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QQ閱讀 vs 微信讀書:同一母體下的不同成長方式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知識付費的熱浪推動下,移動閱讀類產品已經成為當今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擬通過用戶體驗的五個要素——戰略層、範圍曾、結構層、架構層和表現層,來系統剖析QQ閱讀與微信讀書兩個APP同時作為騰訊公司旗下的移動閱讀產品,不同的產品邏輯和發展路徑。

一、產品信息

1、產品名稱

2、版本號

  • QQ閱讀——版本6.5.61
  • 微信閱讀——版本2.2.4

3、體驗環境

iPhone 6splus——iOS 11.0.2

二、市場環境

1、我國移動閱讀市場現狀

根據易觀在2017年7月5日發布的《中國移動閱讀市場年度綜合分析2017》年度綜合分析來看,截至2016年末,中國移動閱讀市場規模已達到118.6億元。基於目前商業模式穩定、產業發展相對成熟的發展情況可以推測,未來行業收入增速將保持勻速增長。

2017年11月8日,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上漲約63%,每股報於90港元,市值達到816億港元。這背後,是移動閱讀市場逐步走向規範化,開始接受市場監督,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Q2移動閱讀市場報告》來看,目前移動閱讀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穩定,QQ閱讀市場份額第二季度稍有提升,目前以35.01%排在首位。掌閱iReader以23.34%的市場佔比,位列第二。另外40%左右的市場被塔讀文學、咪咕閱讀、書旗小說、多看閱讀、宜搜小說、天翼閱讀、愛閱讀、熊貓看書、開卷小說、網易雲閱讀、噹噹讀書等瓜分殆盡。

2、目標用戶群體畫像

根據易觀的報告來看,目前中國移動閱讀用戶呈現兩個主要特點:

(1)特點一:性別比例差異明顯

在移動閱讀用戶中,男性用戶佔比是女性用戶的2倍。在2014年,曾出現過男女佔比均衡的用戶分布狀態,但隨著內容規模和整體用戶規模的逐漸增加,近幾年玄幻奇幻文、武俠修真文等類型作品佔比大大增加,導致男性受眾規模佔比再次上升。未來行業廠商還需繼續挖掘女性市場的潛力。

(2)特點二:30歲以下年輕群體仍是移動閱讀主力軍

24歲以下用戶佔比驟減,31-35歲、36-40歲及41歲以上年齡段用戶成倍增長。這與近兩年移動閱讀內容質量不斷提升,知識付費興起,垂直類閱讀內容增加有關。雖然24歲以下用戶佔比驟減,但整體來看,24-30歲人群仍是移動閱讀主力軍。

三、產品分析

1. 戰略層分析

1.1 產品定位

QQ閱讀作為全方位滲透廣大閱讀愛好者生活場景的閱讀品牌,承載著閱文集團旗下全部內容和服務,是騰訊泛娛樂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閱文集團擁有作品儲備近千萬部,佔據中國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大半壁江山,作品覆蓋了200多種內容品類。與此同時,閱文集團與2000多家出版單位合作,進行版權引入。2011年3月,QQ閱讀APP在安卓平臺與iOS平臺上線1.0版本。目前,QQ閱讀的市場佔有率名列前茅。

在QQ閱讀取得巨大成就的情況下,2015年8月27日,騰訊上線了「微信讀書」,一款基於微信關係鏈的閱讀應用,在提供閱讀體驗的同時,為用戶推薦合適的書籍,並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讀書動態、與好友討論正在閱讀的書籍等。

1.2 排名對比

通過ASO100對移動應用市場的排名監測情況來看,微信讀書相較於QQ閱讀而言是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的,不過二者的排名不相上下。可見在移動閱讀領域,騰訊的這兩款產品的布局可謂通吃了強關係與弱關係市場。

1.3 關鍵版本迭代

對於QQ閱讀和微信讀書的產品迭代,這裡主要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整理,可以形成一個直觀的對比和交叉分析。通過兩個APP的關鍵版本迭代能夠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微信讀書:

(1)關鍵功能更新基本圍繞「分享」的概念展開

從V1.1版本支持將「想法」分享到朋友圈功能開始,微信讀書就踏上了圍繞「分享」展開的功能進化之旅。

  • 一對一分享:獲贈書籍;書籍買一贈一(購買的書籍可以贈送一本給好友);寫想法可@好友;書友私信;私信分享書籍和想法
  • 一對多分享:讀完一本書可分享到微信;書籍內容可製成圖片分享到微信;段落分享;分享書籍內容到想法圈;分享書單;書友推薦支持「換一批」

QQ閱讀:

