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假追責」是錯,「弄假成真」則是錯上加錯。
全文1283字,閱讀約需2.5分鐘
文/柳宇霆(法律學者)編輯 井彩霞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吳興發
▲2019年3月,綏德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
雖然過去了2年多,可榆林產婦墜亡事件至今餘波未了。
據澎湃新聞報導,事發後,圍繞「究竟是誰拒絕為產婦實施剖腹產」,榆林市第一醫院和家屬各執一詞。由於被認定為事件的直接責任人之一,事發當天在二線值班的護士劉麗,先是被「離職」,後又經醫院安排外出學習半年。進修期滿後,劉麗遵從此前與院方籤訂的「承諾書」,返回婦產科門診上班,沒想到卻被拒之門外。
出了事對非一線值班的護士「假解聘」,以示問責姿態,事後再低調聘回,這已經夠荒唐了,沒想到,還有「假追責」變成「真甩鍋」的後續——2018年12月,劉麗先後向綏德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和綏德縣人民法院「申訴」,返崗等訴求都得到了支持。一審判決下達後,院方沒上訴,可一年過去了,劉麗仍未能返崗。
這事確實讓人始料未及:原以為,發生於2017年8月31日、一度引發軒然大波的榆林產婦墜亡事件,已在涉事人員被追責中收尾,沒成想,居然還出現了這樣的「狗血」續集。
問責敷衍化、成假把式的現象,此前不是沒有。有些地方、單位攤上事後,為了平息輿論影響,迅速摁下了「問責按鈕」,但問的不是主要責任人之責,而是找「臨時工」「臨聘人員」背鍋,藉此棄卒保帥、淡化處理,事後再兌現「補償性措施」。
而榆林產婦墜亡事件上,居然也出現這樣一幕,未免讓人錯愕。要知道,就在當年9月初,國家衛健委層面還曾表態,稱「出現這種情況,讓人非常痛心,是誰都不願看到的」,還表示「已責成當地衛生計生部門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現在看,「嚴肅處理」卻留了個「敷衍式問責」的尾巴,這顯然不是公眾想看到的「故事結局」。
不可否認,在產婦墜樓一事上,涉事醫院不該擔全責,很多過錯也主要是過失造成。但不論是醫療選擇上的令人詬病之處(該剖宮產卻未及時剖宮產),還是照護不力,讓病人脫離視線,有些責任都無法推卸。
鑑於此,追責的確該「過罰相當」,不必苛責,但也不能問責隨意化,拉負有次要責任或本不該擔責的人「湊數」,那樣顯然跟「嚴肅處理」的要求不符。遺憾的是,涉事醫院對二線值班護士「假追責」的舉動,就給人以找背鍋黨、替罪羊的觀感。
若不是醫院方後來還出現了「『假解聘』變『真辭退』,敗訴後1年不執行」的情節,這敷衍式問責的情形恐怕還不會浮出水面。某種程度上,醫院對「學習期滿後給予安排崗位」的承諾不執行,跟假追責有著相通之處,那就是:都玩了虛招。
這顯然不是榆林產婦墜亡事件該有的正確收場方式:如果說,為了平息風波而搞「假追責」是錯,那「弄假成真」則是錯上加錯。這些錯顯然需要及早糾正,給涉事各方以合理交代,也讓這事畫上妥善句點。因為公眾最希望看到的,是責罰相當,不管什麼人,該承擔什麼責任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而不是敷衍糊弄公眾。
點擊下圖進入"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實時地圖"
值班編輯 一碗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