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新華社資料圖 徐駿 作

今年3月,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產業協同框架協議,72家實體書店得以入駐。而餓了麼在北京等超100個城市均已有書店上線。大量實體書店聚焦5公裡生活圈紛紛上線外賣業務,借力新零售實現復甦。

從日銷幾萬冊到幾百本

疫情暴發以來,北京圖書大廈失去了往日的喧譁。席地而坐看書的人群不見了,結帳也無需排隊了,店內常常是工作人員比顧客還多。

「疫情期間我們最少時日銷量不過幾百冊書,此前輕輕鬆鬆每天就能售書幾萬冊。」北京圖書大廈副總經理秦輝介紹。他告訴記者,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至今仍未等到顧客盈門。

入駐美團為圖書大廈帶來生機。家住鐘聲社區的林先生是北京圖書大廈外賣業務的第一批嘗鮮者。「別看我家離圖書大廈不遠,可平時還真不愛去。自己想買的書樓上樓下轉半天經常找不到貨架,找到貨架也往往還是找不到那本書。」林先生說,「現在你打開外賣APP搜索一下『書店』,看看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書,下單後半小時就送到了,我覺得這樣挺省心。」

「近日北京圖書大廈的銷售額已開始提升,現在線上日均銷量尚不到千冊,但線下日均銷售已達3000冊以上。」秦輝說,線上線下的業績都在提升。

圖書外賣主打「快」字訣

面對新零售時代,傳統書店開展線上業務要做出哪些改變呢?光是適應外賣的節奏,對店員就是個不小的挑戰,從接單、配貨到打包,全程需要在10至15分鐘內準備好,而北京圖書大廈有浩如煙海般的40多萬種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

經過設計,現在北京圖書大廈的每一層都有數個兩三平方米左右的外賣圖書專區,將上線美團的書籍提前挑揀出來,放置在貨架上,再在後臺輸入庫存數量。美團外賣的提示音一響,圖書大廈工作人員接單後趕緊一溜小跑,趕到外賣圖書專區把書籍打包封好發出。住在西單商圈的市民胡先生拿到自己訂購的《解憂雜貨店》感慨地說:「從下單到拿到書,只有半小時,這比自己去一趟書店還要快。」

剛在餓了麼上的中油書店買過一本《瓦爾登湖》的林女士也告訴記者,如今生活節奏這麼快,信息洪流隨時都在衝刷你的大腦,現在恰好有空想看一本書,如果不很快拿到,可能過幾天要麼忘了,要麼沒空讀了,要麼就已經失去了讀的興趣。

打出組合拳,抗衡電商巨頭

「面對京東這些巨頭,中小書店從折扣到品種都沒有優勢,所以我們選擇了上線更快捷的外賣平臺而非電商。」言幾又品牌部相關負責人麻亞東介紹。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肖鵬也提醒書店,只有增加創新思路,才能真正把外賣售書這個新領域盤活。

麻亞東透露,言幾又正試圖以高頻消費帶動低頻消費。在餓了麼上,言幾又已先後推出過圖書+咖啡、水果、文創產品等組合方式。「目前同比我們的線下客流仍減少了近70%,但通過線上銷售同比也彌補了約40%的營收。」麻亞東說。

與之類似,自在博物書店創始人宋寶茹表示,他們也推出了植物種子家庭包等新商品,以及園藝學等在線課程尋找新贏利點。「邁入新零售領域就得逼著自己變得更優秀。」宋寶茹稱,目前其外賣銷售額已有實體店的約6成。

市民佟先生則發現,各方競爭之下讀者首先獲利,最近書店在外賣平臺的折扣不少,言幾又已經上線了7折和75折書單,就連新華書店上也有滿100減20的優惠。

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家新華書店,當地文化名人在線推薦圖書 新華社資料圖

前景如何有待市場證明

面對寒潮政府也不斷加大扶持力度,為實體書店轉型發展創造機遇。去年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已超億元,今年本市再出《關於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開展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徵集工作的通知》,又給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不過記者也在多家書店的外賣頁面發現,這裡還並非市民的「打卡聖地」,不少圖書的月售額依然為零。業內人士也在憂心,一旦外賣平臺與書店的蜜月期結束,伴隨著外賣佣金和配送費的水漲船高,加之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傳統掣肘因素,外賣售書業務的前景如何,仍然有待市場證明。書店能否繼續成為城市的「燈塔」和讀者心靈的「棲息地」,只有廣大讀者才能給出答案。

