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學生思維」,什麼是學生思維?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在學校的時候是不是總是被牽引,被教導,被安排,被影響。這就是一種「學生思維」。對於即將進入職場的同學們要有一個蓬勃發展的事業,擺脫這種「學生思維」是必不可少的。希望騎士的這篇文字能對你有所啟發,擺脫這種「學生思維。」
01
職場中「學生思維」的常見特徵
1、習慣被灌輸
職場中的「學生思維」的首要特徵是在於個人面對事物時的等待心理,
其不是依據個人已有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自發進行解析、探索。
而是如同課堂上的學生一般等待老師傳授知識,
試圖指望他人先行先做並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後「拿來」就用。
遇到障礙難題時,也不會主動尋找解決方案,更懶於創新路徑方法。
而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待至上級如同布置作業一般指定個人必須承擔,
完全避無可避時才會手忙腳亂地準備。
2、習慣被牽引
在學校學生處於學習狀態時理應按照老師的要求與引導逐步推進,
即需要適應被牽引的狀態。
但職場強調的是員工獨當一面、執行操作的能力,上級也不是手把手教導的老師,
而是純粹的命令發布者、結果檢測者,執行過程只能依賴員工個人的能力水平。
如果秉持「學生思維」依然會習慣被牽引而行,指望上級規劃好每一個步驟措施。
希望他人做好每一個輔助環節,進而確保自我只面對和應付單一的指令要求,
既不思考更不擔責, 只是純粹的機械執行者、操作者,而非思考者、決策者、選擇者。
3、習慣被融入
團隊力量是組織和個人立足當下競爭社會的基礎條件之一,這就尤其強調員工的變通性、
包容性、配合性,以實現對不同群體的高效融入。
在這一過程中也就必然要求個人善於觀察、 分析與調整,
以確保自我特性與集體特徵的適度融合。
「學生思維」下的融入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盲目性和簡單性特徵。
即使充分融入周圍群體中,但其對於群體的選擇毫無標準,
對於周圍附加的一切也完全沒有選擇,既不考慮個人優勢特徵,更不在意未來發展。
而是為融入而融入,甚至是將這一融入行為視為自我擴充人脈的方式,思維簡單而盲目。
4、習慣被安排
服從命令聽指揮是職場生存的首要法則。
但具體到工作計劃與安排,員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方案選擇、
路逕取舍和先後排序,確保自我分清輕重、抓住關鍵,
以相當的主動性、創造性提升行為效率。
如果秉持「學生思維」卻完全無法掌握事務發展態勢,
既不明確個人的具體職責任務所在,更把握不住整體運行進程。
以至於只能跟隨他人亦步亦趨,或是坐等上級更為細緻的安排與命令,
或是機械套用他人模式,完全不懂職場取捨、變通之道,
習慣於被安排甚至期待被詳細安排。
5.習慣被影響
員工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具備相當的執著精神,
以自我目標追求為指引全力以赴,既不為外界困難所嚇倒,
更不為他人決策所幹擾,而是按照既定路徑全面推進。
秉持「學生思維」極容易受外界影響,個人目標追求為他人決策行為所動搖,
如同在校學生一般總是看著他人如何做自己就如何做、他人改變自己也就改 變,
嚴重缺乏獨立思維和理性思維。
02
職場「學生思維」的危害
1、不主動而缺乏工作激情。
「學生思維」所天然具有的等待、依賴和被動特性,使得人在面對問題、
困難和新現象時,導致個人對本職工作缺乏深入鑽研、主動探索的熱情。
在應付了事、追隨模仿心態下,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標早已不是結果的創新與高效。
