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羅振宇的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在武漢如約而至。
羅胖曾發下大願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六場,也是倒數第十五場。
跨入2021年,他在武漢說,更加聚焦於「我輩」如何應對挑戰,解決問題。這一年的主題詞,設定為「長大以後」。
(圖片來源於得到)
通過4個多小時的演講,羅胖帶大家重新認識了中國、中國人、中國經濟、中國文化在現在規模下的境遇,為大家提供洞察未來的趨勢和機會。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跨年演講的主要內容:
01
中國優勢: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過去我們提到中國的優勢,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比如說規模大。事實上,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是一種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
中國是一張被組織起來的網絡。這張網絡規模龐大、層次豐富、密密匝匝,既有強度,又有彈性。這是我們這代中國人信心和底氣的由來。
我們中國人是這麼想的:我幹的事,我走的路,我要和很多人在一起,我要和夥伴在一起,我要和鄰居在一起,我要和世界在一起。中國人跟全球所有人一樣,希望經濟發展,希望安居樂業。2500年來,我們一直都相信這四個字:吾道不孤。
02
個人財富:數位化分化的大時代
今年流行一句特別扎心的話,叫「困在系統裡」。這個系統叫「數位化」。
過去,數位化代表的是更清晰、更透明、更高效。但是,現在,它已經多了另外一種味道,代表著緊張、壓迫、身不由己。那麼,哪副面孔才是數位化的真實面孔?金融學者香帥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數位化趨勢不可逆,而且被疫情大大提前了,至少加速了6年時間。
第二,數位化的未來,是一個分化的未來。
有的人就是會被困在數位化系統裡,甚至會被系統替代掉。而有的人,則會因為數位化系統而變得更強大。這個分化的分水嶺是什麼?香帥老師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答案:只取決於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
03
科技創新的新基石
2020年,很多人擔心中國的科技發展是不是被卡住了脖子?晶片、觸覺傳感器、雷射雷達等高端科技的未來究竟在哪裡?
其實如果我們換個角度,這些卡脖子的技術、材料在當下的中國,恰恰是絕佳的機會窗口。
首先我們達成了一定要自主創新的共識,有了大環境的扶持,再加上我們中國已有的規模優勢,而且現在的科技創新有每個人的參與和推進。
所以所謂的卡脖子,只是需要時間、資源的投入,靜待花開!
04
「時間的朋友」打造「意義存錢罐」
「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已經陪伴大家走過五年,這種以思想沉澱和知識乾貨輸出的跨年模式也從「新潮流」變為「新常態」,並逐步成長為羅振宇所說的「意義存錢罐「。
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個「意義存錢罐」中存儲知識,存儲生命中的每一份「小意義」,羅振宇也會用四個小時的演講存入自己這一年的「長大」感悟。
正如羅振宇在接受採訪中所說,「就像跨年演講,其實你說大家為什麼要來聽我講,其實大家是要確定自己的生命意義,每一年的最後一天在自己生命地標的位置。」
05
教育變革的新方向
2020年,疫情讓我們陷入困局,迫使我們就地取材,用有限的資源實現目標。教育行業也飽受資源困境,但教育的本質是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各種挑戰,我們要學會主動尋求知識,資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困局終會過去,展望未來,堅定長大,2060年的世界你曾想像嗎?超大的目標也意味著超大的紅利和機會,相信不可能就擁有更多機會。
2021年到了,羅胖分享幾個特別受啟發、受觸動的時刻。
1.螺螄粉為什麼躥紅
螺螄粉是怎麼火起來的?可能是因為柳州市政府的努力、產業鏈成熟;也可能是人們的口味變化等等……
還有一個可能:這兩年的外賣補貼取消了,消費者的選擇,在 2、30 的外賣和 3、5 塊的方便麵之間,出現了一個空白。
螺螄粉出現了,它的口味媲美外賣,填補了十幾塊錢領域的空白。
這個洞察帶給羅胖的啟發是:看待一個現象的時候,對因果關係的追尋,要保持謙卑。世界足夠複雜,不是用單一因果關係能描述的。
2.無畏的中國大媽
很多人眼中的中國大媽,是那個什麼都敢試一試的無畏形象。
可如果換個視角呢?她們其實是一群經歷過磨難、承擔著家庭、生存力極強、對外面世界最具探索意願的中國人。
這個觀察提醒羅胖:每當對事情有負面看法,可能只是因為缺乏建設性的視角。
3.凡爾賽婚約
羅胖有個同事準備結婚,有些發愁。羅胖開導了半小時,原打算勸他慎重,結果被撒了一嘴狗糧。
羅胖的啟發是:在別人沒有明確求助的情況下,別主動提建議。
這三個啟發,說的是一回事:別輕易下結論。
背後更重要的,是長大後才有的能力:試著不斷從外部,獲得新的啟發。
我們一次次見證歷史,做吃瓜群眾、發出感慨之餘,能不能寫出自己的題目呢?
