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2020-12-23 覺本心家庭教育

文:樂源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一個愛哭的孩子,哭了半天也哄不好。

又遇到一個直暴性格脾氣的父母,會一下火冒三丈,

大聲說:「你怎麼回事呀,還哭沒完了?」孩子一聽,就又會大哭起來。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

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

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心理學家阿利瑟所特《流眼淚與發脾氣》一書說:「哭泣是一種自然癒合機制。」

一個人心裡壓抑的時候,哭上一場之後,心裡會暢快一些,就何況是個孩子了。

孩子的哭泣,不應該只認為是一種無理取鬧,我認為孩子哭時不應阻止,也不要忽視不管,這是他發出的信號。

01為什麼會越哭越嚴重?

因為孩子聽到父母的話中,傳達給孩子的信號,孩子只關注到語言是「還哭沒完了」、「憋回去」、「我就打你了」。

這些話語,傳達給孩子的信號:是威脅、恐嚇和害怕,所以孩子聽完會越哭越嚴重。

這些話中,父母說話的本意沒有表達出來,反而讓孩子更擔心和緊張。

父母想要表達的是孩子不要哭了,可說出來話的意思,就是在威脅、恐嚇孩子。

如果這樣說:

「寶貝咱不哭了,你是很堅強的,對不對。」

「你哭完了,我們一起去個好玩的地方。」

「你哭完了,我們去找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這時接收到信號,是鼓勵我要堅強,是安慰我帶我去玩,不會越哭越嚴重。

02父母讀懂孩子的哭是什麼了嗎?

有的孩子是天生就愛哭,天生的多愁性格,遇煩惱事也要哭,別人不理他,也要哭,這種性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鬧、發脾氣來表達,這是一種性格使然。

媽媽要了解孩子的個性,不跟著孩子鬧脾氣,心平氣和地教導,和孩子愉快地相處。

除了天生性格之外,哭也是孩子的一種外界的投射和連結。

如果只是讓孩子忍住、憋回去,積壓在心裡,更是一種對孩子身心的傷害。

因為:

1)孩子哭是一種信號

孩子是在尋求父母的關注和疼愛。

2)心理或身體不舒服

身體或心理有不舒服的地方,孩子不會表達,不願說,就會以哭聲來傳達,引起父母的注意和救援幫助的方式。

3)是減壓的一種自然方式

哭可以排除孩子的負面情緒,不會積壓在心理,影響身心健康。

4)是一種敏感的行為

對周圍不好的環境和人,感到害怕緊張時,表現出的一種敏感行為。

5)不愛語言表達

不善於說話溝通和交流,膽小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不愛語言表達。以哭聲來傳遞一種需要保護的信號。

6)讓父母妥脅的一種方式

由於父母的忽略,或是陪伴和照顧他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少,孩子以哭鬧的行為,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讓父母多陪伴和照顧他多些。

父母如果讀懂孩子的哭聲,就不會阻止孩子哭,更不會忽視孩子的哭鬧行為。

《兒童行為心理學》說:

準確讀懂孩子的怪異行為,就能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

不要認為孩子是個「怪」小孩,也不要認為孩子「變壞了」。

也許孩子的問題行為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或者是孩子內心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爸爸媽媽們只有了解到這一點,才能讀懂孩子,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培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03孩子哭父母如何做?

1)不阻止孩子哭

父母聽到孩子哭,第一時間不要有讓孩子停止哭泣的想法,也不讓孩子忍住或是憋回去這樣的話語和行為。

阻止孩子哭,就不會了解孩子這個行為的背後,是什麼需求,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2)不發火激化情緒

父母先了解孩子的哭聲,發出的是什麼信號,不要看見或聽到孩子哭,就一頓發火,這樣只會激化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洩不滿,孩子無辜地成了出氣筒。

3)等待孩子發洩

讓孩子哭一會,發洩掉孩子不好的情緒,人哭完心情都會好一些,不哭出來,沒哭完,心理不會暢快。

這個過程裡等待孩子哭完,讓孩子哭出聲,哭出淚來。

4)擁抱安慰

主動抱抱孩子,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安慰的擁抱,不是說教式的講道理。講道理對孩子哭聲的安慰是無效的。

5)鼓勵孩子面對

最後一定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不逃避自己的發洩和脆弱,給孩子一雙堅強的翅膀。

寫在最後:

遇到孩子哭,我們要接受和包容,不能只接受孩子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就責罰和打罵。