而是最為膚淺的完成即可,在只對自我負責的心理下,
自然也就無從談及後續更為主動和積極的拓展延伸。
長此以往,等待成性,如同團隊乞丐一般。
2、不負責而缺乏擔當精神。
在校學生對於老師的依賴心理,使其根本不顧忌自我對於學習、
對於知識、對於發展的必要責任心,一直在等待答案、等待引導。
職場中秉持「學生思維」者同樣如此。
長期的指望心理、依賴心態和等待行為,已然使其具有一種有別於奮發向上、
積極開拓的消極職場觀。
即自我只是團隊中的普通一員,既無大的追求目標。
更無明確的職場定位,首位訴求僅僅是「安穩度日」。
那麼,個人就需要充分降低職業風險,充分規避事務責任。
而最為簡便的方法就是放棄成為決策 者、選擇者,
僅充當特定任務指令下的操作者和配合者,實現「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安全安逸狀態。
3、不取捨而缺乏明確目標。
職場秉持「學生思 維」者在面對任務要求時缺乏激情和上進心。
這固然源於個人的懈怠思想和不負責態度。
但也應客觀看到,其如同學生一般的簡單、機械、
片面認知,會導致個人面對複雜環境局面和有限機遇機會時,
無法真正明確個人內心最迫切訴求和最重要目標。
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下,她們是看得太多卻又想得簡單以至於不能正確取捨。
在無法有效辨識事務輕重緩急、重要與否的情況下,
其也就容易乾脆放棄自主選擇而跟隨他人。
這事實上所折射的正是個人判斷思維和預測眼光的缺乏。
他們既無法集中有限的資源幹大事,也無法從實現不同的機遇機會中選擇。
以至於在迷茫、糾結狀態下,從最初的都想要、
都想做徹底轉變為都不要、都不做,甘願成為毫無目標追求的機械執行者。
4、不理性而缺乏正確判斷。
承上所述,職場秉持「學生思維」者的一系列消極行為。
究其根本正是在於個人尚未學會真正的職場生存發展之道,
只看到了執行的必然性和強制性,
卻未意識到思維判斷、眼界格局之於個人持續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在缺乏理性判斷的能力背景下,面對難題、 障礙時既無從知曉探索實踐的切入點,
更缺乏可以依賴的技能實力。
一旦發現自我無力承擔任務要求,所首先想到的解決之策也不是積極學習、主動提升,
而是放棄提升發展目標,以安穩存續為新要求,繼而等待答案、
等待指令,甘願退化為毫無思想的追隨者。
03擺脫被動與盲目,破除職場「學生思維」
1、明確發展歷程,規劃目標追求。
職場中人擺脫「學生思維」的關鍵在於學會思考,
不僅是掌握分析問題的具體技能,更是學會判斷和決策,
尤其是對於個人想要什麼必須有明確的定位,。
繼而根據個人實力主動制訂發展規劃,既明確自我將來的發展路徑,
又始終保持對眼前工作的激情熱度,形成想做事、能做事的良好心理。
2、保持危機感,強化個人技能。
想要改變職場秉持「學生思維」者的不負責心態,就需要時刻保持危機感,
充分認識到個人對組織不負責,組織自然也不會對個人負責,唯有務實奉獻方可長久存續。
強化自我技能有助於在決策行動前清楚知曉自我短板所在和優勢所在,
以便集中優勢攻堅克難、有的放矢。
3、明確個人需求,學會取捨藝術。
破除職場 「學生思維」的首要一點固然在於學會思考,
但通過更為深入的分析不難發現,理性思考的起點在於明確個人需求所在,
這既涉及職場定位、個人目標,也包含能力水平、路徑方案。
即需要準確知曉個人的能力優勢和可以恰當運用的方式方法,
以及未來的價值創造,進而在面對機遇、資源時可以精準 決策、進退得當。
04總結
作為職場新人要以個人發展路徑的明確為前提,
在明確未來追求、奮鬥方向和努力方式的基礎上,
真正化壓力、激情為務實行動,才能走得穩更走得準,
有效降低個人被牽引、被影響的概率,擺脫懵懂、迷失的狀態。
我是解憂騎士,一位旅行愛好者,關注我,帶你以不同的視角看世界。#藝人仝卓高考成績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