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好,還是不哭好?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2020-12-19 與玥寶共成長

小區裡幾個媽媽帶娃在小廣場上曬太陽,大家一齊誇獎佳佳的媽媽:佳佳媽真厲害,幾乎從來沒聽見佳佳哭鬧,同樣一歲多的孩子,太省心了……

大家異口同聲,羨慕不已,再看看自己家的小哭包,覺得同樣是孩子,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其實寶寶哭鬧不是無理取鬧,寶媽們可要了解哭鬧背後的小秘密哦!

1、一歲左右孩子的小脾氣

一歲多的孩子,脾氣大,愛哭鬧,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這個階段正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他們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幹和長大了,所以他們會堅持主見,比較固執,不太聽話順從。

也就是他們處於對周圍事物的積極嘗試階段,哪怕是錯誤的,他們也喜歡自己去試一下

如果父母限制太多,他們就會很憤怒,會發脾氣,這個時候,語言表達又不是很清晰,只能用哭鬧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另一個方面是因為他們開始感受到自己有脾氣了,但是還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所以這個階段他們容易發怒暴躁,哭鬧。

是個小小又倔強的矛盾體呢!

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不到,他們會感覺到有挫敗感

比如,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可是因為表達的不清楚,父母不理解他們,這都會讓他們憤怒。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寶寶,父母要冷靜,多理解孩子。

但是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

此外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寶媽寶爸們不要煩躁,要試著跟孩子溝通,安撫寶寶的情緒,讓寶寶平靜下來,引導他表達清楚他的需求,而不是一味沒原則的滿足。

等寶寶知道發脾氣沒有任何作用了,孩子也就會用另一種方法來表示自己的情緒了。

2、晚上哭鬧要注意

晚上哭鬧一般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生理性哭鬧。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也就是寶寶在表示自己餓了或是沒有感受到爸爸媽媽,缺乏安全感,寶媽寶爸們要及時給予安撫,或是餵奶,還有可能是寶寶做噩夢。那麼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一個溫暖的懷抱更能讓寶寶安靜下來的了。

還有一種就是病理性哭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寶寶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們就要格外上心了。

如果寶寶哭鬧,在排除了餓了,冷了,做噩夢等其他情況後,怎麼也哄不好寶寶的話,寶寶因為太小,還表達不清楚身體的不舒服,那就要到醫院檢查檢查。寧肯多跑一趟腿,也不要掉以輕心。

3、不哭不鬧的寶寶一定很棒嗎

1歲左右的寶寶其實最鬧人,這個時候的寶寶只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他們不會和家長交流,也不會聽家長的話,而家長也很難了解寶寶的想法,家長面對哭鬧的孩子總會有一種無力感,但是如果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哭鬧未必是一件壞事

哭鬧是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的反應,比如聲音,氣味……

這也說明寶寶的敏銳性,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是寶寶的天性。

但是對周圍太漠視的寶寶,看似不哭不鬧,實際上家長要注意好好觀察,如果是性格上很安靜,那另當別論,恭喜你,有個省心的寶寶。

但是有的情況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和智力上的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對周圍聲響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突然遇到很大聲的噪音,都會嚇一跳,但是智力低下的寶寶在聽到突然巨響時則可能會表現得比較「老實」,甚至是比較「漠然」,這些可能都是智力低下引起的。

@與玥寶共成長:每個寶寶都是我們心尖上的嬌嬌,我們希望寶寶聽話,懂事,但是與健康快樂比起來,更要知道,面對他們的哭鬧,我們不再抓狂,知道了哭聲背後的秘密,我們會從容面對。

