驟停,可謂斷崖式「熔斷」。

  受訪書店人員還擔憂,人們的消費狀態、閱讀習慣、社交需求等因疫情期間隔離可能造成深層次改變。

  資金流甚為吃緊

  在調查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了實體書店目前的實際狀況。松社書店、「我在書店」和鄭州三聯書店都是獨立的實體店,不僅是經營良好的品牌,也為地區全民閱讀推廣起到了可圈可點的示範作用。面對不可抗拒的疫情,除了春節期間關門閉店的零銷售,還得做好在之後半年恢復期經營仍不理想的思想準備。「因為作為獨立書店,主營項目的單一性意味著獨立書店抗風險能力並不強,這次疫情帶來了風險與挑戰。資金流的吃緊讓書店生存面臨很大的危機,而後續的間接損失更是加大了難度。」劉磊說。

  採訪中,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熱愛書業和堅守初心、祈盼春風的心願。

  期盼扶持政策「對症下藥」

  2月27日,鄭州市發出通知,具備復工營業條件的沿街門店向屬地街道辦事處提交《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承諾書》後即可復工營業,但影劇院、書店、培訓機構等不在其列。

  針對這樣的現狀,並基於實體書店的生存和長遠發展考慮,一些實體書店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國家為應對疫情新近出臺的對小微經營戶的免、降增值稅,減免社保費,支持出租方減免租金,降低貸款利息等一律給實體書店執行到位;希望以往就有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在對私營實體店執行到位前提下進行一定調整,針對本次疫情問題「對症下藥」;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可以適當延長針對書店的帳期,或是協商如何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進行短期調整,減輕書店資金流的吃緊情況。


