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哥華頭條
目前一家位於列治文的海外學生教育機構指出,有中國家庭反映在考慮送子女到本地就學時,對選擇列治文為目的地有保留,原因是太多華人聚居,令子女難於學習英語及本地文化。
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這座城市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座華人超過51%的城市,三分之二是亞裔,使它成為低陸平原的亞洲文化重鎮。列治文生活方便、中餐最多,但同時也被認為最不像加拿大的地方。
圖源:CBC
這裡華人眾多,不少人非常喜歡,因為可以不用說英語;但也因為華人眾多,也有不少人最不喜歡,認為在這裡永遠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生活……
一位列治文教育機構負責人指出,部分家長認為入讀列治文學校,會令子女較難改善英語,因為每日碰面的大部份是華人學生。
不過,她認為此說法存在爭議性,尤其當她出席列治文校區舉辦的國際教育計劃,參觀兩間中學,分別是McMath 中學及 Cambie 中學,之後她對學生能學習英語及融入本地文化更有信心。
她補充,列治文作為本國其中一個最多元化的城市,學生不但可以改善英語能力,更可認識多個國家的文化。
記者打電話詢問了幾位列治文的華人家長。
家長蔣先生的兒子就讀當年小學。他認為,根本不影響。課間,是會有一部分新來的孩子講中文,但大部分孩子還是講英文,這對於剛來的孩子來說,是個非常好的環境。他問過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大約80%的時間都在講英文,根本不存在耽誤語言的問題。
家長Jessie表示,一開始她也有點擔心,但從實際效果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不僅在學校,孩子在外面,接觸的仍然主要是英語環境。她簡單統計過,孩子講中文的時間,最多還是在家裡,而不是在外面。反而上過一段學以後,孩子回家也不太愛講中文,這倒是她比較擔心的。
另一位家長July則表示擔心,因為列治文的中國學生實在是太多了,為此她把家搬到高貴林。但後來她發現,她得給孩子專門報補習班學習中文。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其實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講哪個語言,而是知識的獲取,在知識獲取的語言邏輯上,中文、英文與其他語種沒有區別。重點在於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英文不好那就先去讀中文書籍,久而久之,孩子獲得的信息量大了,自然會好起來。對於小學生,他建議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的語言學習,順其自然就好。
您覺得呢?
編輯:亞瑟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