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日前在武漢舉行,在主題名為「長大以後」的演講中,他表示中國經濟的韌性、自主創新和數位化進程的發展將在未來持續提振各界信心。
羅振宇認為,武漢的抗疫奇蹟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奇蹟背後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優勢」: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例如,武漢工廠之所以能夠在封城期間大量招工、快速復工滿產、至今保持零感染,是依託中國製造業多年的積澱,以及有政府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完善的社區防疫措施作為保障,織起了一張多層次、多維度、高強度、高彈性的社會網絡,從工廠到社區,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
他引用經濟學家何帆在新書《變量3》的觀點,中國進入了「本土時代」,而正是因為中國這張網絡足夠強大,任何外部衝擊都動搖不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羅振宇稱,運用身邊有限的資源來解決問題是良方。「2020年,疫情逼著我們把注意力收回到我們的身邊。」羅振宇說,「我們發現,原來體育館可以變成方艙,原來汽車廠可以生產口罩,原來解決問題的資源就在身邊。」
數位化狂飆突進的時代,如何避免「困在系統裡」,也是「長大以後」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羅振宇說,過去數位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現在它也帶來了緊張、壓迫、身不由己。金融學者香帥提出:數位化的未來,是一個分化的未來,有的人會被困在系統裡,甚至會被系統替代掉,有的人則會因為系統而變得更強大。對人負責,才不會被困在系統裡。羅振宇由此獲得啟發: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要從對人負責的角度,重新理解每一個職業,掀開職業的「天花板」。
「長大以後」,中國還面臨著自主創新的挑戰。羅振宇強調,如今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共識,這意味著無數個新的機會窗口打開了。一張張的訂單,一筆筆的投資,一個個的政策,放在做好準備的人面前。羅振宇表示,「越了解中國創新的現狀,我們就越知道,中國創新的水位是在不斷抬升的,我們就越沒有那麼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