相關焦點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本次在線問卷調查及報告傳播,成為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續過程中,書店業最為聚焦的一項自發性活動。書萌在此期間接到了超過100家實體書店經營者的私信,這些實體書店多數位於三四線城市,以個人經營為主,疫情造成書店無法營業,急需尋找破解方案。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本次在線問卷調查及報告傳播,成為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續過程中,書店業最為聚焦的一項自發性活動。書萌在此期間接到了超過100家實體書店經營者的私信,這些實體書店多數位於三四線城市,以個人經營為主,疫情造成書店無法營業,急需尋找破解方案。
  • 疫情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突圍重生
    只有1/5的書店線上線下全部復工,基本正常運營。    疫情下新的消費結構和消費模式,給實體書店帶來新變化,推動了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例如,北京圖書大廈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提供服務電話、自有網站、第三方平臺網站、微商城等多種選書購書方式,在讀者下單選購圖書後,採取非接觸式快遞送書上門服務和團體採購專人專車送書服務等,最大限度滿足讀者購書需求。
  •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做直播、賣儲值卡,呼籲大眾情懷支持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文 鄧萬裡/圖疫情之下,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有調查顯示,若疫情持續,約77.62%的實體書店堅持不到3個月。近日,知名書店品牌「單向街」的創始人許知遠發出「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眾籌求助信,實體書店的處境引發關注。鄭州的民營實體書店同樣迎來一場考驗。
  • 疫情下,鄭州書店咋樣了?
    2020年春節,一場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每一個愛書人的心。據行業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的調查顯示,87.17%的書店沒有任何收入來源,37.02%的書店的資金儲備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42.02%的書店撐不到三個月…疫情對於實體行業的衝擊顯而易見。根據鄭州發布的復工通告,書店成了負面清單的一員,沒有明確的開業通知。
  • 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困境:情懷以外,還有生活
    編者按    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實體書店很是「受傷」,春節以來,很多中小微實體書店陸續關門,書萌(一家以聯合全國範圍內中小型書店,探索中小書店的生存和發展之路的聯盟組織)對全國1021家書店調查後發現,疫情期間,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
  • 鄭州圖書消費券助實體書店「回暖」
    200萬元的電子圖書券被迅速搶空這輪由政府發放的消費券掀起的全民閱讀熱情,同時將實體書店經營困局再次拉回大眾視野。1000萬元的圖書消費券能否為深受疫情重創的實體書店「充飢」?疫情當下,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破局 小微新勢力亮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文化從業者絞盡腦汁各出奇招。他們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如何創新抱團,化危為機,破圈出彩?天府周末特別推出「後疫情時代的文化突圍」系列調查報導,本期請看大小實體書店如何各顯神通,積極求變。
  • 世界讀書日:聚焦疫情下的實體書店
    4月20日,市民在北京前門PAGEONE書店內閱讀。(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中國日報網4月23日電(記者 鄒紅)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  近日,圖書產業數據服務提供機構北京開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整體零售市場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實體店渠道下滑明顯,網店渠道小幅上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日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們每天接觸的媒介主體,「雲閱讀」成為更多讀者的選擇。
  • 鄭州實體書店復工後有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
    4月22日,松社書店空蕩蕩的大廳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近一個月來,鄭州實體書店陸續復工,營業情況卻不夠理想。有書店老闆甚至「跨界」賣滷味自救,引發業內關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鄭州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不過,消費券能否有效把顧客「帶」進書店,有待進一步觀察。書店老闆自製滷味,不到兩天賣出500多單張小開怎麼也沒想到,開書店十五載,如今要「跨界」賣滷味。4月20日晚,鄭州獨立書店城市之光在微信公眾號公布了書店的自救計劃。
  •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新華社洛杉磯10月22日電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新華社記者高山 朱莉亞·皮爾龐特  「結束營業,數萬冊圖書清倉處理!」位於美國洛杉磯中國城的一家實體書店近日在櫥窗上貼出的告示格外醒目。  過去25年來,這家在當地華人圈小有名氣的中文書店是眾多華人書迷的「文化驛站」。
  • 鄭州有實體書店復工後銷售慘澹,一書店老闆卻花幾十萬購書,咋回事?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鄧萬裡/圖近一個月來,鄭州實體書店陸續復工,營業情況卻不夠理想。有書店老闆「跨界」賣滷味自救,引發業內關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在各實體書店投放,有望為書店積攢一波人氣,助力實體書店回暖。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各地出臺措施扶助實體書店
    文化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小微文化企業壓力更大。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只能維持1到3個月。
  • 各地出臺政策扶持 實體書店線下復工線上自救
    著名作家葉兆言的新書《南京傳》從公元211年孫權遷都秣陵寫到1949年百萬雄獅過大江,南京市長通過購買這兩本書鼓勵書店積極自救,還明確表示市政府會盡所能來幫助實體書店和整個圖書行業渡過難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實體書店也無法避免。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南京先鋒書店。(除特別標註,均為書店供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日恢復我們的正常業務。」「希望政府能調控線上線下書價,讓實體書店有生存的造血功能。」「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能夠對部分實體書店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予以短期調整,讓實體書店喘口氣。」……疫情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店人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據實體書店聯盟「書萌」2020年2月初對全國1021家書店的調查,截止2020年2月5日90.7%的書店選擇停業,超過99%的書店沒有正常收入。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實體書店「求助」。2月24日,單向空間的眾籌續命刷爆朋友圈。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當年在幾個「新青年」的一時興起之下成立的「單向街」,幾經風雨之後似乎也難逃整個行業持續低迷的怪圈,面臨倒閉風險。在整個行業的持續走低的道路上,不少同行者前赴後繼倒下,剩下的「理想家」們似乎也在走向消亡,實體書店的前景看似陷入了一片黑暗。
  • 北京市出臺政策加大對實體書店扶持資金力度
    本報訊 為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北京市委宣傳部2月26日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書店經營造成的嚴重衝擊,北京市提前啟動2020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從2月26日開始組織項目資金申報工作;加大扶持資金力度,加強實體書店房租成本補貼,在獲評企業作出承諾的前提下,對其預撥3月至6月的房租補貼;擴大特色書店(最美書店)評選範圍,進行精準補貼,推動書店向特色化、精品化、專業化方向轉變。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路在何方?長三角書業大咖齊聚常州共同探討
    論壇以「後疫情時代書業新模式新發展」為主題,現場書業界大咖齊聚,來自鳳凰新華書店、南京先鋒書店、上海鍾書書店等三省一市知名實體書店的負責人進行主旨演講,共同分享交流「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運營經驗,探討書業發展新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