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區23個村實施供熱管網改造 村民今冬取暖不用燒爐子了

2020-12-25 正北方網

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確保村民溫暖過冬,玉泉區實施了轄區23個村的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使村民徹底告別燒煤取暖的歷史。

8月31日,記者來到玉泉區西菜園街道辦事處轄區的西水磨村。村口的街道上機器轟鳴、管溝開挖、焊花四濺,工人師傅正在加班加點趕施工進度。村裡的主幹道正在進行路面回填,主管道鋪設已經完成,正在入戶安裝暖氣片,工程進展順利。

採訪中村民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村裡組織實施的集中供暖工程,今年冬天他們可以告別煤炭爐子,實現清潔取暖了。

記者來到村民李福元家,他家一共有三間正房,每間屋裡都裝有暖氣片。李福元告訴記者:「我們以前用的是自己裝的土暖氣,有人在家還是比較暖和的,但是家裡沒人溫度就下來了,每次回家要先點火,等家裡溫度上來了才敢脫外套。今年接上大暖就省事兒多了。我自己算了一下,以前一冬天取暖需要4000多塊錢,為了省錢,天氣暖和了就少燒點或不燒,就這樣下來至少也得3500塊錢,今年集中供暖後,一冬天最多也就3000塊錢,省錢不說,還乾淨衛生,而且溫度適中。」

李福元說:「以往這個時候就開始往家裡買煤了,再晚了煤就漲價了。我們家三間房100多平方米一冬天需要燒七八噸煤,加上搬煤的費用差不多得4000塊錢。七八噸煤堆滿半個院子,黑乎乎的,後來在院裡搭了一個簡易的小鐵棚,這樣看上去還乾淨點。今年接上大暖就再也不用買煤了。」

村民魏志剛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靠自家的土爐燒煤取暖,家裡冷的時候得白天晚上不間斷地燒爐子。現在接上大暖就方便多了,至少晚上不用總起來給爐子加煤了,溫度也能比土爐子高。我們家按三間房算,差不多180平方米,一冬大概需要8到10噸煤,需要四五千塊錢。接上大暖以後就用不了這麼多錢了,衛生還乾淨了,環境也好了。」

西水磨村委會主任馮文明告訴記者:「我們村一共有110多戶村民,目前已經完成了20戶的安裝,剩下的村民也在踴躍排隊登記。以往燒煤取暖,到了冬天家家戶戶存放大量的煤炭,一來汙染環境,二來不安全。每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挨家挨戶地宣傳,讓村民注意用火安全。這次供熱改造挺適合村民的,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目前接到通知,富泰熱力說能保證在9月15日前完成施工,如期供暖。」

據了解,村裡進行供熱改造,降低燃煤的環境汙染,實現均衡供熱、集中供熱,可以大幅減少人口密集地區的環境汙染物排放量,對改善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至關重要。這次供熱改造工期約60天,預計9月底所有工程完工。(呼和浩特晚報記者 朱麗華)

[責任編輯:孟捷]