來源:北京晚報記者 趙鵬

流程編輯:tf023

相關焦點

  • 外賣平臺賣書?!58家實體書店設八折購書專櫃!外文書店還有圖書外賣...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階段性好轉,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文化場所正有序開放,愛在書店閱讀選購的「書蟲們」不再「鬧饑荒」!一邊滬上58家實體書店聯合推出春季圖書大聯展八折購書優惠,另一邊實體書店+外賣平臺的組合模式也正在拓寬圖書銷售的渠道。
  • 樂活時尚|外賣送書、直播薦書,實體書店走出破局之路
    實體書店入駐線上平臺,送起圖書「外賣」;書店員工走到鏡頭前,直播薦書……2020年,新冠疫情對實體書店造成巨大衝擊,一些書店尋求自救之路,一些書店只能遺憾告別。隨著全國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實體書店逐步有序開放,市民日常文化生活回歸正軌。
  • 圖書「外賣服務」來了!杭州新華書店五千多種圖書上架外賣平臺
    這連續不斷的雨天阻斷了很多人出行的腳步,許多愛逛書店的書蟲也是如此。沒關係,近日新華書店已經正式在餓了麼上線,基本1小時內,大家可以把外賣和精神食糧同時拿到手了。點開餓了麼平臺,搜索「新華書店」便能找到多家門店,從慶春廣場店到解放路購書中心以及體育場路店都包括其中。
  • 「您好,您的外賣圖書到了!」江蘇9城書店上線外賣平臺
    江蘇南京、蘇州、揚州等9個城市書店已經在餓了麼「批量」上新送圖書外賣,僅次於安徽之後,成為全國書店上線外賣平臺城市第二多的省份。實體書店逆勢擁抱數位化時代已經到來。   在江蘇,打開外賣平臺,搜索「書店」,就會顯示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店,隨後,像點一份晚餐一樣,選擇想要的書,下單,最快半小時,騎手就會把書送到消費者手上。
  • 鄭州圖書消費券助實體書店「回暖」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張利瑤大街小巷,又聞書香。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鄭州市民以搶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讀書的熱情。上午10點整,1000萬元的電子圖書消費券準時發放,其中800萬元圖書消費券將在各實體書店現場投放,進店或結帳時掃碼即可領取;另有200萬元的消費券通過鄭好辦App、支付寶App開搶。
  • 千萬元圖書消費券讓鄭州書店樂開花
    □本報見習記者 吳明娟  河南省鄭州市政府近日開展了「時尚綠城·樂享鄭州」促消費活動,20萬份共計1000萬元的圖書消費券通過支付寶和「鄭好辦」APP、實體書店面向鄭州市民發放。據了解,此次線上圖書消費券發放數量總計4萬份價值200萬元,有效期至5月17日,可在市內219家實體書店消費使用。
  • 疫情下實體書店加速轉型突圍重生
    本報訊(記者 舒晉瑜)北京師範大學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面向北京市248家實體書店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新冠疫情之下的北京實體書店生存困難:56.5%的受訪書店表示處在完全歇業狀態,暫無復工時間表。23%的線下書店歇業,開展了一些線上活動。
  •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來源:中國青年報】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 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當然,也有質疑聲的存在:有什麼書這麼著急非得外賣?外賣價格高為什麼不用電商?店裡那麼多書選哪些上外賣?
  • 30家新華書店批量上線外賣平臺,你會下單嗎?
    繼日前美團與北京圖書大廈等合作售書後,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30家新華書店「批量」上線圖書外賣,餓了麼同時宣布全國超100個城市的書店已經上線。「書店外賣是新生事物,這還需要雙方一起探索。」當日來自新華傳媒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華書店的優勢在網點密,基本上幾公裡就有一家實體店,而餓了麼擁有大流量和實時配送能力。
  • 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外研書店店員正在準備裝外賣。李美雲/攝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 鄭州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 點亮「夜讀」燈光