(1)強調「個人推薦」功能

在QQ閱讀的版本迭代過程中,多次對個性化推薦功能進行了優化更新。從V5.0.0版本開始設置個性化推薦,為每位用戶提供個性書單推薦,同時在不滿意的情況下,用戶還可以通過修改自己的喜好基因來獲取新的個性化推薦。在2017年11月6日更新的V6.5.60版本中又再次對個性化推薦功能進行優化。

(2)注重用戶黏性——書架籤到、包月等功能

移動閱讀類APP都十分注重通過各種活動、優惠、名家等方式來吸引用戶讓用戶常駐,QQ閱讀也不例外。在V5.0.0版本中推出了書架籤到和包月專區等設置。用戶每天籤到可以獲得各項獎勵,包括書券、成長值、熱門書免費閱讀等特權。如果連續籤滿一周,還有機會參加抽獎活動,可以贏取公仔以及Q幣,活動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同時,不同於常規在個人主頁籤到的模式,QQ閱讀採用書架籤到,用戶籤到後自然而然的會翻閱一下自己的書架,十分有利於延長用戶的APP使用時間。

(3)注重書架功能的優化

書架是QQ閱讀的重點模塊,從V2.1.1版本開始,QQ閱讀就對書架進行優化——自主管理、書架列表、雲書架、書架更新提醒、書架分組、書架排序等等。

(4)近期才開啟社交屬性的功能布局

QQ閱讀的社交功能布局是在V5.2.0版本開始布局的,時間上是在微信讀書上線之後。可見微信讀書上線之後社交閱讀的良好趨勢為QQ閱讀帶來了啟發。但是不同於微信讀書的強社交關係運營,QQ閱讀強調的是讀者(粉絲)與作家之間的互動,包括打賞作家、大神主頁、粉絲榜單等功能。另外,也參考了微信讀書的部分功能,包括筆記製作成圖片書籤分享等功能。

2. 範圍層分析——產品功能分析

本部分主要分項微信讀書和QQ閱讀兩個產品的功能,此處假設APP使用者是一名有著明確的閱讀方向的用戶,按照該用戶在移動閱讀方面的需求優先級進行論述——「但我需要移動閱讀的時候,我首先需要什麼?」,從這個問題出發,可以將用戶的需求層次劃分為三個層次。

  • 一級需求:登錄、快速找到我喜歡的書、是否需要花錢、讀書頁面的體驗
  • 二級需求:看書的時候想要發表想法、讀完書想要點評書籍等用戶表達和互動層面的需求
  • 三級需求:找找還有哪些我喜歡的書、個性化設置、其它有意思的東西……

2.1 一級需求功能

(1)入口

  • 在登錄方面,QQ閱讀做的較為開放,微信、QQ帳號均可一鍵登錄,遊客登錄模式類似微信讀書的試用模式,目的是為了方便新用戶的使用。起點帳號登錄入口的開放可謂眾望所歸,評論區也是一片好評。
  • 微信讀書的登錄顯得較為保守,但可以理解,畢竟移動閱讀的主體人群是20-30歲之間的中青年,他們更依賴微信,QQ則是主打95後和00後市場。微信維繫的是80後和90後的強關係社群,更符合微信讀書的原始訴求。
  • 比較令我個人費解的是,微信為何要開通郵箱註冊通道,其內在邏輯是什麼?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評論討論一下。

(2)找書

在找書的需求上,QQ閱讀和微信讀書都能夠滿足用戶的基礎需求。其差異主要變現是否可以導入外部內容資源以及找書的便捷性上。在這兩點上QQ閱讀表現得更為開放,搜索便捷性也更好,這與兩個APP的定位有很多關係。

  • QQ閱讀更多的是將自己定位為一個「閱讀器」一個閱讀平臺,所有在「讀」層面能夠做到的功能,它都積極的收入囊中。
  • 微信讀書則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基於社交關係的閱讀「媒介」或「紐帶」,其根本目的是利用讀書這個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情來強化社交,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社交。閱讀社交、視頻社交、運動社交、寵物社交……什麼形式都可以,但其根本上,還是社交。

(3)充值(消費)

在閱讀消費方面,二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會員包月制度,另一個是購買書籍與免費書籍的區分。

  • 在包月制度上,QQ閱讀看中的是用戶的黏性,通過其設置籤到兌換抵扣券等設置能夠看出其主打長久的用戶市場。另外QQ閱讀憑網文立足,網文動輒千萬字級,會員包月制度對用戶來說是更划算的,也更有利於維護客戶穩定。
  • 但微信閱讀穩定客戶的方式是社交而非內容,用戶看到的是好友讀了哪本書,想的是我要不要看看這本書,所以其以單本書購買的形式來實現內容消費是更加合理的。

(4)閱讀界面

整體來看,微信讀書與QQ閱讀的閱讀界面的交互和設置情況基本相同,但是微信讀書在閱讀界面沒有顯示手機的電量和時間,是一個硬傷,會有損用戶體驗。QQ閱讀有一個「自動閱讀」的模式,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其功能的意義為何。

