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說:為了保持內外平衡,表達完整自我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是抱在懷裡的嬰兒怎麼表達自己呢?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嬰語」?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困了、餓了,這就經常讓作為新手的父母不知所措。其實,摸透孩子的脾氣,聽懂他表達的語言,對於父母來說十分重要。
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嬰語」, 真正地傾聽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相信讀了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在育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上小學了,我剛當媽媽的那會,也是特別的束手無策,面對孩子的啼哭,完全沒有辦法,覺得自己特別差勁,覺得是自己照料不夠好導致嬰兒的哭泣,後來我認真去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他在早上9:00左右會有一次小睡,所以通常在九點前他哭鬧的話,我就會依偎在他身邊,哄他入睡,這樣思路就理清了很多,不會再束手無策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哭背後的原因,孩子摔倒了,不一定是真的痛了,但是他一直在哭,在看到他哭的動作時,家長們一定要快速反應過來他真正的原因,他只是需要媽媽看見,他摔倒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像我一樣,認為啼哭的寶寶=差勁的父母,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初為父母,不懂嬰語而已。接下來我們就詳細來揭開讀懂嬰語的秘密,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第二,採用EASY模式+SLOW技巧讀懂嬰語。
01讀懂孩子的氣質類型
正如艾琳·凱迪所說: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一無二,無法複製。
這是天生的基因所決定的。每個孩子生而不同,每個人天生都帶了自己獨特的氣質類型。家長判斷孩子的需求可以藉助於氣質類型,經過權威的科學研究,孩子可以分為三種氣質類型:易照養兒童、慢熱兒童、難照養兒童。
易照養兒童是我們俗話說的天使寶寶,嬰兒期樂觀、對新環境也比較容易適應,吃飯、睡覺都比較規律,當他們感到焦慮時,父母可以依偎在他們身邊,輕拍他們,就可以進行自我安撫,並且快速睡著。
慢熱兒童對環境就沒有易照養兒童那麼快,性格也不活躍,尿不溼溼了也不會哭,對環境反應溫和、抑制。對於這種類型的孩子,讀懂他們所表達的意思就更重要了,必須在信號初期就給予積極回應,否則很容易造成難以安撫的尷尬情形。
照顧難照養兒童是最辛苦的,這種孩子對環境的反應傾向消極、強烈,嬰兒生活沒有規律的時間表,比如說:每天起床、睡覺的時間都不一樣,並且每天的進食量也不一樣,接受新經驗較慢。
知曉了這3種氣質類型,我們就知道不同孩子反應不同只是孩子個人氣質的天性表現,做父母應該順應孩子天性,採用合適的方法,才能讓教育變得簡單而快樂。
02EASY模式+SLOW技巧讀懂嬰語
在判斷好了孩子氣質類型之後,家長們就可以開始實行具體的動作了,首先就可以使用EASY模式,積極記錄孩子的行為表現,預測出他們的規律和日常,形成良好循環。
EASY模式是美國著名的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提出的,非常適合新手爸媽,具體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是:飲食(E)、活動(A)、睡眠(S)、你自己(Y)。
四項都需要記錄,觀察孩子和自己的一天,會更加了解孩子,併合理安排自己照顧孩子的節奏,更加完整地了解孩子。預測吃睡的規律,按需哺乳,按照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合理調整。
在EASY模式基礎上,配合SLOW技巧,讀懂嬰語就更加容易了,SLOW技巧更考驗父母觀察的眼睛和聆聽的耳朵,SLOW技巧指的是:停(Stop)、聽(Listen)、看(Observe)、查(What's up?)。
首先家長要停下來平復心情,控制情緒,用最好的狀態去感知孩子,接下來需要聽、去觀察孩子的肢體、表情、動作等背後的意義,讀懂孩子想要表達的意思,綜上,去推斷孩子的一日作息。
另外家長們還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其他情況,輔助EASY模式+SLOW技巧,對孩子的需求進行預判,比如:進食和排洩、睡眠情況、活動情況、環境溫度等。
結合EASY模式記錄的情況,可以初步推斷孩子是不是餓了、困了,很多寶寶在餓的時候,都會吃手手,發出幾聲類似咳嗽的聲音,家長們要注意這種情況,及時給予食物;有時,孩子看起來比較焦慮、著急,這個時候可能是他呆在一個環境下太久了,抱抱他,帶他去外面看看花草,或者去客廳走走,都有利於緩解孩子哭鬧,如果抱起來之後還是哭鬧不止,則孩子們是困了,哄去睡覺就行。
在聆聽和照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也需要注意對孩子的尊重。對於小嬰兒來說,啼哭是他們的語言,他們有哭泣的權利,他們需要用啼哭進行與世界的信息交換。
蒙特梭利博士曾說:
尊重意味著我們和孩子「一起做」,而非「替他做」。
在日常照料的過程中,家長們可以邀請孩子參與其中,比如怎麼讓孩子更配合的換尿褲呢?家長們就可以說:「寶寶,這是你小腳丫,你可以抬起小腳嗎?」這樣雖然孩子還沒有語言交流的能力,但是長此以往,會驚奇地發現,小孩更配合換尿褲了。
美國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也曾經表示:
童言嬰語並非只是說話發聲。
可見讀懂嬰語的重要性,咿呀學語的過程與尊重、傾聽、觀察和解釋等行為密切相關,是完全與孩子日後的發展相掛鈎的。
作為父母,我們能仔細一點,花時間多一點,去讀孩子的想法,並且給予正確的幫助,這樣能夠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評論,多來交流交流育兒方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