    昨天,位於鄭州杜嶺街的中原圖書大廈回聲館開業,為讀書人點亮「夜讀」的燈光。為期四個月的2016年「書香中原」全民閱讀活動也同時啟動,並向全省各地的23個家庭授予了「書香之家」稱號。大河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在不少城市出現的24小時書店冷熱不均,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紅火開設分店時,鄭州一家嘗試周末24小時的書店因顧不住而暫停該服務,該如何讓24小時書店的燈光常亮?
  • 書業新探|登陸外賣平臺,對實體書店來說意味著什麼?
    新冠疫情將實體書店驟然推到了線上轉型的風口浪尖。在過去二十年中,儘管書業一直在面對新技術與新閱讀習慣帶來的衝擊,但每一個市場主體尚且能步調不一、深淺不同地做嘗試;而這一番全線閉店,讓所有實體書店別無選擇地轉向線上渠道的培育和開發——無論是否準備就緒。
  • 「你好,你的外賣到了,是圖書!」
    圖說:在餓了麼下單新華字典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今天是世界圖書日,在上海福州路書店,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正式宣布新華傳媒旗下「新華書店」和「上海書城」30家門店上線餓了麼。
  • 實體書店轉型,謀求與政府合作是出路嗎?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倡導全民閱讀的時代,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發展日益受到關注。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市內的方所、學而優、四閱書店和小古堂等實體書店發現,實體書店經營仍存在一定的瓶頸,不過,不少書店也在謀求新出路,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建社區圖書館,或是轉型過程中不錯的嘗試。
  • 北京72家實體書店上線美團平臺,提供快速送書服務 書店試水外賣...
    外研書店員工為外賣小哥備好圖書等「外賣」一些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包括Page One、北京圖書大廈、鍾書閣在內的北京72家實體書店近日轉戰美團外賣平臺,人們可以像點餐一樣,享受到最快30分鐘圖書送達服務。近20天過去了,試水外賣的書店,水土服不服?讀者認不認?
  • 北京圖書大廈簡介
    北京圖書大廈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全品種經營圖書和音像製品40餘萬種,是全國第一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公司製圖書發行企業,開業以來創下多個行業第一,首家實現全品種經營、首家實行計算機智能進發盤存、首家開通實現網上支付的網上書店等,為引領行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美國:亞馬遜從線上開到線下
    來源:環球時報實體書店如何花樣「自救」 本報駐美國、英國、韓國特約記者 田秋 紀雙城 夏雪編者的話:「我以為世界上早就沒有實體書店這種東西了。」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編劇曾借主角之口發出這樣的感嘆。經歷網際網路大潮衝擊的同時,疫情的暴發令國內實體書店雪上加霜,眾多書店開始「自救」:網上賣書、會員眾籌、雲直播逛店……26日,北京市宣布提前啟動今年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實體書店能扛過這個「寒冬」嗎?美國、英國和韓國的這些經驗,也許能為國內實體書店提供些思路。
  • 為何直播售書、外賣售書不火了?近八成實體書店已開網店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實體書店紛紛閉店停業,在這期間,不少書店興起「直播售書」「外賣售書」「短視頻售書」等,以此形式積極自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一時成為書業風景。
  • 實體書店還能再賣幾本書?
    物價漲、租金高是首要危機    在實體書店經營者看來,物價飛漲、店鋪租金過高,是實體書店面臨危機的首要原因。「過去20多年,中國的土地價格可能翻了十多倍,但我國圖書銷售的總量只上升了25%,房租壓力在增大。」季風書店董事長嚴搏非說。    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也已經使得實體書店的低利潤無法支付合適人才要求的工資。
  • 專家建議圖書價格立法 建立民營書店補貼制度
    上個月底,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運營商博德斯集團(Borders Group)遞交了破產保護申請,並將關閉總共642家店面中的三分之一,公司的1.95萬名僱員,將有大約6000人失去工作。  美國實體書店的遭遇,讓我們聯想到國內實體書店的命運,在北京,實體書店過得怎麼樣呢?我們選擇了三家有代表性的實體書店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