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悔!沒能早發現語言發育遲緩,孩子難受大人受罪

2020-12-17 騰訊網

前兩天,小編帶著侄女在小區的廣場玩耍時,和一位寶媽聊了起來。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寶寶2歲多了,除了爸爸媽媽之外能說的詞特別少,平時話也不多,即使有什麼要求也只會邊啊啊啊地叫邊用手比劃,而且總是對大人的指令不甚明白。

雖然孩子奶奶一直說這是正常情況,也總說「貴人語遲」,還能舉出一大堆身邊人的例子,但寶媽心裡總是懸著一根針。要真是像婆婆說的一樣就好,怕就怕孩子是因為不夠聰明,或者是某些方面發育遲緩,那樣的話就難辦了。

看著媽媽糾結的樣子,小編有點同情又有點想笑。孩子成長出問題了就應該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哪能像這樣露出左右為難的表情呢?當孩子感冒發燒時,父母知道去醫院看病,但遇上孩子不會說話了反而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這其實是不應該的。身為父母,應該做事果斷,尤其是孩子的事。

語遲表現很隱蔽 兩歲是分水嶺

為什麼很多人遇到孩子說話晚或者表達能力有諸多問題時,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呢?這大概和語言發育遲緩本身的特點有關。我們總說成長中的孩子一天一個樣,衣服、鞋子穿不了仨月就得換一套,他們的發育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

其實,人類的妊娠期只有9個多月,並且幼崽在出生後還要經歷3-4年的發育期,完全是進化的選擇。人類選擇站立起來無疑縮小了盆骨寬度,這樣使得孩子必須在足夠小的時候降生;另外,大腦的發育也決定了嬰兒必須儘快出生以學習各種生存技能。

也就是這短短的4年間,人類要把關於生存的基本能力全部學會,諸如行走、跑步、進食以及語言,每一種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初步掌握,尤其語言能力更是需要外界,也就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才能讓幼兒4歲左右磕磕絆絆地運用。

語言的發育也不是順風順水的,期間必定會經歷發音不準、口齒不清、語言理解不能的階段,只不過這些暫時性的現象都會隨著語言學習的深入而消失。可語言發育遲緩卻不會,它的症狀雖然和幼兒在語言習得初期的表現很相像,但也有非常不同之處。

第一是詞彙量,幼兒能說出和理解的詞彙量會不斷增長,但語遲兒童卻停滯不前;

第二,是語言理解程度,2歲左右的兒童已經能理解75%的父母語言了,但語遲兒童可能連30%都不到;

第三,是構成短語或句子的能力,2-3歲的兒童已經可以使用包含1-2個含義的句子了,但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卻始終做不到。

從這三點看來,2歲是判斷孩子是否為語言發育遲緩的最早年齡。

語言引導要做好 不能只靠矯正師

如果對語言發展過程略知一二,我們就會明白兒童都是由聽覺建立、發展語言知識,他們將聽到的語音和對話情景相連接、作比較,逐漸從中抽取意義並加以理解和記憶。因此,語言教學非常注重語言刺激的提供,以及情感之間的連接,這兩方面都是父母進行家庭訓練能提供的。

1.語言的重複出現

俗話說熟能生巧,語言的接收與應用頻率越高,兒童對語言的熟練程度也就越高。這就像我們上學期間語文課需要背誦大量文章一樣,一是為了應試,二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以免出現看到月亮只會說「好圓好大」的情況,而是能吟誦出「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千古名句。

2.避免複雜語句的出現

在語言矯正師那裡,教學重點通常是兒童某特定語言結構的掌握。為了凸顯作為教學介質的語言結構,矯正師會把複雜的語句拆開表達,避免過於複雜的語句出現。在家庭訓練中,家長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在引導孩子時儘量使用簡短的句子,並把一句話的語義控制在兩個。

3.場景化教學,利用視覺輔助

我們剛說過,語言教學注重情感之間的連接,其實也就是說對話場景的質量有時能決定兒童語言習得的成果。幸運的是家庭能提供的場景是多元化的,除了單純語言刺激,還能利用手邊的道具進行教學,比如手勢和表情的多樣性實物的應用以及視覺刺激的變化

