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別的孩子哭,你的娃也跟著哭?哭聲傳染的背後有更複雜的含義

2020-08-09 錦鯉媽咪


孩子的哭是會「傳染」的,哭聲裡也蘊含了多種信息。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昨天群裡聊天,有個寶媽說了這麼一件事,引發了不少共鳴。

樂樂媽帶著樂樂去打疫苗,在樂樂媽印象裡,兒子是個非常堅強的小男孩。之前感冒打針都沒哭過,這次打疫苗自然也不在話下。

但事實卻非常打臉,帶兒子排隊的時候,還沒到兒子打針,聽到其他孩子哭聲,樂樂居然也跟著嚎啕起來。這讓樂樂媽直發蒙,這是咋回事,難道哭聲也會傳染?

這件事引發了不少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都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另一個很熟悉的場景莫過於送娃去幼兒園了,只要有一個哭的基本全班都逃不過嚎啕的命運……

難道哭聲也會傳染嗎?

哭聲中帶有多種情緒含義,傷心、害怕、恐懼、難過等等,這些情緒其實都可以被傳染,從新生兒的時候起,寶寶們就具備了「讀取」同伴行為和情緒的能力。

研究嬰兒模仿能力的鼻祖、專家梅爾佐夫,在1977年曾對12個出生16-21天不等的新生娃設計了一個模仿實驗,結果證明,出生2-3周的寶寶就已經夠面對面模仿成人的表情了。

而模仿的能力又和腦神經科學息息相關。簡單來說,會模仿的孩子都很聰明。所以,如果你的娃會通過學習別人哭泣的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那就說明娃很聰明,可喜可賀哦。

但是,孩子的這種模仿,只是單純的模仿哭泣,還是真的也能和他人「感同身受」,切實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呢?

會跟著別人哭的娃,天生具備「讀心術」

梅爾佐夫根據的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項「像我一樣」的學說,他認為,當娃看到別人的情感狀態時,鏡像神經元就會激活,讓自己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這種「讀取」他人情緒的共情現象,也稱為「情緒感染」。

2014 年紐約大學對嬰兒的「讀心術」能力進行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1歲左右的寶寶已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讀取」媽媽的內心,產生「情緒感染」的現象。

所以,當娃聽到其他的孩子哭泣時,是會切實的從他們的哭聲裡感受到他們的難過傷心的情緒,進而自己的情緒也被「感染了」,自然會難過傷心的跟著哭起來。

跟別的娃一起哭,這是孩子獨有的「信息溝通方式」

這其實是類似「烽火傳遞信號」的溝通方式。我們成人遇到緊急情況會撥打110報警,孩子們之間只能靠哭來傳遞信號。

在一群孩子裡,當一個娃因為某些事傷心哭泣時,其他的娃也會陸續的圍過來,還有的甚至會嘗試安撫,但如果哭泣的孩子不停止,氣氛就會變得更緊張,周圍也會有娃陸續的哭起來。

這是一種很原始但卻很高效的「報警機制」,這樣可以快速吸引周圍的大人來幫忙。

成人之後,我們多半都會用語言進行更精準的溝通交流,但相比不會對話的孩子,他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嚎啕大哭。換句話說,這也是一種社交活動的方式。

說到這,肯定有家長會疑惑,既然哭聲可以在孩子間傳染,那為啥成人哭泣或者小嬰兒哭的時候,孩子無動於衷呢?難道孩子「感同身受」還存在特殊群體?

有專家曾對47個新生的寶寶做過相關的實驗對比,結果證明,寶寶們只有聽見同齡娃的哭聲時才會作出反應,加入哭泣的陣營,對於其他年齡段的哭聲,多半沒有反應。

這說明娃的哭聲是具有選擇性的,而且只跟著同齡人哭,說明可能是一種「同伴行為」。他們能區分出哪些聲音是同齡的孩子哭聲,哪些不是,同齡娃的哭聲也更容易讓他們共鳴。

而這種哭聲的含義就比較多元了,可能是向大人求助,也可能是通過哭聲博取關注,甚至有可能是在和其他寶寶溝通交流。

家裡有個「愛哭鬼」的娃該怎麼辦?

有的孩子看到路邊小動物受傷會哭,看到別的小朋友受欺負也會哭,這種敏感寶寶愛哭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同理心」表現。

劍橋大學的加布裡埃·麥格教授曾針對2歲以下寶寶做過一次試驗,結果證明,敏感愛哭的寶寶比其他孩子更具有同理心,天生對他人更能「感同身受」。

當你有個「愛哭鬼」的寶寶時,家長不要激動,也沒必要困擾,家長可以嘗試抱起孩子、安撫一下。並用於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詢問他「你是看到別的孩子哭,你很難過對嗎?」「小動物受傷了你很難過,但又不知道怎麼幫它,很著急才哭的對嗎?」

