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效率,水下機器人的救撈領域應用

2020-12-18 壹media

救援機器人多種多樣,有能夠在廢墟中搜救的地震救援機器人,也有深入火災起火點的勘探機器人,而在水下救撈領域,水下機器人也開始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1966年,一臺名為「CURV-1」的ROV和載人潛水器配合,成功在西班牙外海找到並打撈了失落在海底的氫彈,水下機器人引起轟動,在世界範圍開始受到關注。這臺水下機器人是美國1960年研製,專門用於水下打撈的機器人,還在1973年在愛爾蘭成功救援了一搜失事潛艇中的駕駛員。

在水下救撈工作中,水域環境複雜、水流湍急、潛水人員體力限制等這些因素都易成為搜救阻礙,超過30米的水下更是有很大安全風險。水下機器人在保障潛水員不用下水的安全環境下,已經能完成大部分打撈救助輔助工作,如水下搜尋、視頻觀測、目標定位等。

深圳吉影科技自主研發有多款水下機器人,不僅支持水下高清攝像,還能進行水下搜尋。多地專業救援團隊曾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成功開展多次水下搜救打撈。

救援隊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波塞冬發現水下目標

日前深圳一男子闖入西麗長嶺陂水庫「野遊」不慎溺亡。現場水下環境複雜,救援隊聲吶設備被撞壞,水庫水溫低也讓潛水員無法長時間在水下搜尋,搜救人員多次下水均無所獲,打撈難度極大。多方力量打撈一天後「無計可施」,最後請來吉影水下機器人,利用自身攜帶的4K鏡頭實時查看水下畫面,十分鐘後便準確發現目標,定位後成功將其打撈上岸。水下機器人在水下救撈中的實用性可見一斑。

救援隊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泰坦開展水下搜尋

吉影水下機器人泰坦有6個推進器,移動靈活便捷,具有自動巡航和定深的功能,下潛深度可達水下150米。機器搭載4K攝像鏡頭,通過APP操控可以實時看到水下畫面,還配備有LED照明燈,可調節燈光亮度,有利水下救撈開展。電源續航時長能達到4個小時以上,保證了長時間水下搜尋工作的開展。

吉影科技水下機器人泰坦

水下機器人依託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可以在水下對鎖定的目標進行跟蹤觀察,也可以用於水下搜救,大大節省救援時間,提高打撈效率。而集合圖像識別、定位追蹤、聲吶探測、機械臂等綜合型機器人,相信會成為未來水下救援的主力軍!

