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洛杉磯10月22日電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新華社記者高山 朱莉亞·皮爾龐特

  「結束營業,數萬冊圖書清倉處理!」位於美國洛杉磯中國城的一家實體書店近日在櫥窗上貼出的告示格外醒目。

  過去25年來,這家在當地華人圈小有名氣的中文書店是眾多華人書迷的「文化驛站」。店主餘煜鵬是來自廣東的移民,約七年前他接手了這家書店,他對新華社記者說,實體書店近年來本就面臨著來自線上書店的激烈競爭,今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讓小本經營的書店雪上加霜。從3月份開始,書店按照當地政府的防疫令暫停營業,近期疫情緩解,書店獲準重開,但由於經營困難,只能忍痛貼出關店告示,清倉甩賣大量圖書來回籠資金。

  在這家書店購書的一位年輕讀者勞倫斯·勞表示,很遺憾聽到這家老店關閉的消息。他認為,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年青一代對電子閱讀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不論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只是知識載體的不同形式,我個人更喜歡到實體書店來購買紙質書」。

  這家書店只是美國眾多在疫情中苦苦煎熬的實體書店的一個縮影。主流的英文書店也面臨著同樣困局。美國書商協會日前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平均每周有一家以上書店倒閉。

  洛杉磯縣阿卡迪亞市一家名為「書架」的書店已有近30年歷史,出售各種類別的新舊圖書,也提供書籍租借服務。「書架」曾是附近許多高中學生打工的第一個地方。當地社區新聞報導說,為幫助這家因疫情陷入困境的書店,一名曾在此兼職的高中畢業生在網上發起募捐活動,為書店繼續營業起到很大作用。

  創立於1940年的「希瓦利埃斯」書店是洛杉磯市歷史最悠久的書店之一,疫情期間也幾乎難以為繼。所幸得到當地社區居民支持,才得以暫時繼續運轉。書店合伙人伯特·戴斯勒說,書店也是社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居民在此讀書交流,享受休閒時光,並時常獲得與作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但是疫情來襲,打亂了這一切。沒有經營就沒有收入,戴斯勒承認書店很難長時間獨自承擔昂貴的房租等費用,如果整個大環境得不到改善,書店將瀕臨絕境。

  美國書商協會在上周的一份聲明中指出,實體書店的經營收入今年直線下降,其中約20%很可能熬不過今年。美國「小企業多數聯盟」8月份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沒有資金援助,44%的美國小企業恐難以在疫情中繼續支撐6個月。實體書店大多屬於小型企業。

  美國書商協會執行長阿利森·希爾說,在亞馬遜等電商巨頭重壓下求生的實體書店本就利潤微薄,如果這些書店紛紛倒閉,將對社區生活、就業、地方稅收等造成不利影響,「他們只有在讀者、社區、政府和出版商等共同幫助下才能贏得生機」。