愛孩子和愛人,就是接受和包容他的一切。包括好的、壞的、哭的、鬧的一面。

孩子愛哭並沒有什麼錯,懂得釋放情緒的孩子,反而容易有更加堅韌的性格特質顯露。

父母有花費心思的,去體諒包容和接受孩子的情緒,教給孩子更多緩解情緒的方法。

相關焦點

  • 那個不被允許哭的孩子,心底的惡魔越來越大,如何處理孩子的哭泣
    英國某著名心理學家MortenL Kringelbach說過:「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哭泣,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弱懦嬌氣的表現,所以我們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一個脆弱的人,就會想方設法的去阻止。
  • 孩子哭泣,只是需要餵奶嗎?
    來源:新浪財經許多寶媽可能都面臨著寶寶哭泣的問題,過來人常常會告訴我們,寶寶哭了,多半是因為餓了,只要餵奶就好了,又或者是,寶寶哭了,多半是需要尿尿了,只要處理了就好了。但是寶寶哭泣真的只是因為這些嗎?其實並不一定。
  • 面對孩子哭泣,爸爸阻止,媽媽允許,誰對錯?
    但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首要的是要釋放孩子的情緒。他畢竟才兩歲多,很多詞語都不會表達,一味的制止他哭泣,不讓哭鬧,這對孩子來說,他會聽你的嗎?會有效果嗎?不見得,以我對孩子的了解,孩子反而會越哭越厲害。再看看孩子為什麼要哭泣呢?還不是因為身體有不舒服呀,有哪一個生病的孩子,他的情緒會好呢?
  • 學會傾聽孩子(三):聽懂孩子的哭聲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孩子肯定會哭,但是我們可以陪伴在他身邊,不要在這個時候給予制止或者承諾,先讓孩子發洩情緒,在孩子哭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擁抱一下他,給他遞一個紙巾擦擦眼淚,讓孩子知道:雖然我沒有給你買冰淇淋,但是不等於我不愛你。當孩子感受到這種愛之後,情緒就會慢慢平復,最後,再開始講道理,為什麼不能買。
  • 孩子哭泣時,曝露了你的教育短板
    我大驚又大怒,一邊大聲喝止,衝過去揪住她的頭髮,粗暴地拎了回來,隨手揍了幾下屁股,放回了座椅,再不管她怎麼大聲哭嚎旁人側目。當時只覺得非常丟臉失敗,我怎麼會教出這樣撒潑的孩子!事後自責不已,我失態的樣子,和那些當眾揍孩子的父母有什麼兩樣,丟臉的感覺,真的重要過孩子這一刻的難受嗎?是不是真的沒有另外一種方法來處理這件事情?
  • 孩子遇事愛哭,面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使用這種方法很有效
    在一期節目中,孩子們需要交換爸爸,森碟遲遲不願意接受新爸爸,即便她的新爸爸是和藹可親的林志穎,她也不能止住哭聲。林志穎決定不能由著孩子的性子,於是採用冷處理的方式對待,但是森碟的體力很好,哭聲持續了很長時間都不停止,最後編導不得不出面安撫。
  • 為啥別的孩子哭,你的娃也跟著哭?哭聲傳染的背後有更複雜的含義
    簡單來說,會模仿的孩子都很聰明。所以,如果你的娃會通過學習別人哭泣的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那就說明娃很聰明,可喜可賀哦。但是,孩子的這種模仿,只是單純的模仿哭泣,還是真的也能和他人「感同身受」,切實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呢?
  • 寶寶哭是餓了,還是想尿尿?3點教你科學判斷孩子哭聲
    相反,只要家長給予關注並解決了孩子的生理需求,那他會馬上停止哭泣。3. 想抱了孩子想尋求父母的寶寶屬於孩子的心理需求,幾個月大的嬰兒幾乎一整天都是在父母的懷抱中成長的,後面孩子被放下他們的心裡會不適應發出哭聲。
  • 「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孩子哭泣時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
    和孩子一起了解哭泣孩子哭家長煩,雖然是生理反應,但也是可控的。歸根結底,是孩子和父母都缺乏對哭泣的認知。孩子的哭泣是一種天然情緒,就像我們看到老虎第一感覺是害怕一樣。他們的哭泣多半很純粹,開心就是開心,憂傷就是憂傷,做不到強顏歡笑和假裝悲傷。
  • 孩子哭泣,你會禁止嗎?
    再哭我就揍你........等等,其實我家也不列外,我家慧爸非常聽不得孩子的哭聲,每次孩子一哭了就立刻去哄,想方設法的去讓孩子不哭,實在沒有辦法了也會大聲的呵斥,我跟慧爸說:她要哭你就讓她哭會得了,你總是這樣,不讓孩子哭,大的小的都一樣,這樣會養成孩子什麼東西要不到的時候就以哭來要挾的,再說了,孩子哭一下對身體有好處,還可以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幹嘛每次孩子一哭你就這樣啊。
  • 孩子遇到事情一直哭怎麼辦?