總體來說,語言發育遲緩的矯正不只是語言機構或專業兒科的工作,而是需要家庭參與的一項大工程。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多半也和家庭環境不良有關,父母也逃脫不了責任。早發現早矯正仍然是解決語遲的最好方法,別等到孩子的問題嚴重到損傷智力的程度再介入就得不償失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學舌第一名,對話能力卻不行,語言發育遲緩如何影響孩子?
    從我們機構畢業的小學員中,不乏有這樣的孩子,他們不是典型的語言發育遲緩,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不會主動表達,只能重複大人或電視節目中的一些臺詞。我們作為成年人無法理解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舒緩既想說話又無法和父母好好對話的煩躁的唯一方法。
  • 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話,是故意調皮,還是語言發育遲緩?
    聽話,也許是家長對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最高的期許了。孩子能聽從大人的指示做事,在家長看來不僅是寶貝有出息的表現,同時也能給自己省了不少麻煩事。可是有一群兒童,他們的調皮可能有些出圈了,不僅把父母的指令和問題當作耳旁風,還不願和家長說話。是這群孩子的性格使然嗎?孩子不說話、不聽父母的話是他們成心為之的嗎?
  • 孩子不說話?,家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快點看過來
    在安慰好孩子之後,孩子的家長才說出事情真相,這個孩子已經三歲半了。發現語言遲緩大半年了。當時,整個家庭都很難接受它,因為孩子看起來非常健康,沒有疾病。他們從沒想過孩子會受到語言遲緩的影響。,看看能不能讓孩子的語言重新恢復正常,可半年時間過去了,孩子不僅說話發音出現問題,就連反應能力也變得特別差。
  • 孩子的沉默是思考?不一定,那有可能是語言發育遲緩
    當時他們全家人都很難接受,因為孩子外表非常健康,並沒有什麼疾病,他們也從沒想過孩子會受到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一開始他們全家人還想著在家裡帶著孩子說話訓練,看看能不能讓孩子的語言重新恢復正常,可半年時間過去了,孩子不僅說話發音出現問題,就連反應能力也變得特別差。以往大人叫他的時候雖然不太能正常說話,但還是會第一時間有所反應,可現在叫好幾次才會應和。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家長早發現,避免孩子陷入「自閉症」
    小林的孩子今年快三歲了,眼看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與父母對話了,但自家孩子說話總是磕磕絆絆的,的時候連最基本的人稱都會說錯,這可急壞了小林,孩子萬一是得了自閉症可怎麼辦。但是好在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之後發現只是語言發育比較緩慢而已。
  • 語言發育遲緩究竟會不會自愈?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發育階段沒有盡到應有的撫育責任,導致孩子在嬰幼兒階段出現各種發育遲緩,例如語言發育遲緩,很多老一輩爺爺奶奶還用「貴人語遲,惜字如金」當搪塞藉口,很多人都認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正常了。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抓住發育階段的特點是關鍵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無論健談兒童還是語言發育遲緩兒童,通常都是按照規律發展的。相較而言,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由於先天生理因素導致語言中樞發育不完全,語言發展階段會推遲幾月甚至幾年。按照廣義來講,兒童的語言發展可以分為四大階段:言語準備時期:即出生後2個月至1歲,在這一時期,孩子基本能聽懂成人的一些話,也能說出識別的詞彙言語初步發展期:1歲—1.5歲以語言理解為主,1.5歲—3歲是語言發展的積極階段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語言發育遲緩也稱為言語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做到早發現早幹預,切不可諱疾忌醫,或者報以「貴人語遲」的念想,耽誤孩子最好的治療時期。
  • 語言發育遲緩不重要?語言遲緩的誤區,會耽誤孩子
    為了使孩子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超越其他孩子,許多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各種計劃,例如各種語言輔導班,專業語言教材和視頻。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快掌握相對高級的語言技能和知識,以使他們帶孩子出去時面容燦爛。
  • 語言發育遲緩不重要?語言遲緩的誤區,會耽誤孩子!