(5)個人頁面管理

在個人頁面設置部分,其區別主要體現在有無「歷史瀏覽」功能。相比而言,QQ閱讀確實更加需要歷史瀏覽這個功能,因為QQ閱讀的功能較多,內容也非常多,它要比微信讀書多出一個漫畫板塊以及許許多多活動,設置歷史瀏覽是非常必要的。

2.2 二級需求功能

(1)用戶表達

用戶表達部分主要指用戶在閱讀過程中對書籍內容進行操作。這一部分兩個APP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作者的打賞行為以及是否可以查看他人筆記兩個方面。

  • 在打賞行為上,QQ閱讀的社交架構主要搭建在讀者和作者之間,維繫粉絲與大V之間的關係,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等的,所以粉絲想要與作者互動或提問就要對內容進行付費,這也十分符合知識經濟的行為邏輯。微信讀書的社交架構搭建在微信好友之間,大家關係對等,我認同你的評價,那我給你點個讚表示認可就可以了。
  • 在查看他人筆記功能上,個人的筆記是一個相對隱私的空間,在微信讀書的強社交關係鏈條下,是可以實現的,換句話說,大家都是朋友,交流共享一下總是可以的,實在不願意你可以設置私密。但這一一個功能在QQ閱讀這個弱社交關係鏈條下哦就無法實現,哪怕是可以設置隱私,也顯得有些逾越了。

(2)互動

QQ閱讀在互動功能上,主要就是表現與作者的互動,包括投票、粉絲榜單、提問作家等功能,在QQ閱讀中的這些互動,都是有償的。

微信讀書在互動功能上下的工夫大家有目共睹。其中排行榜的設置是最直接抓住目標用戶特點的功能。除了能夠看到好友的實時排名之外,每周日的晚上還會對本周的閱讀情況進行總結,以標籤的形式出現在「發現」Tab的首頁,讀者可以保存、轉發給朋友、轉發到朋友圈等。直白點說,來微信讀書的人群本身在意的未必是讀書這回事,就好像在「微信運動」裡刷步數的人,他們關注的點也不是運動本身。他們關注的是與熟人的較量攀比、互動,拉近彼此距離,收穫與好友比拼的成就感,而讀書是所有此類行為中最文雅最有格調的。

2.3 三級需求功能

(1)尋找目標外的內容

尋找目標外的內容是針對那些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逛逛看看的用戶設置的功能。能夠看出兩個APP的差異比較明顯。除了通用的排行榜,猜你喜歡等功能外。QQ閱讀以漫畫、專欄等功能為用戶提供額外的內容,這也是基於騰訊互娛的大IP戰略衍生出來的。微信讀書以話題功能關聯相關書評和公眾號文章,主要是聯動微信內部的資源。

在音頻功能提供上,是二者差異最為明顯的。在音頻功能上,QQ閱讀是以「聽書」功能為主打,微信讀書則是以類似得到APP的用戶講書和閱讀類相關內容電臺為主打。其中讀書電臺,是在微信讀書積累了一定的用戶黏性之後的產物,其目標人群是那些不想看的時候隨便聽聽,打發時間,沒有很強烈的目的性的用戶。而QQ閱讀則是瞄準閱讀目的性較強的用戶群體。

(2) 設置

在設置功能上,QQ閱讀比微信讀書多出了個性化主題和手機桌面APP圖標的自定義設置,個人認為這一設置是貼合目前QQ系產品主打95後和00後市場的邏輯的,形勢更加豐富,這一功能對微信讀書的用戶群吸引力並不是很大,因為自定義設置的主題和圖標,別人是看不到的,沒法分享展示出來,不符合微信讀書的基礎邏輯。

(3)活動

自成體系的QQ閱讀活動要比微信讀書來的豐富,玩法也更加多變,但有微信支付等功能為依託,微信讀書也會有朝一日開拓出自己特色的閱讀社交活動模式。

3. 結構層分析——產品框架分析

微信讀書APP-產品框架

3.1 微信讀書的核心——好友動態

微信讀書的整體架構由「發現」、「書架」、「想法」、「我」四個主要的Tab構成(Tab具體分析見框架層分析)。從整體上看,微信讀書中好友頁面的入口分別在「發現」中的「正在讀書」、「我」中的「好好友排名」和「關注」中有設置,其入口數量幾乎與「書城」的入口數量持平。

另外,能夠看到微信讀書在最大程度的方便用戶進行表達。從類似朋友圈的「想法」Tab設置,到閱讀界面的他人發表的想法數量顯示、快速寫想法的懸浮鍵、長按內容劃線寫想法的功能設置,都可見一斑。

