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

外研書店店員正在準備裝外賣。李美雲/攝

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首批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外賣,這意味著,讀者能在下單後大概30分鐘的時間裡,親手接到想要的圖書。書香和飯香,你可以同時擁有。

當然,也有質疑聲的存在:有什麼書這麼著急非得外賣?外賣價格高為什麼不用電商?店裡那麼多書選哪些上外賣?我住五環外根本沒書店能送到……

賣什麼:童書、字典、軟歐包

北京外研書店有兩家門店:一家位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偏重語言文化;一家位於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內,偏重經管、閱讀。兩家店都設有專門的兒童區,除了精選童書,外研社出版的分級閱讀產品也是亮點。在3月20日-22日美團外賣「居家讀書日」的促銷活動中,兩家外研書店售出120單,獲得線上銷售的冠軍。

外研書店總經理付帥介紹,目前外賣以兒童類圖書銷量最好,繪本類、外研社分級讀物、兒童文學位列前三。除了圖書,書店還上線了一些文創、文具,約佔銷量的35%。

3月20日,中信書店第一批3家書店上線外賣。相比線下每家門店都有數萬單品,上線的400多種商品可謂精挑細選。中信書店副總經理劉旻介紹,選品以新書暢銷書打頭,以態度生活、商業財富、人文社科、文學藝術、少兒認知等經典品類為主。每家門店還會根據覆蓋人群有所側重。比如,富力城店的少兒圖書比較多;啟皓店上線了作者籤名本專區,牛奶吐司、南瓜軟歐等烘焙麵包位居銷售前列。

劉旻說:「上線半個月,68%為圖書銷售,其他為文創和餐飲。圖書訂單裡,文學類和少兒類銷量比較好,比如當下熱門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恐龍主題的科普繪本等。此外,工具類的字典和英語單詞書也是大家的需求之一。」

PageOne以藝術設計和外版書為特色,佔到店內商品的40%,這次北京3家書店全部參與了外賣。PageOne總經理陳鵬表示,書店優勢在於外版書價格和電商差距不大,有的比電商還便宜;而且外賣上線的是現貨,而電商有的還要從國外訂貨,耗時很久。

不過目前,PageOne賣得最好的是一本《每日讀詩》日曆,因為做「秒殺」活動,原價99元僅售9.9元,一個星期賣了10多本。「以前我們也做微店,一周能有1萬多元銷售額。目前外賣的效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很多顧客是來店之後才知道我們還有外賣。外賣更有時效優勢,其他優勢還有待發掘。」陳鵬說。

新華書店是這次實體書店外賣體量最大的參與者。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秦輝介紹,北京圖書大廈、王府井書店、中關村圖書大廈、亞運村圖書大廈等四大書城和28家中小型門店入駐外賣平臺,上線的品類主要以適合讀者居家休閒閱讀的新書、暢銷書,和滿足學生讀者需求的教輔圖書、工具書等為主,並參考銷售排行進行甄選。

秦輝表示,28家社區型書店更受到讀者關注,有周邊居民下單。從3月13日試運營至今,已銷售百餘單。銷售最好的是學生教輔類圖書、文藝類暢銷書和文具等文化產品。

有時候,實體書店外賣是一種剛需

實體書店外賣的首單來自鍾書閣,僅用30分鐘,家住海澱區的郭先生就收到了自己剛購買的新書。鍾書閣北京融科店負責人回憶,3月12日上午10點,有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購買了一本瑞·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這是自2月1日關閉線下門店以來,該店售出的第一本圖書。

公司職員黃小姐是在周末點外賣的時候,偶爾翻到「居家讀書日」的活動,看到推薦《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時衝動在建投書局下了單。30多分鐘後,黃小姐就收到了書,比她同時下單的午餐還快。「買書沒有規劃,主要看心情。以前也是逛街的時候順便去實體書店看看,外賣渠道會增加我和書接觸的機會。外賣會比電商貴一些,但書本來也沒多貴,以前在書店看到不錯的書就順手買了,也是原價,所以對我來說區別不大。」黃小姐說。

有時候,對有的讀者來說,實體書店外賣是一種「剛需」。

3月9日,位於西城區的永安路新華書店復工開業。因為疫情,周邊許多讀者仍不方便出門,有人需要學習英文的圖書,有人需要手工紙等文具。於是,書店經理和員工就通過微信為讀者「拍照選書」,並騎車把圖書送到讀者家中。 3月13日開通外賣後,一位讀者給店裡打電話稱急需膠棒,書店第一時間將商品上線,滿足了需求。