相關焦點

  • 水下機器人,一鍵定深深潛100米、4K超高清攝像頭、2小時續航時間
    現有技術時至今日,市場上的水下機器人種類很多,可水下機器人還是有一些缺點尚未攻克。機器人造價和維修費用高,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應急部門的機器人數量很少,如若發生火水域事故,很難單靠機器人的力量進行救援。1.
  • 可深潛百米的水下機器人 有用
    可深潛百米的水下機器人 有用 2018-09-20 08:11:38
  • 飛馬濱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 專業清洗船舶水下附著物
    以「海納百川·智翔未來」為願景,致力於打破中國海洋智能對外國技術的長期依賴,擺脫我國在國際海洋人工智慧領域的落後現狀。公司以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水下檢測、無人系統控制終端、水下圖像實時增強系統、便攜移動基站等主要產品,為港口集團、航運集團和海洋行業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務保障。
  • 以水下智能為核心打造水下應用生態,潛水俠獲零度資本千萬級天使輪...
    近年來,在無人機市場的帶動下,水下智慧機器人產品也開始嶄露頭角,並在資源調查取樣、打撈和軍事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同時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技術的發展和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於水下領域的探測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水下智慧機器人的市場正在一步步向商業、民用等領域擴張。
  • 水下機器人將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水下交通工具
    打開APP 水下機器人將可能會成為下一代水下交通工具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3 10:54:22 有一天,水下機器人可能會非常逼真地模仿魚一樣的生物,它們不僅能騙過真正的動物本身,也會騙過人類。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水下機器人的研究方向以無人化為主,使其可在高危險、被汙染以及零可見度的水域環境下工作,配備聲吶系統、攝像機、照明燈和機械臂等裝置,可以完成實時視頻傳輸、聲吶圖像繪製,抓起重物等各種專業操作。目前,水下機器人已經在海洋探索、漁業養殖、水下檢測維修、搜救、消費娛樂、軍事、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
  • 仿生鯊魚、水下搜救機器人將亮相服貿會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2020年服貿會將於9月初舉行,記者昨天(8月9日)獲悉,仿生鯊魚、水下機器人等多款海洋智能裝備已經「整裝待發」,它們將在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大放異彩」,為觀眾帶來驚豔的展出效果。水下機器人可以用於防汛搜救。
  • 國內首臺水下清洗機器人下水
    以往要完成這項工作,必須要依靠潛水員潛入水中,手工打磨清理,但這樣存在安全風險大、效率低、清理不徹底、無法觀察等問題。 除潛水員下水手工打磨和船舶上塢臺人工清潔以外,「海若01」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為船舶清潔提供了的更優解決方案。
  • 首個5G智慧水電站落地:首創5G水下機器人清淤、巡檢作業
    5G 網絡創新開展 5G 水下機器人、5G 無人機等智能化巡檢試點。建立大壩安全監測與檢測技術的一體化體系,預警缺陷和隱患,保障大壩運行安全,全面提升電站運營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國內首創:水力發電領域使用 5G 水下機器人近年來,國內外多次出現洩洪消能建築物損傷導致的災害性事件,樞紐安全運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 模仿學習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進展
    為了讓機器人也能克服獎勵稀疏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將模仿學習應用到機器人領域是個良好的選擇。模仿學習協助機器人對專家的示範進行觀察與模仿,以獲得最優的策略模型,專家的示範一般是專家針對各任務的決策數據。
  • 中國水下機器人——「深之藍」探索水下科技新生活
    「當時國內還沒有人關注水下機器人這個市場,水下機器人公司基本不存在。有所涉及的也都是代理公司,將國外的產品賣給國內有需求的團體。」對於2012、2013年的水下機器人市場,魏建倉如是說。魏建倉敏銳的捕捉到其中的機會及價值,最終選擇以「水下機器人」為切入口創業。
  • 這個機器人抓手竟然可以在水下抓水母?
    Paulson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和紐約州立大學巴魯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以超級形式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柔軟的水下夾持器,使用液壓輕輕但牢固地將其類似於fettuccini的手指纏繞在一隻水母上,然後釋放它而不會造成傷害。夾具詳細情況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有所描述。
  • 研究大於功效,仿生機器人如何落地應用?
    此外,目前我國的部分仿生機器人生產缺乏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這也導致了其高昂的生產成本。實際上,國內理論研究、市場應用、製造水平與國外差距不大,而關鍵的基礎元器件,如電機、減速器、傳感器則依賴進口,這大大提高了機器人的生產成本。
  • 仿生科技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一般而言,仿生機器人通過應用環境的判別可分為地面仿生機器人,水下仿生機器人,還有空中仿生機器人。  地面仿生機器人的種類有很多,根據運動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仿人機器人、多足機器人、蛇形機器人和跳躍機器人。
  • 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在青下水
    日前,中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商用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在青島港碼頭下水。據介紹,該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是由飛馬濱(青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將其置入水中後,只需通過遙控器操控,就能讓它以噴氣的方式清洗船底,極大提升了洗船效率。
  • 杭電水下機器人勇摘桂冠築夢隱秘深海
    深海是國際海洋科學技術的熱點領域,也是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拓展生存發展空間的戰略必爭之地。隨著我國「蛟龍號」突破深潛紀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器的國家,但目前在無人水下機器人領域,我國還處於技術跟跑階段。
  • 水下蛇形環境勘測機器人
    蛇體內部裝有的三軸加速度計、三軸陀螺儀、三軸磁力計可用於實時採集蛇形機器人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轉向時的角速度和所處的方位,通過Kalman濾波算法對這九軸數據進行融合,可以得出機器人在行進時較為準確的航向角運動檢測和定位功能;蛇體外表面覆蓋有柔性太陽能電池板,可在電池電量不足時浮出水面進行充電;蛇體前端的可伸縮式機械臂、旋轉鑽頭和探照燈,可用於水中作業;蛇體內的無線攝像頭及多種
  • 鯨魚、海豚遊泳原理被揭密 下一代水下機器人或將 「取經」於此
    有一天,水下機器人可能會非常逼真地模仿魚一樣的生物,它們不僅能騙過真正的動物本身,也會騙過人類。這種能力可以獲取到各種數據,從魚類的健康狀況到國外船隻位置等,這種機器人需要具有快速、高效、高度機動和聲音隱匿等特性。
  • 多功能水下機器人 PowerDolphin亮相2018CES
    網易汽車綜合6月14日報導 6月13日,亞洲最大規模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 ASIA 2018)在上海開幕,致力於「找準用戶痛點,用跨界思路解決問題」的北京臻迪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其最新的多功能水下機器人產品
  • 完成1.1億元A+輪融資,深之藍:從工業級到消費級水下機器人「藍海」
    對餘下的80%的探索中,水下機器人,就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儘管水下機器人在軍事和工業級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應用場景、高昂的成本和安全性,仍然是限制其進入消費級領域的阻礙。深之藍經過4年的探索,在軍事和工業級的產品方面突破了一些關鍵技術,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拓展了一些市場。2017年公司結合以往的技術經驗積累,開始進軍面向個人消費的水下無人機和智能水下運動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