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棟幾層樓高,擁有幾十萬本海量圖書的書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書?眼下,通過外賣平臺買書成為新捷徑。
繼日前美團與北京圖書大廈等合作售書後,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30家新華書店「批量」上線圖書外賣,餓了麼同時宣布全國超100個城市的書店已經上線。
「書店外賣是新生事物,這還需要雙方一起探索。」當日來自新華傳媒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華書店的優勢在網點密,基本上幾公裡就有一家實體店,而餓了麼擁有大流量和實時配送能力。未來將有更多新華書店上線,而消費者下單後預計30分鐘即可到貨。
餓了麼方面披露,今年以來在北京、濟南、瀋陽、合肥在內的超100個城市,已經有三聯書店、大隱書局、中版書房、言幾又等實體書店開始轉戰餓了麼平臺。
而上線餓了麼這樣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有望成為推動實體書店實現新零售蛻變的第一步。
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和企業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體驗館,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
今年3月在北京市相關部門協調下,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產業協同框架協議,72家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其中,既有北京圖書大廈等大型綜合性書城,也有鍾書閣、建投書局一類的品質書店。
僅用30分鐘,日前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郭先生就收到了自己剛購買的新書。不過與以往不同,這次將圖書送到他手中的是美團外賣的騎手。
據鍾書閣北京融科店負責人介紹,郭先生在美團外賣下單,購買了一本瑞達利歐的暢銷書《原則》。而這也是自2月1日關閉線下門店以來,鍾書閣北京融科店售出的第一本圖書。
事實上,因疫情影響,目前北京市仍有部分實體書店還在暫停營業。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外賣平臺售書或將成為「網際網路+」消費生態體系中一個值得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實體書店接入外賣平臺並非戰「疫」時期自救的一時之策,其背後的「門店數位化+即時配送」體系,有望在今後成為相關商家擁抱數位化經濟的創新機遇。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鵬
編輯 趙鵬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