相關焦點

  • 半數農戶不燒煤,山東這個縣生物質取暖試驗試出了什麼
    (□學瑩報導)□本報記者 楊學瑩在「煤改氣」「煤改電」唱主角的農村清潔取暖大潮中,陽信縣2017年開始探索農村生物質清潔取暖之路。今年,陽信又新推廣了生物質爐具20672戶,使用生物質取暖的農戶達到近4.7萬戶。加上2017年實施「煤改氣」「煤改電」的1.3萬戶,陽信半數農戶今冬取暖不燒煤。
  • 我市在燃煤散燒綜合整治區域設立10個液化氣便民配送站村民做飯...
    呼和浩特晚報訊 「往年冬天做飯都是用煤生灶或爐子,今年家裡接了暖氣,村裡有了液化氣配送站,打個電話幾分鐘就能送到。」昨日,後灘村村民李永強對呼和浩特晚報記者說,村裡的液化氣配送站為村民提供了很多便利。據介紹,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市空氣品質,市住建局屬呼和浩特市燃氣熱力有限公司主動擔當、積極響應,參與推進我市燃煤散燒治理改造項目,對玉泉區和賽罕區的城中村居民及大棚耳房進行了「煤改電」改造工作,累計完成1067戶居民住宅及1139座大棚耳房的改造任務,10月15日如期完成了改造任務,並達到了正常供暖的預期目標。
  • 河北保定深入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乾乾淨淨過暖冬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賈村鎮王文村村民劉利琴告訴記者,王文村今年實施了冬季清潔取暖工程,家家戶戶通了燃氣管道,換上了燃氣採暖爐。「氣代煤」雖然清潔環保,但在推進過程中,部分村民對於使用成本和取暖效果仍覺得沒底。緊鄰王文村的張過村,去年整村完成了冬季清潔取暖改造,使用一冬後,村民懸著的心落地了。
  • 部分地區的農村,不讓村民生爐子和燒炕取暖,你怎麼看?
    要知道,在我所在的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世世代代都是以生爐子和燒炕取暖來度過寒冷的冬季呀,個人覺得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我們這裡的村民,每年冬天家家戶戶基本都會生爐子和燒炕取暖,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也許是地區不同吧,我聽說某些地方的農村,確實不允許村民生爐子或者燒炕取暖,說這樣做會汙染環境,一旦被發現,輕則罰款,重則還要「進去吃飯」。
  • 泉媒體訪談|玉泉區禁燃區燃煤散燒綜合治理,還居民潔淨天空
    玉泉區對轄區燃煤散燒用戶進行了全面的統計,經詳細摸排統計,我區燃煤散燒用戶共計56個村(包括行政村和社區)32443戶居民,計劃通過接入「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取暖方式及棚戶區改造方式進行燃煤散燒綜合整治。
  • 濰坊高密市柏城鎮:清潔取暖改造 讓民心更暖天空更藍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7日訊高密市清潔取暖工作開展以來,高密市柏城鎮嚴把時間節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推廣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等方式,大力推進清潔取暖工作,讓民心更暖天空更藍。如今的取暖方式讓儀紅很是滿意,她再不用早起捅煤爐、運煤渣了。「一是環保,提溫又快,冬天取暖的時候開始取暖,夏天不使可以當壁畫掛著好看。政府免費給提供,還不用花錢,給老百姓辦了好事兒。」儀紅告訴記者。以全面改善環境空氣品質為目標,苑家疃居委會在冬季採暖期來臨之前,全力推進「電代煤」清潔取暖改造工作,目前全村已安裝電熱板取暖器310戶。
  • 清潔取暖,溫暖過冬!光熱+生物質,今冬取暖有了新方式
    海港經濟開發區田家溝村採取光熱+生物質改造的新型取暖方式,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確保群眾度過一個清潔溫暖安全的冬天。眼下已進入供暖季,前一陣村民田玉敏家將傳統爐具改造為溫度也挺好,我家早晨起來七點燒,八點溫度就夠了,晚上六點燒,七點停了,溫度就夠用。」
  • 煤改電,到劉景屯村算算帳(美麗中國·關注清潔取暖(上))
    對於地處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上的地方來說,紮實做好今冬明春清潔取暖工作,成為這些地方既保藍天、又保溫暖的有效措施。劉景屯村是河南新鄉的一個普通村莊,以前村裡過冬取暖主要靠燒煤,在清潔取暖補貼政策支持下,如今全村538戶全部裝上了乾淨又暖和的電暖氣。薄薄六塊板,在牆面一字排開。板上印著花鳥、書法,乍一看以為是裝飾畫。
  • 一天取暖花50,冷得還穿羽絨服:農村清潔取暖遇難題
    半月談記者走訪了解到,位於汾渭平原的臨汾長期以來因汙染嚴重遭人詬病,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臨汾市被列入「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一些縣區2017年開始實施農村清潔取暖改造並同步開展散煤和燃煤爐具「雙清零」工作。
  • 清潔取暖 溫暖過冬|秦皇島全力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作
