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孩子哭什麼?父母巧用SLOW技巧,讀懂嬰語背後的秘密

2020-12-13 孕媽醬

榮格說:為了保持內外平衡,表達完整自我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是抱在懷裡的嬰兒怎麼表達自己呢?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嬰語」?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困了、餓了,這就經常讓作為新手的父母不知所措。其實,摸透孩子的脾氣,聽懂他表達的語言,對於父母來說十分重要。

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嬰語」, 真正地傾聽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相信讀了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在育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上小學了,我剛當媽媽的那會,也是特別的束手無策,面對孩子的啼哭,完全沒有辦法,覺得自己特別差勁,覺得是自己照料不夠好導致嬰兒的哭泣,後來我認真去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在早上9:00左右會有一次小睡,所以通常在九點前他哭鬧的話,我就會依偎在他身邊,哄他入睡,這樣思路就理清了很多,不會再束手無策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哭背後的原因,孩子摔倒了,不一定是真的痛了,但是他一直在哭,在看到他哭的動作時,家長們一定要快速反應過來他真正的原因,他只是需要媽媽看見,他摔倒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像我一樣,認為啼哭的寶寶=差勁的父母,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初為父母,不懂嬰語而已。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來揭開讀懂嬰語的秘密,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第二,採用EASY模式+SLOW技巧讀懂嬰語。

01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

正如艾琳·凱迪所說: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一無二,無法複製。

這是天生的基因所決定的。每個孩子生而不同,每個人天生都帶了自己獨特的氣質類型。家長判斷孩子的需求可以藉助於氣質類型,經過權威的科學研究,孩子可以分為三種氣質類型:易照養兒童、慢熱兒童、難照養兒童。

易照養兒童是我們俗話說的天使寶寶,嬰兒期樂觀、對新環境也比較容易適應,吃飯、睡覺都比較規律,當他們感到焦慮時,父母可以依偎在他們身邊,輕拍他們,就可以進行自我安撫,並且快速睡著。

慢熱兒童對環境就沒有易照養兒童那麼快,性格也不活躍,尿不溼溼了也不會哭,對環境反應溫和、抑制。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讀懂他們所表達的意思就更重要了,必須在信號初期就給予積極回應,否則很容易造成難以安撫的尷尬情形。

照顧難照養兒童是最辛苦的,這種孩子對環境的反應傾向消極、強烈,嬰兒生活沒有規律的時間表,比如說:每天起床、睡覺的時間都不一樣,並且每天的進食量也不一樣,接受新經驗較慢。

知曉了這3種氣質類型,我們就知道不同孩子反應不同只是孩子個人氣質的天性表現,做父母應該順應孩子天性,採用合適的方法,才能讓教育變得簡單而快樂。

02EASY模式+SLOW技巧讀懂嬰語

在判斷好了孩子氣質類型之後,家長們就可以開始實行具體的動作了,首先就可以使用EASY模式,積極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預測出他們的規律和日常,形成良好循環。

EASY模式是美國著名的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提出的,非常適合新手爸媽,具體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是:飲食(E)、活動(A)、睡眠(S)、你自己(Y)。

四項都需要記錄,觀察孩子和自己的一天,會更加了解孩子,併合理安排自己照顧孩子的節奏,更加完整地了解孩子。預測吃睡的規律,按需哺乳,按照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合理調整。

在EASY模式基礎上,配合SLOW技巧,讀懂嬰語就更加容易了,SLOW技巧更考驗父母觀察的眼睛和聆聽的耳朵,SLOW技巧指的是:停(Stop)、聽(Listen)、看(Observe)、查(What's up?)。

首先家長要停下來平復心情,控制情緒,用最好的狀態去感知孩子,接下來需要聽、去觀察孩子的肢體、表情、動作等背後的意義,讀懂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綜上,去推斷孩子的一日作息。

另外家長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其他情況,輔助EASY模式+SLOW技巧,對孩子的需求進行預判,比如:進食和排洩、睡眠情況、活動情況、環境溫度等。

