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可能是中國許多家長在希望孩子懂事聽話時最喜歡說的話了.
所有人都希望別人為自己好.所以當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背後的潛臺詞你必須聽我的具有強制性,而這個強制性則代表著家長的控制欲.
我的判斷比你的判斷更準確,所以我直接幫你做的決定你不聽就是不孝順,不聽就是指望硬了,壞的後果都不關我事,因為我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家長自身是為了孩子好,難不成孩子自己就不是為了自己好嗎?
假如孩子真的覺得是為了自己好早就已經同意了,根本就不需要家長的暴風哭泣,首先有好心未必就是好事,家長也是普通人,是人就會犯錯,在某些方面由於認知上的差距,孩子會得出比家長更正確的判斷.
看一看家長的人生,是不是家長想看到的人生;看一看家長的人生,是不是孩子想要的人生.假如不是,這說明家長的建議並不是絕對正確的.
其次家長和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是你家長的,學某某專業吧做。工作吧,早點結婚吧,這些建議讓家長成為了一個教子有方的成功家長,但在孩子看來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孩子可能選擇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專業,孩子可能從事著無法施展自己才華的職業.
正如一個童話故事,小時候的小猴子原來一車的胡蘿蔔,但是小猴子並不開心,他只要一根香蕉.
當家長和孩子價值觀不相同時,自然無法掩飾我心,家長雖然嘴上說的我是為了你好,但是讓孩子做的事,其實我是為了我好,自己不努力就讓下一代努力,比叫孩子背起自己的希望和夢想,感動了自己,噁心了別人,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權利,家有孩子的獨立人格.
此外家長和孩子產生意見的分歧是很正常的事,環境一直在變化社會一直在發展,代溝是客觀存在的,老一輩經歷了太多動蕩,更喜歡從事因社會工作穩定的一些角度出發,年輕人在動用他的環境中成長的想法會更加自主,甚至激進家長和孩子在思想上的衝突不能避免,此時我都是為了你好,並不能促進雙方的理解.
我們把家長和孩子的地位顛倒,回家在家當孩子雙方都親自健全的情況下,你作為孩子會打壓家長的一些愛好嘛,被強制選擇什麼職業嘛,會在逼迫家長的同時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嘛,顯然這是荒謬而可笑的,孩子不能用愛來評判家長.
那麼當家長逼迫孩子時怎麼就變成天經地義的了呢?我希望那些說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家長可以給出自己的理由,而不是一句空空如也的,我都是為了你好努力和孩子進行溝通好,不是道德綁架,因為道德綁架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作為孩子孝順並不意味著要聽家長的所有話.
假如一邊躲在家的文筆底下不能面對生活,一邊哭訴著被家長控制,我只能說活該如此.
我們不是鼓勵孩子去無視家長。而是希望家長和孩子之間能更好的溝通,用自己的理性的理由去溝通,其實他們並不是不可以溝通的人,也請不要用過激的言語傷害他們.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受到時代的限制,他們很少會追求精神自由,其實很多家長自己的婚姻並不幸福,他們還是會推你結婚生子來結束一生,其實他們的內心並沒有好不好的標準,他們判斷好不好的標準就是世俗的標準,但是儘管某些家長是可憐人,孩子也依然要保持自己的立場,堅定在家長給出到你幸福的理由前,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拱手相送.
讓你的人生是屬於你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