    先儘可能地去哄孩子,告訴她明天晚上還可以給她講故事。接著給她講道理,現在到睡覺時間了,不能再講了。哭到不行實在受不了,就給孩子繼續講......只要孩子不哭就好。我們覺得只要解決那些「事情」,孩子就不哭了。如果「事情」解決不了,我們就會特別煩躁,開始不耐煩:「別再哭了,你再哭我就走了,你自己在這裡哭!」
  • 家長,請允許你的孩子哭泣
    無論是擁擠的地鐵,喧鬧的商場,還是人滿為患的餐廳,當孩子們突然的爆發出尖利刺耳的哭聲時,家長的尷尬就欲蓋彌彰了,恨不得馬上卡住孩子的喉嚨,讓哭聲戛然而止。其實孩子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用強硬的態度甚至行為去制止,只是揚湯止沸,對孩子的發展甚至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的哭在不同年齡,他的頻率、概念並不太一樣。
  • 樓上哭泣的孩子
    晚上帶著兩個小寶貝坐在房間的電腦前,看《鬥羅大陸》動畫片,正看的過癮,一陣悽慘的哭聲響徹整棟樓:「媽媽,你看看我呀!媽媽,我要進來!」不用說,又是頂樓的那一家孩子被鎖在自家陽臺哭泣,所以才會傳這麼遠,所以才會顯得像在樓下的空地上哭。我、妞寶和小仔,停掉動畫,屏住呼吸,靜靜聽了一會。五分鐘過去了,那個可憐的小孩還在高聲哭泣:「媽媽,你看看我呀!
  • 孩子哭泣是一種本能,請允許他們好好哭,這比逗他們笑還重要
    在《愛哭的貓頭鷹》這本繪本中講述了森林裡有一隻小貓頭鷹,它一直在哭,森林裡其他的小動物們,比如刺蝟、小貓、烏鴉、松鼠、鼴鼠,都被他的哭聲吸引過來了,有的在問小貓頭鷹為什麼哭,有的提議帶它做遊戲,有的給它好吃的,有的給它好玩的,可是用盡了辦法,也沒能讓小貓頭鷹停止哭泣,這時候甲蟲伯伯已經受不了小貓頭鷹一直哭了,於是提出來建議嚇嚇它,掐它一下,可能小貓頭鷹就不哭了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別哭的家長,只是不斷摧毀孩子
    而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都沒有辦法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也就沒有辦法冷靜地進行處理。有的家長可能會心疼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哭,費盡心思地哄孩子開心,讓孩子不哭。而有的家長則是為了不讓孩子哭,各種兇孩子,讓孩子閉嘴別哭,讓孩子變得不敢哭。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允許孩子哭居然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
    有多少父母,面對孩子哭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趕緊想辦法讓孩子停止哭泣,因為聽著太煩了。只要孩子一哭,大人哄孩子都是往「不要哭了」的方向去努力,結果孩子往往越哄越哭。很大的原因在於:1.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認同和接納。當父母覺得孩子哭就不是一件好事的時候,往往就很難接受孩子哭鬧的這一事實。
  • 孩子哭了要抱起來嗎?這個年齡前,「漠視」寶寶哭聲等於毀娃
    」,並且將這一方法應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這卻不是什麼育兒「聖經」,而是一場悲劇的開端。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寶寶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說話,他們的表達方式除了大哭就是大叫,這種「無理取鬧」的表達方式,讓一些新手爸媽十分疲憊。他們厭煩了,每次寶寶一哭,就要抱起鬨的狀態。
  • 孩子哭是在無理取鬧?背後原因有五個,第一個讓人心疼
    她們誤認為孩子的"哭",就是在"鬧",其實不然。孩子的哭聲,通常包含著不同的含義。A. 求助尤其對於語言表達能力欠發達,甚至是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來說,對於他們"求助"的哭聲,越發需要家人的用心觀察和理解。
  • 孩子哭時,家長要做「疏通者」,聰明的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哭
    對於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來說,他們不會是永遠保持著快樂的狀態的,還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而哭泣往往是他們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今天陪姐姐帶著3歲多的外甥到醫院打疫苗,小外甥從小就特別害怕打針。所以,剛接近注射室,小外甥就已經開始哭了。而且越接近,越能感受到他的不安,哭聲也越來越悽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