相關焦點

  • 不知道孩子哭什麼?父母巧用SLOW技巧,讀懂嬰語背後的秘密
    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困了、餓了,這就經常讓作為新手的父母不知所措。其實,摸透孩子的脾氣,聽懂他表達的語言,對於父母來說十分重要。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嬰語」, 真正地傾聽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相信讀了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在育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 Baby:哭?還是不哭?我好難
    如果不哭,產婆會用各種辦法,比如對著著ta一頓啪啪啪打——小崽子你必須要哭給我們聽!甚至,在現代醫學未能建立的那個時代,還把「哭與不哭」上升到了不吉祥的神魔鬼怪程度:1、小時候被高僧喝斥「這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 孩子好哭怎麼辦?
    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扔掉寶貝好哭的煩惱:1.觀察發現癥結——觀察發現寶貝的內心需求,做好心理疏導,以免小情緒累積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寶貝遇事就哭,說明哭泣成為了他處事的一種應對模式。這種模式,讓父母煩不甚煩,讓周圍的同學嘲笑,會產生新的心理問題。為什麼他會用這樣特別的方式來與我們溝通呢?找到原因,才能知道寶貝的內心需求,才能方便做好心理疏導。
  • 孩子不聽話,被家長打一頓後哭著睡著了,背後的原因父母知道嗎?
    有人會說: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我們都知道,孩子太小,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候哭就是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而一些大點的孩子,吵著想吃糖果要買玩具,家長不同意就吵鬧而發脾氣,那麼通常情況家長的做法就是打孩子一頓,孩子被打後就哭得悽悽慘慘,然後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 「不準哭,憋回去!」不讓孩子哭真的好嗎?讓孩子哭也是一種培養
    可能是有些家長被孩子小時候的哭聲吵煩了,在孩子長大了之後,再聽到他們哭就得特別不耐煩,甚至還會直接呵斥孩子,讓他們把哭鬧「憋回去」。「不準哭,給我憋回去!」禁止孩子宣洩情緒,會扼殺孩子能力發展相信大家都曾看到這樣的場面,母親帶著年齡不大的孩子逛街,結果孩子突然哭了起來,這時候寶媽往往會非常尷尬。
  • 「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孩子哭泣時家長該怎樣幫助孩子?
    此時的鄰居只顧對著孩子大吼:「哭哭哭就知道哭,不準哭」「你再哭就不要叫我媽媽!」,觀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可問孩子問題:你覺得樂樂和憂憂可以和平共處嗎?通過輕鬆幽默的形式,孩子和家長可共同意識到,不是只有快樂的記憶才是好的,悲傷也是人類成長的一部分,是可以通過哭泣表達出來的。
  • 孩子哭沒什麼大不了的,糟糕的是孩子只會哭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媽媽求助:寶貝今年4歲,平時都很乖巧懂事,可是但凡遇到一點困難,就立刻哭給你看:水灑了哭,鞋子穿不進去哭,書找不到了哭,就連手上拿的玩具掉在地上也要先哭一場……明明很多問題她自己都能解決,但哭好像已經成為她的一個習慣了,怎麼辦呢?
  • 寶寶老是哭或許是在保護自己!這個哭聲,寶媽要分辨好
    寶寶老是哭?或許是在保護自己!這個哭聲,寶媽要分辨好我經常聽到我周圍的人說嬰兒的直覺非常準確。如果你想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你只需要觀察嬰兒看到他時的反應。生活中的嬰兒也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他有時願意親近某人,有時對某人冷漠,有時無緣無故地哭泣。前兩種態度不太在意,但嬰兒對自己哭泣時開始多心。
  • 孩子動不動就哭,背後原因你知道嗎?家長應該怎麼做?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太容易哭,不管大事小事,還沒怎麼說她呢,就開始吧嗒吧嗒掉眼淚,把家長搞得心煩意亂,甚至會大發脾氣,覺得孩子不勇敢堅強,尤其是男孩子,顯得沒有男子氣概。但我們家長卻似乎沒有真正了解過孩子的想法:孩子為什麼會哭?他自己真的想哭嗎?我們對此全然不知。其實我們很有可能錯怪了孩子 ,孩子很有可能是屬於「淚失禁體質」。
