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報關協會、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聯合公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測評」,青島口岸綜合得分位居第二。
今年以來,青島深入開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建設,切實發揮口岸在穩外貿、穩外資中的關鍵性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青島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持續下降,較2017年基準值分別壓縮57%和78%;截至11月底,山東港口青島港貨櫃吞吐量200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
在通關便利化建設上,今年以來,青島充分發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大數據平臺優勢,協調山東省電子口岸研發運行了進口貨櫃拼箱線上換單功能,率先在全國實現進口貨櫃分撥提貨單電子化流轉,整體通關時效提升80%。目前,青島港「雲港通」單證電子化平臺與24家船舶代理、26家場站實現實時接口對接,打通了青島港進口貨櫃「港至門」的物流鏈條。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持續拓展,小微出口企業在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實現100%全覆蓋。
與此同時,青島海關在推進口岸流程便利化方面,在全國率先開展保稅混礦「邊卸邊混」模式改革,混礦準備時長由6天壓縮至1天;推動開通首班「上合快線」國際班列,牽頭185家機構成立青島檢驗檢測認證協會,推進「檢測前置、結果互認、一路暢行」;打造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持續推進中韓檢驗檢測結果互認,今年以來72批輸韓食品農產品通過中韓檢驗合作機制抵韓後直接通關放行。
青島海關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智慧監管試點,創新實現「先期機檢+智能審圖」標準化智能查驗流程,貨物提離時間縮短35%;全面實現電子支付稅單自主列印、原產地證書網上申報和網上調查,原產地證書審籤時長由原來半個工作日縮短至1小時以內,超過2成的原產地證書實現系統自動智能化「秒審」。對進口鐵礦、原油等大宗商品,青島海關實施「先放後檢」,實驗室檢測與貨物放行「並聯」操作,礦產品驗放效率提升70%以上,原油罐容周轉效率提升35%以上。今年前10個月,青島關區進口鐵礦砂、大豆分別增長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