家長這種情緒梳理和表達,可以幫孩子更好更清晰的認知周圍的世界,這也是發展同理心的前提。寶寶也更可能成為一個情商高又善解人意的成年人。

錦鯉媽咪有話說

孩子的情緒容易被感染是很常見的情況,也不是什麼壞事,而那些敏感愛哭的孩子,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富有同理心,如果家長能夠教育引導得當,娃在成長後反而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小孩哭聲為啥會傳染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沙玉英□主任 吳 珺昨天帶我家孩子冰冰去打疫苗,打疫苗時,冰冰哭得撕心裂肺,沒想到旁邊一個小寶寶也跟著大哭起來。臨床上有很多家長問我這樣的問題——本來寶寶玩得挺好的,如果其中一個孩子哭,周圍孩子也全都跟著哭起來。難道哭聲會傳染?
  • 孩子哭是在無理取鬧?背後原因有五個,第一個讓人心疼
    "媽媽和姥姥卻絲毫沒有要抱孩子的意思,姥姥甚至說:"不能哭了,你再哭,我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看到這裡,我趕忙和那位媽媽說:"還是把孩子先抱出來緩一緩吧,他有點害怕。"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哭鬧時,總是希望能採取有效的方式,馬上讓孩子停下來。
  • 家長不應因為自己「不爽」就不讓娃哭,讓孩子哭,比逗他笑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哭是他們有問題、表達需求的唯一交流方式。還有許多家長覺得,孩子愛哭如果不制止,就會讓娃養成壞習慣,於是就會選擇性的忽視寶寶的哭泣,實際上是在忽略娃的求救信號,久而久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建立不起來,變得患得患失。
  • 孩子哭了不能哄?家長別被「哭聲免疫法」騙了,小心毀了娃的未來
    「歌唱家」,他們生下來就會哭,通過「悅耳」的哭聲向「觀眾」傳達他們來到世間的歡樂。坦白而言,這種把孩子當成「機器」的教育方式,的確幫助家長更省心,孩子變得更聽話了。,不哭才抱」有什么正面意義?你覺得你鬧,爸媽就會給你買嗎?
  • 奶奶懷疑媽媽奶水不足,孩子一哭就讓餵奶,寶寶不同哭聲各有含義
    自從孩子出生,婆婆就來伺候月子,最開始還好,寶寶很省心吃飽睡、睡飽吃,省心得很,可是馬上滿月了,寶寶卻開始鬧挺起來,動不動就哭。因為是剖腹產,所以產後小悠身體很虛弱,哄完孩子經常一身虛汗,而且刀口還總疼,這還不是讓她最無力的。每次孩子一哭,婆婆就在旁邊說,孩子是不是沒吃飽啊,你快餵奶,有好幾次都是剛餵完不一會兒,孩子就哭了。
  • 孩子"哭"中有學問,這兩種哭聲家長需重視
    一提到孩子,成年人腦海中大多閃現出一個生動又恐慌的詞——愛哭。孩子愛哭,有時並非真的喜歡哭,只是在不善於運用語言的階段,習慣用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34;聲所代表的不同含義。&34;當孩子對周圍的環境或者陌生人感到恐慌,沒有安全感,會用哭來表達這種情緒,希望能趕快逃離。綜上所述,&34;是孩子用來表達生理需求和情緒的一種方式。所為監護人,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情況下發出的哭聲所代表的含義,以採取積極有效的安撫措施,引導孩子平復情緒。
  • 如何聽懂寶寶哭聲?這樣哭代表寶寶餓了
    寶寶剛出生時,「哇哇哇」的哭聲又清脆又響亮,那一刻,寶媽就知道,寶寶很健康。但是之後,寶寶會因為各種問題而哭鬧,寶媽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小寶寶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不能說話,只能通過哭聲來傳達自己的需求,那麼,如何聽懂寶寶的哭聲?面對寶寶撕心裂肺的哭鬧,又如何處理呢?下面就教大家幾招,輕鬆了解寶寶哭聲中的含義。
  • 寶寶哭了先別著急,教你如何解讀寶寶哭聲的含義
    嬰兒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均無伴隨症狀,不影響飲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時較短。止哭竅門:輕輕地觸摸寶寶並朝寶寶微笑,或把他的兩隻小手放在腹部輕輕搖兩下就能停止啼哭。2、飢餓性啼哭寶寶常在餵奶後2~3小時啼哭,哭聲較短,聲音由小變大,很有節奏,不急不緩。
  • 奶娃兒為啥緊到哭?讓我們一起來破譯奶娃哭聲背後暗藏的信息!
    :哭,大哭,無休止的大哭!一旦你準確接收到了他們哭鬧中所傳遞的信號,你就會像瞬間打通任督二脈一樣,與寶寶溝通0障礙,如此一來哄娃兒還不是易如反掌嗎?皮膚比較敏感的寶寶此刻就會以哭聲來提醒你:喂喂喂,來人啊,本大王該換尿布啦!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因為孩子聽到父母的話中,傳達給孩子的信號,孩子只關注到語言是「還哭沒完了」、「憋回去」、「我就打你了」。這些話語,傳達給孩子的信號:是威脅、恐嚇和害怕,所以孩子聽完會越哭越嚴重。這些話中,父母說話的本意沒有表達出來,反而讓孩子更擔心和緊張。