  • 孩子動不動就哭,背後的原因你應該重視一下(附解決方法)
    認識的朋友姍姍媽向我吐苦水:她女兒姍姍(5歲)特別愛哭,以前她還會耐著性子哄一哄,但一直不起效,現在一看到她哭,她就火冒三丈,煩的不行,就想直接給她一下,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所以問問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所以很多新手媽媽就開始找哄孩子睡覺的那種技巧性的訓練方法。也就是那些「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實際上這些方法都不科學,對寶寶其實沒有什麼好處!為了晚上能安穩的睡上一覺,很多孩子都被父母刻意的養成了那種奶睡的習慣,就是吃著奶吃著奶就睡著了,寶寶不哭也不鬧,省事的很。
  • 放任寶寶哭不停好嗎?
    放任哭不停會變笨?   放任寶寶哭不停,是否真的會變笨?彭純芝醫生認為此種說法並無根據,哭本身就是成長發展必經之路,只是哭的太過激烈而缺氧,對腦部可能造成的影響,則是必須注意的部分。   哭與人格發展有關   彭純芝醫生認為,就心理發展層面而言,父母應該關心的,反而是放任寶寶哭不停而無法 得到滿足,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的方法?當然這也牽涉到安撫要做到何種程度。
  • 聲入人心:周董的《說好不哭》,藏著那個秘密的自己
    周杰倫的新歌《說好不哭》,發布已經一周了,我也嘗試著聽了聽。發現,這首歌真的是聲入人心,周董的《說好不哭》,藏著那個秘密的自己!聽歌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在翻畫冊,然後一面翻一面忍不住哭。是的,與其說好不哭,不如在那些想哭的時候,讓眼淚安靜地流吧。哪怕只有一首歌的時間。孩子結婚後……牽著你陪著我,也只是曾經,希望他是真的比我還要愛你 。我突然想起來《安靜》裡的這句話。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太座好佛心》小喬,你怎麼把她弄哭了
    而隨著這幾方勢力的對峙、拉鋸及交鋒,東方紫等三人為皇上做的一些事情,也幾乎成了半公開的秘密,因此他們的生命隨時會有危險,就韓小喬由鎧斳口中得知,東方紫跟祁晏也為此沒妻的打算。「……是嗎?」筠兒聽到後來,眉頭都快打結了。   「是,我為他們的家人感到難過。
  • 孩子哭了,怎麼抱才好?
    孩子都哭成那個樣子了,你能忍得住,不去抱抱孩子嗎?因為有需求才會哭:不會講,只能用哭聲讓媽媽知道。是寶寶害怕了,肚子餓了,尿尿了,又拉臭臭了…….不管什麼原因,就算剛清理過臭臭,剛餵過奶,孩子剛睡幾分鐘又哭了。遵從自己的內心,抱抱孩子吧。」寶貝,媽媽在」抱過之後,孩子漸漸的不哭了,慢慢的安靜下來。【媽媽的懷抱無可替代。】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她抱著正直的孩子,安慰著細聲找到像沉默的姑娘一樣溫暖的源泉,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孩子被罵了也不哭,在想什麼?心靈上的創傷是「詛咒」只因為一兩句孩子的吶喊,家長們就會感到輕鬆沒注意到的孩子不哭,很可能不代表他們服軟了,心理受到了創傷後的一個典型表現孩子總是被呼喊,父母的兇惡的臉,耳朵聽到吼叫的聲音,他們懷疑可能性,爸爸和媽媽是愛我的嗎?
  • 你允許孩子哭了嗎
    正在看書,兒子推開房門,剛從戶外回來的感覺,表情稍顯嚴肅,一看就是有事情發生了,似乎在壓抑著什麼,「小魚,你怎麼了我輕輕地問,他先是嘴巴憋起來,然後便哭了出來,邊哭邊說,過了兩分鐘,我終於明白了他受傷了,騎單車衝下坡時不小心摔傷了,一直忍住了沒哭,直到見到媽媽就忍不住了!兒子從小就特別謹慎,戶外運動不多,在沒有媽媽的陪伴下第一次經歷這樣的過程,感覺害怕的成分倒是比較多(我又自責了一下),走到他面前蹲下來,看著他,等他哭完,便抱著他說:「別擔心,小孩子騎車有時是會摔跤,很痛是嗎?
  • 孩子打針不哭正常嗎?哭與哭有什麼區別?
    不過也有例外,有一次,在醫院看到一位媽媽帶著3歲的女兒過來打疫苗,其他孩子都哭成了淚人,這個3歲的女娃反而沒有哭,只是略顯緊張地看著準備給她打針的護士。等到護士將針頭移到她手臂的時候,發現這個小女孩沒有哭,就用詫異的眼神看了看她,沒想到她對護士說:「阿姨,我不哭,哭和不哭,打針都一樣痛。」
  • 孩子是真哭還是假哭?你有被孩子「狡猾」的眼淚「威脅」過嗎?
    搞笑的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長捂住自己頭的一瞬間都委屈地憋著嘴哭了起來,仿佛自己的頭真的撞到了,真的很疼。每每看到這樣的視頻,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孩子們的「戲」可真多啊。孩子的眼淚就像對付家長的「殺手鐧」,每次看到孩子眼淚流出來,即使生著氣家長也會變得心軟,而孩子仿佛也掌握了這種「絕殺」的方法,有時候可以根據大人的反應對自己的眼淚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