    為了使孩子將來的語言表達能力超越其他孩子,許多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各種計劃,例如各種語言輔導班,專業語言教材和視頻。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儘快掌握相對高級的語言技能和知識,以使他們帶孩子出去時面容燦爛。
  • 語言發育遲緩為什麼被發現得晚?這和孩子本身發育特點有關係嗎?
    語言發育遲緩,是這些問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之一,它是3歲前幼兒最常見的發育性問題之一,有相當多的孩子曾經或正在遭受語言發育遲緩的折磨。雖然語言發育遲緩在近幾年逐漸成為新生兒家長最為關注的語言問題之一,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患兒不能得到及時矯正。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時間:2020-12-21 14:53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自己孩子不會說話,看著同齡孩子說話很流利,家長們一個個很著急!
  • 發現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千萬不要慌!
    什麼是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其中,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 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大人在說啥
    另外,現在孩子的發育速度都要比我們那時候快得多,這裡邊有膳食結構的影響,也有外界壓力的逼迫。和快速發育的孩子不同,有一部分寶貝因為各種原因而發育相對緩慢,站立時間晚、說話時間晚、學習速度慢……習慣比較的家長就下意識地認為是孩子天生腦子比別人笨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監護人的錯誤。
  • 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就算語言發育遲緩了嗎?
    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家寶寶說話的時間要比鄰居家的孩子晚上一些,吐字發音也沒人家那麼準確,就不免開始擔心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正常情況下,孩子在1歲時就應該會叫「爸爸」「媽媽」了,會對父母簡單的指令做出反應。我們機構每天都會接到幾個諮詢電話,說孩子都15月齡了,還是不會說話,仍然是咿咿呀呀的,是不是語言發育遲緩了啊?
  • 大人的話充耳不聞,也許不是孩子調皮,而是語言發育遲緩
    父母語氣中的火氣異常明顯,恨不得把孩子拉過來打一頓屁股才能解氣。很多時候,孩子不聽家長的指令其實並不是他們刻意為之,而是寶貝真的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對父母的問題沒有回應,這都是性格使然嗎?我看並不見得,一種高發的兒童發育性問題也會讓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語言發育遲緩。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皆是因為家長做錯了這些
    大人說什麼他能聽懂,想要什麼也都會指給我們看。」。那麼,什麼都能聽懂,就是不會說話,是不是就代表發育沒問題呢,等他自己說話就好?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表示:孩子的語言發育有跡可尋,一般正常發育的情況下,孩子滿3歲後,語言方面逐漸掌握一些基本的語法規則、能講出5~6個詞的句子;語言表達比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聽懂。
  • 語言發育遲緩怎麼治?很多家長用這個方法治療孩子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孩子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的正常發育水平。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基本上都在1歲半以後,大部分語言發育遲孩子在2-3歲期間開口說話,有的甚至要到4歲或者更晚才會開口說話。
  • 說話晚≠語言發育遲緩!5歲孩子語言遲緩該怎麼辦?
    通過孩子表現的對比,來發現潛藏在孩子語言發展中的問題:語言發育遲緩大多數孩子的語言在五六個月時開始發展,這個時期他們會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開心時喜歡啊啊亂叫,難過時哭喊大叫。孩子的語言能力在這樣的變化中沉澱了自己的語言基礎,推動了語言更高一級的進步。但若是孩子五歲的時候還是語言遲緩該怎麼辦? 語言發育遲緩在學齡前兒童中出現的概率並不低,只是早期的特徵不太明顯,所以很多父母難以發現。
  • 如何辨別孩子是否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看著和軒軒一起長大的孩子們,都已經能說一些短句,並且總是會重複大人說的某個單詞。軒軒媽媽心裡開始擔心:為什麼軒軒還不會說話,是不是他沒有別的小朋友聰明?會不會影響他以後的人生呢?其實,軒軒出現的情況是語言發育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