相關焦點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這一閉一開的背後,是實體書店不得不面對的各種變局,而今年的疫情,似乎讓很多改變都加速了。在西安見到廖美立的時候是西安方所正式開幕的當日,她忙於書店和葉嘉瑩紀錄片的事,要頻繁地從臺北往來大陸,也要一再地接受隔離。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她在群裡留言說:「這個指示標預示著這一年書店的光景」。也許,實體書店這幾年一路奔跑的發展勢頭將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暫停或放緩了腳步。分析完本次的調查數據,照片中箭頭後面那句話也可以借用一下:全體實體書店注意了,前方施工,注意安全!把這張照片用作這份報告的封面照片,想說的,都在這裡了。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虎嗅網
    她在群裡留言說:「這個指示標預示著這一年書店的光景」。也許,實體書店這幾年一路奔跑的發展勢頭將因為此次疫情的影響暫停或放緩了腳步。分析完本次的調查數據,照片中箭頭後面那句話也可以借用一下:全體實體書店注意了,前方施工,注意安全!想說的,都在這裡了。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在近日的《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堅持了15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一文中,單向空間表示,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其名下的四家實體書店僅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業,北京東風店、杭州店、秦皇島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
  • 「只有撐下去才有希望」——美國華人小企業疫情中艱難求生
    原標題:「只有撐下去才有希望」——美國華人小企業疫情中艱難求生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文/高路)「餐館營業額只有疫情前的兩三成,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還要照常支付,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美國休斯敦連鎖中餐館老闆莎莉深深嘆了口氣。
  • 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 倒閉潮中大書店轉型求生
    作為老牌名店,香港三聯書店僅僅是傳統書店命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由於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商務書城分流市場以及各類成本的攀升,圖書終端市場都在加速鳥槍換炮。「事實上,實體書店早已遭遇關門潮,正在批量倒閉。」昨日,不少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這種趨勢下,已有不少書店轉型求生。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今年的疫情像一場風暴席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傳統行業成了這場風暴的重災區。獨立書店在這場風暴中更是搖搖欲墜。等我們在疫情中喘過一口氣,再去搜尋我們的生活時,發現獨立書店沒有了往昔的精神,像是忘了澆水的盆栽,雖然保持著姿態卻萎靡不正。無所依附是獨立書店的特點之一,如今這種孤島的狀態,讓它在承受風暴時遭遇了更多的艱難。
  • 實體書店喜迎政策春雨——各地出臺措施扶助實體書店
    文化行業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中小微文化企業壓力更大。特別是實體書店,之前的閉店,錯過了能為上半年提供現金流的春節運營高峰。即便恢復營業,無論圖書銷售,還是舉辦文化活動,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嚴重依賴於面對面交流的實體書店,如今就像一座遠離航線的孤島。圖書銷量斷崖式下滑,高昂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大多數書店資金儲備只能維持1到3個月。
  • 疫情期間實體書店:做直播、賣儲值卡,呼籲大眾情懷支持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文 鄧萬裡/圖疫情之下,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有調查顯示,若疫情持續,約77.62%的實體書店堅持不到3個月。近日,知名書店品牌「單向街」的創始人許知遠發出「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眾籌求助信,實體書店的處境引發關注。鄭州的民營實體書店同樣迎來一場考驗。
  • 實體書店遭遇寒流
    位於哈市新世界百貨六樓的金灘文化,是今年5月搬到這裡的民營書店,在這裡買暢銷書最多能享受9折優惠。書店的矯雁萍經理說,當時商場引進書店,是想在商業味中增加一些文化的氣息,也給了一些優惠條件。沒有想到的是,半年下來,幾乎每個月都在賠錢經營。矯經理自己經營十多年的圖書,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錢幾乎都投入這裡了,大約有四五十萬元了。面對這種經營狀況,矯經理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 攜「盲盒」走入淘寶直播,實體書店上演另類「求生記」
    以後要不要直播帶貨,還在思考過程中。」楊一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參與這次活動不是為了能銷售多少盲盒,主要還是為了讓大眾關注實體書店生存狀況。「和電商相比,實體書店沒有太多價格優勢。但書店應該主動擁抱變化,探索何去何從。」據公開數據顯示,薇婭講解6分鐘,盲袋銷量突破了3000件,截至直播結束,銷量超4600多件。
  • 疫情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突圍重生
    儘管不少書店在採取不同形式的自救,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實體書店作為微利服務行業,受此次疫情衝擊較為嚴重,收入下滑、功能弱化、人員流失等問題凸顯。3月1日,北京某書店店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實體書店的線上經營情況並不盡如人意。線上書店主要依託快遞配送,而北京部分快遞最近才陸續恢復。更多的讀者喜歡在線上書店購買圖書,一是低價,二是方便。
  • 書業觀察|疫情中的俄羅斯圖書館和實體書店
    3月,隨同國家圖書館一起關門的還有各大、小實體書店。圖書館閉館、書店關門,疫情期間在俄羅斯該如何閱讀?本文以專業讀者和大眾讀者兩個視角略窺疫情下俄羅斯的書業(按:此處我們指的是一種廣義的書業。手稿、古籍流通於過去,或許我們可以把它們理解為一種「歷時性書業」)情況。
  • 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困境:情懷以外,還有生活
    孫謙在她的調查裡寫道:「能夠自己掏錢開實體書店的人,往往還是有圖書情懷的,因為書店在各個零售領域中應該屬於最不能掙到錢的行當。疫情是突發事件,大家對此基本保持了冷靜,沒有添亂找茬。但書店業畢竟也是一個行業,也涉及到書店員工和經營者背後的家庭。情懷以外,還有生活。目前大多數民營實體書店最關注的就是生存問題。」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南京先鋒書店。(除特別標註,均為書店供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早日恢復我們的正常業務。」「希望政府能調控線上線下書價,讓實體書店有生存的造血功能。」「希望有條件的出版供應商,能夠對部分實體書店在帳期或結算方式方面予以短期調整,讓實體書店喘口氣。」……疫情之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店人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 「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路在何方?長三角書業大咖齊聚常州共同探討
    論壇以「後疫情時代書業新模式新發展」為主題,現場書業界大咖齊聚,來自鳳凰新華書店、南京先鋒書店、上海鍾書書店等三省一市知名實體書店的負責人進行主旨演講,共同分享交流「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運營經驗,探討書業發展新的運營模式。
  • 實體書店銷售遇「寒冬」 姚晨為廈門書店求援
    不久前,「流量女王」姚晨轉發了一條微博,號召網友關注鷺島廈門一間開在百年老宅的書店,此舉引發了眾多網友點讚和廣泛傳播。這家百年老宅書店就是坐落在鼓浪嶼的廈門蟲洞書店。昨日,記者走訪了廈門多家實體書店,了解他們的經營境遇。
  • 美國實體書店遭電商圍剿紛紛關門
    美國最大的連鎖實體書店巴諾書店正在逐年減少店面數量,洛杉磯華人區最後一間巴諾書店位於巴沙迪納市的老街上,也在這個月吹熄燈號。 美國最大的連鎖實體書店巴諾書店正在逐年減少店面數量,洛杉磯華人區最後一間巴諾書店位於巴沙迪納市的老街上,也在這個月吹熄燈號。
  • 世界讀書日:聚焦疫情下的實體書店
    4月20日,市民在北京前門PAGEONE書店內閱讀。(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中國日報網4月23日電(記者 鄒紅)2020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聚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實體書店。  近日,圖書產業數據服務提供機構北京開卷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整體零售市場同比出現負增長,其中實體店渠道下滑明顯,網店渠道小幅上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日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手機和網際網路成為我們每天接觸的媒介主體,「雲閱讀」成為更多讀者的選擇。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