結合EASY模式記錄的情況,可以初步推斷孩子是不是餓了、困了,很多寶寶在餓的時候,都會吃手手,發出幾聲類似咳嗽的聲音,家長們要注意這種情況,及時給予食物;有時,孩子看起來比較焦慮、著急,這個時候可能是他呆在一個環境下太久了,抱抱他,帶他去外面看看花草,或者去客廳走走,都有利於緩解孩子哭鬧,如果抱起來之後還是哭鬧不止,則孩子們是困了,哄去睡覺就行。

在聆聽和照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也需要注意對孩子的尊重。對於小嬰兒來說,啼哭是他們的語言,他們有哭泣的權利,他們需要用啼哭進行與世界的信息交換。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

尊重意味著我們和孩子「一起做」,而非「替他做」。

在日常照料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邀請孩子參與其中,比如怎麼讓孩子更配合的換尿褲呢?家長們就可以說:「寶寶,這是你小腳丫,你可以抬起小腳嗎?」這樣雖然孩子還沒有語言交流的能力,但是長此以往,會驚奇地發現,小孩更配合換尿褲了。

美國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也曾經表示:

童言嬰語並非只是說話發聲。

可見讀懂嬰語的重要性,咿呀學語的過程與尊重、傾聽、觀察和解釋等行為密切相關,是完全與孩子日後的發展相掛鈎的。

作為父母,我們能仔細一點,花時間多一點,去讀孩子的想法,並且給予正確的幫助,這樣能夠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評論,多來交流交流育兒方面的經驗。