QQ閱讀APP-產品框架

3.2 QQ閱讀的核心

(1)強大的搜索和以「我」為中心

QQ閱讀的功能同樣是以四個主Tab展開的,分別是「書架」、「精選」、「書庫」和「發現」。在四個主模塊中QQ閱讀對「搜索」和「我的」兩個入口進行了全局部署,方便隨時喚起。「搜索」是QQ閱讀不斷迭代更新的主要功能之一,為用戶推薦搜索熱詞、本周熱搜,幫助用戶掌握最新鮮最火爆的移動內容。

不同於微信讀書突出「好友」,QQ閱讀更強調用戶個體的「我」本身。我搜索了什麼、我的瀏覽歷史、我收到的消息、我的帳戶信息等等,突出的是使用這個APP本身的用戶的需求。由此可推斷,QQ閱讀的用戶是更主動搜索興趣內容的,而微信讀書的用戶則大多被動接受閱讀信息。

(2)全版權領域部署

QQ閱讀要比微信讀書更像是騰訊代表和發言人。QQ閱讀是閱文集團數位化內容的承接平臺,也是騰訊互娛泛娛樂業務的推廣渠道。從QQ閱讀書庫中的「漫畫」板塊,「發現」中的「遊戲中心」,「精選」中的「影視原著」等功能的設置就能夠看出騰訊在遊戲、動漫、影視等跨行業的泛娛樂業務進行的IP合作與聯動。

4. 框架層分析——關鍵頁面分析

4.1 Tab標籤

微信讀書和QQ閱讀兩個APP都是採用底部4個Tab的模式來表現其主要功能入口。通過對比能夠看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 【首標籤】首標籤的差異能夠看出兩個APP的側重點。QQ閱讀首標籤設置為「書架」符合一個閱讀類APP的設計邏輯和用戶行為路徑,其突出的是「個人閱讀」。微信讀書首標籤為「發現」意在發現好友在讀的書、話題討論、活動等內容,這也表現了微信讀書,雖然名為「讀書」但其本質的社交屬性。
  • 【書庫】在QQ閱讀中,書庫Tab被放置在精選Tab之後,可以看出設計者希望用戶關注推薦內容、熱門內容的程度多過自主選取內容,有點傳播學上的「議程設置」的意味在其中。微信讀書並沒有設置書庫Tab,而是在書架的Tab中可以進入,可以由此分析設計者更希望用戶從「好友在讀」或者「想法」等功能入口進入書籍閱讀。
  • 【「我」】在Tab中設置「我的」或「個人中心」的入口幾乎是大部分APP的共識,用戶可以在這裡管理和設置自定義屬性的內容。但QQ閱讀則是將「我」的標籤移至左上,跟隨每個頁面。這可能是由於QQ閱讀所要承載的內容體量太大,所以對「我」進行了適當處理,但並不會使其功能的使用體驗變差。

微信讀書APP-底部Tab

QQ閱讀APP-底部Tab

4.2 書架頁面

最新版本V2.2.4版本的微信讀書更新了「離線模式」功能之後,它與QQ閱讀的書架模式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設置分組、設置私密、增刪書籍是書架頁面的主要功能。目前二者的書架頁面主要區別就體現在QQ閱讀的【籤到功能】。

微信讀書是沒有籤到功能的,因為它吸引用戶保障用戶粘性依靠的是社交關係鏈,想表達感想給別人看,想看別人看了什麼書,滿足一種基於親密社交的窺探心理。而沒有強大社交屬性作為保障的QQ閱讀需要利用用戶本身的閱讀需要來實現用戶黏性——用戶想看書的時候順手籤到,因為長期保持籤到會有福利,那麼用戶會為了來籤到,順便看看書,消遣碎片化的時間,形成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

微信讀書APP-書架頁面

QQ閱讀APP-書架頁面

4.3 書城、書庫頁面

QQ閱讀和微信讀書的書城書庫頁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微信讀書的「書城」更像是將QQ閱讀的「精選」標籤頁和「書庫」標籤頁結合的產物,由猜你喜歡、熱門推薦、榜單、免費講書、有聲小說、分類、限時免費等版塊組成。其問題在於書城的路徑太深,要在三級頁面中才能夠找到書城和搜索目標書籍。

QQ閱讀的書庫則是分類的形式,設置了男生、出版、女生、漫畫、音頻五個版塊。以性別作為區分類別是QQ閱讀書庫的典型特徵,因為其內容以網絡小說為主,網絡小說風格則是具有很明顯的性別差異的,而且其主要受眾是男性讀者,所以「男生」的標籤放置在了首位。

