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幾個媽媽帶娃在小廣場上曬太陽,大家一齊誇獎佳佳的媽媽:佳佳媽真厲害,幾乎從來沒聽見佳佳哭鬧,同樣一歲多的孩子,太省心了……
大家異口同聲,羨慕不已,再看看自己家的小哭包,覺得同樣是孩子,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其實寶寶哭鬧不是無理取鬧,寶媽們可要了解哭鬧背後的小秘密哦!
1、一歲左右孩子的小脾氣
一歲多的孩子,脾氣大,愛哭鬧,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這個階段正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他們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能幹和長大了,所以他們會堅持主見,比較固執,不太聽話順從。
也就是他們處於對周圍事物的積極嘗試階段,哪怕是錯誤的,他們也喜歡自己去試一下。
如果父母限制太多,他們就會很憤怒,會發脾氣,這個時候,語言表達又不是很清晰,只能用哭鬧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另一個方面是因為他們開始感受到自己有脾氣了,但是還不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所以這個階段他們容易發怒暴躁,哭鬧。
是個小小又倔強的矛盾體呢!
其實這個年齡的寶寶開始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不到,他們會感覺到有挫敗感。
比如,他們想要什麼東西,可是因為表達的不清楚,父母不理解他們,這都會讓他們憤怒。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寶寶,父母要冷靜,多理解孩子。
但是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
此外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寶媽寶爸們不要煩躁,要試著跟孩子溝通,安撫寶寶的情緒,讓寶寶平靜下來,引導他表達清楚他的需求,而不是一味沒原則的滿足。
等寶寶知道發脾氣沒有任何作用了,孩子也就會用另一種方法來表示自己的情緒了。
2、晚上哭鬧要注意
晚上哭鬧一般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生理性哭鬧。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也就是寶寶在表示自己餓了或是沒有感受到爸爸媽媽,缺乏安全感,寶媽寶爸們要及時給予安撫,或是餵奶,還有可能是寶寶做噩夢。那麼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一個溫暖的懷抱更能讓寶寶安靜下來的了。
還有一種就是病理性哭鬧,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寶寶哭鬧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家長們就要格外上心了。
如果寶寶哭鬧,在排除了餓了,冷了,做噩夢等其他情況後,怎麼也哄不好寶寶的話,寶寶因為太小,還表達不清楚身體的不舒服,那就要到醫院檢查檢查。寧肯多跑一趟腿,也不要掉以輕心。
3、不哭不鬧的寶寶一定很棒嗎
1歲左右的寶寶其實最鬧人,這個時候的寶寶只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他們不會和家長交流,也不會聽家長的話,而家長也很難了解寶寶的想法,家長面對哭鬧的孩子總會有一種無力感,但是如果寶寶能夠健康成長,哭鬧未必是一件壞事。
哭鬧是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的反應,比如聲音,氣味……
這也說明寶寶的敏銳性,注意力容易被吸引,是寶寶的天性。
但是對周圍太漠視的寶寶,看似不哭不鬧,實際上家長要注意好好觀察,如果是性格上很安靜,那另當別論,恭喜你,有個省心的寶寶。
但是有的情況要留意: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和智力上的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對周圍聲響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突然遇到很大聲的噪音,都會嚇一跳,但是智力低下的寶寶在聽到突然巨響時則可能會表現得比較「老實」,甚至是比較「漠然」,這些可能都是智力低下引起的。
@與玥寶共成長:每個寶寶都是我們心尖上的嬌嬌,我們希望寶寶聽話,懂事,但是與健康快樂比起來,更要知道,面對他們的哭鬧,我們不再抓狂,知道了哭聲背後的秘密,我們會從容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