秦輝認為,「即點即到」是實體書店外賣的最大優勢,而且書店時時都有服務人員在店,在「即時」的服務保障和溝通上更有優勢。「外賣的新模式幫助書店進一步拓展了經營渠道,實現了用戶推廣和資源對接的最大化。排除單店效益,所有書店的集合會成為新的重點業務增長點」。

外研書店目前收到的讀者反饋中,最主要的贊語是「快」。付帥記得,有一位讀者一個人在家照看倆孩子,沒法出門,要給孩子買田字格本,打電話給書店後得知可以外賣下單,30分鐘就送上門。雖然初始需求是文具,但這位讀者也順帶買了書。「這種模式能滿足讀者的一些衝動購買和應急需求。讀者高興,我們自然也會覺得這件事兒本身有意義,值得我們更加努力做好」。

從中信書店的讀者訂單中可以看到,「一杯咖啡+一個甜品+一本小說」的組合,構成了一個舒適安寧的下午茶時光。

劉旻坦言,相比餐食是高頻、高粘性產品,閱讀並不是「剛需」;讀什麼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選擇過程,而外賣平臺上線產品有限;而且讀者在外賣平臺上逛書店的消費習慣也尚未養成。「如何在有限的商品選擇中抓住讀者需求,精準上線,考驗的是策劃力和選品力,接下來就要考驗市場和運營能力了」。

疫情結束後還能繼續嗎

美團閃購圖書業務負責人薄珊珊介紹,其實美團做非餐飲的外賣已經多年,涵蓋文具、鮮花、藥品等多個品類,「這與用戶需求相關,在點餐之外,用戶還會在平臺上搜別的東西。所以在運力許可的前提下,書只是又一次品類的拓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實體書店產業受到重創,大部分書店無法開張;與此同時,美團《2020春節宅經濟大數據》顯示,春節一個月內,購買非餐飲類商品的平均客單價增長了80.7%。實體書店外賣誕生於非常時期,那在疫情結束後還會繼續嗎?

不可否認,實體書店外賣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比如,消費者最敏感的價格。「單從折扣本身,實體書店無論線下還是線上都完全不具備和大型圖書電商去競爭的優勢。線上=低價,已經成為消費者的心理習慣。」付帥說,「之前我們銷量還不錯,也有賴於平臺補貼。離開平臺支持,實體書店其實是沒有實力去做長期折扣促銷的。」

再比如,書店密集度並不高,有的讀者無法享受到這項服務。美團外賣的基本邏輯是服務3-5公裡半徑範圍內顧客,在這個區域內如果書店不夠多,商品精準度、豐富度不足,即便平臺集中投入流量支持,商家也很難接住。中信書店現有的曝光主要還是靠書店原有的會員社群和營銷渠道。

外賣也需要實體書店做出其他改變。比如,轉變工作習慣,從慢悠悠到風風火火;轉變思維習慣,從等客上門到主動出擊。

劉旻說:「這是個積累的過程,這次在外賣平臺上線,倒逼實體門店去應對、調整、做出改變。我們第二批又有3家門店——環宇薈店、昌平永旺店、楓藍店上線。社會消費習慣在變化,作為實體書店,我們願意積極去擁抱、應對變化,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

付帥認為,實體書店外賣的優勢在於選品能力,以及選品和線下活動結合,「定期策劃一些主題活動,幫助讀者找到自己需要的圖書,讓購書讀者能夠得到更加超值的服務」。4月初,外研書店策劃了一個外研社「麗聲分級北極星系列」的促銷活動,打折的同時邀請購書讀者進群,邀請專家就孩子的分級閱讀進行專業指導。

