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分別講述了掌閱、網易蝸牛讀書。今天就來盤點下微信讀書的優缺點,微信讀書適應哪些人群和微信讀書的特色小功能。
微信讀書是騰訊旗下的產品,正所謂地主家的孩子不愁吃穿。首先在用戶人群上有著不錯的流量,還得益於微信的社交分享能力,使得微信讀書剛一發布就有不錯的下載量。同時騰訊家的圖文資源、音頻資源十分豐富。加之微信公眾號的支持,內容自然也是一大優勢。有著這樣大的優勢的軟體,會有哪些優缺點呢?這個軟體有哪些不同於其他同類的軟體的特色小功能呢?
微信讀書的分類
微信讀書下方有四個大的分類,分別為發現、書架、想法、我的,其中發現中可以看到推薦的文章,好友在讀的文章以及一些發布的限時免費文章等信息。
書架中即可看到自己添加的書籍,添加方式可以在找到自己的書籍後添加閱讀即可,同時微信都市是支持,各平臺同步的,就是在手機上的閱讀文章,在平板上登錄同一帳號可繼續閱讀。
想法中涵蓋了朋友在閱讀文章時發布的想法信息,有點像微信的朋友圈。
我的中可以查詢自己的資料,閱讀的書籍,和寫過的一些想法以及自己,好友讀書排名和帳戶信息等。
微信讀書保留的微信獨有的私密,禁止陌生人打擾的特性,平臺也不會經常推送通知。可以說是一款安靜的軟體。
微信讀書有哪些亮點功能?
搖一搖找書功能。微信讀書加入了搖一搖找書功能,就是在發現頁面中,搖動手機平臺就會推薦好書或文章。這個功能簡直是選擇困難症患者的福音啊。如果你也會在登錄閱讀軟體後不知道看什麼書,或者過長的書籍讀不下去。那麼這個功能十分適合你,因為搖到文章經常是一些公眾號文章,使得文章閱讀起來容易,打發自己的無聊時間。同時搖一搖功能還有一點的驚喜感。對於搖到文章莫名的沒有抵抗能力。
聽書功能。這個功能很對軟體都會有,尤其是喜馬拉雅、蜻蜓等讀書軟體。但是個人覺得微信讀書的聽書功能更加實用,並且更有內涵。因為微信的影響力,所以入住微信讀書的閱讀人更多,同時閱讀人也更專業,對於文章的解析也更透徹。同時每個人也都可以參與。自己也可以錄製屬於自己的音頻。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認知,同時還能增加自己的知音朋友,誇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免費讀書。微信讀書上線以來推出了很多功能來促進讀者閱讀。其中包括贈一得一功能,就是找到增一得一的書籍,通過分享好友的方式來獲取這本書,同時好友也會獲得該書籍。
閱讀獲得金幣功能,就是通過閱讀書籍來獲得金幣,然後通過獲得的金幣來購買書籍,這個辦法的獲得的金幣很快,可以說在閱讀一本書後所得的金幣足以下一次的購買了。
無限卡功能,在發現頁面經常會領取無限閱讀卡,通過這個卡可以閱讀軟體內的所有書籍。同時領取的無限閱讀卡通常是8天。如果想獲得永久閱讀卡還可以通過組隊的方式獲得,如果沒有那麼多好友又不想麻煩,那麼可以在某寶上搜素微信無限閱讀卡,就可以通過很低的價格獲得永久組隊的資格。
微信好友閱讀觀看功能。得益於微信的加持,微信讀書支持觀看微信好友的閱讀以及好友的想法,和在微信好友中的閱讀排名。這個功能可以通過好友閱讀的文章自己也進行閱讀,從而找到與好友聊天的共同點,增加友誼。同時讀書排名還可以看看自己在好友中閱讀名次,有點像微信運動,有時候發個朋友圈也炫耀下自己的成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公眾號閱讀。微信讀書支持微信公眾號閱讀,可以通過這款軟體閱讀自己關注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同時還可以在書城中進行搜索得到,也可以通過搖一搖獲取。可以說這個功能亮點在於很好地解決了碎片化閱讀,時間段的問題。由於工作原因每天下班後剩餘的時間很少,如果閱讀大量的篇幅來找尋自己想要的部分比較困難。有了這個功能,可以增加閱讀人的閱讀量,避免閱讀較大篇幅文章帶來的看不完的煩惱。
微信讀書適合哪些人群?
微信讀書依賴於微信的社交載體,同時支持聽書功能,還加持了公眾號閱讀的功能,所以比較適合上班族和老人。首先上班族的時間比較少,同時又因為工作願意與朋友交流變得寡淡。通過微信讀書不但可以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還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學識,來改變朋友對你的認知。微信讀書的排名功能也可以很好的利用,可以讓你的朋友對你更加關注。加上觀看微信好友書籍的功能,可以讓你的好友對你更加了解。聽書功能也可以很好地解決了上班時間看書不方便的因素。推薦年齡80後、90後的上班族。
推薦老人使用的理由是聽書功能方便,可以緩解老人視覺不好帶來的閱讀障礙。同時軟體使用簡單,可以方便找出自己想聽的書籍和文章。同時所有書籍都支持閱讀功能,部分書籍更有專業的講解,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總結
由於騰訊和微信的支持,所以微信讀書一出生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同時有一陣朋友圈裡還掀起了讀書的浪潮。微信讀書的內容資源十分豐富,可以滿足你對與閱讀的渴望。還可以增加你和朋友之間的友誼。獨有的搖一搖、排名功能也可以引起好友的關注。但是軟體的設計不夠美觀,使用體驗也不是很年輕化。漫畫的體驗也不是很好,希望官方可以改進。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如果有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留言。我會持續分享手機軟體的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