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日來,古交市邢家社鄉瓦屋溝行政村中前瓦屋溝、郎溝、仙嶺這三個自然村約200戶村民陸續領到了各自的土地流轉租金,此前,他們的這些土地已閒置撂荒多年。就在一個多月前的5月18日,瓦屋溝村3000畝連片的撂荒地在多臺農機的轟鳴聲中被「喚醒」重拾朝氣。
在古交市農機發展中心的多次協調下,瓦屋溝村支部書記曹東生按照每畝50元的價格與200多戶村民籤訂土地流轉合同,之後他又與引來的種植大戶臨汾古縣全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3000畝的土地流轉合同。目前全全公司已投入100餘萬元,用於租地,修路,剷除荊棘灌本,深松、旋耕等,這適合全程機械化耕種的3000畝已全部下種,其中種植玉米2000畝,種植小雜糧1000畝;同時該村另一處集中連片的2000畝撂荒地的整治也已收尾。據介紹,該村共有耕地8000畝,村民現耕種只有1000畝。今年該村可完成5000畝的撂荒地整治,並藉此戶均年增收千元左右。
據統計,古交市現有耕地26萬畝,受地形和城鎮化發展等影響,近一半耕地閒置撂荒。按照省、太原市穩定糧食生產部署要求,今年4月份古交市出臺了《整治耕地撂荒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確定2020年全市新增糧食種植面積1.2萬畝的目標任務。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種植。對糧食種植面積超過100畝的新型經營主體,在年底根據其產量情況,畝產高於該作物平均產量的,給予每畝50-100元的獎勵;加大種糧保險補貼力度,新開小雜糧險種,保費的70%由財政補貼、30%由農戶自繳;設立3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發展農業生產貸款貼息。同時,整合多方資源,通過上述政策吸引外地種植大戶和本地農機大戶,將全市適合機械化耕作的閒置撂荒地以流轉的承包方式統一經營管理。
市農機發展中心主動作為,主動介入,充分利用自身行業優勢,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從臨汾等外地引進種植大戶,並發動本地種植農業合作社參與撂荒地復墾種植。截止目前,全市已超額完成整治閒置土地1.2萬畝任務,已入種1.2萬畝,分別由臨汾古縣全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鑫方春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五家外地引進來的種植大戶和本地農機合作社所承包。其中,邢家社鄉整治閒置土地5000畝,已入種3000畝;河口鎮整治1000畝,全部入種;閣上鄉整治4000畝,全部入種;岔口鄉整治2000畝,已入種1000畝;常安鄉整治2500畝,全部入種;原相鄉整治2000畝,入種500畝。
「下一步將繼續推進閒置撂荒地整治工作,力爭年內將適合機械化作業的撂荒地全部得到整治,預計全年可達2萬畝,為明年播種打下基礎。」市農機發展中心康秀平主任說,計劃成立古交市撂荒地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訂單模式,將撂荒地所產農作物就地消化,幫助農戶促銷農產品,讓其投資有良好回報,更加敢於投資,在撂荒耕地收穫更大的經濟效益,起到更好示範效應,讓更多撂荒地變良田。同時,將利用中心優勢,大力推廣農業新機械、新技術,讓大農機進一步激活大農業,讓廣大農民獲得真正大實惠。(楊永健 趙胤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