微信讀書書城頁面&QQ閱讀書庫頁面

4.4 閱讀頁面

QQ閱讀和微信讀書的閱讀界面差異不大,基本完全具備讀書類APP閱讀頁面的全部功能。

微信閱讀對於即時想法的編輯、發布、查閱、共享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可以隨時查看在當前頁面寫過的用戶想法,同時可以看到今天一起閱讀本書的人發表了哪些書評,懸浮標籤隨時寫想法等等。另外,閱讀頁面下拉可直接添加書籤也是考慮的十分周到的。但是閱讀界面沒有時間和電量的顯示,對於用戶來說不是非常方便,且在閱讀界面對書架功能進行編輯也顯得有些多餘了。

微信讀書APP-閱讀界面

QQ閱讀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移動閱讀產品,頁面去冗從簡,但也有花樣——比如日間/夜間模式的切換,模擬拉燈繩的動作,讓頁面更加活潑。投票和打賞是為了加強用戶和作者互動,也是從網頁小說連載時代傳承至今的互動模式。同時閱讀界面提供全文搜索功能,能夠方便讀者進行內容的檢索,尋找記憶點和內容關聯性。但是「自動閱讀」功能的設置稍顯雞肋,不知它的真是使用情況如何,這個功能的效果很類似剛剛學習看書的小孩子用格尺比著每一行字逐字閱讀,似乎不太符合成年人的閱讀習慣。

QQ閱讀APP-閱讀界面

4.5 發現頁面

雖然都叫做「發現」標籤頁,但微信讀書和QQ閱讀的「發現」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發現。

(1)微信讀書

【微信讀書】的「發現」頁面主要由好友在讀、閱讀電臺、話題、去找書以及熱門推薦相關活動等內容組成,是以左劃翻頁的形式呈現的。 「話題」內容是微信讀書區別於市面上其他移動閱讀應用的一個設置,每期一個話題,頁面中會呈現與話題相關書評文章、公眾號文章、講書、相關圖書推薦等等內容,通過這樣一個方式為尋求突破的微信公眾號開創出了一個新的入口。

微信讀書APP-發現頁面

(2)QQ閱讀

【QQ閱讀】的「發現」頁面則是騰訊全版權的內容延伸地帶。「發現」Tab主要由遊戲中心、漫畫專區、音頻專區、活動現場、大神說等內容構成。這個Tab與前面三個Tab相比應該是流量比較低的一個入口,但仍做保留,也是有其關鍵寓意的。

QQ閱讀APP-發現頁面

5、表現層分析——視覺設計分析

整體來看QQ閱讀和微信讀書的視覺設計整體都採用藍色主色調,是對騰訊基因的傳承,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騰訊出品」。QQ閱讀偏活潑,微信讀書偏簡約,個性鮮明。在桌面APP的呈現來看,QQ閱讀自由度更高,用戶可自定義icon樣式。但微信讀書現在的標識設計感有待提高。

四、問題與優化

1. 微信讀書APP

(1)收費不合理

雖然說為版權付費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但是面對網絡是大多數平臺都可以免費獲取的公版書、古籍書等內容的時候,微信讀書仍需要付費購買,在一定程度上會傷了用戶的心。

(2)書城路徑太深

目前打開微信讀書,進入書城至少需要兩個步驟,而且書城的入口設計在書架的右上角不是非常明顯。雖然前文已經多次提到微信讀書的核心是社交而非閱讀,但是抱著閱讀的心進入APP的人也不在少數,書城入口路徑太深會增加很多用戶的使用成本。

(3)微信講書的質量偏低

微信講書的功能與得到APP類似,得到APP的講書人多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經濟學家講經濟類的書),其內容質量有保障。但目前微信講書支持用戶自行上傳講書,雖有籤約講書人,但講書人多為書評人、媒體人,其講解的內容權威性很難保證。

(4)他人「想法」很難共鳴

目前「想法」Tab頁面中展示的是關注的好友對書籍的點評或某段落的感想,如果我沒有看過這本書就很難產生共鳴,想好友是看到了什麼才發出的這些感想,我還要點擊進入查看他劃線的段落,整個行為比較複雜。建議之後可以進行改進,側重對書籍的點評和分享書摘進行點評,這種整體性的評價對其他人來說更有實際意義——「我的朋友是因為這個理由覺得這本書不錯!」

另外,目前「想法」頁面最前端會有「根據最近閱讀書籍推薦」,其中有「查看更多推薦」的按鈕,但是沒有將列表收起的按鈕,建議改進。

(5)閱讀界面沒有時間和電量顯示,對書架進行編輯有些多餘

目前微信讀書的閱讀界面是沒有時間和電量的顯示,對於用戶來說不是非常方便。另外,在閱讀界面對書架功能進行編輯也顯得有些多餘,也會使得右上角的標籤按鈕太多太冗雜。

(6)搜索框文字提示太過簡單

目前微信讀書的搜索框文字提示太過簡單了,只有「搜索」二字,改成「搜書目/作者」會顯得更人性化,減少新用戶的學習成本。

(7)「發現」頁面好友在讀太多

「發現」Tab作為微信讀書的首頁,是核心推薦所在,但是如果我的「好友在讀」太多了,每本書一個標籤,如果我想看到「話題」頁,那麼我要手動左劃十幾次以上,實在太麻煩了。