    長城網記者 祖迪 攝往年,上營村的村民都是靠自購散煤取暖。2020年,海港區東港鎮對全村456戶進行了施工改造,採取分戶式空氣源熱泵方式採暖。目前,設備的調試與試運行已經全部完成。北戴河新區團林管理處李村——光熱+生物質無汙染「家裡白天利用太陽能,晚上沒有太陽的時候輔助一些生物質燃料,不用擔心煤氣中毒,既省心又省力,比燒爐子好多了。」北戴河新區團林管理處李村村民王立臣高興地說。
  • 延慶區寒潮來襲 清潔取暖心更暖
    進入11月以來,氣溫直線下降,事關民生的冬季供熱工作面臨著重大考驗,隨著「煤改清潔能源」工程的持續進行,延慶鎮城鄉結合部部分村莊已經完成改造。而隨著今冬第一場雪的降臨,城鄉結合部供暖也面臨著一個考驗。11月21日,記者走進延慶鎮自由街村,雖然戶外寒風瑟瑟,雪花紛飛,但自由街村村民朱傑家中卻溫暖如春,與室外的降雪天氣形成強烈反差,一家三口正其樂融融地看著電視,享受著溫情時光。要說在冬季使用空氣源熱泵集中供暖的好處,朱傑可是有著切身體會。
  • 農村用碳和柴火燒爐子煮飯、燒水、取暖需要偷偷進行嗎?
    農村燒爐子煮飯、燒水、燒炕取暖還需要偷偷嗎?我個人感覺這是不可思議的。在我們老家陝西南部山區,村民一年四季都在燒樹枝木棒柴火做飯、取暖。大冬天,大家把柴火燒得很旺,圍坐火爐旁烤火、聊天,而這些都是正大光明的,不違法也無需偷偷摸摸。
  • 「煤改電」清潔取暖防汙染
    「以前燒煤球,汙染空氣不說還擔心煤氣中毒,晚上也睡不安穩。『煤改電』挺好的!」濬縣鉅橋鎮崗坡村的村民馬朝生正在家裡樂呵呵地烤著「熱風機」。    在崗坡村,與馬朝生一樣,這個冬天用「熱風機」取暖卻不用擔心電路不穩的一共有280戶。
  • 你對農村某些村民偷偷生爐子、燒炕取暖怎麼看?
    昨天看了一個記者的視頻,視頻裡提到了這麼一個事:山西臨汾的一位王女士,老家實行了煤改氣了,王女士怕老爸老媽擔心花錢,不捨得用,然後就用手機跟老爸老媽用氣的帳戶綁定了,自己給父母出錢燒氣取暖!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一個月過去以後,王女士發現老爸老媽只用了6塊錢的氣,然後老母親的手上還有不少凍瘡!我沒有接觸過煤改氣,通過網友的爆料看,全天開最起碼30元/天起!
  • 武山縣供熱公司全力以赴保供暖
    屋裡暖不暖,今年全縣供暖怎麼樣,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走進武山縣供熱公司,探訪今冬的供暖情況。工作總結概述各項措施 保障今冬供暖記者首先來到武山縣熱源廠,走進中控室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通過供熱智慧平臺查看實時數據、通訊狀態、閥門狀態等情況。
  • 如何看待農村生爐子、燒炕取暖,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爐子取暖一直就是北方農村的取暖方式之一,自從近年來環保壓力增大,逐漸被禁止,對於農村用爐子取暖燒炭也存在一定的爭議,畢竟說停就停在沒有可靠的取暖方式來替代的話,真的農村的取暖真的是一大問題。安裝的價格高,安裝天然氣取暖設備的價格也不便宜,面積為100平米的房子安裝一套天然氣取暖設備,一般情況下需得2萬元左右。根深蒂固的思想對於老一輩農民都習慣了燒爐子取暖,讓他們花大價錢改裝真的很難接受,所以就偷著用爐子取暖。
  • 城北、城南供熱:打好今冬供熱第一仗
    據了解,目前城北供熱站所屬的一次管網已經在月初全部注水完成。,對鍋爐及環保設備進行了檢修維護,計劃在10月1日至7日已經對一次管網進行了注水,10月12日已經開始循環泵,對整個一次網進行了循環,目前管網哪個循環正在進行中,管網壓力穩定,現在正在對管網及附屬設施進行單機聯動校驗試運行。
  • 邯鄲累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151.98萬戶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宋平 通訊員陳鵬)「從燒煤改成燒天然氣後,屋裡乾淨、暖和多了,再也不用半夜起來侍弄鍋爐了。」近日,說起「煤改氣」,邯鄲市峰峰礦區西固義鄉西趙莊村村民李平賢不禁豎起大拇指。今年,邯鄲市峰峰礦區針對西固義鄉的實際情況,將西趙莊、韋武莊、谷駝、北神崗四個村統一納入了「煤改氣」範圍。經過三個月的管網鋪設和一個多月的入戶安裝,四個村在供暖季來臨之前終於實現了通氣。在邯鄲市「雙代」工程改造過程中,工人在施工。
  • 22個供熱站點「按需供熱」
    「今年我們對兩臺40噸的熱水爐進行升級改造,熱效率提升3%左右,現在已經點爐啟用,隨時準備為居民供熱。 」傑森熱力公司副經理王慶新介紹,為保障居民供暖,傑森熱力還新建了一臺80噸的熱水爐,截至目前,熱水鍋爐及附屬系統建設已全部完成,具備烘爐條件,預計20日基本完成烘爐,月底前可根據實際供熱面積及室外氣溫變化,切換至此爐供熱。「不光是傑森熱力,我市4家供熱公司現已全部具備供熱條件。
  • 農村傳統取暖方式隱患多 新型供暖方式多元化
      種類豐富的煤炭爐子和小太陽等取暖設施很受農村村民歡迎。   大部分村民家裡還是燒煤炭爐子取暖。   隨著氣溫的下降,供暖問題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然而,對於居住在農村的村民,因為條件限制,無法實現集中供暖,他們的取暖方式依舊以傳統的煤炭、柴火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