相關焦點

  • 父母讀懂「嬰語」秘密:巧用SLOW技巧,寶寶才能少遭罪
    嬰兒最讓父母犯愁的是啥呢?是孩子的哭鬧?還是孩子的不睡覺?其實都不是,嬰兒最讓父母犯愁的就是父母不知道嬰兒需要啥,就是嬰語不通。孩子幹嘛都哭,要不然就在那咿呀呀的,別人根本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更不知道他想幹什麼。當我們不知道孩子們在說啥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的?美國的一位育嬰師通過研究發現:童言嬰語並非只是說話發聲。他們還通過咿呀聲表達自己的某種意願。下面讓我們一起讀懂嬰語的秘密。
  • 讀懂嬰語的秘密:尊重孩子氣質能力,巧用SLOW技巧嬰兒照料不犯愁
    許多年輕父母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寶寶一歲前,他們很難用語言表達自己,這常常讓父母感覺束手無策。寶寶啼哭,究竟是餓了,困了,尿了,還是哪裡不舒服了?有時孩子半夜突然哭起來,一沒尿床,二來室內溫度不冷也不熱,是肚子餓了嗎?但是給孩子餵奶吧,他又不吃。白天忙活了一天的父母,因為摸不懂孩子的脾氣,聽不懂他表達的語言,經常覺得身心疲憊。究竟新生兒為什麼哭鬧?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 嬰兒總是哭怎麼辦?巧用SLOW技巧,提高父母感知力,讀懂寶寶情緒
    第一:了解孩子天生氣質孩子從生下來就是與眾不同的,自帶著屬於自己獨特的DNA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造就了每個寶寶擁有獨一無二的性格和習慣,因此他們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方式也會千奇百怪。而父母面對"嬰語",可以先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讓父母在破譯"嬰語"的時候更容易,讀懂孩子,判斷他們的需求。
  • 上一秒咯咯笑,下一秒嗷嗷哭,寶寶的「嬰言嬰語」教家長輕鬆讀懂
    都說小孩的臉比天氣變得都要快,其實是你沒有讀懂他們的「嬰言嬰語」。對於成為「過來人」的媽媽來說,孩子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媽媽就能知道他們心裡的「小九九」,可作為新手媽媽,要怎麼判斷呢?起初蘭蘭還以為是不小心碰到了孩子哪裡,可查看後發現寶寶並未受傷。
  • 讀懂寶寶最常見的8種「嬰語」,寶寶少受罪,父母更省心
    「無緣無故地啼哭,給餵奶,不吃,抱起來,還是哭。」其實寶寶的啼哭、小表情都是在向你傳遞信息,表達他的需求,在沒有語言表現能力時期,他只能通過專屬的「嬰語」技能與您溝通~奶爸奶媽開始修煉「嬰語」聽力大法吧,讀懂「嬰語十級」,那麼在帶娃這件事上So Easy哦~
  • 新手父母你能猜透嬰兒的心思嗎?若不能,請學著讀懂「嬰語」
    「為什麼寶寶總是哭個不停呢?」 「為什麼寶寶會眉頭緊鎖呢?」 「怎麼越哄他哭得越厲害呢?」 「為什麼夜裡寶寶總是哭,不睡覺?」 ········新手父母總是揣摩不出,寶寶的小腦袋裡到底想得是什麼。面對這一切,不禁讓他們感到沮喪和茫然失措。他們猜不透寶寶的心思,難道寶寶的內心世界真的是一座無法探索的迷宮嗎? 其實不然,很多寶媽寶爸們之所以如此煩惱,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一定的嬰語知識。
  • 新手爸媽們,你們懂嬰語嗎?
    「她喝了奶怎麼還是哭個不停呀?」「小寶貝睡覺怎麼一直扭來扭去的?」「她怎麼又把手放到嘴巴裡啃啦?」真希望有個翻譯來解讀一下~在1歲以前,孩子不會說話,大人和孩子的交流沒辦法像會說話的孩子那樣得到回應,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通過孩子的嬰語來判斷孩子的需求。那麼,新手爸媽們懂嬰語嗎?
  • 新生寶寶需求多,讀懂「嬰語」,「菜鳥」父母才能擺脫憂慮
    每天下午四點左右,麗麗就帶著小寶寶下樓散步,順便去小區附近的幼兒園接哥哥放學,看著麗麗帶著一兒一女,鄰居阿姨們真是羨慕,也心疼說兩個孩子多難帶啊。媽媽們都知道,帶孩子是個既開心又累心的事,看著孩子什麼也不會說,只會哇哇大哭的時候,家長們有時真是束手無策。
  • 孩子哭好,還是不哭好?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小區裡幾個媽媽帶娃在小廣場上曬太陽,大家一齊誇獎佳佳的媽媽:佳佳媽真厲害,幾乎從來沒聽見佳佳哭鬧,同樣一歲多的孩子,太省心了……大家異口同聲,羨慕不已,再看看自己家的小哭包,覺得同樣是孩子,差別咋就那麼大呢?其實寶寶哭鬧不是無理取鬧,寶媽們可要了解哭鬧背後的小秘密哦!
  • 寶寶常說的五種「嬰語」,讀懂後帶娃更輕鬆,寶媽能分出來幾個?
    因為沒有育兒經驗,再加上小寶寶很小,也不會告知爸爸媽媽自己的感受,所以對於孩子的一些小需求,家長總是顯得手足無措。其實父母別看小嬰兒年紀小,又不會說話,但他們對於自己的一些小想法也是會用「嬰語」來表達的,作為寶媽的你到底能分出來幾個呢?
