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煤煙味!邯鄲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98萬戶

2020-12-22 河北新聞網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宋平 通訊員陳鵬)「從燒煤改成燒天然氣後,屋裡乾淨、暖和多了,再也不用半夜起來侍弄鍋爐了。」近日,說起「煤改氣」,邯鄲市峰峰礦區西固義鄉西趙莊村村民李平賢不禁豎起大拇指。

今年,邯鄲市峰峰礦區針對西固義鄉的實際情況,將西趙莊、韋武莊、谷駝、北神崗四個村統一納入了「煤改氣」範圍。經過三個月的管網鋪設和一個多月的入戶安裝,四個村在供暖季來臨之前終於實現了通氣。

在邯鄲市「雙代」工程改造過程中,工人在施工。 河北省住建廳供圖(資料片)

同在該鄉的西固義村2018年就實現了「煤改氣」,村民老唐給筆者算了一筆帳:家裡五口人,之前用煤取暖時,一個採暖季大概用2噸煤,約需1600元錢;現在用天然氣取暖,需要花費3000元左右,政府最高還能補貼1300元。「算下來花費差不多,用天然氣取暖還乾淨,屋裡、院裡也顯得敞亮多了。」老唐笑著說。

「雙代」工程是一項涉及廣大居民生活方式變革的重大民生工程。自2015年實施氣代煤電代煤工程以來,邯鄲市已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98萬戶。其中,2018年至2020年,清潔取暖改造總數為124.27萬戶。

在實施過程中,邯鄲市雙代辦和各縣(市、區)堅持試點推進、全面推廣,先易後難、先好後差的原則,選擇經濟基礎好、改造積極性高的住戶作為示範戶,先行進行改造,並從優惠政策、取暖成本、生活環境改善、方便程度等方面向群眾進行宣傳講解,鼓勵先行先試。隨後,藉助成功案例,推動更多群眾選擇清潔取暖。

「雙代」工程不僅涉及電網改造、管線敷設、入戶安裝、穿越審批等多個方面,而且施工環節繁多、複雜,需要多部門合力攻堅。

在辦理管線穿越鐵路的審批手續時,邯鄲市政府與鐵路部門充分溝通協調管線穿越事宜,僅用了不到四個月時間即完成了相關手續的審批工作。

在遭遇惡劣天氣和地下流沙、堅硬巖石等地質條件時,為了不耽誤工期,各燃氣公司特事特辦,從全國各地迅速集結施工力量和特種裝備,及時完成了緊急施工任務。施工最高峰,邯鄲全市參與各類施工人員共計1萬餘人,共調集各類機械和專業設備3800多臺(套),有力保障了管線施工進度。

同時,壁掛爐補貼、灶具補貼、用氣用電補貼、燃氣初裝費讓利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激勵舉措的落實,也為工程推進提供了保障。

