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做研發是種怎樣的體驗?現在,「鵝廠」用官方數據給出了答案。
今天(3月10日),騰訊發布《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披露了2019年騰訊在研發方面的核心數據。
從騰訊研發工程師去年寫了多少代碼、最喜歡用什麼樣的語言、bug解決效率如何,以及領導是否寫代碼等等,應用盡有。
可以說是了解鵝廠研發工程師狀況最權威數據。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研發人員佔比66%,人均新寫3.3萬行代碼
2019年,騰訊產品研發人員佔比66%。這意味著,平均每三個騰訊員工中,只有一個不是研發。
這個「濃度」在巨頭科技公司中排名前列。根據領英在2019年4月發布的數據,阿里研發人員比例為51%,華為45%。
過去一年,騰訊的研發人員一共新寫了12.9億行,代碼量較2018年增長30%。
人均多少?因為騰訊還沒有公布年度財報,2019年騰訊員工數據並未披露。
但可以根據2014年底到2018年底的員工數據,預測2019年底的員工數量為59460。注意,這僅供參考。
以這個數據來計算,騰訊2019年的研發人員一共有39243人,人均新寫3.3萬行代碼,按照250個工作日來計算,平均每個工作日要新寫132行代碼。
他們新寫的代碼,大部分在To B類項目上。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研發數據也體現了這一趨勢。在2019年新增的3500多個研發項目中,To B類項目較2018年增長77%。
具體的情況中,平均每周構建次數80萬次,平均每項目年均產物大小600G,平均每項目年交付次數3000次,推動修復代碼Bug和安全漏洞14萬個,編譯加速累計節省編譯耗時1.9萬小時。
60%團隊規模在20人以下,使用最多的語言是C++
雖然騰訊研發人數眾多,但研發的團隊規模並不大——60%的項目團隊規模控制在20人以下,並且47.8%的迭代周期在1周內。
他們使用最多的語言是C++,其次是JavaScript。騰訊表示,隨著雲計算和大數據在鵝廠的應用發展,Go語言首次躋身鵝廠程式語言排名TOP5,這次排名第三,然後是Java、Python位列4、5名。
如此團隊規模,對需求和bug的響應速度是:平均每天完成需求3802個,28%的需求在1天內得到響應;46%的Bug在1天內解決,82%的Bug在1周內解決。
不僅僅只有普通員工寫代碼,騰訊74%的技術leader在持續輸出代碼,平均每人輸出代碼3萬行(略少於預估出來的平均水平);參與140次代碼評審。
38%的12級及以上技術專家潛心編碼,平均每人輸出代碼3.3萬行(與預估出來的平均水平持平),參與155次代碼評審。
此外,騰訊過去幾年大力推進的開源協同合力共建,同樣有了成效。
2019年,騰訊參與最多跨團隊研發項目的人,為24個協作項目貢獻了力量;有研發協作項目橫跨12個部門;跨團隊協作參與度最高的部門,加入了113個研發協作項目的建設。
騰訊內部整體代碼開源率,從2019年初的20%增長至年底的70%。內部新增協同代碼庫超過4400個,Q4較Q1增長56.3%。
其中包含53個公司內部重點開源項目(涉及400多個代碼庫)在進行協同。
截至目前,騰訊已經在Github上已經開源了95個項目,超過1000個貢獻者參與了開源貢獻,擁有超過28萬個Star數。
騰訊開源地址:
https://github.com/Te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