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絡上很流行一個「挑戰」,抱著孩子靠近牆,作勢要把孩子的頭撞到牆,實際上只是父母的手敲了一下牆,然後趕緊捂住孩子的頭,一幅孩子撞到牆的樣子。很多家長都做了這樣的「實驗」看孩子的反應,並錄下視頻分享出來。搞笑的是,大部分孩子在家長捂住自己頭的一瞬間都委屈地憋著嘴哭了起來,仿佛自己的頭真的撞到了,真的很疼。每每看到這樣的視頻,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孩子們的「戲」可真多啊。
孩子的眼淚就像對付家長的「殺手鐧」,每次看到孩子眼淚流出來,即使生著氣家長也會變得心軟,而孩子仿佛也掌握了這種「絕殺」的方法,有時候可以根據大人的反應對自己的眼淚收放自如。
有時候孩子摔倒之後第一反應是先抬頭尋找父母的位置,如果看到父母正在關注著自己,那立馬就能哭出來,然而如果大人沒有注意到,他們會自己爬起來,拍一拍身上的土,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而這種「小伎倆」用多了,家長覺得孩子的眼淚是假的,仿佛看穿的他們的小伎倆。但是年紀小的孩子是不具備用哭來「要挾」家長的能力的。他們會通過看有沒有人關注他們來決定哭不哭,只是因為他們具有知道自己有沒有被關注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哭起來的「悽慘」程度遠大於受到的傷害或者委屈,而只是因為他們知道,家長或者身邊的人正在關注他們的情緒,他們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洩自己。
孩子有了這樣「假哭」的能力說明他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有了判斷的能力和自己的想法,這是他們成長的的一個標誌,也是必經之路,也可以說他們是在尋求周圍的人的關注,想要表達自己的委屈心情而已。
而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抱起來哄可能會導致孩子一直哭個不停,但是又不能完全不理會,所以下一次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要做的是傾聽他眼淚背後的故事而不是一味的安慰他們:沒關係、不用哭。
孩子用眼淚「要挾」家長的時候,到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是想要關注,就需要家長自己進行判斷了,哪些需求要及時滿足,哪些是不合理的。對於那些不合理的,就不能輕易滿足了,家長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適當延遲滿足等的方式,來杜絕這種不正確的「要挾」。如果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和傾訴,那麼家長要給足孩子表達的時間和機會,不要輕易感到厭煩,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