(8)「書架」增加每本書的閱讀進度

在書架的圖書非常多的時候,說明用戶同時在讀的書可能也很多,增加「閱讀進度顯示」,就能夠一目了然的查看每本書籍的閱讀進度。

2. QQ閱讀APP

(1)私人訂製太沉底

私人訂製是基於用戶個人「基因」進行的個性化推薦,是QQ閱讀不斷迭代強化的功能,但在「精選」Tab頁中的位置太過沉底,在本來就紛雜的精選頁面中被淹沒。更改基因的位置也不是很明顯。

(2)「書架」頁面的薦書多餘

QQ閱讀是一個比微信讀書活潑很多的APP,由於個模塊之間的業務邏輯交互過多,故操作的複雜性相對較高,用戶教育成本較高。在打擾用戶讀書的內容本來就很多了的情況下,「書架」頁面籤到和書籍列表中間加入一個薦書的標籤,使得頁面顯得很亂,而且其實際的薦書效果也未必很好。

(3)尷尬的「書單」

「書單」功能是在微信讀書和QQ閱讀中都非常尷尬的功能。在微信讀書中,書單與書架是彼此分開的,看上去二者並沒有什麼關係,「我的書單」可以分享給好友。而QQ閱讀中「我的書單」 是VIP四級以上用戶的權限,門檻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戶自生產書單的質量,但同時存在感也非常低了。

五、總結

前文中已經對騰訊旗下這兩款移動閱讀產品進行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最後我再從使用門檻、重心、關聯設置、自由度四個方面進行一下總結。

1、使用門檻

微信閱讀的門檻高於是QQ閱讀的。用戶進行移動閱讀時的行為是具有遞進層級的。第一,用戶必須具備一定的讀書時間和閱讀意願;第二,用戶必須樂於了解和分享讀書動態。用戶必須同時滿足這兩條才能夠成為微信讀書的核心用戶。

2、重心

關於二者的重心在前文已經分析良多,在此總結,不做贅述。QQ閱讀的重心是基於弱關係的閱讀平臺和渠道,關注自身閱讀需求;微信讀書的重心是基於強關係以閱讀為紐帶的社交平臺,關注好友閱讀動態多過自身閱讀需求。

3、關聯設置

在關聯設置上,QQ閱讀關聯了小程序,開設了服務號和訂閱號,微信讀書關聯了微信讀書書城、微信讀書電臺、微信讀書排行三個小程序,開設了服務號,都搭建了微信業務的相關布局。

4、自由度

從一個人讀的書能夠推斷出這個人的閱讀偏好、生活狀態甚至是性格。把閱讀這件私密的事情放到微信這個眾目睽睽的環境下,用戶是要有很強的心理準備和預期的。雖然現在的微信讀書可以設置「私密閱讀」,但是以一個不公開的態度走進一個社交環境,也是會令自己的處境相對尷尬的。

同時,用戶在看多各處強化的「好友在讀」、今天一起讀了這本書的人、讀到這頁的人發表的想法等等時,面對從眾壓力,其個人的閱讀傾向會受到影響。

其實閱讀的私密性與社交化是並不衝突的。閱讀的過程是私人的,但是結果的呈現可以是社交的公開的,大家交流互通有無。但要分清主次,社交與分享是「閱讀後」的事情,不要首末倒置。

目前,QQ閱讀也已經開始向微信讀書學習,布局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社交渠道,微信讀書也在向QQ閱讀學習完善其作為閱讀產品的基礎功能(離線緩存等)。二者發展方向雖然不同,但其互利共生相輔相成的態勢有助於騰訊在內容產業上的全面布局。

本文只是筆者就兩個APP發展狀況進行的簡要分析,細節仍有不足之處,望各位不吝賜教。

參考內容:

 