  • 嬰兒的哭聲大有學問,能聽懂這幾種,才能對症下藥,帶娃才更省心
    每當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這個世界又迎來了一個新生的生命,每個孩子的哭聲都是代筆著不一樣的含義,需要對症下藥,這樣帶娃才會更加省心。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哭,只需要哄一下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根據專家統計,每一種哭聲都暗示著嬰兒在發射不同的信號。
  • 孩子哭了要抱起來嗎?這個年齡前,「漠視」寶寶哭聲等於毀娃
    有一次寶媽發現,寶寶自己哭著哭著也能睡著,這讓她驚喜不已,她覺得以後再也不用把孩子抱起來,哄睡覺了。提出「哭聲免疫法」的美國專家叫約翰·華生,他認為孩子哭了之後,不能馬上去抱他們,這樣會讓他們養成依賴父母的壞習慣。但就是這樣的「科學」方法,卻讓他幾個孩子,都走上悲劇的人生。華生的大兒子,因為童年受到了情感創傷,在30多歲的時候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 孩子超級愛哭,一制止,反而哭的更厲害,怎麼辦?
    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麼娃這麼愛哭,每個孩子哭的原因千奇百怪。你搞不清他說的話他會哭;吃飯的時候沒有用平時的盤子會哭;回家沒有讓人家第一個進家門會哭;早上起床問你星期幾,沒說星期天也會哭;想出去玩,一看天黑了,為什麼天這麼快就黑了也要哭。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咋樣
    聽到寶寶哭聲的那一刻,就證明這個世界又多一個鮮活的生命,同時也意味著,父母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孩子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只能用哭聲來表達,這個階段帶孩子是最難的時候。在中國,孩子只要一哭,不是餓了,就是困了或是尿了,再不濟就是想讓父母和自己玩兒,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便立刻抱起來安慰。但在國外卻一直盛行一種哭聲免疫法的育兒理念。
  • 錄下娃娃哭聲 哭的時候再放給他聽
    昨日,熱心的讀者們紛紛致電成都商報「寶貝不哭」熱線86613333-1,分享各自的止哭妙招。 請看———寶貝止哭,塑膠袋和錄音機相繼登場!    絕招一:放哭聲錄音    周桂華今年59歲,這個止哭絕招,被她保存了整整29年。那是她在兒子身上收穫的秘密———小孩一哭,就給他聽自己的哭聲錄音止哭,這招簡直屢試不爽!
  • 寶寶怎麼又哭了,嬰兒11種哭聲代表的含義詳解
    作者:寶寶知道 企鵝是我寶寶太小,還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自己的一種獨特方式,那你知道寶寶的各種哭聲都代表什麼意思嗎?【1.飢餓】寶寶常在餵奶後2~3小時啼哭,哭聲較短,聲音不高不低,長短均勻,平坦而富有節律。
  • 你會分辨寶寶的哭聲麼?教你讓寶寶一秒止哭
    別怕 小編在線教你聽懂寶寶哭聲 1秒止哭! 1、寶寶困啦 寶寶困的時候,哭聲是一陣一陣的,有氣無力。一些寶寶會邊哭邊打哈欠,還有的寶寶可能會不斷用手揉眼睛,搓鼻。
  • 辨認孩子的哭聲,及時做好3件事。畫家韓美林:我最怕孩子哭
    一般,夜哭的情況比較多,孩子有時候突然哭,就會打亂家裡所有的節奏,所以家長抱孩子都先走一走,大人能把情緒穩住,孩子能把哭聲收住。一邊洗碗,孩子一邊哭,洗碗有多長時間,孩子就會哭多長時間;一邊忙著收拾玩具,孩子拉著你不放,孩子一直哭。
  • 新生兒的哭,有意想不到的含義,媽媽你體會到了嗎?
    一聽孩子的哭聲,媽媽就可以做出判斷,是餓了,還是渴了,還是拉了,還是困了,然後就開始準備相應的東西。為什麼媽媽能根據聲音來判斷,很簡單,最根本的是因為愛,因為擔心孩子。正常的哭聲音抑揚頓挫,響亮有力,很有節奏感,外部則是沒有眼淚流出。這是一種正常的嬰兒的啼哭。
  • 比「嬰語」更難懂的,是寶寶的「哭語」,寶寶哭聲通常有8種含義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實「哭」是很多孩子的本能。但是在帶寶寶的漫長過程中,你會發現有時候寶寶哭,並不都是因為餓了。幾乎所有的爸媽都會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感到困擾、懊惱、蒙圈……不管你是商業大咖,還是語言方面的天才,聽到寶寶的哭聲你,十有八九都會束手無策。所以,經常有不少爸媽都吐槽表示,「嬰語」是這個世界上最難懂的語言。其中首當其衝的是寶寶的哭鬧聲,每一聲都是一個問號臉:寶寶究竟在哭啥?為啥又哭了?怎麼能讓他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