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孩子不易,廢掉一個孩子,卻很容易…………
1
一大家子一起吃飯,一個孩子特別懂事,爺爺奶奶給她夾菜,她會說,謝謝爺爺謝謝奶奶,但另一個孩子就不行,看見自己愛吃的就霸佔過去,誰夾一口都不允許。
再看倆孩子的媽媽,前者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快謝謝爺爺奶奶,後者媽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此一來,一目了然。
三五歲的小孩子,其實也有情可原,有時候你想管,老人卻護短——她還是個孩子,你們沒必要太嚴厲。
其實懂教育的父母,不一定多麼嚴厲,但至少懂得讓孩子有教養,比如餐桌禮儀,比如怎麼跟其他孩子打交道。
2
一個孩子啥樣,除了先天性格,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簡直太重,父母如何後天培養孩子,每個人都有一本心經。有的媽媽就說,我寵我孩子,誰都不許欺負我孩子,這是片面的。
一個阿姐就是這樣,不管她孩子怎麼淘氣,她都不管,但時間長了,這孩子就變得太散漫了,經常說一些特別不尊重人、沒禮貌的話,老人就勸阿姐,你也管管,可阿姐會很生氣的說,他還是個孩子。
有句流行語說得沒錯,你不管孩子,將來就由社會管你孩子。
十六七歲的孩子,就能更加直觀體現出來了,有的孩子十六七歲,獨立自主,思想開闊,但又不失天真的一面,有的孩子,我親眼見過,還得讓爸媽盛飯,性格古怪,想得挺多,但大多思想很偏激。
有位母親,對她女兒特別寵愛,結果慣出了毛病,虛榮心特別強,性格特別內向,見著誰,也不知是不敢說話,還是不懂得打聲招呼。這位母親就總替孩子打圓場,說,我女兒可嬌羞了,總也長不大。
過了幾年,這孩子突然得了抑鬱症,她母親心都碎了,但也沒辦法再補救……
3
一個家庭帶給孩子的東西,也許會跟著她一輩子,但也有蠻聰明的人,能夠在步入社會後,漸漸脫離掉原生家庭,當然了,這脫離,是脫胎換骨,直至養成一種看待人生以及社會,能夠擁有獨立思維。
但有多少人做人說話,能不帶著自己家庭的影子,俗話說,一個孩子,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你見著一個孩子,粗略分析她啥樣啥樣,有一天突然遇見她的家長,時常忍不住感嘆,真像!
有的父母,真就是很自以為是,他們永遠覺得,把自己掌握的智慧教給孩子,孩子就能夠成才,甚至有的父母,連怎麼教育孩子都不懂,連自己做人有什麼問題都不懂得反思,又怎能教育好孩子。
4
去一位親戚家做客,親戚一天都在聊她女兒,她的意思就是,她是多麼多麼對她孩子好,可是她孩子都聽煩了,突然衝她大吼:你別總「叨叨」了行嗎?你是對我好,但你用得著見誰都「叨叨」嘛!
結果,親戚馬上就生氣了,跟她女兒吵了起來,親戚作為一個成年人,當然能說會道,而且一句不讓,可她的情緒,以及她一點都不文明的話語,一次次擊中她孩子的內心,她孩子就崩潰了。
不敢想像,當她女兒長大以後,是否也會變成第二個她……
5
孩子是孩子,但孩子有一天也會長大,你希望她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就得看看自己是啥樣的人,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否正確。
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最起碼的前提。
有的父母總說,我對孩子多好多好,可是捫心自問,這「好」是客觀理性的好嗎?是孩子渴求的好嗎?或者說,天底下有幾個父母對孩子不好!
培養好一個孩子著實不容易,但廢掉一個孩子,就容易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好,純屬自以為是,你都沒教好自己,卻總想著駕馭孩子的思想,這樣的好,實在糟糕!
其實我們都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