據統計,邯鄲市改造完成的151.98萬戶清潔取暖用戶,可削減煤炭消費量約379.9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7.6萬噸、煙粉塵排放約22.42萬噸、爐渣排放約113.99萬噸,既減少了汙染物排放,也促進了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全國將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15億平方米―― 今冬取暖更清潔了
    德州是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今年繼續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按照「以氣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後破」原則,大力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德城區對今年實施「氣代煤」改造的住戶連續3年每個取暖季補貼1000元燃氣費用,集中採購壁掛爐並免費安裝,同時贈送一臺燃氣灶,改造全程費用均由地方財政負擔。截至目前,德城區已累計完成2.3萬戶改造任務。
  • 醇基燃料相關標準助推京津冀冬季清潔取暖
    毛延鋒 攝        長城網訊(記者 張青果 通訊員 毛延鋒)近日,由河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主持起草的省地方標準《農村民用醇基燃料清潔取暖、炊事通用技術要求》通過了河北省發改委組織的專家審定。
  • 完成率151%!2020年山東發放住房租賃補貼5.05萬戶
    原標題:完成率151%!
  • 煤改電,到劉景屯村算算帳(美麗中國·關注清潔取暖(上))
    對於地處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上的地方來說,紮實做好今冬明春清潔取暖工作,成為這些地方既保藍天、又保溫暖的有效措施。劉景屯村是河南新鄉的一個普通村莊,以前村裡過冬取暖主要靠燒煤,在清潔取暖補貼政策支持下,如今全村538戶全部裝上了乾淨又暖和的電暖氣。薄薄六塊板,在牆面一字排開。板上印著花鳥、書法,乍一看以為是裝飾畫。
  • 今年我國將新增清潔取暖面積15億平方米左右 「煤改電」成主力
    推進冬季清潔供暖,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截至2019年底,我國清潔供暖面積已達到120億平方米、清潔供暖率為55%,兩者分別較2016年增加51億平方米和21個百分點——這是記者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中國清潔供熱峰會暨行業年會上得到的一組數據。
  • 冬季生火取暖,注意室內通風,警惕煤煙中毒
    想起去年的時候朋友的弟弟煤煙重度中毒,20歲的小夥子在蘭醫急診搶救好幾天,弄的一家人身心疲憊,轉醒後又擔心會有後遺症的各種煎熬。想提醒生爐子、睡土炕、有煤氣燃氣取暖設備的朋友們取暖注意安全。每年在寒冷的冬天,許多人要用煤爐生火取暖,尤其是在北方,冬天不光生爐子有煙,睡的熱炕也有煙。
  • 河北保定深入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乾乾淨淨過暖冬
    實施了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後,河北保定市望都縣賈村鎮王文村村民劉利琴家新安裝了燃氣採暖爐。 張 斌攝(中經視覺)按動開關,設好溫度,燃氣採暖爐顯示屏上的小火苗圖標開始閃爍。短短幾分鐘,水箱裡水溫迅速上升。「瞅瞅,熱得多快!」
  • 福州擬在2019年完成四城區戶表改造5.5萬戶
    福州新聞網2月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旭 實習生 林鋆潔)記者昨日獲悉,近日,市城鄉建設局制定《提升城市供水水質三年行動方案》,從飲用水水源保護、城市供水廠提升改造、市政供水管網改造、二次供水管理、城市供水信息化、水源水到二次供水全過程監管、推廣優質管材等7個方面入手進行全過程的系統提升。
  • 清潔取暖 溫暖過冬|秦皇島全力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作
    清潔取暖,一頭牽著百姓冬天裡的溫暖,一頭連著藍天白雲。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光熱+生物質」……,這個冬天,秦皇島的農民們用上了新式取暖設備,有了溫暖又乾淨的過冬環境。2020年,海港區東港鎮對全村456戶進行了施工改造,採取分戶式空氣源熱泵方式採暖。目前,設備的調試與試運行已經全部完成。據東港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空氣源熱泵具有清潔環保、安全高效等優點,老百姓反映不錯,同時他們又協調電力部門把電價收費標準改為峰谷式電價,讓村民晚上用電時可以享受更優惠的電價,用得更安心。
  • 社會報導|農村電暖炕 清潔取暖成時尚
    社會報導|農村電暖炕 清潔取暖成時尚 2020-12-09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省2020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開展清潔取暖+電力交易創新試點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2020年5月19日,山西省印發《山西省2020年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方案》,《方案》明確2020年採暖季前,列入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範圍的8個重點城市(太原、陽泉、長治、晉城
  • 4年新增1.02億㎡,華天成空氣源熱泵助力山東「煤改電」清潔採暖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從2017年至今,山東省累計完成98萬戶「煤改電」清潔採暖,新增供暖面積1.02億平方米。預計今年一個採暖季,全省將節約標煤2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8萬噸、二氧化硫2萬噸、氮氧化物1萬噸。
  • 一天取暖花50,冷得還穿羽絨服:農村清潔取暖遇難題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受取暖成本高等影響,農村群眾對清潔取暖滿意度相對較低,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存在諸多難題。 集中清繳引發輿情,改造容易應用難 2020年12月,一則關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鄧莊鎮百餘村幹部進入村民家中清理散煤和爐具的網絡輿情,引發社會關注。
  • 推動北方農村清潔取暖 全國人大代表趙立欣建議「揚長補短」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範麗芳)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是中國北方關注度較高的民生話題之一。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十部委印發相關規劃提出,到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40%以上。
  • 綠電三江源:推進電能替代和清潔取暖 瑪多地區電力用戶享電價紅利
    同時,積極在三江源地區推進電能替代,率先助力瑪多縣城全部實現清潔取暖,以此為示範制定「三江源」清潔取暖電能替代發展規劃,積極在三江源保護區16個縣推廣電能替代並全面加強配套電網建設。為進一步支撐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國網瑪多縣供電公司青藏高原清潔取暖創新工作室,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服務創新與運維管理創新,同步面向小賓館、小飯館、小商店和移民搬遷戶「三小一戶」推廣電能替代。在距離瑪多縣城80公裡外的花石峽鎮民族寄宿制小學,一場清潔取暖改造工程正在進行中,風雨操場裡,79組電暖氣已全部安裝完成。
  • 濱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38個 惠及4.32萬戶居民
    一、立足城市品質提升,5項攻堅任務圓滿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碩果纍纍。牽頭實施124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打通「斷頭路」15條、「斷頭橋」4座,完成41項路口改造、5項排水防澇改造和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黃河生態修復工程亮點紛呈。高質量完成黃河大道景觀提升等17個黃河生態保護工程項目,大力推進黃河植物園建設。住建領域汙染防治成效顯著。通過包片督導,利用監控、無人機等,推動揚塵治理形勢好轉。
  • 玉泉區23個村實施供熱管網改造 村民今冬取暖不用燒爐子了
    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確保村民溫暖過冬,玉泉區實施了轄區23個村的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使村民徹底告別燒煤取暖的歷史。8月31日,記者來到玉泉區西菜園街道辦事處轄區的西水磨村。村裡的主幹道正在進行路面回填,主管道鋪設已經完成,正在入戶安裝暖氣片,工程進展順利。採訪中村民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村裡組織實施的集中供暖工程,今年冬天他們可以告別煤炭爐子,實現清潔取暖了。記者來到村民李福元家,他家一共有三間正房,每間屋裡都裝有暖氣片。
  • 澠池縣農村超5萬戶 家庭冬季使用電能取暖
    如今,在澠池廣大農村,像李群朝家一樣冬天使用電能取暖的家庭,已超過5萬家。    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隆冬時節,記者在澠池農村採訪,看到一個全新的變化:使用熱風機取暖、熱水器洗澡、電磁爐做飯的農民家庭越來越多。    澠池煤炭資源豐富,當地農民過冬有燒煤取暖的習慣。為降低環境汙染,4年前,澠池一些使用燃煤的重點鄉鎮被納入「煤改電」之列,一場燃煤「消零」戰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