付帥說:「多一個平臺展示和露出,就多一個銷售的機會,儘管很難指望銷量一飛沖天,但是在讀者服務上錦上添花還是有可能的。10公裡的配送範圍,覆蓋且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書店本身的讀者輻射範圍。如何利用好這個平臺,服務好周邊10公裡的讀者,書店需要長期探索。」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來源:中國青年報】服務周邊10公裡讀者剛需—— 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實體書店外賣首單來自鍾書閣。 萬物皆可外賣,北京的實體書店最近也加入外賣中。有時候,實體書店外賣是一種剛需實體書店外賣的首單來自鍾書閣,僅用30分鐘,家住海澱區的郭先生就收到了自己剛購買的新書。鍾書閣北京融科店負責人回憶,3月12日上午10點,有用戶在美團外賣下單,購買了一本瑞·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這是自2月1日關閉線下門店以來,該店售出的第一本圖書。
  • 樂活時尚|外賣送書、直播薦書,實體書店走出破局之路
    實體書店入駐線上平臺,送起圖書「外賣」;書店員工走到鏡頭前,直播薦書……2020年,新冠疫情對實體書店造成巨大衝擊,一些書店尋求自救之路,一些書店只能遺憾告別。隨著全國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實體書店逐步有序開放,市民日常文化生活回歸正軌。
  • 北京72家實體書店上線美團平臺,提供快速送書服務 書店試水外賣...
    外研書店員工為外賣小哥備好圖書等「外賣」一些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包括Page One、北京圖書大廈、鍾書閣在內的北京72家實體書店近日轉戰美團外賣平臺,人們可以像點餐一樣,享受到最快30分鐘圖書送達服務。近20天過去了,試水外賣的書店,水土服不服?讀者認不認?
  • 書業新探|登陸外賣平臺,對實體書店來說意味著什麼?
    不久前,英國倫敦的一家獨立書店在網上宣布提供圖書外賣,為疫情中隔離在家的人們提供自行車和滑板上門送書的服務,一度成為網紅。而在國內,藉助外賣平臺的成熟發展,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個城市的書店開始送外賣,言幾又、新華書店、單向街、中版書房等書店品牌均已在外賣平臺上線。
  • 外賣平臺可「點」書 蕭山新華書店打造1小時配送圈
    其實新華書店在8月中上旬就在城區的3家門店進行了試點,在沒有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已經有一些讀者從平臺上看到後下單了。目前上架的圖書都是與實體書店同價銷售,後期也會根據需要推出一些活動。為周邊3-5公裡的讀者提供便捷服務為什麼選擇入駐外賣平臺?主要還是適應當前讀者線上消費的新模式。其實,蕭山新華書店在早幾年就有這個設想,但此前「美團」還沒有「書店」這一模塊,直到今年疫情之後,雙方都有這個需求,就順勢而為了。
  • 記者探訪圖書大廈等實體書店 借圖書外賣轉型自救
    疫情「突襲」讓實體書店一度手足無措,北京圖書大廈等4家大型書城和近50家在京新華書店的營業額驟降至疫情前的15%至20%,網紅書店言幾又北京8家門店的營業額損失了9成左右,自在博物書店2家在京門店疫情中全部停業……而上線電商平臺又難敵京東、噹噹這些巨頭,實體書店轉型新業態迫在眉睫。
  • 書店的外賣生意:救急還是另一次潮水?
    在餓了麼平臺點一本書,從下單到收貨,最快在30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和點一份外賣一樣便捷。在上海,第一批30家新華書店/上海書城最先上線。也就是說,在這30家書店所輻射的3-5公裡範圍之內,都可以享受外賣小哥的送書服務,實現了比電商下單更快捷的買書方式。
  • QQ音樂支持倍速播放;實體書店也送外賣了
    京東128G容量的iPhone11 價格為 5999 元,與蘋果官網價格一致,但平臺方附送了滿 5000 元送 500 元的抵用券,折後價 5499 元。有分析師認為,新一輪的iPhone降價一方面是因為去除疫情期間的庫存,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蘋果的新款手機做準備。不過受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新機型的發布可能會延期。
  • 70歲上海外文書店上美團了!讓外賣騎手送本原版書來
    幾周來,上海外文書店籌備上線外賣平臺,總經理顧斌的心頭盤旋著這些疑問。「多一種渠道、多一條銷路。哪怕多賣出一本書,我們願意嘗試、探路。」他笑道,「點下開始的按鈕,做起來!」3月19日下午,上海外文書店悄然出現在美團外賣頻道。距離福州路外文書店店址10公裡內的用戶,可以搜索到這家線上新店。
  • 實體書店如何化危為機?
    1月31日,江西南昌有28年經營歷史的青苑書店發出求助聲音,推出充值卡,希望在讀者幫助下渡過難關;2月24日,著名書店單向空間發起了「保衛實體書店」的眾籌計劃;一天後,浙江首家24小時書店烏託邦書店宣布將於今年5月1日結業;此外,杭州著名獨立書店曉風書屋主理人朱鈺芳也表示,這是創立22年以來承受的最大衝擊。