本文由 @Max小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閱讀軟體推薦——微信讀書
    讀書前兩期分別講述了掌閱、網易蝸牛讀書。今天就來盤點下微信讀書的優缺點,微信讀書適應哪些人群和微信讀書的特色小功能。微信讀書是騰訊旗下的產品,正所謂地主家的孩子不愁吃穿。首先在用戶人群上有著不錯的流量,還得益於微信的社交分享能力,使得微信讀書剛一發布就有不錯的下載量。同時騰訊家的圖文資源、音頻資源十分豐富。加之微信公眾號的支持,內容自然也是一大優勢。有著這樣大的優勢的軟體,會有哪些優缺點呢?這個軟體有哪些不同於其他同類的軟體的特色小功能呢?
  • 閱讀APP競品分析:掌閱 VS 微信讀書
    讀書APP層出不窮,作為其中用戶量較大的掌閱和微信讀書有什麼同與不同?本文作者對兩者進行競品分析,從市場、用戶、運營、架構層面進行分析。使用過微信讀書的用戶可能都會發現,在產品內的各個地方都能找到「分享至朋友圈或微信群」的入口,並且能夠隨時了解到微信好友的閱讀動態。因此,微信讀書是一款繼承微信部分特性並靠社交性實現用戶共同營造讀書氛圍,且持續閱讀的電子閱讀產品。兩款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都是全部用戶,這正好也印證了全民閱讀的理念。讀書是所有年齡段所有行業領域人的事情,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應當多讀書。
  • 微信讀書,讓閱讀不再孤獨
    精心打磨的閱讀體驗:EPUB的精緻書籍排版,你還可以隨心個性化你的專屬閱讀風格;和好友發現優質好書:幫你發現下一本適合你的好書。書海茫茫,不妨讓微信好友來幫你完成篩選,快速找到優質好書;和好友討論交流碰撞:在閱讀中與好友的想法邂逅,跟好友交流你的閱讀感想,碰撞出更多火花。
  • 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的閱讀創新與發展
    2.2 競品分析在「競品分析」這部分,我選擇了都是以「閱讀書籍」為核心業務,並且用戶量相對較多的3個產品——QQ閱讀、網易蝸牛讀書、掌閱和「微信讀書」進行對比分析,詳細信息見下表2.1所示。「網易蝸牛讀書」沒有聽書業務,而「掌閱」與「微信讀書」不同的是,它通過主播生動閱讀全文的方式使讀者更有帶入感,讀書的語氣語調與AI讀書都是有很大區別的,體驗感更好,此外,「掌閱」還提供了聽音頻節目的形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在聽書業務中,「QQ閱讀」和「掌閱」這兩款產品是做的比較優秀的。
  • 「網易蝸牛閱讀」和「微信讀書」的寫書評功能分析
    「領讀流問答評論」專業領讀人閱讀書單推薦、適時進行問答互動。「全新記事本模式」捲軸模式下右滑可寫批註,帶著思考享受閱讀。「全新共讀功能」新版本獨創共讀功能,隨時組隊讀書、共享批註。「個性化閱讀器」極簡風格,支持自定義設置主題、字體、翻頁方式等。
  • 世界讀書日 微信世界裡100個卓爾不群的閱讀花園
    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書,已經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說得一清二楚了。這就是書。 書裡清楚地記載了什麼是幸福。」世界讀書日,我們精選微信上100個優質閱讀類公號,他們孜孜不倦地原創優質內容,也許它們並不大眾,但足夠用心。
  • 微信讀書還需要哪些增長策略?
    即使背靠微信這一大流量池,微信讀書的各項數據並未展現出相當好看的數據。本文根據這一現象,分析了它以往與未來可用的增長策略。微信閱讀進入在線閱讀市場近四年,2019年數據來看,月活高峰達到1000w,日常平穩在800w左右,這個數據說不上精彩,畢竟近一年微信讀書的增長並不明顯。
  • 看十點讀書如何用視頻號打造「閱讀共同體」
    在這場活動中,十點讀書邀請了數百位KOL(關鍵意見領袖)和普通用戶參與,數次在同一時間進行了超百人的直播。「向世界安利1000本書之點亮視頻號」活動更是同時對同一本書進行推薦和解讀。通過更廣泛用戶群體的創作和傳播,閱讀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了一次深層的滲透。
  • 你會讀書嗎?如何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
    我們的閱讀方式已經採取了新的形式來適應不同的生活方式。問題是:是好是壞?儘管書籍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想法,激發了討論,並詳細探討了主題,但同樣的信息可以以各種形式提供。當涉及到我們應該如何吸收書籍時,爭論仍在繼續。讓我們看看。
  • 產品分析報告 | 微信讀書:社交閱讀的未來趨勢
    這半年期間我沒有讀書嗎?恰恰相反。原因在於,我開始用了微信讀書,並且效率更高了。起初是因為同學推薦,剛下載就領到了一個月的 「無限卡」,不得不承認,薅羊毛是第一生產力。在簡單大方的交互界面、不再孤單的閱讀環境和無限卡免費閱讀的驅動下,我的讀書習慣都轉移到了微信讀書上。主打社交閱讀的微信讀書,到底靠什麼從移動閱讀市場中站穩腳跟?又low又無聊的社區推薦內容如何整改?
  • 產品分析報告丨微信讀書,閱讀社區如何留住用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閱讀時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可能許多人最開始愛上閱讀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知心的朋友,或者找不到有共同話題的朋友你很難找到和你看一本書或者對同一本書有些想法,甚至是能夠看同一本書的人。愛看書的人可能本來就很少。
