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5日訊 (記者 張夢林) 6月5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濱州市繁榮夜經濟和假日經濟」新聞發布會。據悉,為了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挖掘消費潛力,拉動消費需求,繁榮夜間和假日消費市場,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近日,濱州市出臺了《濱州市主城區夜經濟和假日經濟工作方案》。
發布會上,濱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鐵金福就「推動夜經濟和假日經濟發展,是不是現在市城區可以全面放開擺攤經營了?或者說能放開到程度?」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
鐵金福表示,夜經濟、假日經濟不能等同於地攤經濟,發展夜經濟、假日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包括氣候條件、生活習慣、營商環境、交通條件、經濟水平、吃住遊玩等等多個因素,地攤經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個組成部分。
推動夜經濟和假日經濟發展,市城區不會全面放開擺攤經營,我們濱州也從來沒有禁止過地攤經濟,地攤經濟也從來沒有消失過。我們都能記得,在2015年之前,我們濱州滿大街都是佔道擺攤經營,馬路市場也非常多,後來我們經過多方努力,建設了很多的農貿市場、集貿市場、燒烤廣場,把佔道經營全部規範到了市場中去,很好的解決了便民和擾民的矛盾,這件事情當時也得到了廣大市民朋友的支持和認可。我們不能錯誤的認為在規定場所裡的擺攤經營不是地攤經濟,而只有佔用城市道路的經營才是地攤經濟。今天我們提出推動夜經濟和假日經濟發展,作為城管部門有責任和義務為夜經濟和假日經濟發展保好駕、護好航,應當在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的原則下放寬地攤經濟。
一是合理增設部分臨時攤點。由各縣(市、區)政府及城市管理部門根據城區狀況、市民需求的不同,在公園廣場、商業街區等位置適度有序放開擺攤經營,增加臨時攤點,市級層面不做具體的硬性的要求,但總體要把握住一個「便民不擾民」原則。比如說,馬路市場原則上不設置,店鋪前公共空間狹小影響正常通行的不設置,鄰近農貿市場的不設置,居民樓前餐飲攤點不設置,與沿街店鋪經營項目有重複的不設置等等。
二是提供攤點入市經營便利。政府指導農貿市場、燒烤市場、早夜市等便民市場運營方,堅持利民最大化的原則,降低攤位收費標準,提升場地服務質量,降低市場攤位空置率,吸引攤點入市經營。
三是提升便民市場覆蓋率。在搞活現有農貿市場、集貿市場、燒烤廣場的基礎上,從長遠考慮,根據需求規劃建設一批農貿市場、早夜市、城市驛站等,提升便民服務半徑覆蓋率,讓流動商販從「遊擊隊員」找到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四是強化夜經濟、假日經濟城管保障。在重點區域增加環衛設施,增大垃圾收集清運力度;提高重點區域及周邊夜景亮化水平,做好亮化保障;維護良好市容秩序,加大對違反城市管理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為健康有序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對多次違規、拒不遵守管理規定的依法查處,讓遵規守紀經營的「老實人」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