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語,包括0-1歲寶寶的身體語言,心理語言和行為語言等,是嬰兒與外界交流和表達的方式和途徑。」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作為不會說話或說話並不清晰的嬰幼兒來說,沒了語言,難免會造成交流苦難、無法傳遞需求的問題。
對於有經驗的寶媽來說,尚可從寶寶的「嬰言嬰語」中大概了解他們的基本訴求,但是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來說,就顯得十分困難了。
因此,適當的了解一些嬰幼兒的「嬰言嬰語」,可幫助寶媽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幫助其解決不適、及時發現是否存在健康問題等。
寶媽大娟生下孩子之後,一直是貼身照顧。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大娟自認為自己已經做到細心了,但寶寶的健康還是因自己的「大意」出了問題。
前段時間,大娟就發現了寶寶睡覺時候總是搖頭的情況,她以為這是寶寶在找最舒服的睡覺姿勢,所以就沒在意。
可是大概過了兩三天,她猛地看寶寶的後腦部位,竟然長出了小痘痘,看起來像溼疹。於是著急忙慌的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檢查顯示真是溼疹。
醫生詢問完情況後,說寶寶睡覺愛搖頭,其實就是在向家長表達自己不舒服,那時候如果及時發現寶寶蓋太厚太熱出汗了,也不會引發後續的溼疹問題。
照顧孩子的過程,儘管需要細心,但是也需要家長懂一些基本的育兒常識,這樣才能做到科學養育孩子。比如這6個「嬰語」,有多少家長知道呢?
1. 寶寶用小手揉著眼睛
對於寶寶來說,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本來就比成年人要多的多。而當寶寶想要睡覺的時候,他們就會有用手揉眼睛的行為。
這時候儘管寶寶再不想入睡,寶媽們也要及時的哄他們睡覺了。
2. 寶寶一副癟著嘴的樣子
寶寶癟嘴通常是在表達兩種基本訴求:
① 受了委屈,可憐巴巴的癟嘴,嘴角向下耷拉;
② 在飯桌上癟嘴,往往是寶寶餓了的表現,家長可以做一下區分。
3. 寶寶小臉通紅,眼神一動不動
寶寶如果有這樣的表情行為,多半是他們正在大便中。如果貿然打擾,可能會干擾他們的便意,影響排便次數等,這時候家長只需靜靜在旁邊等候即可。
4. 寶寶睡覺總是搖頭
寶寶睡覺總是搖頭的原因有三個:
① 寶寶的頭癢了,為了緩解癢的不適,所以就用搖頭的方式;
② 寶寶的後腦、背部因太熱出汗,為了散熱舒服,就會通過搖頭緩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看看是不是給寶寶蓋的太厚的緣故;
③ 寶寶生病了,比如得了溼疹等。
5. 寶寶喜歡咬人
「根據多年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寶寶都喜歡咬人。為什麼他們會喜歡咬人?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跟口的敏感期有關。」
寶寶發育的第一個敏感期就是口的敏感期,在敏感期,他們會開始咬各種各樣的東西,尤其是等到他們長牙之後,為了緩解長牙的不適,咬東西的行為會更常見。
其實寶寶愛咬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比如表達喜歡或討厭等。
當寶寶在咬人時,建議不要大喊大叫作出誇張的姿態,以免寶寶覺得有趣,加重咬人的行為。
6. 寶寶發出各種笑
正常情況下,寶寶笑,是他們開心的表現,並且寶寶1-2個月時,就會在大人的逗弄中發笑,看到寶寶笑,家長們可以多多回應。
當然,寶寶除了上述「嬰語」之外,「哭」也是他們的「嬰語」!
1) 寶寶邊哭邊砸吧嘴
寶寶邊哭邊砸吧嘴,其實是他們餓了的一種表現。這時候寶媽只需要及時給寶寶餵奶即可止住哭聲。
但是家長們㛑需要注意,通常情況下,寶寶們的胃容量有限,不要在寶寶拒絕吃奶之後還硬塞給他們,這樣可能會造成腸胃負擔、消化問題等。
2) 寶寶邊哭邊看著父母
「寶寶一邊哭還一邊看著父母,可以分兩種思路理解:
①寶寶在向家長撒嬌,想讓家長抱抱自己;②寶寶安全感較低。」
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最好的做法是把寶寶抱起來,既會讓寶寶感到愉悅滿足,又能夠增加親子交流,給予孩子安慰,提升安全感。
3) 寶寶一頓哭,但身體不動
寶寶哭的時候,身體不動,很有可能是他們尿不溼該換了,因潮溼的緣故,他們感到不舒服,所以就不喜歡動。
4) 寶寶各種哭,就是哄不好
遇到寶寶哭鬧,怎麼都哄不好的情況,家長們需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寶寶生病了。畢竟孩子太小,身體抵抗力方面比較弱一些,很容易被病菌、細菌等侵襲等。
歡迎討論:
你還知道哪些「嬰言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