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手媽媽而言,嬰兒幾乎就是一個謎,他的各種小表情小動作總是讓家長們不知所措,無處下手。
寶寶為什麼一直在哭?
寶寶這表情究竟啥意思?
寶寶到底是吃飽了還是又餓了?
......
其實,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某些行為變化或表情,來判斷孩子到底想幹什麼,這就是他們獨有的「嬰語」。
今天,我們就請朱笑婕老師來給我們揭秘嬰兒的語言。
朱笑婕老師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剛開始她也是無比茫然,在慢慢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信號後,她發現,帶娃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怎麼才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信號?大家得先記住一個單詞:SLOW。
揭秘嬰語
從 SLOW 模式開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S.L.O.W 策略是育兒大師特蕾西提出的,這個單詞組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慢下來」。
當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與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只有哭聲和肢體語言(姿態、面部表情、動作),這就是他們向家長傳遞需求的「線索」。
如果家長處於特別慌亂焦慮的狀態下,很難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線索。
SLOW 這個「慢」策略正好能幫助我們做出恰當的判斷和行動,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寶寶的需求。
不同需求
孩子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1. 媽媽,我好累 / 困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貼士:
減少對寶寶的刺激。比如放慢你的動作、放低你的聲音;幫寶寶換一個更為安靜的環境,有助於讓他放鬆下來;布置好睡眠環境,開始睡前程序安排寶寶入睡。
2. 想吃東西好餓呀......
我有點餓了→我好餓呀→快點餵我啦
圖片來源:網絡
6 個月以下:
6 個月以上:
回應小帖士:
對於 1 個月內的新生兒來說,建議家長每 1~2 小時就主動去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飢餓信號。
除新生寶寶、出現猛漲期的寶寶外,其餘階段的寶寶觀察時間可以拉長到 3~4 小時。
如果早期的飢餓信號沒有被捕捉到,寶寶就會表現出一些晚期非常飢餓的信號,比如很激動地扭動身體或大聲哭鬧。這時銜乳會比較困難,家長需要先安撫寶寶,等他平靜些之後,再給他進食。
3. 快來跟我一起玩~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新生兒
2 月齡
4 月齡
> 6 月齡
回應小貼士:
當觀察到這些信號的時候,就是和寶寶互動的最好時間。面對孩子,看著他的眼睛,用誇張的表情和寶寶交流,鼓勵寶寶模仿你的表情和你說的話。
當和寶寶互動的時候,先等待和觀察寶寶的反應,然後再做出回應,這樣更容易滿足寶寶的需求哦。
4. 爸爸媽媽快看我!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帖士:
對小寶寶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大玩具」就是你。當寶寶需要你的時候,蹲下來和寶寶一個高度,平視他的眼睛,面部表情稍微誇張一點說:「寶貝,媽咪在呢~是不是想和媽咪一起玩了呢?」
陪寶寶玩耍的時候,一定要專心,手機就先放一邊吧。
5. 媽媽,我有點怕怕......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帖士:
寶寶對情緒的調節能力有限。處於害怕中的寶寶,是沒有辦法自我安撫的。家長溫暖的懷抱、堅定的語氣、以及舒緩的動作都能很好地安慰他。
6. 嗝~好飽~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6 個月以下:
6 個月以上:
回應小貼士:
寶寶吃飽的時候,就不要再強迫他進食了。在寶寶出現早期飢餓信號的時候,及時提供食物,可以讓餵養變得更容易。
7. 媽媽,我想拉便便 / 尿尿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貼士:
在給寶寶檢查尿不溼之前,先跟寶寶說一下你將要做的事情:「寶貝,你是不是尿尿 / 拉臭臭了?媽咪要幫你檢查一下哦。」
小寶寶都不太喜歡換紙尿褲的過程,很有可能全場暴哭。建議家長先把所有需要的物品都準備好。在換洗過程中,不要慌張,溫柔而堅定地安撫寶寶,告訴寶寶你每一步的動作都是在幹什麼。
8. 媽媽我有點不舒服......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貼士:
檢查寶寶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溼度,看看是否過熱或過冷;
檢查寶寶的四肢、手指、腳趾是否有卡住或者是被細小物品纏住;
檢查一下寶寶的尿布,穿戴是否舒適,以及是否需要更換;
回憶一下當天的餵養情況,看看是否需要把寶寶抱起來拍嗝;
如果孩子是睡眠中突然哭醒,可以先嘗試換一個睡姿,並安撫他再次入睡。
9. 哼!我生氣啦!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回應小提示:
如果寶寶接受你的安撫,可以用常規的方式幫助寶寶平復情緒。
但如果寶寶明確表示拒絕你的幫助,就尊重寶寶的意願。我們可以陪在他身邊,確保他安全,給寶寶一段時間先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在下次安撫之前,先徵求他的意見:「寶貝,你哭了那麼久了,媽咪抱抱你,好不好?」
10. 嘻嘻,開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回應小貼士:
享受陪孩子一起玩的時光,但是要留意寶寶的清醒間隔和常規睡眠安排哦,防止寶寶「假亢奮、真疲勞」的情況。
破譯孩子的「嬰語」看起來複雜,但爸爸媽媽和孩子朝夕相處,只要有心留意,也是有跡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