  • 外賣平臺賣書?!58家實體書店設八折購書專櫃!外文書店還有圖書外賣...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階段性好轉,包括實體書店在內的文化場所正有序開放,愛在書店閱讀選購的「書蟲們」不再「鬧饑荒」!一邊滬上58家實體書店聯合推出春季圖書大聯展八折購書優惠,另一邊實體書店+外賣平臺的組合模式也正在拓寬圖書銷售的渠道。
  • 圖書「外賣服務」來了!杭州新華書店五千多種圖書上架外賣平臺
    這連續不斷的雨天阻斷了很多人出行的腳步,許多愛逛書店的書蟲也是如此。沒關係,近日新華書店已經正式在餓了麼上線,基本1小時內,大家可以把外賣和精神食糧同時拿到手了。點開餓了麼平臺,搜索「新華書店」便能找到多家門店,從慶春廣場店到解放路購書中心以及體育場路店都包括其中。
  • 看本土書店如何點亮消費
    今日,本報開啟《成都書店突圍 創新文化消費體驗》系列報導,走訪成都實體書店,看他們如何創新和引領文化消費,提振消費者信心,促進文化市場回暖。 三層樓總共近萬平方米的面積,儲存圖書10萬種30萬冊、文創及關聯業態25個……5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文軒BOOKS招商店正式啟幕。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鳳凰新華邳州分公司建設南路店、常州半山書局、南京先鋒書店駿惠書屋、鳳凰新華吳城分公司吳中書城、淮安知行空間書店等10家書店獲評「2019江蘇最美書店」。  此外,江蘇的閱讀數據與實體書店數量相得益彰。《2018年度江蘇省居民閱讀狀況調查》顯示,去年江蘇省居民綜合閱讀率持續提升,全省居民綜合閱讀率為89.93%,比全國居民綜合閱讀率高出9.13個百分點。
  • 重磅|開學季來襲 實體書店準備好了嗎?
    2月28日傍晚的細雨中,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在一家民營實體書店門口看到,前來購買學習用品的學生家長排起了長隊。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受開學季剛需刺激,書店迎來了繼春節小牛行情後「最紅火」的周末。書店開學季現場按照教育部要求,2021年春季學期要堅持全面開學、正常開學和安全開學。從目前來看,對於實體書店來說,這個開學季可謂喜憂參半。
  • 再造「實體書店」
    在她看來,永定區圖書館提質升級,凸顯了實體書店的服務價值,滿足了讀者的多元閱讀需求,讓書店和讀者的距離貼得更近。「我們需要在不斷摸索中前行,才能不斷滿足顧客的多層次文化需求。」張家界新華書店副總經理左廣暉說,在新華書店,最受讀者歡迎的是文學類的書,購買和閱讀率佔31%,其次是少兒類佔28%。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原版的英文書銷售量超過了之前預期,很多市民會前來購買此類書。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抖音直播自救,線上社群帶貨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書店生存艱難這幾天,陸續有書店恢復營業的消息:2月10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新天地店復業;2月11日,上海光的空間·紹興路店復業;2月12日,上海書城長寧店復業……但在疫情衝擊下,實體書店的客流量不復往昔。上海三聯書店副總經理陳逸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客流只有以往的十分之一。我們不做外送,水吧沒有營業額,圖書只有少量銷售。」
  • 「您好,您的外賣圖書到了!」江蘇9城書店上線外賣平臺
    江蘇南京、蘇州、揚州等9個城市書店已經在餓了麼「批量」上新送圖書外賣,僅次於安徽之後,成為全國書店上線外賣平臺城市第二多的省份。實體書店逆勢擁抱數位化時代已經到來。   在江蘇,打開外賣平臺,搜索「書店」,就會顯示離消費者最近的門店,隨後,像點一份晚餐一樣,選擇想要的書,下單,最快半小時,騎手就會把書送到消費者手上。
  • 逛書店的人不買書,實體書店怎麼辦?
    你去書店幹什麼,這個問題可能關係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近日有報告指出,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擴張繼續,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開實體書店的人是有情懷的,但是,僅靠情懷並不能開好書店。相比「讀者」,「消費者」是更現實的身份。對一家書店來說,兩種不同指向的身份同樣重要——最好能夠合二為一。來分析下現在的「讀者」,他們是誰?在「屏幕」還沒有流行的時候,讀書是人們為數不多的娛樂項目和學習方式。但到了今天,大眾討論更多的是網劇、綜藝不好看,是短視頻不好刷,以讀書為娛樂方式的人越來越少了。
  • 迪卡儂、新華書店上線餓了麼,大牌零售商都在「上天入地」
    文/陳紀英版式/夏天即便疑慮重重,實體書店也必須放手一。電商渠道的替代、電子閱讀器的崛起、在線免費閱讀的侵蝕、快抖愛優騰對讀者時間的強奪… …傳統的實體書店壓力重重。在休閒零售品牌良品鋪子的門店,外賣訂單量已經佔到了10%,下一步的目標是佔比50%,租金、人員不變的前提下,門店營收大幅增長,坪效顯著提升。上線外賣,也成為了品牌線下門店全面數位化的起點。與網店一店賣全網、賣全國不同,外賣渠道以周圍幾公裡為半徑,提供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