  • 令人驚奇,同一母體出生的雙胞胎,卻是同母異父,原因究竟是為何
    前段時間在法制欄目上,就曾發布過一則新聞,說有一女子,經過辛苦的十月懷胎和分娩,終於在全家人的期盼下生了一對雙胞胎,這本來是一件喜事,家裡人都非常的開心;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在給雙胞胎上戶口的時候,需要提交親子鑑定,兩夫妻本來以為沒什麼,不就是親子鑑定嘛,孩子當然是他們兩夫妻的孩子。然而,當親子鑑定的結果出來以後,驚呆了所有人:這對雙胞胎,他們的父親竟然不是同一人!
  • 小說閱讀網免費閱讀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要麼,花兒在月光下。閃亮的窗戶很乾淨爸然後換衣服 清潔雙手,燒香,坐在危險中;輕拿羊皮紙,虔誠地背誦。在古人眼裡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行為本身是心靈淨化的一種實踐,隆重的典禮,向書籍致敬。關於閱讀的重要性,我們也許可以用挑剔的眼神,從宋朝皇帝趙恆的詩《鼓勵學習》中學習一些積極有益的東西:富人不必購買肥沃的土地,書中有成千上萬的鈴鐺。
  • 暑期讀書熱 閱讀伴成長——我市暑假期間學生閱讀現象掃描
    時下,這裡已經成為孩子們暑假讀書學習的好去處。記者 李宏偉 攝快樂暑假,快樂讀書。暑假以來,市區一些公共圖書館、小型圖書室以及一些閱讀書屋,來這裡讀書學習的學生多了起來,孩子們在這裡以書為伴,快樂度過暑假,使閱讀成為他們假期生活的一部分。
  • 產品分析報告:微信讀書離國民閱讀產品還有多遠?
    背靠騰訊、閱文兩大集團,以微信社交裂變和絕佳的用戶體驗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的微信讀書近來為何差評不斷?微信讀書又該如何彎道超車成為下一個國民閱讀產品?QQ閱讀的市場佔有率排名前2,但是QQ閱讀和微信讀書都是閱文集團運營的產品。兩個app的基調、產品定位、用戶定位、內容偏向不同,是相輔相成的互補關係而非市場競爭關係。從用戶體量來看,咪咕閱讀APP位居第三,內容覆蓋面也與微信讀書和掌閱app相同,因此最終確定競品為掌閱app和咪咕閱讀。4.2 業務分布對比
  • 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對此,德州一中劉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能力不會憑空生成,更不能一蹴而就,它只有在一個富有書卷文化的環境下才能生長發育,而寒假又是這樣一個「生長發育」的好契機。對閱讀有點為難情緒的家長和同學,劉冰建議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書目上入手。「不同書籍像不同的食物一樣有不同的營養,但每個孩子喜歡的『食物』各不相同,切不可因為我們家長的喜好,而強加營養,反而讓孩子離閱讀越來越遠。」
  • 競品分析報告:微信讀書、天貓讀書和網易蝸牛讀書
    網易蝸牛讀書:網易蝸牛讀書致力於為熱愛閱讀的用戶提供沉浸、簡潔的電子閱讀體驗,並希望與用戶一起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區,滿足不同閱讀層次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書幣作為微信讀書內部的貨幣,一定程度上緩衝了現實中金錢和消費聯繫,同時增加了用戶的購買慾望,同時用戶也比較好接受。 優化建議:增加充值的方式,充值方式單一。
  • 用閱讀感知美好生活 | 4.23 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
    受疫情影響,新華書店線下活動全部轉到線上,新華書店不僅邀請了眾多名家錄製視頻,為全民閱讀造勢,世界讀書日當天更是策劃了早9點至晚9點的「春天雲閱讀,暢享12小時」直播活動,包括名家分享、對於圖文較好的作品,書店會製作成閱讀書籤,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推送,作品一旦被採用,獎勵投稿者5.9折購書優惠券,被採用的越多,獎勵越多。投稿截至5月31日,郵箱:1175448764@qq.com。
  • 閱讀伴成長 關於孩子讀書的那些事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大力倡導親子閱讀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書香滋養童年,閱讀豐富人生,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量保持增長,在0-8周歲兒童家庭中,超過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讀書的習慣。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那麼,微信讀書APP,以「讓閱讀不再孤獨」的理念下,又在下怎樣一場棋呢?點擊微信讀書APP界面,首先呼之欲出的便是「發現」功能裡的好友排行、本周熱榜、好友再讀、發現更多的書。好友排名,類似於微信運動,抓住用戶潛意識下的攀比之心,在讀書板塊,這樣的排名關係,讓用戶有競爭的意識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書籍,進而增強用戶的使用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