  • 頻繁吃夜奶的娃,累慘了寶媽,學會SLOW技巧,輕鬆戒掉夜奶!
    前兩天閨蜜來我家吃飯,我看她臉色蠟黃、精神不濟,追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不問還好,一問就打開了她大吐苦水的話匣子。「你都不知道,我家寶寶一晚上要醒5,6次,平均1,2個小時就得起來吃夜奶,一晚上我都睡不了幾個小時,白天還要上班,我快崩潰了。」
  • 寶寶頻繁吃夜奶,寶媽夜夜苦不堪言,運用SLOW技巧,3天斷掉夜奶
    前兩天閨蜜來我家吃飯,我看她臉色蠟黃、精神不濟,追問她發生了什麼事,不問還好,一問就打開了她大吐苦水的話匣子。「你都不知道,我家寶寶一晚上要醒5,6次,平均1,2個小時就得起來吃夜奶,一晚上我都睡不了幾個小時,白天還要上班,我快崩潰了。」
  • 讀懂「嬰語」,回應寶寶哭鬧不再忙亂
    不過在與寶寶日復一日的相處、了解,不斷滿足孩子的需求之後,焦慮忙亂的情況也就基本沒有了。讀懂「嬰語」,通過不同的哭聲來了解孩子真實需求,能讓我們在帶娃的時候更加從容。在照顧孩子一段時間後,你就能發現,他什麼時候哭是困了,什麼時候哭是餓了,什麼時候是尿布髒了,什麼時候需要擁抱。比如說,飢餓的哭聲通常都很短促,聽起來很著急,並且伴隨著轉頭(找媽媽的rt)、張嘴等動作,甚至會把頭往抱他的人胸口鑽,這些都表示,寶寶要吃奶啦。
  • 上一秒哈哈笑,下一秒哇哇哭,寶寶每天都想啥?讀懂「嬰言嬰語」
    專家介紹,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也不太一樣,通常來說寶寶第一次會叫爸爸但這些看似變化無常的情緒,其實都是寶寶們獨有的語言,只要家長讀懂寶寶這些「嬰言嬰語」,就能快速掌握帶娃秘籍。寶媽帶娃,自有一套菲菲和很多寶媽一樣,剛開始帶娃時,常常被寶寶搞得一頭霧水,根本摸不清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 解密嬰語,帶你了解寶寶哭聲裡的秘密
    親貝網小編還記得小時候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天天哭,天天哭,尤其到了晚上就哭聲不停。那時候的家長們不懂什麼科學育兒。老一輩兒的人都說那是孩子看見了什麼不該看見的東西,於是晚上經常聽到媽媽罵罵咧咧地喊讓我死去的奶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因為手術疼痛得不能動的媽媽只能用雙手將弟弟舉起來,罵一會兒,弟弟就變得安靜了許多,甚至能在空中媽媽的手裡安靜地睡著。
  • 寶寶不會說,想要讀懂寶寶需求,你得學點「嬰語」(附嬰語大全)
    寶寶哭聲裡的秘密: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出生後,天天不是睡就是哭,只要醒著更多時候是嗷嗷,哭聲不斷。印象最深的是我弟弟剛出生的時候,天天哭,天天哭,尤其到了晚上就哭聲不停。那時候的家長們不懂什麼科學育兒。老一輩兒的人都說那是孩子看見了什麼不該看見的東西,於是那時候的晚上經常聽到媽媽罵罵咧咧地喊讓我死去的奶奶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因為手術疼痛得不能動的媽媽只能用雙手將弟弟舉起來,罵一會兒,弟弟就變得安靜了許多,甚至能在空中媽媽的手裡安靜地睡著。現在想想,弟弟更多應是缺乏安全感想要媽媽抱了,可惜那時候家長們並不太懂。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嬰幼兒哭表達了什麼?不只是餓,還有這些信號
    很多親手媽媽在嬰兒剛出生之後,小寶寶一哭就餵奶,認為寶寶是餓了。但是,我們要知道,寶寶哭,不一定是餓了,有很多時候是其他原因,可能是肚子脹氣,可能是熱了,可能是冷了,可能是被蚊蟲叮咬了,還可能是生氣了等等。
  • 寶寶的這些嬰語,你能讀懂嗎?
    誒,怎麼哭了,剛剛不是還好好的嗎?嘴巴一動一動的,是不是又餓了?搖頭啥意思?擺手又是啥意思?......迷一樣的溝通方式,讓很多新手寶媽摸不著頭腦,搞得養娃全靠猜。其實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寶寶的行為、表情來了解寶寶當下的狀態和要求,這也就是所謂的「嬰語」。
  • 新手媽媽學嬰語:嬰語寶典在這裡,「單詞表」來幫忙!
    啼哭(cry)是寶寶不學自通的一門語言【嬰語】除了寶寶誕生時的那聲啼哭讓人安心,往後照顧的日子裡每一聲啼哭都牽動著父母的心。最怕寶寶突然哭泣,最怕我還不知道原因寶寶有苦說不出,只能靠哭來道出,一「白天睡過多,晚上精神十足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間點仍十分精神,父母因為疲倦不搭理寶寶時,寶寶就會用哭喪來表示抗議,一般沒有眼淚,只是哭吵聲,像是在說「你們不要睡,陪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