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是不是像一餐午飯、一杯奶茶那樣急需?需求會有,但有沒有那麼多?」幾周來,上海外文書店籌備上線外賣平臺,總經理顧斌的心頭盤旋著這些疑問。「多一種渠道、多一條銷路。哪怕多賣出一本書,我們願意嘗試、探路。」他笑道,「點下開始的按鈕,做起來!」
3月19日下午,上海外文書店悄然出現在美團外賣頻道。距離福州路外文書店店址10公裡內的用戶,可以搜索到這家線上新店。與外文書店店內6、7萬種現貨相比,外賣平臺可以下單的圖書數量有限,目前約為50種,分為文學、兒童圖書、教育教學、參考書、藝術設計、日文圖書等6個類別。比如,文學書中有《Flipped(怦然心動電影原著)》《Sherlock Holmes(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等英文原版書,兒童圖書有英文版《夏洛的網》《羅爾德達爾全集》等,參考書有《韋氏字根詞典》《單詞的力量》,日文書裡有東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獻身》。
外文書店美團新店還將繼續「裝修」
「先把店開起來,再慢慢『裝修』。有了訂單之後,也可以根據周邊客群的興趣調整書目。」顧斌告訴記者,目前上架的圖書多為平日線下銷路較好的,也有店員「投石問路」的選擇。「我們猜測,進口教材、語言學習這些方面,對外賣用戶來說,可能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福州路的上海外文書店成立於1950年4月,今年恰是開業70年。2月10日復業以來,和其他實體書店一樣,外文書店的客流也受到影響。「平時一般1000多人次,周末兩三千甚至能上4000。現在只有一個零頭,上周末進店人次400出頭。」顧斌坦言,這兩年社會閱讀氛圍提升,各方面都在支持實體書店,大家挺有信心。但目前受疫情影響,每日營收只有之前的10%左右。「多一個渠道,可能就是多一份生機。算下來能有一點盈利空間,我們就願意試一試。」
外文書店2月10日復業以來,11時至18時30分營業,預計下周起將恢復10時至18時30分。
外文書店「觸網」較早,先在亞馬遜開店,目前在京東、天貓、噹噹等主流電商平臺有自營店。「多年下來,網店靠什麼競爭,多少有點數。儘管都是線上,但外賣業務與網店完全不一樣。」顧斌說,外賣靠騎手取貨,某種程度上與線下實體店結合得更緊密,「必須是店裡有的現貨,配送時間和實體店的經營時間一致,配送距離也受到實體店位置限制。」
目前,讀者通過外賣下單一本原版書與直接到外文書店購買,花費基本持平。然而,一個不爭的現實是,實體書店的書價與電商相比處於劣勢。「電商競爭主要靠比價,差異化較小。外賣注重本地生活,對書店來說,如何營銷、推廣,如何經營是一個新課題。」顧斌對圖書外賣的前景出言謹慎,他設想了這樣的場景——福州路周邊覆蓋範圍的白領較多,有一定消費能力,但這些客群平時不一定有時間逛書店,「有沒有可能在點一份工作餐、叫一杯咖啡時,順手下單一本外文書?」
對外賣平臺來說,圖書是一個待開發的新的消費場景。此前,連鎖書店言幾又在餓了麼上線,北京72家書店集體入駐美團。
用戶對言幾又外賣的評價
記者了解到,在上海各區擁有近百家門店的新華傳媒正與相關外賣平臺洽商,希望利用網點多的優勢,就近送貨,服務社區讀者。「外賣平臺的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用戶搜索圖書、文教用品的增幅很大。」新華傳媒相關負責人說。
鍾書閣在北京地區的門店已入駐美團,在全國書店業開啟直播風潮的上海芮歐店把暫不提供堂吃的咖啡、蛋糕業務搬上餓了麼,開出了「鍾書閣咖啡」;創始人金浩說,上海的圖書外賣業務也要上線。
鍾書閣芮歐店先上線了咖啡外賣。
業內人士分析,圖書外賣是有別於電商的社群服務項目,進駐外賣平臺的實體書店要有自己的主題特色優勢。「我們還是力爭把書店開得更精、更專業一些,在選品、備貨上多一些特色。」顧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