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的命運與清華、交大等不同,後者在兩岸都有衣缽傳承,而它則只有在臺灣繼續,畢竟這個學校太政治了。今天的臺灣政治大學是臺灣「臺成清交政」五大名校之一。
國立政治大學南京遺址
國立政治大學的前身是1927年中國國民黨在南京成立的中央黨務學校,首任校長為蔣介石。中央黨務學校主要負責北伐期間國民黨幹部的教育訓練。 1927年,蔣中正以「清黨」剷除黨內中國共產黨勢力後,原先準備成立「宣傳訓練院」,但後來代之以「中央黨務學校」。中央黨校校訓與1924年成立的黃埔軍校相同,並於1927年經首任校長蔣中正敲定。創校初期借用國立東南大學校舍,再遷江蘇省立法政大學校址。課程著重黨務及社會運動、政治宣傳,授課內容則分為理論、歷史、地理和組織。
國立政治大學老校徽
1929年,中央黨務學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初設政治、財政、地方自治、社會經濟四系,後來又增設教育和外交等系。但蔣氏並無暇管理中央黨務學校校務,實際負責學校運作者乃副教務主任羅家倫、副訓育主任谷正綱及副總務主任吳挹峰等人。
中央政治學校計政學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政治學校遷至重慶小溫泉,並將科系調整為法政、經濟、外交、新聞、地政五系,爾後又成立新聞事業專修班、新聞專修科、地政專修科、會計專修科、統計專修科、語文專修科。功能上說,中央政治學校是中國國民黨訓政時期培育國家政治人才的主要基地。當時陳果夫是中央政校的教務長,而陳立夫擔任教育部長。
抗戰時中央政治學校所在的重慶小泉
1944年,為擴大訓練青年幹部,三民主義青年團創立「中央幹部學校」,以重慶復興關為校址,由蔣中正擔任校長,蔣經國出任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一職。初設研究部,主要研究政治、經濟,主要招生對象為各國立大學畢業生,3期共培訓幹部五百餘人。後增設專修部,計有地方自治科、師範科、管理科、生產科等四科,並增設東北青年訓練班。抗戰後期,在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之時,中央幹部學校開始附設青年軍政治工作幹部訓練班,由蔣經國兼任班主任一職。
蔣介石的題字
1946年,「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定名為「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NCCU)。改制後的國立政治大學於南京紅紙廊(今南京建業路168號)原址復校,正式納歸國家教育體系。校長改為專任制,但依舊由蔣中正擔任永久名譽校長。孫科、張群、居正、于右任、戴季陶等擔任過該校校務委員。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國立政治大學南京校址為中共政府所接收,後來成為江蘇省委黨校校址。學校歷經了杭州、廣州、重慶等地遷徙。一部分遷到四川的政大師生,參軍並參與了內戰,經過蘇場遭遇戰和大邑包圍戰後,僅有少數學生逃出生天並以軍籍身份轉由香港進入臺灣。
政大校徽
國民黨來臺後,因為原計劃反攻大陸,並無在臺灣恢復大陸地區國立大學的構想。但隨著反攻無望逐漸明朗,黨政高層開始思索增設高等院校之計劃,進而意識到培養本地高等教育人才之急迫。由於政大以往為國民黨黨校,具指標性;且曾為培育高等公務員的搖籃,素有口碑,加上當時日本統治時代留存的高教機構已無法負荷國府遷臺導致之人口遽增的升學需求等因素,1954年行政院批准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北縣木柵(今臺北市文山區)復校,成為嗣後大陸各國立大學如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在臺復校之先驅。政大在臺設校首任校長是日本東京大學畢業,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哲學學者陳大齊先生,初設行政、公民教育及新聞等三個研究所。
1955年恢復成立大學部,有教育、政治、新聞、外交、邊政五學系。
政大曆任校長
政治大學簡單概括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一)中央黨務學校時期(1927-1929),校長蔣中正,第一期一年畢業,畢業前即有一部份隨同校長北伐。(二)中央政治學校時期(1929-1947),原黨校第二期學生改為政校第一期。1930年增設測驗工作人員養成所,西康學生特別訓練班及蒙藏班。1931年增設華僑班,各係為本科,次年改稱大學部。8月設地政研究班,12月設計政學院。1933年改蒙藏班為蒙藏學校。地政研究班改為地政學院。1937年秋抗戰軍興,學校西移。1938年7月乃以四川巴縣小溫泉為戰時校址。1943年設法官訓練班。1944年3月第一期法官開學,凡八個月畢業。斯為全國唯一造就司法人才機關。(三)國立政治大學時期(1947-臺灣)。1946年春夏遷回南京,1947年改名為國立政治大學,後在臺灣復校。畢業生七千有餘,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
陸民仁教授的畢業證明書(因內戰未及發畢業文憑)
梅花芯的鋼印是民國教育部章 此1951年開據的憑條意思是說本校已經淪陷於戰區了 等到恢復後再審核頒發畢業證書
證明書背面的印記
國立政治大學軍訓證明書
證書旁邊還手書備註了學歷因戰爭未能發還相關信息
政大畢業生當然在大陸的也有不少。比如經濟學家林毅夫,中國法學會發起人之一陳盛清教授,是中央政治學校1935年的法律系畢業生,還擔任過國立政治大學副教授。但是,更多的畢業生在臺灣大放異彩。如曾任臺「副總統」的蕭萬長、李元簇,國民黨副主席關中(還擔任過考試院長)、詹春柏,國民黨秘書長許水德、金溥聰、李煥(還擔任過「行政院院長」),「外交部長」的程建人、胡志強、歐鴻煉、楊進添,「考試院長」的孔德成、邱創煥,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曾任臺「行政院副院長」、「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的徐立德 ,財政部長呂桔誠、王建煊,「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蘇起,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等。馬英九的夫人周美青也是政大畢業生。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和中正圖書館
學術界的有臺灣政大校長、「教育部長」吳思華、鄭瑞城等一大批。商業界有新浪網董事長姜豐年,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臺視董事長賴國洲,中華航空董事長魏幸雄等一大批。新聞界的有阮次山、陶晶瑩、璩美鳳、卜大中、胡立臺等一大批。文藝界有金庸、司馬翎、張雨生等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