2021 年,必然還是波瀾壯闊的一年。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給人出卷子,而我們做的這張卷子上,有沒有給自己出的題目?
每個人的題目聚在一起,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樣子,也是我們這代人面對世界的方式。
最後,用作家E·B·懷特的那句話結尾,這也是我們面對複雜,最佳的態度: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我們知道,羅振宇是華中科技大學校友,30年前的1990年,他在父母的陪伴下來武漢報到。「當時,華科還叫華中理工大學,至今,我的身份證號還是42開頭。」重回武漢,在距離華中科技大學直線距離5公裡的光谷國際網球中心,羅振宇感慨著武漢「長大以後」的成長和變化。
「2017年,武漢市啟動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今年年初,提前完成計劃,就在3年間,把109萬大學生留在了武漢。」羅振宇說,今天走在武漢的大街上,十多個人裡就有一個是這幾年留下來的大學生。
華中科技大學知名校友雲集,羅振宇表示,「留下來的109萬人中,20年後會湧現出什麼樣的英雄人物?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知道,一定有。」
「武漢正在從『風暴眼』變成『風向標』。」過去一年間,世界的目光聚焦武漢。為了籌備跨年演講,羅振宇和團隊深入研究武漢,走訪了多家在武漢的企業,了解過去一年武漢在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走勢。他舉了聯想武漢工廠的例子。
「一季度GDP掉了40%多,二季度單季打平,三季度強勢轉正,前三季度武漢的GDP在全國的大城市裡,排進了全國前十。」羅振宇以聯想武漢工廠舉例說,「這是中國內部組織方式和結構穩定的體現。就像武漢長江大橋,橋越大,橋的內部結構就越重要,橋內部的結構化、組織化水平就決定了它的承載能力。」
聯想武漢工廠是湖北出口額最大的一家製造工廠。今年3月31日,該工廠已到崗萬人,4月實現100%滿產,6月上了新的生產線,疫情防控期間最高峰每天新招員工近千人。
「武漢有大規模的人才供給、最完善的社區防疫措施以及最細緻的核酸檢測服務保障。」羅振宇說,這是體制優勢和經濟韌性的體現。
「感謝光谷,感謝武漢。」演講中,巨大的LED屏上打出8個大字。
「武漢是英雄之城,也是設計之都。」羅振宇對武漢如數家珍,他說,武漢擁有最頂級的道橋工程設計技術。特別是在光谷,每天申請專利達到70項,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光纜在光谷生產,這裡的每一寸土地的價值都被無限放大。
畢業20餘年,羅振宇在演講中表達了對華中科技大學的感恩。他說,母校帶來的最大的財富是同學。「『時間的朋友』就是在時光裡,我也在長,你也在長,咱們從一開始結下的那一點點緣分也在長。彼此認同、守望相助,『時間的朋友效應』就會顯現。」
過去未去,未來已來。
2021,值得我們一起期待。
附:今年的跨年演講中,留下了許多值得記錄的金句。
1.愛他的人,總會讓他一次次重生。——羅振宇
2.規模是問題的解藥,規模也是問題的根源。——羅振宇
3.舊的答案分崩離析,新的答案還沒有著落。—— 埃利亞斯·卡內蒂
4.「時間的朋友效應」:分頭努力,各自向好,彼此認同,守望相助。——羅振宇
5.在上升的國度中,英雄的密度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羅振宇
6.悲觀主義是個騙子,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卻不讓我們參與改變。——羅振宇
7.橋梁越大,內部結構就越重要。——何帆
8.中國社會的任何一個節點都處在其他節點的層層包裹當中,這是一種超強的社會組織能力。——羅振宇
9.數位化對你來說是蜜糖還是毒藥,只取決於你是對人負責,還是對事負責。—— 香帥
10.對人負責,才能掀開職業的天花板。——香帥
11.好醫生對病人負責,而不是對病負責。—— 薄世寧
12.人終其一生的追求是被看見。好的系統,讓人真的被看見。
13.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康德
14.歷史不會重複,但總在押韻。——馬克·吐溫
15.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這正是我們中國人擅長的事。——羅振宇
16.戰略決心是最珍貴的果實。——梁寧
17.在隆冬,我終於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加繆
18.每一個高價值的線下景觀,都是一個意義的「存錢罐」。——羅振宇
19.找到你的 9 ¾站臺,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反覆穿梭。——羅振宇
20.教育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張泉靈
21.腳下有根,眼裡有光。——九渡河校訓
22.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於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蘇世民
23.當你準備解決問題的時候,你應該把自己想像為「變形金剛」:資源就在你的附近,甚至就在你的身上,資源的變形可能無限多,資源的創新空間無窮大。——何帆
24.每當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結論,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羅振宇
25.如果我對事情有負面看法,只因我缺乏建設性的視角。——羅振宇
26.我們給自己出的題目,造就時光中的我們。——羅振宇
27.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E·B·懷特
國際化學校開放的教學環境、雄厚的師資力量、多元化的文化氛圍等,能夠幫助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中,走得更好更遠。